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PCO专题]白蚁概述

[PCO专题]白蚁概述

一、白蚁的生物学及习性

昆虫纲等翅目(Isoptera)昆虫通称白蚁,是热带、亚热带地区的五大世界性害虫之一。它们以自然界各种含纤维的物质为食,其突出特点是危害面广,几乎涉及到国计民生的各个方面:农、林、商、水利、交通、电讯、房屋建筑和国防设施等诸方面都曾遭受到不同程度的危害,给国家经济建设造成巨大损失,给人民生命财产带来严重威胁。

azTOXO9A.jpg

(白蚁的危害)

(一) 白蚁的形态:

白蚁为多形态昆虫,分为生殖类型(繁殖蚁)、非生殖类型 (不育蚁);生殖类型分为长翅型(第一型)、短翅型(第二型)、无翅型(第 三型)等品级,非生殖类型中有工蚁、兵蚁等品级。 白蚁的身体和其他昆虫一样,分为头、胸、腹三大部分。头部可以自由 转动,生有口器、眼和触角等重要器官,额部有开口结构的囟。胸部3节,有足3 对,有翅成虫在胸部还生有两对翅膀。腹部由10节组成,大部分腹节的附肢已消 失。雄生殖孔开口于第9与第10腹板间,雌生殖孔盖于第7腹板下面。头壳和体表 的几丁化或硬化的程度很不一致,一般有翅成虫的体壁较硬,工蚁的体壁最软。 头、体和附肢上生有细毛,毛的多少随种类和品级而不同,亦有近于裸体的。体 色有白色、淡黄色、赤褐色直到黑色不等。但大多数种类颜色较浅。工蚁和兵蚁 的长度约由几毫米到十几毫米。有翅成虫的长度约为10-30mm。蚁后由于生殖腺 的发达,使腹部特别膨大,形如花生状。整个长度往往达60-70mm以上。幼蚁的 外形和工蚁很相似,仅颜色纯白、各部分比例不同而已。 按外部形态差异,白蚁的各个品级都可分为原始型、蜕变形两类。

Huyo7b79.jpg

(白蚁的形态)

我们将有翅成虫和兵蚁代表原始型与蜕变型分别进行有关形态特征的叙述。

1.有翅成虫的外部形态:

1.1 头部 成虫的头部为前口式、偶为下口式,能自由活动,生殖类型和工 蚁的头部开矿比较固定,变化不大,一般都是近似圆形或卵圆形,上颚齿列也比 较固定,故又有“固定型”之称。头盖缝的发育程度因种类不同而不一样,一般 由一道横缝和一条纵缝汇合成为T形或Y形。但是许多种白蚁头盖缝并不明显,尤 其兵蚁头部的横缝更不易看到。鼻白蚁科和白蚁科的白蚁在两缝汇合之处有凹下 或突起的部分,是额腺的开口处,叫做囟。

1.2 胸部 胸是白蚁的第二体段,位于头部之后。白蚁在胸部和头部之间具 膜质环,称为颈,背、腹、侧区各一对,以两侧的侧颈片为重要。胸部是一个复 合结构,具有3个明显的体节:由前向后依次称为前胸、中胸和后胸。每一胸节各 具足一对,分别称为前足、中足和后足。有翅成虫的中、后胸上着生一对翅,称 前翅和后翅。中、后胸由于适用翅的飞行运动,互相紧密结合,内具发达的骨骨 和强大的肌肉,在构造上与前胸有些不同,因此又称为具翅胸节。

1.3 腹部 白蚁各品级的腹部形状都极相似,一般呈橄榄形,都由10节组成 并有雌雄之分。白蚁的蚁后节间膜有较大的韧性,使腹节可作较大的扩展和延伸 ,蚁后卵巢成熟后腹部比原来膨大十多倍。

原始型除有翅成虫外,还有工蚁和幼蚁等,其形态结构与有翅成虫相似,但缺少 两对翅膀和复眼。短翅型补充蚁王、蚁后只有两对发育不全的翅芽,所以除去翅 鳞有无外,根据身体硬化的程度、颜色的深浅和复眼发育状况的差别,就可以将 原始的蚁王、蚁后与补充的蚁王、蚁后相区别。在原始型品级中的同一个巢群内 ,某些个别的工蚁可产生有翅芽的畸形现象。

5HCEby8F.jpg

(有翅成虫的外部形态)

2.兵蚁的外部形态:

兵蚁作为脱变型唯一的一个品级,由于其主要职能是警卫和战斗,为了适应这种 功能,其形态发生了剧烈的变化,完全脱离了原始型形态构造,尤其是头和胸部 的变化更大。兵蚁按上颚发育程度和头的形状又可分为两类:一类上颚极其发达 ,头壳不向前伸突,左右两上颚的内缘有不同的齿突,有的扭曲成各种形状,形 成极其不对称的“歪嘴”,如歪白蚁属(Capritermes)一类等,这类兵蚁称为上 颚兵;另一类则上颚退化,头壳极度向前伸突延长,形成长象鼻状,称为象鼻兵。

兵蚁的头部构造与有翅成虫相比有很大的变化,并且在不同科、属之间有很大的 差别。原白蚁科和木白蚁科,一般都有巨大的头部、粗壮的上颚和发达的齿,但 木白蚁科中的堆砂白蚁,则头部较短,而且头前悬骨高起,有利于堵塞坑道中的 孔洞,防止外敌侵入,它的上颚较短,齿也不发达。鼻白蚁科中的兵蚁上颚多呈 镰刀状。乳白蚁属的囟孔在前额中间呈圆形开口,十分显著。在白蚁科中,“歪 白蚁型”的上颚和“象鼻型”的上颚显得十分特殊。“歪白蚁型”的上颚不是用 于夹刺,而是用于弹跳,而且左、右上颚不对称,左上颚明显或稍有扭曲形状。 “象鼻型”的头部延长,形似象鼻,上颚极小,十分退化。

兵蚁的上唇与有翅成虫和工蚁相比亦有很大的区别。它的端部常是透明的,而且 可分为圆形、钝形、尖形、分叉形和稍平形等等。但是,兵蚁的下颚、下唇的构 造,保持相当稳定,一般变化不大。

(二) 白蚁的习性:

1.白蚁的社群等级

白蚁是一种营群栖生活多形态的昆虫,在长期适应环境的过程中,白蚁群体出现 了“社会分工”的现象,其成员分为生殖类型和非生殖类型两大类。每种类型又 可分为若干品级,不同品级的白蚁不但在外形上有所区别,而且在生理机能上也 不同。

1.1 生殖类型 是指白蚁群体中有生殖能力,能交配繁殖的原始蚁王、蚁后 、长翅繁殖蚁以及短翅繁殖蚁和无翅繁殖蚁。

1.1.1 原始蚁王、蚁后 是由长翅繁殖蚁经过分群飞翔、脱翅、配偶、 落居繁殖的雌雄个体发展而成的,是白蚁群体的创建者。蚁后是雌性,专门产卵 繁殖,随着不断的产卵,腹部逐年膨大,不能单独爬行,终年居住在“王宫”内 ,行动时由工蚁抬移。同时口器退化,由工蚁喂饲食物。蚁王为雄性,比一般白 蚁稍大,体色较深,行动灵活,蚁王专门与蚁后交配,常在“王宫”伴随蚁后, 食物同样需工蚁喂给。常见白蚁一般是一个群体中一王一后。但散白蚁和黄翅大 白蚁群体中常有多后现象,间有多王多后的。家白蚁和黑翅土白蚁群体中亦偶有 发现。

1.1.2 长翅繁殖蚁 是白蚁群体中唯一能离巢和飞翔的生殖型个体。发育成 熟的繁殖蚁体色比其它成员深得多。长翅繁殖蚁头部具有复眼和单眼各一对,中 胸和后胸背面各生膜翅一对,四翅大小开关相似(狭长)。出巢时,四翅平叠于 背部,翅端超出腹部末端甚远。分群飞翔后,自行抖脱四翅,翅基部仅残存三角 形翅鳞。长翅繁殖蚁飞翔力较弱,飞翔的方向、高度和距离受光线、风向和风力 影响。脱翅后的长翅繁殖蚁由于受到外界条件的影响和许多天敌的捕食,存活率 很低,幸存者经过觅偶、追逐、配对落居形成新的群体。

1.1.3 短翅繁殖蚁 或称第二型,没有飞翔能力,不能出巢。体色较原始 蚁王、蚁后为淡,体壁也较软;有复眼,中胸和后胸各具短小翅芽一对。当原始 蚁王、蚁后衰老或死亡后,补充代替原始蚁王、蚁后,生殖能力比原始蚁王、蚁 后小。散白蚁群体中此种补充型较多,一个群体中有达数十只者。

1.1.4 无翅繁殖蚁 或称第三型,体形与工蚁相似,外形略大,复眼退 化,完全无翅,体色常为淡黄色或白色,生殖能力更小。有人认为无翅繁殖蚁是 由工蚁演变而成。

1.2 非生殖类型

白蚁群体中的工蚁和兵蚁属非生殖类型。

1.2.1 工蚁 有雌雄性,但性器官发育不完善,无生殖能力。头部圆形,无 眼,上颚坚硬,宜于咬食,体色较淡,体壁柔软。在巢群中担负着建巢、修路、 汲水、采食(有的种类还能在菌圃上培育菌类)、搬运蚁卵、喂食(喂给蚁王、 蚁后、兵蚁和幼蚁)以及巢内蚁道清洁等一切劳务,所以工蚁在群体中的个体数 量最大,如黄胸散白蚁群体中的工蚁占95%以上。一切物资的损害都是来自工蚁。 有的种属还有大工蚁、小工蚁之分。

1.2.2 兵蚁 有雌雄性,也因性器官发育不完善,无生殖能力。头大,不 同种类头形显著不同,有坚硬而发达的上颚。有的种属兵蚁有额腺,能分泌酸性 液体,有的则从口器中吐出酸性液汁。兵蚁的职责是警卫和战斗,保卫蚁巢、保 卫工蚁活动和长翅繁殖蚁安全分飞。当群体受到侵袭时,兵蚁能利用上颚撞击, 抖动身躯发出信息,并用上颚咬住对方至死不放。兵蚁的口器退化,无取食能力 ,需要工蚁喂食。有的种属有大兵蚁、小兵蚁之分。

由于兵蚁有独特的头型,便成为我们鉴别种属的主要根据之一。

2.白蚁群体的形成:

白蚁群体的形成和自然界其它昆虫一样,通过雌雄交配,产卵孵化成长发展起来 的。当群体中长翅型繁殖蚁发育成熟后,在一定的季节和气候条件下,工蚁启开 分飞孔,兵蚁分布于孔周围警卫,长翅繁殖蚁由候飞室爬出分飞孔,蠕动爬行一 阵,适应环境后,展翅起飞。飞行方向随风向和光线而定,飞行距离不长,一般 在50-200米左右。落地自行脱翅,疾行觅偶。配对时,雌蚁在前,雄蚁尾随,寻 找落居住所,交配繁殖。经过一定的时间,工蚁建成正式巢居,繁殖蚁成为蚁王、 蚁后。蚁后产出的卵,由工蚁衔运集中孵化成幼蚁,幼蚁经过几次脱皮后,分化 为工蚁、兵蚁、若蚁(即繁殖蚁的幼蚁)若蚁经过几次蜕皮后,成长为长翅繁殖蚁 或补充型繁殖蚁。原始蚁王、蚁后衰老或死亡后,由短翅或由无翅繁殖蚁来代替 蚁王、蚁后。故某些种白蚁群体的寿命可达数十年之久。

加强基层疾控队伍建设,共创疾控事业辉煌明天!

十、白蚁防治方案

1.乳白蚁型的防治方案

1.1 找巢技术

台湾乳白蚁活动隐蔽,但也易暴露痕迹,蚁巢埋藏得再秘密,在物体表面也会露出蛛丝马迹。通常的找巢,实际上是先找外露特征。

1.1.1 利用外露特征找巢

1.1.1.1 排积物:白蚁的排积物俗称“白蚁泥”,是灰褐色或棕褐色的疏松泥块,一般认为是工蚁筑巢时从巢内排出的经过加工的物质。排积物通常堆积在蚁巢的外围,有些直接挨近蚁巢,有些离蚁巢稍远一些。排积物的多少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蚁巢的大小。大树有了蚁巢,在大树的枯枝断面往往有排积物堆积。土木结构和砖木结构的简易民房的地上巢,排积物大多比较明显。但也有一些隐蔽的蚁巢,如混凝土结构的地下巢,天花板内的蚁巢,其排积物就不一定显示出来,因此还要参照其他特征来找巢。

1.1.1.2 分飞孔:又称羽化孔、移植孔、分群孔。是成熟有翅繁殖蚁分飞时出飞的孔口,是该种白蚁活动的一个极明显的外露迹象,特别是在分飞季节及其前后阶段。分飞孔附近一般都有巢存在,其位置通常都在巢的上方或同一水平上,多数离巢近则1-3米,远则10-20米以上。

1.1.1.3 通气孔:又称通风孔、透气孔。是白蚁调节气体和温、湿度的小孔。其直径在1mm左右,孔细如针孔,非近看不能发现,孔口圆形,呈小米状或芝麻状等。通气孔数量从数个至数十个,不规则地排列成团状(梅花状)或虚线状。如果在较大木柱表面、空心墙壁、石灰砒荡天花板上,或贴近地上蚁巢(包括树巢)的表层或附近找到了通气孔,则大致可以肯定蚁巢在其中。 上述三个主要外露迹象,在一个蚁巢中,有时会同时具备,有时则只有其中一个或两个。一般地说,主巢多有通气孔,分飞孔出现于开始分飞的成年巢,幼龄巢没有分飞孔,排积物也少。 除上述三个寻找蚁巢的依据外,尚有下列线索可作为找巢辅助依据。

1.1.1.4 根据水渍判断蚁巢:白蚁如在内有木筋结构的石灰砒荡墙里或用石灰粉刷的天花板中筑巢,由于白蚁巢内会保持一定的温度,其巢中饱和水蒸气会渗透到石灰中,形成淡黄色的水渍。除因房屋漏湿而造成的水渍外,如在出现水渍的地方同时出现通气孔或分飞孔,则可判断其中必有蚁巢。

1.1.1.5 根据蚁路判断蚁巢:蚁路是白蚁通向受害物觅取食物,或联系主、副巢,或通往分飞孔、通气孔等处的通路,也是白蚁活动免受天敌侵袭的掩体。通常近蚁巢处蚁路密集且较粗阔,挑破蚁路后,工蚁修补蚁路速度快,出现的兵蚁数量多。若有大量白蚁慌忙朝一个方向逃去,则逃去的方向为蚁巢方向。如果挑破蚁路后没有出现上述现象,则蚁巢离此地较远。

1.1.1.6 根据吸水线判断蚁巢:吸水线是家白蚁通往水源吸取水分的蚁路。在外形上吸水线比一般蚁路较宽,约有1-2个手指宽度。吸水线常保持高度潮湿,白蚁活动频繁,成排地上下川流不息。一般主巢都有吸水线,发现了吸水线,则可断定蚁巢离此不远,但吸水线一般都筑在特别隐蔽的地方,不太容易发现。

1.1.2 利用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法找巢

 利用放射性同位素I131和Au198示踪寻找台湾乳白蚁蚁巢,在我国始于60年代中期。上海白蚁防治研究所率先利用I131示踪探测台湾乳白蚁巢获得成功,以后陆续在全国许多省市应用,解决了一些构筑得十分隐蔽的蚁巢和“老大难”患区的蚁害问题,从中还进一步掌握了白蚁的活动规律。

1.1.3 利用声频仪测白蚁巢:广东省昆虫研究所研制的微音测白蚁装置、武汉市白蚁防治所与武汉电子仪器厂研制的BC-Ⅰ型白蚁声频探测仪,都由两部分组成:一是探头(声换能器),用压电陶瓷片或晶体片制成,白蚁活动时产生的微弱信号,通过探头壳传给换能器,换能器因受声波压力作用产生弯曲,在片的两面形成微弱的电信号,从而将声能转换成电能;二是选频放大器,把微弱的电讯号进行放大,传入监听耳塞。

1.1.4 找巢的重点部位:蚁巢是整个白蚁群体活动的中心,一般可划分为地上巢、地下巢和两栖巢。白蚁好温怕冷,好湿怕水,好暗怕光,好宁静怕震动。木材集中、通风不畅处都是家白蚁巢的适宜场所。不同的建筑物巢位各异,相同的建筑巢位也有不同,但巢位的分布有一定的规律性。

1.1.4.1 砖木结构房屋重点部位 :蚁巢大多筑在木材最粗大的正梁与墙交接部位,还有地楞木两端的入墙部位,较粗大木柱近地部位,门框角、窗框角及附近空心墙壁中,木楼梯转弯处空隙部位或楼梯底的横木与墙壁连接部位,木楼楞或其他较大木柱两端的入墙部位,较粗大梁柱衔接地方特别是穿枋部位,内有木筋结构的石灰砒荡的墙壁中,厨房、浴室、卫生间的夹层缝隙里,水管、水池附近的空心墙壁或缝隙里,久未搬动并贴近地面或紧靠墙壁的木箱、木橱、木框中或储藏室里。

1.1.4.2 混凝土结构房屋重点部位:蚁巢多在卫生间、浴室、厨房、锅炉间和有空心位置的砖墙内,门架、梯脚、靠墙角的部位,台阶的填土部位和炉灶部位,大门两侧柱头的空心部位,大楼门口方向的沿口部位及腰线,混凝土楼梯踏步下,砖柱或砖墩中的空心部位以及管道、水暖设备的空心部位等。

1.1.4.3 地下重点部位:乳白蚁地下巢穴通常在门框脚、木柱脚的入土部位,房前屋后门口水泥踏步下空隙部位,靠近墙角或墙边的泥土地、水泥地面或水泥磨石地面下的土壤里,常见的是依附墙角。由于蚁巢一般深度为20-30cm,地下巢附近外露迹象不多也不明显,所以找巢难度较大,可按下述几种情况作判断依据:

白蚁的危害规律是自下而上,房屋下部危害较为严重。 一般在墙角或墙边,柱角、柱脚附近有时会出现排积物,在地下巢附近墙面砖缝间或地木柱表面会出现分飞孔。分飞孔位置一般不会高出地面1米以上。可以从出现分飞孔最低部位去寻找蚁巢。 白蚁外露迹象(排积物、分飞蚁路等)的颜色与地下土质颜色基本相似。地下如是细沙填土,其蚁迹为浅黄色,黄泥土则为黄泥土色,煤渣填土则为黑褐色。家白蚁多在干湿适中的地下筑巢。如地面太低容易积水,则不宜建巢,家白蚁地下蚁巢所在的地面,一般要高于周围地面30cm以上。 在墙角、柱脚出现蚁路的地方,用螺丝刀挑开一个小缺口,观察白蚁动向,如看见大量白蚁向地下逃窜,并很快会有许多兵蚁把守洞口,显得特别凶猛,工蚁迅速修补被破坏的蚁路,则说明蚁巢在附近地下。 认为疑点较大部位,如砖铺地面,可撬开砖块看其贴地一面是否有蚁迹及白蚁分泌物,有否白蚁活动,如有,可继续向下追踪寻找;如是泥土地面,可用小钢钎插入可疑部位土壤里30-50cm,突感松沉现象,则可能下面是蚁巢;如是水泥或水磨石地面,可用钢钎先打一小洞,见土后再用细铁丝插入,如有刺破巢片的感觉,或见大量白蚁爬出来,则可判断此处有地下巢。

1.4.4 两栖蚁巢:蚁巢巢位介于地面上下之间,故称两栖巢,一般出现在下列部位:

树木、树桩巢位:活树木中筑巢常见是樟树、刺槐、白杨、枫杨、大叶柳等,其次是悬铃木、枫树、桑树、椿树、银杏等,大多位于大树基部或树根下方,也有从树木整枝损伤部位侵入树杆筑巢的;如地面过于潮湿,则巢位往往在地面以上的树杆中。 木电杆巢位:一般巢位在木电杆蛀蚀严重处。平地上木电杆巢位多在杆的西南方向,斜坡上的电杆巢位在高坡的一边,淹在水田的电杆在水面的杆内;电杆一边靠水一边旱地,则巢筑在旱地一侧。如是接腿电杆,则巢位在接腿与电杆木之间。 轮船巢位:木和水源充沛的部位是筑巢位置,多在卫生间、厨房附近,机房内也偶尔发现。木船的蚁巢一般筑在船头、船尾的隔水板后面或龙骨等木材较粗大和集中的部位。 铁路枕木和车厢巢位 枕木贴地部位较少,为害枕木的白蚁大多筑巢于附近的大树中。车厢蚁巢一般在卫生间、洗脸间水池下方的夹板缝隙里,偶尔也筑在车厢顶部。 坟墓中蚁巢:巢位在头部的较多,一般在坟堆顶上或附近被害物上会出现分飞孔、蚁路等外露迹象。 农村土灶蚁巢:土灶中灶底或两个灶口之间的灶身泥土中。土灶中如有蚁巢,放在灶面上的木板、木盒或锅盖等常会被白蚁蛀蚀,在灶身裂缝或灶身与墙交接部位常有分飞孔出现。 掌握乳白蚁巢的外露特征,以及蚁巢常见分布位置后,便可着手去找巢,然后针对不同的情况,采取相应的灭治措施。目前常用的方法是化学防治和挖巢方法。

1.2 灭治方法

1.2.1 化学灭治方法

消灭乳白蚁最有效的方法是找到蚁巢并在巢内施药。找不到蚁巢,在危害地点或有外露特征部位施药,则须掌握特定施药技术,在白蚁活动旺盛的季节进行,才能彻底消灭蚁患。找到白蚁巢,应先诱集、后施药,以保证效果。近年来,各地白蚁防治机构研制出较先进的诱饵药杀方法,成本低廉,操作简便,对环境污染少,应大力推广应用。

1.2.1.1 粉剂毒杀法:

找到蚁巢后,在巢上打3个品字形的孔,见有兵蚁前来守卫时即喷药。用喷粉器向孔内施药5-6次,每次5g左右。施药后用废纸或棉花堵住孔口,然后敲打附近的木板,造成白蚁混乱,增加其与毒粉的接触机会。

粉剂毒杀法是目前防治台湾乳白蚁使用最为广泛的方法。常用的灭蚁粉剂,有以亚砷酸钠为主的砷制剂和六氯环戊二烯系列杀虫剂产品灭蚁灵等两种。在喷施灭蚁药粉时,要注意:喷药时不要将蚁路挑开过大,喷药后不能立即移动被害物,要将喷药孔用碎纸或碎棉絮轻轻塞住,不让沾药的白蚁爬出,并使白蚁不因通风露光停止在该处活动。雨天不宜在室外喷药,如喷药处被雨水淋湿,要重新喷施。

掌握施药季节。每年3-10月为乳白蚁活动季节,尤其是每年3-6月长翅繁殖蚁分飞前后季节,白蚁外出活动、取食、修筑蚁路和分飞孔,大量暴露在蚁巢外,抓住此时机施药,可提高毒粉传播效果。掌握施药部位。施药时要朝蚁路、分飞孔、被害物上及蚁巢中施药。

1.2.1.2 熏杀法:用磷化铝熏杀大树内的白蚁巢,效果良好。若粮仓发生白蚁危害,可利用仓虫熏蒸兼治白蚁。

1.2.2 挖巢法:有明显外露迹象,可以判定巢位时,应在距巢外围50-100cm左右的地方开挖,不破坏巢体周转的防护层。将防护层外的泥土刨掉后,搬出整个巢体。取出的巢体如不保留时,可将其破碎作鸡、鱼饲料,或淋上煤油烧掉。没有外露迹象,无法判定巢体位置时,可选择有分飞孔或白蚁危害最早处的下方,将泥土挑开,找出地下蚁路(乳白蚁地下蚁路有青色或灰色的分泌层),跟踪追挖。

1.2.3 诱杀法:在蚁情不清楚,一时找不到蚁巢时,可用诱杀法进行灭治。 诱杀有食饵诱杀和毒饵诱杀等两种方法。 食饵诱杀法前已述及。 毒饵诱杀是利用对白蚁具有较强引诱作用的食物作为诱饵,加入一定剂量的“灭蚁灵”,配制成毒饵后投放在白蚁活动的地方,任其自行取食,使之中毒、传递,造成全巢死亡。

2.散白蚁型的防治方案

2.1 液剂药杀:由于散白蚁蚁路小而曲折,寻找蚁巢相当困难,粉剂毒杀效果远远不如液剂,因而国内各地多采用液剂药杀。通常是在发现散白蚁的地方全面喷洒药水,毒化散白蚁活动地区的环境,当散白蚁继续活动和危害时,因接触和吸收毒素及含毒水分而中毒死亡。 常用液剂种类亚砷酸钠液剂、氯丹乳剂。

2.2 诱杀:不便于喷施药水的地方,可用:

2.2.1 杉木块诱杀:将杉木块平放在散白蚁出入的地面诱集,如发现木板有白蚁危害时,可轻轻将木板挑起,迅速对板下喷施药水或灭蚁灵,然后按原状放下木板,这样效果最好。

2.2.2 诱杀桩:诱杀桩为8cm

加强基层疾控队伍建设,共创疾控事业辉煌明天!

TOP

九、防止白蚁侵入方案:

1.已建房屋的白蚁预防

对已经建好使用但未进行过防白蚁处理的建筑物,预防和灭治工作都需要加强。在预防上要施行以下有效措施:

1.1 创造不利于白蚁生存的环境

1.1.1 消除室内潮湿 根据白蚁的生活习性或危害特点,必须使室内保持干燥,以减少其孳生繁殖,通常采用的方法有通风、透光、使用干燥装置(如除湿机)等。 1.1.2 注意整洁卫生 室内要经常打扫,一切能诱集白蚁的垃圾废品,必须经常清除;楼梯下及其他阴暗角落,不宜堆放杂物。室外场地尤应经常清洁,凡枯枝、落叶、杂草、畜粪、残根、断株、弃纸、破布、建筑木材等,都是诱集白蚁的好材料,应经常清理。室内物品要放置整洁,尤其在仓库内,物品的堆放更要讲究,木箱不能紧贴墙壁和地面,在墙与货物、货架间应有1米左右的人行道,以便于检查和发现蚁害。

1.2 预防白蚁入侵

从发育成熟的巢群中飞出的有翅成虫,是新群体的缔造者,传播开来,定居繁殖,后患无穷。在白蚁分飞季节,用扑打、灯光诱杀、药杀等方法消灭有翅成虫,防止它们飞来定居繁殖。

1.3 药剂处理

在白蚁危害地区,采取药剂处理进行弥补,仍然可以阻止白蚁的蔓延侵袭,提高建筑物木构件抵抗白蚁的能力。在用药剂处理之前,要对房屋进行全面检疫,发现蚁患先要进行灭治。药剂处理要做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3.1 对墙边缝、混凝土裂缝、砖间灰缝和门框、木柱入土部分等,用前面介绍的方法处理。 1.3.2 建墙外毒土带沿室外地坪或阴沟外缘,挖一条宽30-40cm、深50cm 的闭合沟。挖沟时上面30cm的泥土全部清出,下面20cm的土挖松后,保留在沟内。闭合沟挖好后,分两次施药。第一次向沟内喷洒50%的氯丹剂100倍稀释液,每米长度用药液2-3kg,或601药油每米2kg,然后回填平整,再喷洒氯丹药液,每米长度用药液2-3kg。喷洒药液力求均匀。一条闭合的墙外毒土带建成后,对白蚁的入侵可起屏障作用。 1.3.3 木构件的处理 在已经使用的建筑物中,用药剂处理木构件比较麻烦。有的木构件基本裸露,如木结构房屋的木柱;有的木构件一半裸露,至少还有一面贴墙,如砖木结构房屋中的门框、窗框等;有的木构件大部或全部隐匿,如木砖、吊顶内的木筋、木地板内的地枕。应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处理。施药点为贴墙着地部位、稳匿或半隐匿的木构件,可用5%的氯丹油剂涂刷两次,或用50%氯丹乳剂的100倍稀释液、601药油和5%CCA水剂进行反射喷雾和压注。

2.新建房屋的白蚁预防

白蚁是从附近大树、棺木或地下土层中进入建筑物内的。为了杜绝这一入侵途径,首先应平整场地,清理树根、棺木、朽木等废旧木材,并从建筑设计着手,考虑建筑物的良好透光、通风和防潮条件,选用抗蚁的木材和其他建筑材料,同时按施工规范进行新建房屋的预防,以消除建筑物的隐患。

房屋建筑设计时,必须采取有效的通风和防潮措施,保证木结构含水率经常保持在20%以下。建筑地基内要做好排水设施,务必保持地基干燥;屋面搞蓄水或绿化时,应避免积水下浸,成为白蚁的水源;底层楼梯通风不良处,不应作贮藏室用;房屋整体结构中,尽可能不留空心部位,以避免白蚁在空心部位筑巢;给排水管不应安设在墙身、墙墩内。

对墙基、地坪和土壤进行必要的药物处理,可以切断白蚁从地下侵入房屋内部的途径,消灭基础下的残留蚁群,使各建筑物地下部分处于防蚁药物保持层中。这种保持层对白蚁来讲,要想穿透是不可能的。

这类预防技术的范围有:墙基内外保持圈,室内地基防蚁毒土层,踏步、台阶等辅助设施的防蚁毒土层。

3.木材白蚁预防

不同的木材对白蚁具有不同的天然抗性,在生产、生活、工作中应首先选择抗白蚁的木材。 一些在热带生长缓慢的硬木,如东非的栲树、印度产的红木、缅甸产的柚木、非洲产的jroko木,都是著名的坚硬而且具有抗白蚁性的木材。

木材与活立木的抗白蚁性是不同的,松类在生长时白蚁很少蛀蚀,但在采伐后白蚁都非常嗜食。这一点必须引起PCO专业人员的重视。选用此类木材作为建筑用材时,应先进行预防处理,方法有喷液、压注、涂刷、浸渍等。

4.埋地塑料电缆的白蚁预防

家白蚁和散白蚁常对多种高分子材料如聚氯乙烯、聚乙烯、聚苯乙烯、尼龙1010 、酚醛树脂、橡皮以及电缆上经常使用的铅包等造成严重危害。埋地电缆通常采用改进防护层和在护层材料中加入防蚁剂等办法。

4.1 改进护层法

白蚁的蛀蚀度与物质的硬度有一定关系。试验结果表明:硬塑料护套和半硬塑料护套(聚氯乙烯)都有一定的抗白蚁性能。对普通聚氯乙烯电缆护套,可采用减少增塑剂的方法来提高其硬度。但半硬和硬塑料在包装和应用时有一定的要求,施工放线时,应先将电缆适当加热,使硬护套变软后才可将电缆从盘上拉出来。

4.2 在塑料中加入防蚁剂

防护剂,可采用渗入法,也可采用捏合法。防蚁剂可用3%狄氏剂或5%林丹、5%氯丹。这种电缆加工工艺增加一个加药过程,其他无异,各种性能指标不变,完全适应电缆需要。武汉市白蚁防治所研制生产的“601”药油作电缆表面处理(1kg/m)或电缆沟(深1.5-1.8m)土层处理(1kg/m2),预防白蚁效果可达20年以上,且对环境污染较小。

5.堤坝白蚁预防

5.1 堤坝白蚁产生的原因

5.1.1 基础内原有隐患:在工程动工清基时忽视了对基础内蚁患的检查处理,或处理不彻底,便填土建堤筑坝,把蚁巢深埋在堤坝内,蚁巢入土深,危害早且严重,处理也较困难。

5.1.2 附近山坡、森林中白蚁蔓延:堤坝附近山坡上的枯萎树木、竹根和草丛经常孳生白蚁,它们到处寻找食料和水分。土质堤坝的背水坡常用草皮护坡,迎水坡上又常有各种各样的漂浮物,这些常成为白蚁喜爱的食物;同时,堤坝的温、湿度适宜白蚁生活。

5.1.3 长翅繁殖蚁分飞时降落 黑翅土白蚁、黄翅大白蚁是危害堤坝的主要种类,它们的长翅繁殖蚁一般不在原巢内脱翅、求偶、交配、繁殖后代,它们在巢内发育成熟后,待气候条件适宜时离开原巢,繁殖后代,建立新的群体。这是堤坝产生白蚁危害最主要的原因。

5.1.4 人为招引 有些工程管理单位由于管理制度不严而招惹白蚁。例如经常在堤坝上晒柴草、堆放木材、堆集杂草等,过后又不及时清理;甚至个别地方还在堤防边做坟墓、盖猪舍、搭柴火棚、建厕所等,这样无形间为白蚁准备食料,因此就很容易把周围白蚁招引到堤坝上来。 总之,堤坝上白蚁的来源广泛,加上土质堤坝本身具备土栖白蚁生存所需要的各种条件,所以它们在堤坝上蔓延发展很快。

5.2 堤坝白蚁预防措施

5.2.1 堤坝基础处理

新建堤坝水利工程和旧堤坝加高培厚工程,在施工前,都要认真检查土栖白蚁,灭治基础和附近山坡上的白蚁。首先,清除河道“常水位”以上的老土,特别注意利用小山头作堤坝基的清基工作。填土严禁带入杂草、树根。附近山坡上的白蚁隐患,先用挖巢法,把蚁巢捣毁,以防后患;找出较大的蚁路,用烟剂熏杀零星工蚁与兵蚁,或采用80%敌敌畏乳剂稀释液灌药水法杀死工蚁和兵蚁。为了防止堤坝外边的白蚁侵入堤坝内,应做好毒土防蚁层。在黄泥土堤坝表层0.5-1.0m深加土夯实时,层层喷洒1%氯丹水乳剂,用药量为5kg/m 3,或用可湿性六六六粉,用量0.5kg/ m3。无论何种药物,均需先把土拌匀再夯实,数年内可防止山坡上的土栖白蚁蔓延到坝上来,或虽分飞到堤坝上来,也不能筑巢繁殖。

对于加高培厚的水利工程,也必须清除旧堤坝上的表层土和杂草,认真检查堤坝内有无白蚁隐患。如有白蚁隐患,灭治方法同新建堤坝基础的处理方法。

5.2.2 毒土预防

毒土预防包括土坝表层土壤以及心墙的毒化处理、近山坡两端堤坝的药物处理。土坝表层土壤是指非基础或加固前的堤坝表层。表层毒土处理方法,可杀死堤坝表层几十厘米深的幼龄白蚁群体和脱翅繁殖蚁,同时抑制和灭杀从堤坝深处的成年群体中来表层取食的白蚁。较常用的是1%-2%五氯酚钠水溶液、1%氯丹乳化剂、狄氏剂、艾氏剂。 处理方法有三种:

表面喷洒:在背水坡坝表面全面喷洒1%-2%五氯酚钠水溶液或1%氯丹乳化剂。

浅层打洞:在大坝表层用小铁钎打洞深30cm,洞间距30cm

加强基层疾控队伍建设,共创疾控事业辉煌明天!

TOP

八、白蚁防治基本方法:

白蚁防治应贯彻“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方针,因为白蚁一旦造成危害,纵然施用再多的化学药物,也无法挽回已造成的经济损失。防治白蚁的方法,按照其作用原理和应用技术,可分为生物防治法、物理机械防治法、化学防治法和检疫防治法,但并不是仅仅采用某一种方法就可以达到防治目的。由于白蚁种类不同、习性和危害对象不同以及它们所处的环境不同,因而所采取的防治方法是不一样的,防治的效果往往会因白蚁习性的不同而有差别。例如,有些种类筑小巢,为害比较分散,破坏速度也不十分显著,但这种分散生活、分散危害方式又使防治工作难于收到实效。因此,上述各种方法,在不同情况下各有它们的独特作用与局限,必须因地制宜、系统和综合地运用种种方法,以求互补短长,才能达到有效防治白蚁的目的。由于白蚁在防治上有别于其他独栖性昆虫,寻找隐蔽的白蚁巢就成为整个白蚁防治工作中的重要环节,因而在防治工作中必须包含这方面的内容。要使寻找白蚁巢的方法现代化,还有赖于生物物理学的发展。

1.生态预防法

生态预防法,也就是改变环境条件,使之形成对白蚁生活不利的环境因素。

1.1 选择天然抗白蚁树种:

白蚁对树木的嗜食是有选择性的,不同的树种或木材对白蚁表现不同的抗性。我国南方,马尾松常作为建筑用材,可是这种木材的抗白蚁性能较差,常为白蚁严重蛀食。不仅不同树种对同一种白蚁有不同的自然抗性,而且同一树种对不同白蚁种类的抗性也不相同。一般来说,木材的密度与抗蚁性有关,木材密度越大,抗蚁性越强;此外,木材所含的化学物质也与抗蚁性有关。例如,印度的柚木及山榄由于富含精油而对白蚁具有高度抵抗性。圆柏、侧柏中含有异丙单酚酮,也具有较强的抗蚁蛀性。

1.2 清除白蚁孳生地

房屋、建筑物兴建之初,应调查建筑场地附近有无白蚁,已有白蚁发生或已有蚁巢,应彻底杀灭,同时清除建筑场地的树桩、朽木等。如在挖掘树桩时发现有大量白蚁,便要深翻土壤,捣毁蚁巢,再用1%-2%氯丹或5%- 10%亚砷酸钠等药物处理。在白蚁多的地方,建筑木材应避免直接与地面接触。基础部分或木柱下端最好用混凝土作垫墩,借以隔离。开始建造房屋时,如能在地基同砖墙交界间层施放亚砷酸钠、氯丹或其他有持效性的药物,这样可预先杜绝地下白蚁的来路,从而收到良好的预防效果。兴建水库、堤坝时,应首先清除基地和附近山坡上的白蚁,并改变土壤的化学性质和土壤结构。用1%石灰土壤和3%食盐土壤或两种土壤浓度稀释一倍混合,这样可阻止白蚁入土筑巢。

1.3 使用木材防护剂

以抗白蚁的药剂处理木材后,可以使木材维持较长时间不受白蚁侵害。广州铁路管理局电务处曾以煤焦油80%、亚砒酸15%、硼酸3%、水杨酸2%组成的防护剂处理木材,在干燥的地方可维持3年又7个月不受白蚁蛀蚀。

2.生物防治法

在自然界中,白蚁的天敌很多。人们主要研究利用细菌、真菌、病毒及原生生物或其代谢产物来防治白蚁。

3.物理机械防治法

应用物理因子和机械设备及各种工具防治害虫,称为物理机械防治。物理机械防治法的内容相当广泛,包括利用人工、器械和热、光、电、声、波等来防治白蚁。它包括最简单,最原始的人工挖巢,亦包括物理学上最新技术的应用,可以说是既古老又年轻的一类防治方法。现将物理机械防治法中的主要方法介绍如下:

3.1 挖巢法

挖巢法是不用药物、直接毁灭巢群的一种方法。根据不同种白蚁的找巢方法查明蚁巢后,就可用简单的工具直接挖出,或找到线索后,追踪挖出。像黄球白蚁、土垅大白蚁、云南土白蚁等,均在地表筑冢,蚁巢十分明显。但蚁冢范围大,可达3-5米,或者高可达3米,且质地坚硬如混凝土,用简单的工具挖巢较难,在垦殖工作中还要借助于推土机的力量。挖巢法对于大型蚁巢较易于实行,对于小型或分散形式的蚁巢困难较多。同时,除严冬以外,白蚁并非全数集中在巢内,因此利用挖巢法在消灭群体上往往不能彻底,留有后患。大白蚁亚科的种类,经过挖巢后遗留的残群在两年内可自行灭亡,而其他类白蚁的残群往往会产生补充生殖蚁,而成一个补充生殖蚁群体,延续其种族,挖巢法对散白蚁就很不适用。

3.2 诱杀法

利用白蚁的趋性,如趋食性、有翅成虫的趋光性、趋化性等,创造一些条件,满足趋性的要求,引诱白蚁集中,进行杀灭。

3.2.1 灯光诱杀有翅成虫:从巢中飞出的有翅成虫具有强烈的趋光性,利用各种光源将有翅成虫诱集而歼之,是消灭大量有翅成虫简易有效的方法。据实验,黑光灯、日光灯的诱虫力比白炽灯强;光源的功率越大,诱虫力越强。操作时,在灯光下放一盆水,滴几滴煤油,光源距盆不要太远。有翅成虫先是围灯飞舞,继后纷纷跌落盆中淹死。

3.2.2 食饵诱杀:这种方法适用于土栖和土木栖的种类,特别适用于群体分散、找巢困难、用药可能引起不良影响的情况。首先,选择白蚁喜爱的食物如新鲜松木、甘蔗、松树皮或添加一点食糖等做引诱物,挖30-40cm3的土坑埋藏,或装入 30-40cm3的木箱直接堆放于地面,用洗米水淋湿的麻袋覆盖,有些资料上分别称为诱集坑、诱集箱、诱集堆,以后每隔10-15天检查1次。当发现大批白蚁已经被引诱集中时,便将引诱物连同白蚁一齐取出烧杀。然后换新鲜引诱物连续诱杀,直到无白蚁被诱来为止。这种方法极为简便安全,但往往不易根治。另外,还可用直径5-7cm、长40cm的马尾松或大叶桉木段,从中剖一条缝埋入地内20cm对白蚁进行引诱,称引诱桩。

3.3 热杀法

将被蛀食的物件置于60℃的温度下,处理1-1.5小时,能有效地杀死木材中的堆砂白蚁。

3.4 建砂粒屏障

白蚁大颚的硬度为莫氏硬度3级,一般不易把坚硬的砂粒咬碎,工蚁搬动砂粒的能力也有一定限度,当砂粒重量超过工蚁的搬动能力时,白蚁穿越砂粒就很困难。但砂粒太大,粒间缝隙也大,反而有利于白蚁穿越。如果在房屋及其周围地坪下,用一定大小的砂粒建一道物理屏障,可阻止白蚁穿越,不但有化学药剂处理土壤的同样效果,还可以避免使用化学药物造成的环境污染。如和化学药物预防结合使用,可以减少化学药物的用量。白蚁种类不同,体型大小不同,不能穿越的砂料大小也不一样。在广州的实验室试验表明,直径为1.0-2.0m m、2.0-3.0mm、3.0-5.0mm的三种砂粒试验穴中的松木条未见白蚁危害,而对照穴中的松木条全都被白蚁严重蛀食。

3.5 生物物理法

用高频电流(40MHz,5000W)和微波(2450MHz,3900W)处理木构件,只需1分钟时间能使木材中的白蚁全部死亡。采用放射性同位素I131,Au198示踪原子,通过探测仪器就可知道台湾乳白蚁的蚁巢位置,成功地在全国许多地方推广应用。

4.化学防治法

化学防治法是防治白蚁的重要方法。主要是使用胃毒剂、触杀剂、熏蒸剂,通过一定的施药方法达到防治白蚁的目的。

加强基层疾控队伍建设,共创疾控事业辉煌明天!

TOP

七、防治器械:

防治白蚁所用的器械分两类,一类是专门为防治白蚁而生产制造的,如喷粉球、自然压烟器、FH-5木材防护机等;另一类如喷雾器、压力灌浆机、洒水壶等,不仅防治白蚁用得着,而且农林作物病虫害防治、卫生害虫防治、堤坝病害整治和日常生活中都要用。前一类称专用器械,后一类称通用器械,防治白蚁常用的工具都是通用的。

1.喷粉球

喷射药粉的器具。由喷嘴、喷管、装药碗和橡皮球组成。从装药碗处旋下喷管,将药粉装入橡皮球内,再旋紧,用手挤压像皮球,使药粉随气流从喷嘴射出来。橡皮球内的装药量为橡皮球容积的1/3-1/2,如装药过多,橡皮球内的空气少,挤压时喷射力小,且易堆积阻塞。喷药时不要竖立使用,最好在水平线或稍作倾斜喷射,才能把药粉喷成烟雾状。每压一次橡皮球,喷出的药粉约有0.25g。

2.自然压烟器

用废旧的泡沫灭火器改制而成。其制作方法是:锯掉上凸形铁顶,使铁筒高度在 40-45cm之间,这个铁筒称压烟筒,配一个与之相应的平铁盖,内垫三层石棉纸板。在压烟筒中部的适当位置,按120

加强基层疾控队伍建设,共创疾控事业辉煌明天!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