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推广不开的肺炎疫苗

推广不开的肺炎疫苗

肺炎高危人群的痛苦
    入秋后,流感高发季节到来,这意味着呼吸科医生们又要开始忙碌了。对于身体健康的人来说,流感也许并不可怕,但对慢阻肺患者、老年人等高危人群来说,则有可能意味着死亡。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董碧蓉教授介绍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以不完全可逆的气流受限为特征,气流受限呈进行性,并且与肺对毒性颗粒或气体的异常炎症反应相关。慢阻肺是一类肺部疾病的总称,包括慢性支气管炎、哮喘、肺心病等。在我国,慢阻肺患者人群庞大,约占15岁以上人群的3%,由此推测我国发病数2500万人。
  慢阻肺患者的生存现状不容乐观,重度肺气肿患者,甚至连简单的体力活动也无法进行。由于丧失工作能力,因病致贫并不显见。被疾病拖累几年甚至十几年的患者越往后走越痛苦。专家形容,与立刻致死的疾病不同的是,这是被判无期徒刑的一种疾病,慢阻肺患者漫长的病程中,随时随地都要和肺炎做斗争。他们要面临着反复的呼吸道感染,而肺炎球菌每一次感染,都有可能把慢阻肺病人送到死神的面前。
  北京预防医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唐耀武说,在我国慢阻肺每年致死人数达100万,致残人数统计数字模糊,但估计在500万到1000万之间。在医疗条件相对薄弱的农村,慢阻肺已经成为居民疾病死亡率的首位因素。
  最好的预防途径:接种疫苗
    世界范围内,一种叫23价肺炎球菌多糖疫苗的应用已经超过20年。在我国,23价肺炎球菌多糖疫苗于1996年开始进入人们的视线。然而,直到今天,对于大多数公众甚至不少临床呼吸科医生来说,流感疫苗,肺炎疫苗依然是个陌生的名词。2002年,疾病预防部门有关人员向卫生行政部门提及该疫苗的时候,很多人都一脸茫然。
   华西医院老年科董碧蓉教授说,肺炎疫苗接种后3周左右可产生保护,至少5年都可受到该疫苗的持续保护,如此持久的免疫力能使90%的肺炎球菌疾病免于发生。那么,23价肺炎球菌多糖疫苗会有副作用吗?它的安全性如何呢?董碧蓉说,在她接触的疫苗实验中,没有一例发生过全身过敏性反应,仅仅有个案出现过皮下注射引起的局部疼痛,如果做肌肉的注射就可以减少疼痛。肺炎疫苗的整个安全系数非常高而且稳定,美国FDA对此持肯定态度。该疫苗的突出特点是,可以在全年任何时间接种,不受季节限制,不需要特别在肺炎高发季节接种,还可以与流感疫苗同时使用。最近的研究显示,流感和肺炎球菌疫苗同时接种,可产生叠加的保护作用。通过接种疫苗,肺炎与流感的住院率可减少72%,死亡率可减少82%。
  接种肺炎疫苗划算吗
    董碧蓉教授去年开始从事23价肺炎球菌多糖疫苗预防老年人群下呼吸道感染的前瞻性同期临床对照试验。其成本和效益分析很能说明疫苗的经济学意义。
  这项课题以300名接种肺炎疫苗的老人作为试验组,300名未接种疫苗的老人作为同期对照组。追踪观察1年时间。调查结果证实了疫苗能够有效减少抗生素使用和住院时间。从经济角度,接种效益是成本的2.06倍。董碧蓉强调,这还只是直接效益,而间接效益比如家属因为照料生病的亲属而消耗的时间和精力等则无法统计。
  更直观地看,得一次呼吸道疾病后在门诊都要花上一两百块钱。如果病情严重需要住院,费用就会上升到好几千甚至上万元。接种一剂疫苗的价格大概两百余元,保护期达五年(接种五年后,可考虑复种),年人均疫苗费用只需要四十元左右。接种,既减少了老年人生病住院的痛苦,同时也能节省了医疗开支,这无疑是一项高回报的健康投资。唐耀武说,对于慢阻肺患者来说,我们不要把肺炎看做是一种独立的疾病,因为它是一个过程,还会往下发展。统计表明:1990年,慢阻肺在疾病造成的负担中仅仅位居第12位,但是到2020年,将达到第五位。
  疫苗的推广之难
    北京现在接种肺炎疫苗有多少人?唐耀武有点尴尬地说:大概是几万人的概念。疫苗的推广比想象的要困难很多。一位临床医生道出其中原委:在某种程度上,疫苗只是疾病预防控制部门的分内事。长期以来,临床和预防是两条平行线发展,其中交叉的结合点很少。
  由于预防和临床学科体系上的断裂,疫苗的推广不得不绕开临床系统,由疾病预防控制部门走即有的路线推广,但推动工作比较单一,许多散发性慢阻肺患者并没有进入疾病控制部门的“势力范围”。另一方面,临床医生缺少“疫苗”这个概念,当他们面对患者时只能被动地治疗。结果,患者只能重复生病——治疗——生病的路线,不会通过疫苗来阻断路径。
  董碧蓉说,23价肺炎球菌多糖疫苗预防老年人群下呼吸道感染的前瞻性同期临床对照试验开了个好头,将临床与预防做了个结合,用最后的经济学对比强调了预防的作用。但是让临床医生培养起“预防为主”的概念,需要相当长的时间。
  唐耀武对此也持相同的观点,他说:美国肺炎疫苗60到65岁的接种率大概为60%,而预计一直到2010年才能达到94%,因为认知需要一个过程。董碧蓉认为,大家对呼吸道的疾病并不是特别重视,尤其对慢性呼吸道的疾病不重视,比如说吸烟造成肺癌,或者吸烟造成COPD,实际上每个人都知道,但是吸烟的人还存在。
  1988年,WHO建议:60岁到65岁老人均应接种该疫苗。1997年美国的公立老年医疗保险将疫苗列入老人免疫保险范围。目前北京市各级疾控中心所设的接种门诊和医院保健科都能够进行疫苗接种。专家指出,疫苗的推动,需要做更多细致的宣传。比如可以考虑和社区医疗服务体系结合起来,利用城市社区医疗机构进行宣传教育工作。(李天舒)
摘自NIP

这与临床医生抢饭碗的疫苗自然不受临床医生青睐,而百姓只想听些权威临床医生的话,不会在乎公共卫生医师的合理建议,结果可想而知。

得多做些宣传,可能会好起来的。

TOP

由于预防和临床学科体系上的断裂,疫苗的推广不得不绕开临床系统,由疾病预防控制部门走即有的路线推广,但推动工作比较单一,许多散发性慢阻肺患者并没有进入疾病控制部门的“势力范围”。另一方面,临床医生缺少“疫苗”这个概念,当他们面对患者时只能被动地治疗。结果,患者只能重复生病——治疗——生病的路线,不会通过疫苗来阻断路径。
    所以说防保和卫生院分家了,对疫苗的推广会更难.
走自己的路,随便别人怎么说。

TOP

现在感觉群众对老年人的预防并不重视,我们这里多数都用在5岁以下儿童这个年龄层,用在老年人的不多。

TOP

没人推广,价钱嫌高。

]落花无言
人淡如菊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