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乙型肝炎的免疫预防

乙型肝炎的免疫预防

第一节 乙肝疫苗及其免疫接种

培训目标:通过培训,学员应:

1.掌握乙肝疫苗的免疫程序及其免疫接种的组织和实施方法;

2.掌握乙肝疫苗第一针及时接种率、全程及时接种率及全程接种率的概念;

3.了解提高乙肝疫苗全程及时接种率的方法。

学习要点:

我国以前使用的乙肝疫苗为血源乙肝疫苗,现在使用基因重组乙肝疫苗。卫生部已明确规定,自2000年起,我国用乙肝基因工程疫苗取代血源疫苗,血源疫苗已停止生产及使用。目前我国生产和使用的基因重组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氢氧化铝佐剂疫苗又分为重组(酵母)乙肝疫苗和重组中国地鼠卵巢细胞(CHO)乙肝疫苗,均为单人份液体疫苗。在《乙肝疫苗儿童计划免疫技术管理规程(试行)》中指出:纳入儿童计划免疫后,卫生部推荐使用重组(酵母)乙肝疫苗。

1.免疫程序

乙肝疫苗免疫程序为:全程接种3针,接种时间分别为016个月,即第1针在出生后24小时内接种;第2针在第1针接种后1个月接种(12月龄);第3针在第1针接种后6个月(58月龄)接种。

鉴于乙肝疫苗基础免疫的保护效果和持久性已被肯定,目前暂不推荐加强免疫。

如果出生后24小时内未能及时接种,仍应按照上述时间间隔要求尽早接种。如果第2针或第3针滞后于接种程序的规定,应尽快补种。第2针和第1针间隔不得少于1个月。如第2针滞后时间较长,第3针与第2针间隔不得少于2个月,并且第1针与第3针的间隔要在4个月以上。

实施方法

1)接种途径:大腿前部外侧或上臂三角肌肌内注射。

2)接种剂量:重组(酵母)乙肝疫苗为5μg,重组(CHO细胞)

乙肝疫苗为1020μg。纳入儿童计划免疫后,推荐使用重组(酵母)

乙肝疫苗。

3)注射器的选择:乙肝疫苗接种提倡使用一次性注射器。建议

首选0.5ml一次性自毁式注射器,也可选择规格为0.5ml1.0ml,针头

5号至7号的标准一次性注射器。一次性注射器必须是有批准文号的

正规厂家生产的合格产品。

4)贮存:乙肝疫苗在28℃条件下贮存和运输,冻结后的乙肝疫苗不能使用。对于在家分娩率比较高的地区,可将乙肝疫苗在预产期前预先下发给接生员,保存在4℃的冰箱内。

5)联合免疫:乙肝疫苗可以与目前儿童计划免疫使用的疫苗(如百白破联合疫苗(DPT)、口服脊髓灰质炎疫苗(OPV)、麻疹疫苗(MV)和卡介苗(BCG))同时接种,但应在不同的肢体或/和部位接种。与其它疫苗联合免疫的具体要求详见疫苗使用说明书。

6)接种禁忌证:儿童以往对乙肝疫苗有严重的过敏史(如荨麻疹、呼吸困难、口和咽喉部水肿、血压下降、休克),不要再接种。具体请参阅疫苗使用说明书。

7)疫苗局限性:乙肝疫苗除可预防乙肝外,还可预防丁型肝炎,因为丁型肝炎病毒必须依赖乙肝病毒才能复制,但不能预防其它类型的肝炎。完成3针次乙肝疫苗接种的儿童95%能产生保护性抗体,但仍有很少部分不能产生保护作用。

8)注意事项

应严禁将乙肝疫苗与其它疫苗在一个注射器内混合后接种。

乙肝疫苗在使用前要充分摇匀,使疫苗液中的氢氧化铝佐剂完全悬浮。如果未能将乙肝疫苗中氢氧化铝胶体完全悬浮均匀,或因贮藏不当导致氢氧化铝胶体呈块状,其接种效果将明显降低或完全无效。

如乙肝疫苗安瓿破裂、容量不足、变质、有摇不散的凝块、超过效期,均不得使用。

乙肝疫苗不得冻结,冻融后的乙肝疫苗不得使用。

乙肝疫苗接种必须严格执行安全注射操作制度。

9)接种实施单位或人员:

1针:按照谁接生谁接种第1针的原则,由经过卫生行政部门许可的各级各类医院、妇幼保健院(所、站)、社区卫生服务站等单位和个人负责新生儿第1针乙肝疫苗的接种;对在家中分娩的新生儿要主动开展及时接种,第1针乙肝疫苗接种由接生员完成,或者由预防接种人员上门及时接种。

23针:由儿童居住地的城市医院保健科(防保科)或乡镇医院的防保站(组)按照《计划免疫技术管理规程》和当地预防接种服务的要求常规开展。

3.接种反应及其处理原则

1)接种反应。乙肝疫苗接种后很少有不良反应,极个别的人会出现以下几种临床反应:

局部反应:注射局部有短暂的疼痛、红肿、硬结。

全身反应:恶心、呕吐、腹疼、腹泻、头昏、头疼、短暂发热、不适、乏力及流感样症状。

过敏反应:对疫苗中任何一种成分过敏者可出现过敏反应,如皮肤瘙痒、皮疹、 血管神经心性水肿,甚至出现过敏性休克。

2)处理原则

一般反应无需处理;过敏反应需抗过敏治疗;其他反应按其疾病的种类给予治疗。

负责接种的工作人员如发现乙肝疫苗接种异常反应和事故,应及时进行处理,并立即向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4.乙肝疫苗的第1针及时接种率、全程及时接种率及全程接种率

1)概念

1针及时接种率:新生儿出生后24小时内第1针乙肝疫苗实种人数占应种新生儿人数的百分比。

1针及时接种率(%)=(新生儿出生后24小时内实种人数/应种新生儿人数)×100

全程及时接种率:儿童12月龄内严格按照乙肝疫苗免疫程序规定的时限完成3针接种的人数占应种儿童人数的百分比。3针及时接种的时限为:第1针为儿童出生后24小时内接种,第2针在第1针接种后12月接种,第3针在第1针接种后58月接种。

全程及时接种率(%)=(儿童12月龄内及时完成3针接种人数/应种儿童人数)×100

全程接种率:儿童12月龄内按照016个月的接种程序完成3针接种(无论第1针是否及时接种)的人数占应种儿童人数的百分比。3针接种的时间间隔为:第1针起始时间不限,第2针与第1针接种的间隔不少于1个月,第3针与第2针接种间隔不少于2个月,3针接种必须在12月龄内完成。

全程接种率(%)=(儿童12月龄内完成3针接种儿童人数/应种儿童人数)×100

2)提高乙肝疫苗全程及时接种率的途径和方法

① 开展健康教育和社会宣传活动。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杂志等媒介,开展多种形式的乙肝防治知识的宣传,使广大群众能清楚的认识到乙肝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了解乙肝科学防治知识,主动、积极地参与预防乙肝的活动。

② 加强专业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专业技术水平,特别要加强对农村接生员与乡村医生的培训,提高其对及时接种乙肝疫苗重要性的认识,增强工作责任感,做到对新生儿早发现、早登记、早接种。

③ 明确首针乙肝疫苗接种责任,使新生儿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制度化、程序化。做好与医院产科、妇幼、计生等接种单位的协调工作,保证住院分娩儿童乙肝疫苗第1针的及时接种,做好接种登记、建卡、建证和第2、3针接种的衔接。

④ 缩短接种门诊的运转周期,提供更多的接种机会。

⑤ 加强对流动人口的管理。制定相应的制度,定期主动搜索,发现流动儿童,及时建卡、建证和接种。

思考题:

2-1 为什么对新生儿普种乙肝疫苗?

2-2 儿童在完成乙肝疫苗基础免疫1个月后未检测出乙肝病毒表面抗体,应如何解释和处理?

2-3 儿童接种乙肝疫苗后未检测出乙肝病毒表面抗体,是否说明其对乙肝病毒无免疫力?

2-4 乙肝病毒表面抗原和e抗原双阳性的母亲所生的新生儿如何接种?

2-5 为什么提高乙肝疫苗首剂及时接种率非常重要?

案例分析:

2-1 在某地山区,1999年新生儿乙肝疫苗的全程合格接种率仅为24.5%。该地区经济发展比较滞后,住户分散偏远,接种工作在村卫生室进行,双月运转,有的村防疫员不愿因一两个儿童接种而去乡镇卫生院领苗。经调查,该地区有61.5%的儿童家长不知道要接种乙肝疫苗;甚至有些乡镇防疫人员也错误的认为只要第1针与第3针间隔5个月,第2针与第3针间隔1~4个月都可以,且接种时不使用接种证和接种卡。

请分析:该地区乙肝疫苗全程合格接种率低的原因有哪些?如何提高?

第二节 乙肝疫苗纳入计划免疫后的工作任务与要求

培训目标:通过培训,学员应:

1.掌握乙肝疫苗纳入计划免疫后疫苗的管理要求;

2.掌握乙肝疫苗纳入计划免疫后病例报告和调查方面的要求;

3.掌握乙肝疫苗纳入计划免疫后对有关资料统计报告的要求。

学习要点:

乙肝疫苗纳入计划免疫后,对乙肝疫苗免疫接种的管理工作,包括对疫苗、冷链及接种器材管理的要求将更高。此外,为了加强对乙肝的监测和控制,还需要对乙肝病例进行疫情报告及个案调查,对乙肝疫苗的免疫成功率、人群免疫水平及人群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进行监测,并要求将有关的资料进行统计报告。

1.疫苗的管理

乙肝疫苗纳入儿童计划免疫后,所有新生儿将享受政府免费提供的乙肝疫苗,流动人口出生的新生儿应在出生地和临时居住地同样享受免费疫苗。为防止计划免疫用乙肝疫苗用于其他人群,生产厂家在疫苗内、外包装上要注明政府采购,计划免疫专用字样。

乙肝疫苗将由中央或省级对计划免疫用乙肝疫苗实行统一招标、采购,逐级分发。乡(镇、街道)卫生院等单位每次领发的疫苗数量,要根据需用量和贮存能力安排,贮存量一般不得超过2个月的使用量。下发给基层接种点的疫苗要以支为单位,以减少疫苗的浪费。承担、接种工作的接生单位必须配有可以贮存乙肝疫苗的冰箱。

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基层接种单位要有专人负责疫苗的管理,建立健全疫苗领发、保管制度,设立疫苗专用帐本,做到帐、苗相符。

2.疫苗计划需要量的计算及上报

乙肝疫苗纳入儿童计划免疫后,应依据现行的儿童免疫程序、本地区的人口资料、预防接种的服务形式、计划免疫工作的开展情况及疫苗运输、贮存的形式、疫苗消耗系数等制订疫苗计划需要量,即:

乙肝疫苗需要量(支)=总人口数×出生率×3×疫苗消耗系数

乙肝疫苗的消耗系数可参照1.051.08的标准或由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或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另行制定。

医院保健(防保)科或乡镇卫生院防保站(组)应在每年3月中旬前将下年度的乙肝疫苗计划需要量报至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3. 乙型肝炎疑似病例监测

1)病例报告: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及其实施办法,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在发现急性乙肝的疑似病例或确诊病例,城镇应于12小时内,农村于24小时内向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2)个案调查:乡级卫生院防保站(组)、医院保健科、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在接到疫情报告后,应及时对其中新发乙肝病例,特别是15岁以下儿童病例开展个案调查(个案调查表见附录一),并进行实验室核实诊断。个案调查表在调查单位保存并按要求逐级上报上一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3)标本采集:采集早晨空腹静脉血3ml,离心后吸取血清,于低温条件下保存并装入冷藏容器内运送。

4.有关资料的统计报告

乙肝疫苗纳入儿童计划免疫后,应该按照《计划免疫技术管理规程》的要求,有计划地收集、掌握人口、疫情、预防接种、疫苗供应和免疫监测等资料,按时整理,建档立卷。

1)接种证、卡、簿的建立。乙肝疫苗纳入儿童计划免疫后,应按照《计划免疫技术管理规程》的要求,对乙肝疫苗接种记录实行统一管理,不再单设专门的接种证、卡、簿。负责新生儿接生的单位和个人,应按照卫生行政部门的要求承担乙肝疫苗的接种工作,同时填写《新生儿首针乙肝疫苗和卡介苗接种登记卡》(附录二),并由儿童监护人及时报送至其居住地所在的基层接种单位,接生单位接种后要保留存根以备核查。所在居住地的基层接种单位应及时建立预防接种证、卡、簿,及时将第1针乙肝疫苗和卡介苗接种情况进行转录,并负责第23针乙肝疫苗的接种工作。

2)乙肝疫苗常规免疫完成情况的统计和上报。儿童乙肝疫苗常规免疫接种要纳入计划免疫常规免疫报告与监测系统,按照修订后的接种记录及报表(见附录三中的表1、表2、表3),分别记录和统计乙肝疫苗各针次及第1针及时接种的情况,并逐级按时上报。

3)疫情资料。及时、逐级上报乙肝病例的个案调查表以及乙肝发病、死亡统计年报表。

思考题

2-6 作为一名基层防保人员,为防止乙肝病毒的传播,在实际工作中应如何去做?

案例分析

2-2 某乡镇总人口为5万,2001年出生率为10‰,假设乙肝疫苗的损耗系数为1.05,请计算该乡镇2002年乙肝疫苗的需求量。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