返回列表 发帖

[免疫规划] 我国麻疹病例中成人病例和婴幼儿比例增加的历史原因

[免疫规划] 我国麻疹病例中成人病例和婴幼儿比例增加的历史原因

本文同时发表于我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s/blog_69a54c650100luxd.html,大家可以在我的博客讨论留言。

        我国麻疹疫苗研发于上世纪60年代,期间经过不断改良,目前使用的麻疹疫苗基本定型于1991年。
    在麻疹疫苗定型之前,其稳定性不能让人满意。以下是目前最广泛使用的沪191株麻疹疫苗的产生变迁过程①:
    第一阶段:1966-1983年,液体疫苗,疫苗病毒含量为2.5,有效期为2-3个月。
    第二阶段:1984-1990年,冻干疫苗,疫苗病毒含量为2.5,有效期为8个月。
    第三阶段:1991-2004年,冻干疫苗,疫苗病毒含量为2.5,有效期为18个月。
    第四阶段: 2005年至今,冻干疫苗,疫苗病毒含量为3.0,有效期为18个月。

    可以看到,在第一阶段的17年里,麻疹液体疫苗的有效期仅有3个月。麻疹疫苗必须在2-8度运输和保存,液体疫苗在高出上述温度情况下,其效价会明显下降,直至无效。各种常用疫苗的温度耐受性见《中国计划免疫学》②。

    大家可以想像一下,在上世纪60-80年代,我国疫苗2-8度冷藏运输和储存的硬件条件如何?我家第一个冰箱是1983年才买的,当时也算一大件了,很多人家里还没有。这只是从家用冰箱的普及程度侧面来反映当时接种单位的疫苗储存设备可能配备的情况。另外一个问题是运输设备,我不知道当时是否有冷藏车这种设备,火车运输是否有冷藏条件。在2005年《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条例》出台之前,疫苗的运输过程冷藏温度控制都还不太乐观,何况是上世纪60-80年代。这样的麻疹液体疫苗,在这样的运输和存储条件下,最后接种到60后、70后、80后身上的效果自然也不乐观。

    还有一个问题是接种率。上海的面积不大,还有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应该说存在天时地利之便。上海所生产的麻疹疫苗可以以最快的速度供应到供应到全市各接种单位,这种情况最大程度保证了麻疹液体疫苗接种到人体前的效价。虽然疫苗效价相对比较可靠,但1976年的一项调查显示上海市区的学龄前儿童接种率也只有80%,郊县则只有70%③,远远达不到控制麻疹所需的免疫力水平。

    目前全国20-40岁麻疹病例中应该有不少是当时没有接种上疫苗的,也有不少是接种了低效价或无效疫苗的。这种情况还直接导致了20-40岁人群所生新生儿的母传抗体低或没有母传抗体,这些孩子从出生到8月龄接种第1剂麻疹类疫苗之间,有8个月的免疫空白期,给麻疹传播创造了机会。

    20-40岁人群麻疹免疫力低,这才是我国必须面对的一个历史遗留问题,对于这些人群进行强化免疫有科学的依据,但难度也很大,考验管理部门的决心。


参考文献:
①刁连东. 麻疹,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1年.
②迮文远. 计划免疫学(第二版),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2年.
③伍稚梅,徐志一. 上海市30年来白喉、脊髓灰质炎和麻疹的免疫预防,上海医学,1979(10).

好像有点道 理

TOP

我是76年出生的,我小学时在学校打过疫苗(我不清楚是不是打得是麻疹疫苗),我今年34岁,我妈回忆和加我的回忆我没有出过麻疹,我儿子也没有出麻疹。如果要改善《20-40岁人群所生新生儿的母传抗体低或没有母传抗体,这些孩子从出生到8月龄接种第1剂麻疹类疫苗之间,有8个月的免疫空白期》,可以子婚检时提倡接种麻疹疫苗呀!
不幸中幸福的我

TOP

导致胎传抗体减弱,婴幼儿病例增加,姑且这么解释
所以实现麻疹消除目标很艰难

TOP

我到觉得在育龄前期接种一剂麻风疫苗。啥子问题都解决了。高中学校,学生中接种,好操作。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