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疾控人] 中国“抗艾”第一人——曹韵贞

[疾控人] 中国“抗艾”第一人——曹韵贞

zFI9R632.jpg

    她是这样一个人:

    1986年,在世界上首次发现HIV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的尿液中存在HIV抗体。

    1990年,成为世界上第一个系统研究和描述感染HIV长期生存者的病毒和免疫学特征的科学家。

    1993年,作为国际著名艾滋病研究先驱何大一教授的主要助手,在研究治疗HIV/AIDS的鸡尾酒疗法方面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果。她是HIV感染动力学等一系列重大研究中的主要研究人员之一。

    1995年,在Science所列全球论文引用次数排名中,她名列第五。

    但是,她说:“这些成绩都是在美国取得的,我不甘心,我要回到中国去,回到我的‘娘家’去,为那里的人民做点事。”

   5年来,她拖着打了32根钢钉的下肢,踏遍12个省市自治区,实现着在中国做一名好医生的梦想。
    2001年,国家外国专家局授予她国家级友谊奖。

    她没有停下脚步,她还在追求……
资料来源:http://news.163.com/06/1128/18/311KH3310001126S.html
加强基层疾控队伍建设,共创疾控事业辉煌明天!

是她的贡献,让我国的艾滋病防治事业有了今天的局面!致敬

TOP

真心地致敬!

TOP

向曹奶奶致敬!!!!!!!!!!!!!!!!
!!有盾无矛!!

TOP

曹韵贞:在中国抵御艾滋病(人物)

一个不安于现状的人

“荣誉集中于我一人身上,这远远大于我的付出,也令我感觉责任更重。”接到获奖证书时,曹韵贞这么说。

从2000年的外国专家“友谊奖”、2001年度的中华医学科技奖到此次的中国国际科技合作奖,曹韵贞说自己是“一年一大奖”,“受之有愧”。可了解她的人都说,这些奖项,她应该得。

曹韵贞1941年生于上海,1963年从上海医科大学医疗系毕业后,留在医大附属中山医院做医生。她在医院里是个好医生,曾被授予上海市“巾帼奖”以及卫生系统劳动模范称号。

1986年,她赴美国纽约大学工作,首次发现艾滋病患者的尿液中存在抗体。1990年,她开始在艾伦戴蒙特艾滋病研究中心任研究员,跟随著名艾滋病专家何大一教授,参与对艾滋病毒的研究。

1998年7月,不安于现状的曹韵贞又辞去了在美国的工作,应邀出任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教授,并担任艾滋病预防与控制中心副主任。

一个曾经不受欢迎的人

曹韵贞想把何大一首创的“鸡尾酒疗法”正式引入中国,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建立规范的治疗方式。

然而,“那时候中国在防治艾滋病方面基本上是空白。很多地方政府甚至不愿意承认自己的区域内有艾滋病病人”,北京协和医院艾滋病诊疗中心主任李太生曾和曹韵贞一起到全国各地指导艾滋病的治疗,对那段时间地方政府的不配合记忆犹新。

曹韵贞说,有一次,她被河北一家单位请去做讲座,但当地的卫生局长见到她却说:“我们这儿没有艾滋病。”曹韵贞感觉,她是被“赶”出了那个城市。

面对这种局面,曹韵贞意识到,个人的力量毕竟有限,应尽快在全国培养一支能规范治疗艾滋病的队伍。她通过举办学习班和讨论会的形式,讲授艾滋病防治知识。接着,又组织由医护、防疫、实验人员组成的讲学团,到各地巡回讲学。她还在全国艾滋病传播的重点城市设立了门诊。北京地坛医院、上海传染病总院、广州第八人民医院、河南郑州第六医院等地,都通过她的“传、帮、带”,形成了自己的艾滋病诊疗力量。

郑州市第六医院的何云是曹韵贞手把手教出来的众多医生中的一个,她说:“对我来说,曹教授是老师,但更像母亲。”

一个遭受非议的人

曹韵贞利用自己在美国多年的工作积累,积极促进中外艾滋病医疗界的交流,拓宽了国际社会对中国艾滋病的援助渠道。由于治疗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药物非常贵,很多人用不起。为了让国内的艾滋病病人尽快接受已证明是行之有效的“鸡尾酒疗法”,曹韵贞利用她在国外的影响力,联系到国际大公司免费提供药物。

从2002年起,经她牵线,在何大一的主持下,一个为300名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进行免费治疗的长期计划开始在云南实施。目前,已有80名感染者接受了近一年的治疗。

云南的治疗药物由一家美国公司免费提供,总价值将达3000多万元。有人说,曹韵贞这么费心,如果不是拿了药厂的好处,图什么呢?但同行李太生却认为,这样的看法是带有偏见的:“外国的那些药其实都已经用于临床。外国公司免费供药虽有观察病人服用效果的目的,但客观上也是为民造福。”

从生长在上海的曹韵贞身上,看不出南方女性的细腻。熟悉她的人说,曹韵贞心直口快,容易得罪人。但真正了解之后,你会发现她“一点坏心眼儿都没有”。

而曹韵贞自己则说,一开始她听到这些非议有些生气,现在则根本不想了。她说:“曾经还有人说过:你们小心,她是外国人。我心里说,虽说我入了美国籍,可我是个土生土长的中国人!”

获得了中国国际科技合作奖后,曹韵贞说:“能获得国务院设立的国家级科技奖励,说明国家和人民对我的认可。这就够了。”

一个感情丰富的人

在北京临时借用的一间不足10平方米的小办公室里,曹韵贞接受采访时,脖子上还围着气垫,以保护有伤痛的颈椎。桌子上放着一块啃了一半的面包。曹韵贞说,她一辈子不会买菜,也不会做饭,连两个女儿都是老母亲一手拉扯大的,曹韵贞自己“连一片尿布都没洗过”,“我的生活就是这样,到处跑,不会照顾别人,也不会照顾自己”。

在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四年的工作结束后,曹韵贞又转入中国医学科学院,担任艾滋病研究中心副主任。忙碌的生活什么时候结束呢?曹韵贞说她准备再干两年,到65岁就退休。

自称工作狂的曹韵贞,退休后真能闲下来吗?她说以后最想干两件事。

第一件事是写小说,写艾滋病人的故事。她说,一个人如果得了白血病,大家都会同情他。而艾滋病是个特殊的病,艾滋病人受到的大多是歧视,最多也只是怜悯。只有真心关爱他们的医务人员才有可能了解他们的感情世界。

曹韵贞在给一位艾滋病病人的公开信中写道:“我理解你们独有的孤独、恐惧、绝望、挣扎……你们既是我的病人,也成了我的朋友……信任,对我来说是最大的安慰,也是我最大的财富。”

她退休后的另一个愿望是去旅游,到世界各地转转。她去过很多地方,但都没有时间去玩。“我爱人已经70岁了,再不转转,他就走不动了。”她小声说道……

《人民日报》 (2003年10月08日 第五版)

来源:http://www.people.com.cn/GB/paper464/10327/942799.html

加强基层疾控队伍建设,共创疾控事业辉煌明天!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