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PCO专题]你问我答——PCO常见问题专家析疑

问:蝇类孳生习性是怎样的?

答:蝇类孳生习性不仅涉及到种群的产卵习性和幼虫的食性等自身的因素,而且由于地区、季节、场所以及孳生物质的状态(包括它的数量、新鲜程度、干湿、温度、储存状态以及存放场所的环境条件等)的不同,而有很大差别。孳生物质是蝇类孳生的基本条件。孳生物质不完全等于蝇类幼虫的食物,它常是食物和其他物质的混合物,也是蝇类幼期(包括卵、幼虫、蛹)的一个栖息环境。孳生物质存在的场所称为孳生场所。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大量废弃物如食物残渣、排泄物、分泌物、生产下脚料(渣、糟、骨、毛)、动物尸体和某些产品(羽毛、猪鬃、肠衣、畜皮、腌制品),甚至动、植物活的机体等都可成为蝇类幼虫孳生的生活基质。

各种蝇类在各类孳生物质中的孳生情况是很不一致的。一般说来,住区蝇类对孳生物质的适应性较强,要求不特别严格,如家蝇幼虫是杂食性的,几乎在上述各类型孳生物质中均能孳生。从不同地区对不同孳生物调查的结果发现,它最喜欢的还是酒糟等发酵的植物质和畜粪,而在人粪和腐败的动物质中也能孳生。在同一种孳生物中,含水量的高低对家蝇的产卵和幼虫的生长发育影响都很大,如新鲜猪粪含水量在65%-70%左右,最适合家蝇孳生,过高或过低都不合适。市蝇孳生习性也比较复杂,它喜欢在地表人粪和狗粪中孳生。大头金蝇的主要孳生物质是稀人粪,在腐败动物质如腐肉中孳生量很大。绿蝇属的蝇种如丝光绿蝇,则以腐败动物质如废骨堆等为主。巨尾阿丽蝇和红头丽蝇在人粪和腐败动物中均可孳生,前者偏喜人粪,后者喜腐败动物。麻蝇科的常见种类如黑尾黑麻蝇、红尾拉蝇和棕尾别麻蝇等都喜欢在人粪中孳生。

决定孳生物中家蝇孳生密度的主要因素是该物质的营养成分。自然界里,发现感染严重的酒糟堆中,平均500克酒糟里有560条家蝇幼虫和蛹,豆粕中也很多,骡马粪和鸡粪中密度也高。在实验条件下,一小片5克重的肝脏,由于营养丰富,可以提供70条幼虫生长发育所需;如果在5克肝上挤满300条幼虫,那么只有一半能存活,而且由于营养不良,发育为小型幼虫,化蛹为小型蛹,重量仅为正常蛹重的一半,将来羽化为一只小型成蝇。这种情况在人工饲养条件下观察得更为清楚。除了营养因素外,也存在高密度本身的拥挤和幼虫代谢产物等因素对幼虫发育生长的影响。

加强基层疾控队伍建设,共创疾控事业辉煌明天!

TOP

问:PMP管理时现场遗漏蚊虫孳生地的原因是什么,怎样解决?

答: ⑴多人同在一个单位或居民区调查处理蚊虫孳生地时,会临时划分责任区,而责任边界极易误会,导致有些地点被多次调查处理,而另外一些地点被遗漏。

⑵PMP对当地情况不熟悉,不知道某些死角或区域的存在,而这些地点可能恰恰是蚊虫孳生集中的地点。 ⑶PMP身体疲劳或心理疲劳(一个人长时间户外工作易产生心理疲劳),导致遗漏。

⑷一些蚊虫孳生地在很隐蔽的地点,PMP若没有受过专门的训练就会遗漏。

⑸工作安排不当,导致某区域未调查。

⑹PMP不愿意进入某些较难进入的死角,而那里往往是蚊虫孳生集中的地点。

⑺PMP责任心不强导致遗漏。

这些问题需要采取针对性措施予以解决。这些措施除其它部分介绍的内容以外,还包括:

⑴现场工作通常只允许一人操作,多人同时工作时不允许临时划分责任区。 ⑵公司或机构需训练PMP现场识别、发现蚊虫孳生地的能力。

⑶一般现场每10天进行一次蚊虫孳生地检查处理。每次覆盖,PMP按大致相同的次序进行。否则可能出现某些地点两、三天内被处理两次,导致人力、物力浪费;而另外地点可能十七、八天未得到干预,从而孳生大量蚊虫。

⑷用制度来防止遗漏。质量管理人员对PMP现场工作质量定期进行督导检查。制度规定遗漏与工资奖金挂钩。

⑸加强对除害人员的管理。

⑹评估及报告:PMP需定期对现场控制效果进行评估,撰写书面评估报告,定期约见客户中的管理者。PMP需要认真记录、研究客户意见,并对前一阶段IPM的细节进行适当的改变,以满足客户需求。

加强基层疾控队伍建设,共创疾控事业辉煌明天!

TOP

问:蚊类的化学防治方法是什么?

答:1、杀灭幼虫

不能排除,或一时无法清除的积水可以用化学手段杀灭幼虫。这时蚊虫很集中,容易杀灭,蚊虫羽化飞散后杀灭比较困难。但是杀灭幼虫的作用时暂时的,需要定期检查和处理。灭幼虫是控制蚊虫的一种辅助措施,应该在清除孳生场所的基础上进行。 户外非饮用水如轮胎、水泥池、防火桶、污水沟、化粪池、雨水井等积水宜使用化学杀幼剂。一般使用有机磷杀虫剂及其缓释剂为宜。可以选用的化学杀虫剂有倍硫磷、杀螟松、双硫磷、辛硫磷等。敌敌畏由于在水中很快分解失效,因此不宜用作杀幼剂。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虽然对蚊幼虫有很高的毒效,但由于灭成蚊主要用这类杀虫剂,所以为避免蚊虫产生抗药性一般不使用这类杀虫剂杀蚊幼虫。

2、杀灭成蚊

必要时可以结合清除蚊虫孳生、杀灭幼虫同时灭成蚊。室内空间喷洒以拟除虫菊酯超低容量喷雾为宜。户外空间喷洒可以使用超低容量喷雾和热烟雾。这些方法能使蚊虫密度迅速下降但无持效,或仅有短残效。杀灭埃及伊蚊必须室内室外同时处理,否则效果不好。在蚊虫的栖息场所,为保持较久的杀虫效能,可将拟除虫菊酯类或复配杀虫剂室内滞留喷洒灭蚊。

加强基层疾控队伍建设,共创疾控事业辉煌明天!

TOP

问:蚊类的危害是什么?

答:蚊虫是最重要的卫生害虫。它们不仅刺吸人血,骚扰人们生活和工作,而且传播多种严重的疾病。因此蚊虫一直是国内外卫生害虫防治的重要对象。经济发达的国家对此更为重视,如美国除了有全国性的美国蚊虫防治协会,还有州级协会促进这项工作。

蚊虫传播的疾病统称蚊媒病。蚊传较重要的病毒病有死亡率较高的黄热病、东马脑炎、西马脑炎等近百种人畜疾病。目前在北美较严重的蚊传疾病是西尼罗病毒脑炎。全世界每年有3亿人患疟疾,其中90%在非洲。WHO报告登革热(出血热)在近10年显著增加,全世界每年登革热(出血热)514,139人,死亡率为1~20%。 我国流行的蚊媒病有四类:疟疾、淋巴丝虫病、流行性乙型脑炎和登革热(或登革出血热)四类。前三类疾病经过长期的防治发病率已大大下降,但仍然是我国危害人民健康的重要疾病。1945年登革热在汉口等地大流行,七十年代和八十年代在广东、海南发生流行。由于没有疫苗和特效药治疗该疾病,要预防和防止它的发生和流行,主要依靠防治其媒介蚊虫。

淡色库蚊和致倦库蚊是斑氏丝虫及乙型脑炎的传播媒介。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可以传播登革热。而疟疾是由按蚊传播的。

需要指出的是多数情况下我国PMP处理蚊虫的原因是因为它骚扰人们的生活,影响人们的生存质量,而不是由于它正在传播疾病。

摇蚊不吸血,不会传播疾病,不属于卫生害虫。通常认为它是一种资源昆虫。摇蚊的幼虫(人们常说的红虫)在水中是鱼类的重要食物来源,是水生生态环境中重要的一员。城市建筑物毗邻湖泊或池塘时,摇蚊也会导致麻烦。它们飞行距离较短,而且常常数量极大,聚集在它们的飞行范围内的墙壁、草木上导致骚扰。密度太大时会影响人们的户外活动,污染墙壁、车辆及其它物体表面。摇蚊成虫有趋光性,常大量聚集在纱门纱窗上或走廊、街灯周围。摇蚊的出现会促进蜘蛛的生长繁殖,蜘蛛网增多,因此需要频繁清除蜘蛛网。

加强基层疾控队伍建设,共创疾控事业辉煌明天!

TOP

问:利用喷雾器杀虫时雾滴对杀虫效果的影响是什么?

答:喷洒技术是利用喷雾器的雾化作用,将药剂粉碎成大量细微雾滴并发射出去,使药剂接触害虫达到杀虫目的的一种施药技术。根据不同杀虫剂的作用性质、作用时间,不同的剂型,不同性能的制剂,选择相适应的杀虫器械。其核心是针对不同的防治对象和环境条件选择不同的喷洒设备,通过对喷雾雾滴的控制,最大限度地发挥杀虫剂的性能,并减少药剂的浪费和对环境的污染。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应根据靶害虫和环境特点选择合适的喷洒技术。

一、雾滴与效果的关系

同一种杀虫剂防治同一种害虫的效果,除了该杀虫剂的生物活性及其他因素外,喷雾雾滴起着很大作用。如果对雾滴控制不好,即使是很好的杀虫剂,也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

  雾滴对杀虫效果的影响,主要与三个因素有关:雾滴大小、数量、均匀度。

(一) 雾滴大小及数量

根据雾滴直径,一般分为5级:   气雾: <50μm 弥雾: 50-100μm   细雾: 101-200μm 中雾: 201-400μm 粗雾: >400μm    对雾滴大小和数量的控制,在防治有害生物作业中起着很大作用。我们用一颗直径为10μm的雾滴(设为a)与一颗直径为100μm的雾滴(设为b)作一比较,根据球体体积公式可知,b雾滴体积是a雾滴体积的1000倍。也就是说,一颗b雾滴可以粉碎成1000颗a雾滴。假设一颗a雾滴能够杀死一只蚊虫,而我们却用一颗b雾滴,造成的药剂浪费之大显而易见;另外,一定体积的药液如果选择a雾滴喷雾,那么比b雾滴喷雾所覆盖的空间或物体表面要大得多;同时,由于雾滴数的大大增加,提高了药剂与有害生物接触的机会,防治有害生物的范围和效果也因之得到提高。针对不同的环境和防治对象,选择不同的药物和器械,控制雾滴的大小,使其达到最优的防治效果。

(二) 雾滴均匀度

雾滴均匀度一般包含两个方面:雾滴大小均匀和均匀覆盖,这两个方面与雾滴数量共同作用,影响杀虫效果。    雾滴大小均匀指的是喷雾所产生的雾滴直径需在一定范围内,即雾滴谱。如果雾滴谱很宽,雾滴大小不均,对杀虫效果的影响和造成的药剂浪费也就不难明白。    均匀覆盖指的是雾滴应该在一定空间或一定表面都有覆盖,而且覆盖应该较为均匀,这样才使该范围内的有害生物都有接触杀虫剂并致死的机会。当然,雾滴数量必须达到要求,以免有害生物接触的剂量不够,影响效果。另外,如果某种有害生物长期接触不足以致死的杀虫剂剂量,则会诱导抗性产生,这在有害生物防治工作中是非常不合算的。    使用杀虫剂喷雾方法防治有害生物,只有注重对喷雾雾滴的大小、数量和均匀度的综合控制,使这三个因素与防治对象、环境条件有机结合,才能提高防治效果,降低防治成本,减少环境污染。

加强基层疾控队伍建设,共创疾控事业辉煌明天!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