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PCO专题]你问我答——PCO常见问题专家析疑

问:蟑螂的生态习性是怎样的?

答: 1.栖息

蟑螂喜欢选择温暖、潮湿、食物丰富和多缝隙的场所栖居,这就是它们孳生所需要的四个基本条件。凡是有人生活和居住的建筑物内,一般都具备这些条件,所以蟑螂成为侵害千家万户的害虫就不足为奇了。

喜暖爱潮是蟑螂的重要习性。不难发现,不管在饭店、家庭,还是在火车、轮船上,厨房总是侵害最严重的场所。就是在厨房,它们一般也喜欢栖居在靠近炉灶、水池的地方。到了盛夏高温季节,厨房温度过高,它们分散迁移到别的地点,分布扩大,因而厨房的蟑螂密度反而降低。在冬天,北方地区的特殊行业单位如饭店、副食店等和家庭除了在厨房栖居外,同时还大量集居在暖气片等热源附近活动。

喜暗怕光,昼伏夜出,这也是蟑螂的重要习性。白天它们都隐藏在阴暗避光的场所,如室内的家具、墙壁的缝隙、洞穴中和角落、杂物堆中。一到夜晚,特别在灯闭人睡之后才出外活动、觅食,或寻求配偶。因而,在一天24小时中,约有75%的时间都是处于休息状态。

蟑螂体扁,适于钻缝藏洞,可以躲进很窄小的缝洞中,例如德国小蠊的成虫和若虫可躲进仅1.6毫米的缝隙。怀卵的雌虫也可在4.5毫米宽的缝隙中栖居,它们在缝隙中栖息时,足紧贴着身体,尾须平伸或与支撑面接触,触角常伸向外面,不时挥动,保持警戒状态。

不同种类的栖息场所有所差异。德国小蠊多见于各类缝隙中,如管道周围、墙缝、护墙板等缝隙和地板之间的裂缝中。美洲大蠊亦喜栖息于大的洞孔,偏爱湿热的环境,例如酿造厂发酵车间、豆制品加工场等,也常在阴井、下水道、地下室等处群居。黑胸大蠊多见于碗菜柜、桌子和水池底下角落等处。

2.群居

蟑螂还有群居的习性。常可发现在一个栖息点上,总是少则几个,多则几十、上百个聚集在一起,这主要是由于信息素的诱集作用。蟑螂的成虫和若虫都能分泌一种“聚集信息素”,它由直肠垫所分泌,可随粪便排出体外。在蟑螂栖居的地方,常可见它们粪便形成的棕褐色粪迹斑点,粪迹越多,蟑螂聚集也越多。由此可见,在蟑螂防治中,搞好卫生、清除蟑迹是一项重要的措施。

3.食性

蟑螂是杂食性昆虫,食物种类非常广泛。各类食品,包括面包、米饭、糕点、荤素熟食品、瓜果以及饮料等等,尤其喜食香、甜、油的面制食品。蟑螂有嗜食油脂的习性,在各种植物油中,香麻油对它们最有引诱力,所以有些地方称它们为“偷油婆”。在食糖中,红糖、饴糖对它们的引诱力最强。

除了喜爱各类食品外,蟑螂也常咬食其他物品,例如在住房、仓库、贮藏室等处,它们可啃食棉毛制品、皮革制品、纸张、书籍、肥皂等等。在室外垃圾堆、阴沟和厕所等场所,它们又以腐败的有机物为食,甚而啃咬死动物。但是不同种类的蟑螂,食性也有一定的差别。例如德国小蠊喜吃发酵的食品;黑胸大蠊喜吃糖和淀粉;美洲大蠊喜吃腐败变质物质,但糖对它也有很强的吸引力;澳洲大蠊喜吃植物性食物。与食物相比,水对蟑螂的生存和发育尤为重要,如在蟑螂若虫期,褐斑大蠊的1龄若虫在供水情况下,即使无食仍有22.7%的虫体发育成2龄期,若无水供给,则无法生长发育。蟑螂能耐饥而不耐渴,美洲大蠊在只给干食不给水的情况下,雌虫只能存活40天,雄虫只能存活27天。反之,如果有水无食,则雌虫能存活90天,雄虫能存活43天。当处于恶劣的环境条件下,无食又无水时,蟑螂间会发生互相残食的现象,大吃小,强吃弱,特别是刚刚蜕皮的虫子,不能动弹,表皮又嫩,就成了竞相争食的猎物。

正是由于蟑螂到处爬行,无所不吃,它们沾染和吞入了大量的病原体,再加上它们边吃、边吐、边拉的恶习,成为一些病原体的机械性传播者。

4.活动

蟑螂虽然有翅,但不以飞行为主要活动方式,尤其是室内栖息的种类,仅能做短距离的飞行和滑翔。蟑螂的活动主要靠三对足爬行,爬行速度很快,雄虫每分钟可爬行21米,雌虫爬行稍慢些。有的蟑螂在受到惊吓时,可跳跃几厘米远。 蟑螂不仅能在普通平面上疾走,而且依靠足上的爪和爪间盘以及各跗节间的跗节盘,能在光滑玻璃面、垂直面或物体下面爬行。蟑螂的爪间盘一旦损伤,就会失去在玻璃平面上爬行的能力。

温度对蟑螂的活动有显著的影响,当低于15℃时,绝大多数蟑螂不活跃;15℃-37℃最为活跃;37℃以上呈兴奋状态;室温超过40℃蟑螂趋于死亡。 噪音、振动、强光及某些杀虫剂处理过的物面,蟑螂会自动回避和逃窜。这是因为蟑螂身体上有许多感觉器官,尾须上有许多感觉毛,平时直立,受到外界刺激后就倒伏下来,这种信号就会迅速而直接传导到腿部,蟑螂就会立即躲避。这种被称为风感器的感官很敏感,它可以听到人听不到的声音,同时对风的压力反应也很敏感。蟑螂寻找食物主要靠头部两根细而长的触角,触角上面有很多感觉毛。嗅觉触角就是它的嗅觉器官,味觉主要依靠小颚须、下唇须和口腔壁上的一些感觉毛。

蟑螂在夜间活动也有一定的规律性。德国小蠊一般19点开始活动,20点大量出现,22点为最高峰,以后逐渐减少,直至凌晨4时又出现小高峰,5时下降,6时消失;日本大蠊19时左右开始活动,21点开始上升,23点达活动高峰,4点逐渐下降,6点终止;黑胸大蠊19时左右就有频繁活动,20点钟即成高峰,21点到22点活动减少,23点和2点又会出现两个小峰,翌晨4时活动终止;褐斑大蠊19时出现活动,21点急剧上升,22点达高峰,1点活动开始下降,4点有小回升,5点消失;美洲大蠊19时开始活动,21点迅速增加,24点达高峰,凌晨2点开始下降,7点活动消失。

综上所述,蟑螂夜间活动,一般从19点左右开始,活动高峰大都在深夜22点到24点,上半夜活动比较频繁,下半夜活动逐渐减少,也有在黎明前出现一个小高峰,至翌晨5点到6点终止活动,重新隐匿到栖息场所内。

5.扩散

蟑螂的扩散有两种方式,即主动扩散和被动扩散。

5.1主动扩散

蟑螂的主动扩散是通过它们的爬行或滑翔而散布到不同场所。它们的这项活动主要是为了寻找适宜的栖息环境和必要的生活条件,包括温度、湿度、食物以及隐蔽场所等。例如在室温低的情况下,蟑螂多移居到靠近炉灶周围的缝隙,或聚集到暖气沟中等温暖的环境。在酷暑高温季节,在南方地区,它们可作远距离的滑翔,躲在较阴凉的场所栖息,以避免过高的温度。

蟑螂常为了获取水分和适宜湿度而有趋湿性的活动,所以到了夜晚,它们往往爬到水槽里,群集在茶水桶周围,或停息在水管上。

室内蟑螂可以通过墙洞以及门、窗缝隙扩散到周围邻居,虽然扩散的范围不大。在温暖地区,它们可迁居室外,已如上述。

蟑螂很少发生大量迁移,只在环境条件发生突然变化,如洪水泛滥时,可见成群的美洲大蠊从下水道迁移,分别寻找适宜的新处所。

5.2被动扩散

蟑螂的广泛分布,有的种类遍布全球,这是它们被动扩散的结果。在当今交通日益发达,运输更加频繁的时代,这种扩散方式尤其突出。

火车受蟑螂的侵害极其严重,卧铺车厢的侵害率可高达40%,餐车更高。沿海和长江上的客轮受蟑螂的侵害也十分严重,主要栖息在食堂操作间、餐厅和客仓以及货仓。旅客随身携带的包裹、行李和其他物件以及托运的货物可能把蟑螂带上火车和客船。反之,火车上和客船上的蟑螂也可能被旅客和货物带到各地。飞机通常携带蟑螂较少,但也有发现。飞机上的蟑螂,和远洋轮船一样,可造成国际间的扩散。

加强基层疾控队伍建设,共创疾控事业辉煌明天!

TOP

问:化学药物灭蝇的方法是什么?

答:过去在蝇类防治工作中,由于某些不科学的使用化学药物,造成蝇类抗药性和对环境的污染等问题,应引起高度重视。在蝇类防治工作中,化学防治依然是一种重要措施,尤其是有害生物防治服务业主要采取的手段之一。采用化学药物防治蝇类,关键要做到正确、合理地使用化学药物,掌握好时机,针对不同场所,选择好药物的种类、剂型、用量、施药器械和喷洒方法。

1、杀灭蝇蛆

化学药物杀灭蝇蛆时,应注意孳生物的性状对药物的影响,当幼虫接触低剂量的药物,还会诱发抗药性产生,特别是用同一类化学药物来防治幼虫和成蝇,则抗性产生更快。为使药物渗入里层杀灭深部蝇蛆,每平方米药液里至少500ml以上。常用药物有:0.2%马拉硫磷乳剂,0.4%敌百虫水剂或0.25%粉剂,0.1%杀螟松乳剂,0.05%二嗪农乳剂,0.1%倍硫磷乳剂,1.0%倍噁威粉剂,50%蝇蛆净粉剂,0.5%无幼宝颗粒粉剂,苏脲乳剂和灭虫脲乳剂等。

2、杀灭成蝇

药物灭蝇可选用滞留喷洒方法,空间喷洒方法以及毒饵方法。 (1)滞留喷洒? 使用具有持效(残效),触杀作用的杀虫剂,用常量喷洒或粉刷,涂抹均匀地附着在蝇类停留面上,当苍蝇爬行或栖息其表面时,可接触杀虫剂而中毒死亡。采用滞留喷洒方法应注意药物持效时间长短,药物喷洒均匀度以及物表吸水性的强弱。常用滞留喷洒药物有:1%马拉硫磷乳剂,1-2%倍硫磷、2%杀螟松乳剂,20%残杀威乳油,5%顺式氯氰菊酯可湿性粉剂,2.5%溴氰菊酯可湿性粉剂或悬浮剂,5%高效氯氰菊酯可湿性粉剂,10%氟氯氰菊酯可湿性粉剂或12.5%高效氟氯氰菊酯悬浮剂等,采用滞留喷洒时不可污染食物、水源、非卫生杀虫剂不能在室内使用。

(2)空间喷洒: 适用于室内外环境,快速杀灭苍蝇,空间喷洒是迅速降低室内外蝇密度最有效的方法,较小剂量气雾杀虫剂,可杀死接触雾滴的成蝇,一般无残效或残效很短。

室内空间喷洒药物,氨荃(基)甲酸酯类:1.0%残杀威乳剂,1.0%仲丁威乳剂;拟除虫菊酯类:0.4%氯菊酯油剂、0.5-1.0%戊菊酯油剂、0.5%氰戊菊酯和0.2%苯醚菊酯等。

室外空间喷洒药物,有机磷类:杀螟松乳剂、马拉硫磷乳剂、敌敌畏乳剂,拟除虫菊酯类:氯氰菊酯乳剂,苯醚菊酯乳油,氰戊菊酯乳剂等。

(3)毒饵:将胃毒作用强的杀虫剂与蝇类喜食的糖、鱼杂、发酵粉等诱饵混合制成毒饵,放在蝇类聚集较多的地方,例如家禽饲养场、奶牛场、食品加工厂周围,可有效杀灭成蝇。毒饵可制成:0.2%敌百虫鱼杂,0.2%敌百虫糖液(含糖量为10%),0.5%敌百虫饭粒,0.1%敌敌畏饭粒、0.05%倍硫磷饭粒,0.1%残杀威糖液等均可选用。3-5天必须更换一次毒饵放置地点,同时要注意防止儿童误食,防止污染食物和饮水。

(4) 毒蝇绳;将具有持效的杀虫剂、1%—1.25%溴氰菊脂或氯菊脂乳剂等(亦可加入少许10%马拉硫磷或倍硫磷乳油,10%-20% 残杀威乳油,亦可加入少许食糖或蜂蜜,增加引诱力,以一定比例混匀,浸泡在绳索上晾干,悬挂在蝇类易停歇的地方,可有效杀灭蝇类。此方法利用了蝇类的生活习惯,可视为一种特殊的滞留喷洒方式。悬挂毒蝇绳的数量视现场条件而定。

加强基层疾控队伍建设,共创疾控事业辉煌明天!

TOP

大家共同学习[em01]

加强基层疾控队伍建设,共创疾控事业辉煌明天!

TOP

学习提高

永远有多远,爱就有多深,祝福永远。永远永远,永永远远! 防柳男娜

TOP

问:蝇类防治工作的关键环节是什么?

答:蝇类防治,实际上包含环境治理和灭蝇两个重要概念。所谓环境治理是指采取改造、处理或破坏蝇类生活环境和生存条件的措施,从而持久地达到减少蝇类数量增长的效果,这是一项治本的措施。灭蝇是指采取物理、化学、生物的方法直接消灭蝇类的措施。多年来的灭蝇实践证明,采取1种手段和方法不可能解决蝇类防治问题,必须采取综合治理的措施,而环境治理又是灭蝇过程中的关键环节。要巩固和提高灭蝇效果,必须抓住治本的方法,有计划地改造环境,通过对环境的改造,环境的处理以及改善人们居住条件和改变群众不良卫生的传统习惯,以减少、限制或消除蝇类的孳生繁殖,把环境治理作为经常性工作,在这个基础上采取灭蝇措施。环境治理的内容非常广泛,主要涉及基础卫生设施建设、垃圾粪便的无害化处理以及综合利用,特殊行业废弃物的处理与利用,环境卫生保洁以及小型蝇类孳生物的及时清除等。

1、环境改造: 环境改造是一个单位、一个社区、一个城镇卫生基础设施改造与设施的一项重要内容,应做到有计划、有统一规划、有步骤地进行。垃圾、粪便是蝇类的重要孳生物。要对每一处孳生地进行调查登记,并提出改造方案,尽可能使垃圾、粪便的保存密闭化以减少蝇类的孳生繁殖。垃圾桶(箱)必需加盖;垃圾集装箱或垃圾收集转运站必须完善卫生设备,做到严密;住宅垃圾通道尽量封闭,暂不能封闭的垃圾通道应做到日产日清,定期消杀;垃圾卫生填埋场及垃圾处理厂,应按国家规定的各项技术措施进行建设;粪便处理包括将旱厕改为水冲或三格化粪池厕所,改良旱厕并及时清掏。

2、环境处理:对蝇类孳生栖息场所,进行不利于其孳生和栖息的各种有计划的定期处理,包括对孳生物的清除,应做到及时收集、清运彻底,定期对垃圾桶(箱)和垃圾转运站等进行化学药物消杀;对孳生物的处理,可采取生活垃圾袋装化,密闭容器,大量垃圾可采用仓室储存或盖土等;对孳生物的综合利用,可利用孳生物办理“沼气”,加工“发酵饲料”等,使其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

3、提高居民卫生意识,建立卫生管理规章制度? 主要蝇类都是依靠人类活动所造成的环境和垃圾废弃物而孳生繁殖的,环境卫生状况与蝇类的危害发生程度有着直接的关系。脏、乱、差的环境为蝇类提供了广泛孳生繁殖栖息的场所,是造成蝇类危害的根本原因。因此,环境卫生状况对于灭蝇和巩固灭蝇成果是至关重要的。 要通过开展宣传教育,提高广大民众卫生意识,改善人居条件以及改变不良卫生习惯。完善防蝇设施,建立健全卫生制度,结合爱国卫生运动,进行大扫除,经常清扫室内外,及时做好垃圾、废弃物的存放、收集和处理工作,并保持室内外环境整洁,同时要加大对特殊行业管理,重点做好孳生物封闭储放,及时收集和清运,日产日清,对孳生物管理要做到有制度,有措施,有人管。

加强基层疾控队伍建设,共创疾控事业辉煌明天!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