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预防接种安全注射
本单元培训目标:通过培训,学员应:
了解安全注射的概念;
掌握预防接种不安全注射行为的危害;
掌握实现预防接种安全注射的措施和要求;
掌握自毁式注射器的使用方法。
第一节 安全注射的基本概念
培训目标:通过培训,学员应:
1.了解安全注射的概念及其三要素;
2.掌握预防接种安全注射的含义。
学习要点:
1. 安全注射的概念
(1)概念:对疫苗和药物应用灭菌的注射器和规范的操作进行注射,并对使用过的注射器具进行安全处理即称为安全注射。
(2)安全注射的三要素:
●对接受注射者无害;
●对实施注射者无危险;
●注射后的物品(废物)不会给公众带来危害。
2. 预防接种安全注射的概念
目前,预防接种安全注射包括以下含义:
(1)预防接种要使用合格的注射器(包括注射器要无菌包装;接种前才能打开包装;使用后放入指定的安全盒或防刺容器中,不允许再次使用;在有效期内使用);
(2)实施预防接种的人员要持合格的资格证书上岗;
(3)预防接种的操作要规范化;
(4)预防接种的环境要符合工作要求;
(5)接种后的接种器材及其废弃物品要安全的回收、销毁。
思考题
3-1 为什么预防接种安全注射对我国公共卫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第二节 预防接种不安全注射的危害
培训目标:通过培训,学员应掌握预防接种不安全注射的主要危害。
学习要点
:
预防接种不安全注射可造成以下几种危害。
1.传播血源性疾病。预防接种不安全注射可能造成疾病的医源性传播,如乙型肝炎、丙型肝炎、艾滋病等血源性疾病的主要传播途径之一。我国的免疫程序规定,1岁以内的儿童需要接种多种生物制品,如果预防接种注射不安全,儿童感染乙肝病毒后成为病毒携带者,将来可能发展成肝硬化、原发性肝癌,也可把乙肝病毒传播给他人。如果预防接种人员在接种时被污染的注射器针头刺伤,也可能被传染。
2.导致化脓性或细菌性感染。某乡村医生用一批抽过脓未再灭菌的注射器给275名儿童接种乙脑疫苗,结果有26.5%受种者发生严重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其中2例儿童死亡。
3.不正确注射技术导致的伤害。各种疫苗对其注射途径、部位和剂量均有特定的要求,若不按照技术操作规程的要求接种疫苗可能导致直接或间接的损伤。如注射部位不当或针头过长可能直接刺伤神经导致麻痹;卡介苗应皮内注射,若注射至皮下或肌肉层或注射剂量过大,可引起局部的严重反应或淋巴结化脓破溃。
4.注射物质不合格造成的伤害。预防接种用疫苗一般是安全的。但如果贮存或使用不当,也可能造成严重的后果。如用冻结后溶融的乙型肝炎疫苗、百白破疫苗进行接种或混用不同疫苗的稀释剂则可能引起严重的接种反应甚至导致死亡。如果注射物中含有其它物质,可直接引起毒性反应或过敏反应等。
案例分析
3-1 某村在一次接种中,消毒的玻璃注射器已经用完,但仍有5名儿童需要接种乙肝疫苗。村医张某用接种过卡介苗的注射器,仅更换针头,即给5名儿童接种了乙肝疫苗。2个月后,5名儿童中有3人在接种部位深部形成冷性脓疡。
问:引起深部脓疡的原因是什么? 如何预防此类事件再次发生?
3-2 某基层接种门诊给6名儿童接种麻疹疫苗后6~12小时,儿童出现高热、抽搐、哭闹不安,在接种部位同侧上肢红肿热痛明显,皮肤呈暗红色,疼痛明显。经细菌学检查证实为葡萄球菌感染,诊断为局部蜂窝组织炎,并发生脓毒血症或败血症。经调查该接种门诊使用的注射器为一月前经煮沸消毒的玻璃注射器,且与未经消毒的注射器混放。
问:如何防止类似事故发生?
第三节 预防接种安全注射的措施和要求
培训目标:通过培训,学员应掌握预防接种各个环节中安全注射的要求。
培训方法:小讲课、小组讨论、案例分析
学习要点
:
预防接种不安全注射可造成以下几种危害。
1.传播血源性疾病。预防接种不安全注射可能造成疾病的医源性传播,如乙型肝炎、丙型肝炎、艾滋病等血源性疾病的主要传播途径之一。我国的免疫程序规定,1岁以内的儿童需要接种多种生物制品,如果预防接种注射不安全,儿童感染乙肝病毒后成为病毒携带者,将来可能发展成肝硬化、原发性肝癌,也可把乙肝病毒传播给他人。如果预防接种人员在接种时被污染的注射器针头刺伤,也可能被传染。
2.导致化脓性或细菌性感染。某乡村医生用一批抽过脓未再灭菌的注射器给275名儿童接种乙脑疫苗,结果有26.5%受种者发生严重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其中2例儿童死亡。
3.不正确注射技术导致的伤害。各种疫苗对其注射途径、部位和剂量均有特定的要求,若不按照技术操作规程的要求接种疫苗可能导致直接或间接的损伤。如注射部位不当或针头过长可能直接刺伤神经导致麻痹;卡介苗应皮内注射,若注射至皮下或肌肉层或注射剂量过大,可引起局部的严重反应或淋巴结化脓破溃。
4.注射物质不合格造成的伤害。预防接种用疫苗一般是安全的。但如果贮存或使用不当,也可能造成严重的后果。如用冻结后溶融的乙型肝炎疫苗、百白破疫苗进行接种或混用不同疫苗的稀释剂则可能引起严重的接种反应甚至导致死亡。如果注射物中含有其它物质,可直接引起毒性反应或过敏反应等。
案例分析
3-1 某村在一次接种中,消毒的玻璃注射器已经用完,但仍有5名儿童需要接种乙肝疫苗。村医张某用接种过卡介苗的注射器,仅更换针头,即给5名儿童接种了乙肝疫苗。2个月后,5名儿童中有3人在接种部位深部形成冷性脓疡。
问:引起深部脓疡的原因是什么? 如何预防此类事件再次发生?
3-2 某基层接种门诊给6名儿童接种麻疹疫苗后6~12小时,儿童出现高热、抽搐、哭闹不安,在接种部位同侧上肢红肿热痛明显,皮肤呈暗红色,疼痛明显。经细菌学检查证实为葡萄球菌感染,诊断为局部蜂窝组织炎,并发生脓毒血症或败血症。经调查该接种门诊使用的注射器为一月前经煮沸消毒的玻璃注射器,且与未经消毒的注射器混放。
问:如何防止类似事故发生?
第三节 预防接种安全注射的措施和要求
培训目标:通过培训,学员应掌握预防接种各个环节中安全注射的要求。
培训方法:小讲课、小组讨论、案例分析
学习要点
:
预防接种不安全注射可造成以下几种危害。
1.传播血源性疾病。预防接种不安全注射可能造成疾病的医源性传播,如乙型肝炎、丙型肝炎、艾滋病等血源性疾病的主要传播途径之一。我国的免疫程序规定,1岁以内的儿童需要接种多种生物制品,如果预防接种注射不安全,儿童感染乙肝病毒后成为病毒携带者,将来可能发展成肝硬化、原发性肝癌,也可把乙肝病毒传播给他人。如果预防接种人员在接种时被污染的注射器针头刺伤,也可能被传染。
2.导致化脓性或细菌性感染。某乡村医生用一批抽过脓未再灭菌的注射器给275名儿童接种乙脑疫苗,结果有26.5%受种者发生严重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其中2例儿童死亡。
3.不正确注射技术导致的伤害。各种疫苗对其注射途径、部位和剂量均有特定的要求,若不按照技术操作规程的要求接种疫苗可能导致直接或间接的损伤。如注射部位不当或针头过长可能直接刺伤神经导致麻痹;卡介苗应皮内注射,若注射至皮下或肌肉层或注射剂量过大,可引起局部的严重反应或淋巴结化脓破溃。
4.注射物质不合格造成的伤害。预防接种用疫苗一般是安全的。但如果贮存或使用不当,也可能造成严重的后果。如用冻结后溶融的乙型肝炎疫苗、百白破疫苗进行接种或混用不同疫苗的稀释剂则可能引起严重的接种反应甚至导致死亡。如果注射物中含有其它物质,可直接引起毒性反应或过敏反应等。
案例分析
3-1 某村在一次接种中,消毒的玻璃注射器已经用完,但仍有5名儿童需要接种乙肝疫苗。村医张某用接种过卡介苗的注射器,仅更换针头,即给5名儿童接种了乙肝疫苗。2个月后,5名儿童中有3人在接种部位深部形成冷性脓疡。
问:引起深部脓疡的原因是什么? 如何预防此类事件再次发生?
3-2 某基层接种门诊给6名儿童接种麻疹疫苗后6~12小时,儿童出现高热、抽搐、哭闹不安,在接种部位同侧上肢红肿热痛明显,皮肤呈暗红色,疼痛明显。经细菌学检查证实为葡萄球菌感染,诊断为局部蜂窝组织炎,并发生脓毒血症或败血症。经调查该接种门诊使用的注射器为一月前经煮沸消毒的玻璃注射器,且与未经消毒的注射器混放。
问:如何防止类似事故发生?
3-4 某乡镇防保站新来一位防保人员,在经过安全注射的培训后她意识到自己并不了解所在门诊的一次性注射器使用的处理方法。通过观察,她发现这些注射器被丢弃在门诊后树林里的一个深沟内,同时她注意到,沟内只有注射器的活塞,却无针桶。她就此询问了门诊的其他人员,得知在该门诊,一次性注射器使用后,针头被取下装在一个空瓶子里,注射器被装在一个废品罐中,然后仍到沟内。附近居住的小姑娘就经常使用这些注射器的针桶做为卷头发的滚筒。且其他防保人员均认为这些小姑娘的做法是非常聪明的。
请问:(1)这种医疗废品的处理方法存在哪些问题?谁有可能因此被感染疾病?
(2)如何改善这种情况?
第四节 自毁式注射器
培训目标:通过培训,学员应:
1. 了解自毁式注射器的种类及各种自毁式注射器的特点;
2. 掌握各种自毁式注射器的使用方法。
学习要点:
注射器的重复使用使得儿童在接受免疫接种的同时可能感染某些传染病。而自毁型注射器的研制成功并应用于免疫接种就避免了这一问题。自毁型注射器通过特别的设计,使注射器在一次使用后自动废弃,其英文名称为“Auto-Disable Syringe”,故又称“AD”注射器。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推荐:在免疫接种中,特别是在强化免疫中,使用自毁式注射器
。
思考题:
3-7 在预防接种注射时,回血的目的是什么,回血是必须的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