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通信补充了写作该文的“动机”和若干背景资料
2011年2月28日
朱编辑,您好,
现寄上有关狂犬病的一篇文章,请斧正。故意写得稍长一点,便于您们在编辑时可各取所需,同时可大刀阔斧地进行删节。
关于狂犬病的防治,在国际上有多位狂犬病专家(包括多位著名的华裔专家)在十多年前就指出,中国在这方面犯了方向、路线错误。解决狂犬病问题主要靠兽用疫苗而不是人用疫苗,靠农业部而不是卫生部。中国一直是反其道而行之,治标不治本。中国至今仍在承受此方向、路线错误的惨痛代价。
我从十年前就开始在卫生部所属的系统内宣传这种观点,但结果收效甚微。
听说狂犬病问题在08年奥运会前甚至曾在中央政治局都有过讨论(当时有些国际专项运动组织以中国有狂犬病为由公开宣布禁止所属运动员到中国参赛),某些高层领导还作过批示,但各方面阻力很大,有些事即使中央高层似也无可奈何。
在不同层面加大对科学的狂犬病防治策略的宣传很有必要,哪怕有时会触犯某些部门、集团的利益。
所附文章综合了我多年来在此问题上的观点,大部分在内部会议(专家咨询会或学术研讨会)上反复表述过。不知此文的内容和形式是否合乎你们专栏的需要?
2011 年3月2日
严老师,此文是否已经在其他地方发表过?另外,文章写得有些板,不够活,可读性不强,不知能否有所改进?谢谢!
2011年3月3日
朱编辑,您好,
此文是最近较全面地综合了相关的观点写成,其中的部分观点以前曾在不同场合分别发表过。公开发表的主要是2009年在 “环球科学”杂志上我曾发表一篇“中国何时能消灭狂犬病”,主题基本相似,但那篇文章只有不到2千字。我主要是考虑借助你们专刊有更广的读者面,希望能在社会的不同层面加大对科学的狂犬病防治策略的宣传,推进这项事业的发展,而你们作为一个特定专栏的编辑,则可能还要兼顾其他方面,对此我是能理解的,而且早有思想准备。此文如不适于在你们的栏目刊出,也不必勉强。
2011年3月3日
严老师好,稿子我看一下,再做决定。谢谢!
2011年3月3日
朱编辑,您好,
我觉得您以前可能对狂犬病关心不夠,“感情不深”,不象我这样一提起来就感到痛心疾首。
这几天北京开始开两会(人大和政协),狂犬病历年来都是两会代表们最关注的传染病之一,相关提案的数量在有些年份甚至超过有关爱滋病、肝炎和结核病的提案。
半月前我又参加了卫生部召开的一次狂犬病方面的专家咨询会,有包括俞永新和夏咸柱两位院士在内的十多人参加。背景是陈竺部长不久前有批示,不甘心中国在亚洲落后,似有很大决心要制定中国的狂犬病防治规划。但与会专家基本一致的意见是:单靠卫生部,100年也解决不了中国的狂犬病问题。决心要由农业部长或更高级别的领导来下。卫生部长有再大的决心也没用。
卫生部很难将这样的专家意见向中央反映,因为有推卸责任之嫌。后来两位院士表示,可能产生积极成果的办法之一就是由他俩牵头(或再联系几位院士),直接向李克强副总理写一份“院士建议”。
我这篇文章中的观点,在国内外同行中都会认为是基本的公认的常识。真理不一定深奥,重要的是要能指导对现实问题的解决。此文也分析了国内狂犬病问题的症结之所在,我自认为此文是切中时弊的。
此文在形式上似不完全是悠闲轻松的科普作品,还包含较多政策建议之类的议论。但此文确实是出自一位纯粹的专业人士之手,旨在宣传科学的防治策略。如果一篇科普文章在有影响的报刊上的发表能促进一种重要传染病的消灭,间接挽救若干无辜的生命,则功莫大焉,其形式或内容方面的某些缺憾似也不必过于计较。
其实这篇文章中真正属于我“原创”的内容很少或根本没有,其中大部分观点其实是业内的共识。
由于职业关系,我有机会直接接触一些狂犬病人,对相关情况也掌握较多第一手资料。一种医学上早已解决的问题在中国仍成为一个争论不休的社会问题,每年仍冤枉死那么多人。作为一名专门研究狂犬病的已超龄的科研人员,中国的狂犬病问题成为我心中永远的痛。我现在的主要工作仍是与狂犬病相关的科研和科普宣传。希望以后多多得到你的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