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乳白蚁型的防治方案
1.1 找巢技术
台湾乳白蚁活动隐蔽,但也易暴露痕迹,蚁巢埋藏得再秘密,在物体表面也会露出蛛丝马迹。通常的找巢,实际上是先找外露特征。
1.1.1 利用外露特征找巢
1.1.1.1 排积物:白蚁的排积物俗称“白蚁泥”,是灰褐色或棕褐色的疏松泥块,一般认为是工蚁筑巢时从巢内排出的经过加工的物质。排积物通常堆积在蚁巢的外围,有些直接挨近蚁巢,有些离蚁巢稍远一些。排积物的多少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蚁巢的大小。大树有了蚁巢,在大树的枯枝断面往往有排积物堆积。土木结构和砖木结构的简易民房的地上巢,排积物大多比较明显。但也有一些隐蔽的蚁巢,如混凝土结构的地下巢,天花板内的蚁巢,其排积物就不一定显示出来,因此还要参照其他特征来找巢。
1.1.1.2 分飞孔:又称羽化孔、移植孔、分群孔。是成熟有翅繁殖蚁分飞时出飞的孔口,是该种白蚁活动的一个极明显的外露迹象,特别是在分飞季节及其前后阶段。分飞孔附近一般都有巢存在,其位置通常都在巢的上方或同一水平上,多数离巢近则1-3米,远则10-20米以上。
1.1.1.3 通气孔:又称通风孔、透气孔。是白蚁调节气体和温、湿度的小孔。其直径在1mm左右,孔细如针孔,非近看不能发现,孔口圆形,呈小米状或芝麻状等。通气孔数量从数个至数十个,不规则地排列成团状(梅花状)或虚线状。如果在较大木柱表面、空心墙壁、石灰砒荡天花板上,或贴近地上蚁巢(包括树巢)的表层或附近找到了通气孔,则大致可以肯定蚁巢在其中。
上述三个主要外露迹象,在一个蚁巢中,有时会同时具备,有时则只有其中一个或两个。一般地说,主巢多有通气孔,分飞孔出现于开始分飞的成年巢,幼龄巢没有分飞孔,排积物也少。
除上述三个寻找蚁巢的依据外,尚有下列线索可作为找巢辅助依据。
1.1.1.4 根据水渍判断蚁巢:白蚁如在内有木筋结构的石灰砒荡墙里或用石灰粉刷的天花板中筑巢,由于白蚁巢内会保持一定的温度,其巢中饱和水蒸气会渗透到石灰中,形成淡黄色的水渍。除因房屋漏湿而造成的水渍外,如在出现水渍的地方同时出现通气孔或分飞孔,则可判断其中必有蚁巢。
1.1.1.5 根据蚁路判断蚁巢:蚁路是白蚁通向受害物觅取食物,或联系主、副巢,或通往分飞孔、通气孔等处的通路,也是白蚁活动免受天敌侵袭的掩体。通常近蚁巢处蚁路密集且较粗阔,挑破蚁路后,工蚁修补蚁路速度快,出现的兵蚁数量多。若有大量白蚁慌忙朝一个方向逃去,则逃去的方向为蚁巢方向。如果挑破蚁路后没有出现上述现象,则蚁巢离此地较远。
1.1.1.6 根据吸水线判断蚁巢:吸水线是家白蚁通往水源吸取水分的蚁路。在外形上吸水线比一般蚁路较宽,约有1-2个手指宽度。吸水线常保持高度潮湿,白蚁活动频繁,成排地上下川流不息。一般主巢都有吸水线,发现了吸水线,则可断定蚁巢离此不远,但吸水线一般都筑在特别隐蔽的地方,不太容易发现。
1.1.2 利用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法找巢
利用放射性同位素I131和Au198示踪寻找台湾乳白蚁蚁巢,在我国始于60年代中期。上海白蚁防治研究所率先利用I131示踪探测台湾乳白蚁巢获得成功,以后陆续在全国许多省市应用,解决了一些构筑得十分隐蔽的蚁巢和“老大难”患区的蚁害问题,从中还进一步掌握了白蚁的活动规律。
1.1.3 利用声频仪测白蚁巢:广东省昆虫研究所研制的微音测白蚁装置、武汉市白蚁防治所与武汉电子仪器厂研制的BC-Ⅰ型白蚁声频探测仪,都由两部分组成:一是探头(声换能器),用压电陶瓷片或晶体片制成,白蚁活动时产生的微弱信号,通过探头壳传给换能器,换能器因受声波压力作用产生弯曲,在片的两面形成微弱的电信号,从而将声能转换成电能;二是选频放大器,把微弱的电讯号进行放大,传入监听耳塞。
1.1.4 找巢的重点部位:蚁巢是整个白蚁群体活动的中心,一般可划分为地上巢、地下巢和两栖巢。白蚁好温怕冷,好湿怕水,好暗怕光,好宁静怕震动。木材集中、通风不畅处都是家白蚁巢的适宜场所。不同的建筑物巢位各异,相同的建筑巢位也有不同,但巢位的分布有一定的规律性。
1.1.4.1 砖木结构房屋重点部位 :蚁巢大多筑在木材最粗大的正梁与墙交接部位,还有地楞木两端的入墙部位,较粗大木柱近地部位,门框角、窗框角及附近空心墙壁中,木楼梯转弯处空隙部位或楼梯底的横木与墙壁连接部位,木楼楞或其他较大木柱两端的入墙部位,较粗大梁柱衔接地方特别是穿枋部位,内有木筋结构的石灰砒荡的墙壁中,厨房、浴室、卫生间的夹层缝隙里,水管、水池附近的空心墙壁或缝隙里,久未搬动并贴近地面或紧靠墙壁的木箱、木橱、木框中或储藏室里。
1.1.4.2 混凝土结构房屋重点部位:蚁巢多在卫生间、浴室、厨房、锅炉间和有空心位置的砖墙内,门架、梯脚、靠墙角的部位,台阶的填土部位和炉灶部位,大门两侧柱头的空心部位,大楼门口方向的沿口部位及腰线,混凝土楼梯踏步下,砖柱或砖墩中的空心部位以及管道、水暖设备的空心部位等。
1.1.4.3 地下重点部位:乳白蚁地下巢穴通常在门框脚、木柱脚的入土部位,房前屋后门口水泥踏步下空隙部位,靠近墙角或墙边的泥土地、水泥地面或水泥磨石地面下的土壤里,常见的是依附墙角。由于蚁巢一般深度为20-30cm,地下巢附近外露迹象不多也不明显,所以找巢难度较大,可按下述几种情况作判断依据:
白蚁的危害规律是自下而上,房屋下部危害较为严重。
一般在墙角或墙边,柱角、柱脚附近有时会出现排积物,在地下巢附近墙面砖缝间或地木柱表面会出现分飞孔。分飞孔位置一般不会高出地面1米以上。可以从出现分飞孔最低部位去寻找蚁巢。
白蚁外露迹象(排积物、分飞蚁路等)的颜色与地下土质颜色基本相似。地下如是细沙填土,其蚁迹为浅黄色,黄泥土则为黄泥土色,煤渣填土则为黑褐色。家白蚁多在干湿适中的地下筑巢。如地面太低容易积水,则不宜建巢,家白蚁地下蚁巢所在的地面,一般要高于周围地面30cm以上。
在墙角、柱脚出现蚁路的地方,用螺丝刀挑开一个小缺口,观察白蚁动向,如看见大量白蚁向地下逃窜,并很快会有许多兵蚁把守洞口,显得特别凶猛,工蚁迅速修补被破坏的蚁路,则说明蚁巢在附近地下。
认为疑点较大部位,如砖铺地面,可撬开砖块看其贴地一面是否有蚁迹及白蚁分泌物,有否白蚁活动,如有,可继续向下追踪寻找;如是泥土地面,可用小钢钎插入可疑部位土壤里30-50cm,突感松沉现象,则可能下面是蚁巢;如是水泥或水磨石地面,可用钢钎先打一小洞,见土后再用细铁丝插入,如有刺破巢片的感觉,或见大量白蚁爬出来,则可判断此处有地下巢。
1.4.4 两栖蚁巢:蚁巢巢位介于地面上下之间,故称两栖巢,一般出现在下列部位:
树木、树桩巢位:活树木中筑巢常见是樟树、刺槐、白杨、枫杨、大叶柳等,其次是悬铃木、枫树、桑树、椿树、银杏等,大多位于大树基部或树根下方,也有从树木整枝损伤部位侵入树杆筑巢的;如地面过于潮湿,则巢位往往在地面以上的树杆中。
木电杆巢位:一般巢位在木电杆蛀蚀严重处。平地上木电杆巢位多在杆的西南方向,斜坡上的电杆巢位在高坡的一边,淹在水田的电杆在水面的杆内;电杆一边靠水一边旱地,则巢筑在旱地一侧。如是接腿电杆,则巢位在接腿与电杆木之间。
轮船巢位:木和水源充沛的部位是筑巢位置,多在卫生间、厨房附近,机房内也偶尔发现。木船的蚁巢一般筑在船头、船尾的隔水板后面或龙骨等木材较粗大和集中的部位。
铁路枕木和车厢巢位 枕木贴地部位较少,为害枕木的白蚁大多筑巢于附近的大树中。车厢蚁巢一般在卫生间、洗脸间水池下方的夹板缝隙里,偶尔也筑在车厢顶部。
坟墓中蚁巢:巢位在头部的较多,一般在坟堆顶上或附近被害物上会出现分飞孔、蚁路等外露迹象。
农村土灶蚁巢:土灶中灶底或两个灶口之间的灶身泥土中。土灶中如有蚁巢,放在灶面上的木板、木盒或锅盖等常会被白蚁蛀蚀,在灶身裂缝或灶身与墙交接部位常有分飞孔出现。
掌握乳白蚁巢的外露特征,以及蚁巢常见分布位置后,便可着手去找巢,然后针对不同的情况,采取相应的灭治措施。目前常用的方法是化学防治和挖巢方法。
1.2 灭治方法
1.2.1 化学灭治方法
消灭乳白蚁最有效的方法是找到蚁巢并在巢内施药。找不到蚁巢,在危害地点或有外露特征部位施药,则须掌握特定施药技术,在白蚁活动旺盛的季节进行,才能彻底消灭蚁患。找到白蚁巢,应先诱集、后施药,以保证效果。近年来,各地白蚁防治机构研制出较先进的诱饵药杀方法,成本低廉,操作简便,对环境污染少,应大力推广应用。
1.2.1.1 粉剂毒杀法:
找到蚁巢后,在巢上打3个品字形的孔,见有兵蚁前来守卫时即喷药。用喷粉器向孔内施药5-6次,每次5g左右。施药后用废纸或棉花堵住孔口,然后敲打附近的木板,造成白蚁混乱,增加其与毒粉的接触机会。
粉剂毒杀法是目前防治台湾乳白蚁使用最为广泛的方法。常用的灭蚁粉剂,有以亚砷酸钠为主的砷制剂和六氯环戊二烯系列杀虫剂产品灭蚁灵等两种。在喷施灭蚁药粉时,要注意:喷药时不要将蚁路挑开过大,喷药后不能立即移动被害物,要将喷药孔用碎纸或碎棉絮轻轻塞住,不让沾药的白蚁爬出,并使白蚁不因通风露光停止在该处活动。雨天不宜在室外喷药,如喷药处被雨水淋湿,要重新喷施。
掌握施药季节。每年3-10月为乳白蚁活动季节,尤其是每年3-6月长翅繁殖蚁分飞前后季节,白蚁外出活动、取食、修筑蚁路和分飞孔,大量暴露在蚁巢外,抓住此时机施药,可提高毒粉传播效果。掌握施药部位。施药时要朝蚁路、分飞孔、被害物上及蚁巢中施药。
1.2.1.2 熏杀法:用磷化铝熏杀大树内的白蚁巢,效果良好。若粮仓发生白蚁危害,可利用仓虫熏蒸兼治白蚁。
1.2.2 挖巢法:有明显外露迹象,可以判定巢位时,应在距巢外围50-100cm左右的地方开挖,不破坏巢体周转的防护层。将防护层外的泥土刨掉后,搬出整个巢体。取出的巢体如不保留时,可将其破碎作鸡、鱼饲料,或淋上煤油烧掉。没有外露迹象,无法判定巢体位置时,可选择有分飞孔或白蚁危害最早处的下方,将泥土挑开,找出地下蚁路(乳白蚁地下蚁路有青色或灰色的分泌层),跟踪追挖。
1.2.3 诱杀法:在蚁情不清楚,一时找不到蚁巢时,可用诱杀法进行灭治。
诱杀有食饵诱杀和毒饵诱杀等两种方法。
食饵诱杀法前已述及。
毒饵诱杀是利用对白蚁具有较强引诱作用的食物作为诱饵,加入一定剂量的“灭蚁灵”,配制成毒饵后投放在白蚁活动的地方,任其自行取食,使之中毒、传递,造成全巢死亡。
2.散白蚁型的防治方案
2.1 液剂药杀:由于散白蚁蚁路小而曲折,寻找蚁巢相当困难,粉剂毒杀效果远远不如液剂,因而国内各地多采用液剂药杀。通常是在发现散白蚁的地方全面喷洒药水,毒化散白蚁活动地区的环境,当散白蚁继续活动和危害时,因接触和吸收毒素及含毒水分而中毒死亡。
常用液剂种类亚砷酸钠液剂、氯丹乳剂。
2.2 诱杀:不便于喷施药水的地方,可用:
2.2.1 杉木块诱杀:将杉木块平放在散白蚁出入的地面诱集,如发现木板有白蚁危害时,可轻轻将木板挑起,迅速对板下喷施药水或灭蚁灵,然后按原状放下木板,这样效果最好。
2.2.2 诱杀桩:诱杀桩为8c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