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区农村人口疾病预防控制
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根据 精神, 单位,在 的带领下,于2005年 月 日至月 日,赴全区六个镇一个乡,深入到7个乡镇卫生院,28个村卫生室,紧紧围绕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开展了调研,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一、农村公共卫生基本情况
2004年统计,乡镇、村卫生机构35个,其中,乡镇级7个,村级28个。床位88张,每千人口拥有床位1.7张。有卫生技术人员84人,每千人口拥有卫技人员1.6人。
2004年全区农村卫生事业费共150万元。各乡镇村医疗机构84人,其中中级职称11人,占13%,初级及以下职称73人,占87%;本科以上学历1人,占1.2%,大专学历26人,占31%,中专学历57人,占67.8%;万元以上设备共3台,共计45万元,车辆共2台,现有房屋面积3500平方米。
二、农村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开展情况
为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切实维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保障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顺利实施,加强农村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全面建设我市小康社会,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和卫生部《关于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的若干规定》等有关文件精神,区委、区政府结合我区实际,制定了《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的实施方案》,使我区的农村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得到了长足发展。
(一)加强领导,高度重视
全区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农村人口疾病控制体系建设,把此项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并建立了长效指挥领导机制,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各级政府在财政紧张的情况下,均加大了对农村人口疾病控制体系建设的投入,保证必要的工作经费,有力保证了农村人口疾病控制体系建设工作的开展。全区基本形成了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各部门密切协作,卫生部门切实发挥职能作用的工作机制,农村人口疾病控制体系建设工作开展得卓有成效。
(二)农村公共卫生四大体系基本形成
1、公共卫生信息网络体系建设
全区公共卫生信息网络体系建设已建立,疫情实现了网络直报。各级卫生、防疫部门及乡镇建立了24小时值班制度并长期坚持,对重大疫情和突发公卫事件按上级要求实行日报告和“零”报告。在信息网络建设方面目前已实现区级及乡镇医疗单位电脑网络直报,部分条件好的村实现了电话报告,从而加强了我区农村卫生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在调研组走访到的条件较好的铜川镇和万利镇,镇卫生院还主动给比较边远的村安装了疫情报千电话,保证信息网络的畅通。
2、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
我区认真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卫生部《关于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的若干规定》,积极深化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改革,到2003年底,初步建立了疾病预防控制体系。通过明确职能、落实责任、深化改革、优化队伍、定编定员和经费保障等措施,提高了各级疾控机构的能力,大力加强实验室建设和计量认证工作。目前,区防疫站已建立艾滋病初筛实验室。
(三)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顺利开展
我区去年5月起,在全区六个镇一个乡开展农村合作医疗工作,截止目前,参合农民31984人,占常住人口70.5%。各乡镇积极按照要求成立了合作医疗管理委员会和监督委员会,下设办公室,并制定了各级实施方案。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加大宣传力度,动员群众主动参与,多方筹集配套资金,积极开展工作。目前有全区六个镇一个乡已全部启动合作医疗工作。合作医疗的开展,有效解决了农村群众看病难和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困难。
三、存在问题与困难
近年来我区卫生事业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就目前,我区农村卫生工作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 卫生改革滞后。
靠财政、吃财政的思想严重,特别是人事制度改革步伐缓慢,干好干坏一个样,干和不干一个样,没有一套完整的激励机制,区域卫生规化工作滞后,卫生室布局不合理,调整力度不够,镇卫生院的腿伸的不长,扎的不深,没有形成以镇为单位的管理机制。镇卫生院管理水平普遍不高,服务质量有待于提高,卫生技术人才的缺乏,人才培养滞后,特别是基层卫生院及村卫生室骨干人才缺乏,医疗服务水平低下。
(二) 生资源配置不合理,区域性短缺。
由于卫生资源分布不均衡,农村卫生资源总量严重不足,城乡差距逐步拉大。目前,**共有乡镇卫生院7所,村卫生室28个,社区服务中心1个,服务站19个,从业人员40人,都普遍存在技术人才缺乏。由于农村居住分散,村卫生室布局不合理,服务半径大,工作中带来许多困难。镇卫生院设备简陋,好多检验项目无法开展,多数开展的检验项目也只停在手工操作上,机构的设置及管理水平的低下造成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体制不顺、机制不活、网络不健全、人员素质低。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精神,我区实行县办县管,由于财政财力十分有限,根本无法扶持镇卫生院的发展。实践证明这种做法有碍于农村卫生事业的发展,更不利于预防保健工作的开展。
(三)基层卫生技术人员结构不合理。
各乡镇卫生院,技术骨干严重缺乏,影响医疗预防保健工作的正常开展。
(四) 市场因素的介入。
区医院在三级网中的“龙头”作用的逐步减弱。区医院与各镇卫生院双向转诊运转不活,没有形成小病不出镇,大病到医院的医疗服务格局。各镇区的个体诊所与镇卫生院抢饭吃,村医补助又没有着落,防保工作难以在村级展开,从而形成我们所说的三级“网底”破漏现象,严重影响**区农村人口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
(五) 政投入不足,限制我区农村卫生事业发展。
财政投入是农村卫生工作的支撑,近年来,由于地方财政紧张,投入严重不足,投入的也只限于人头经费开支,最高的是100%,最低的是70%,预防保健人员属于全额拨款,但业务经费基本没有,开展工作也只能靠有偿服务来维持,投入不足,设备得不到更新,人才培养受阻,一些急开展的工作无法进行,更无法对医疗预防保健工作的开展提供保证。
(六)卫生信息网络亟需完善。
全区虽基本建立了县、乡、村三级卫生信息网络报告体系,但我区卫生信息网络仍非常脆弱。目前全区仅区级及乡镇级实现网络报送,村级只有部分实现电话疫报且不能保障畅通。
(七)区域卫生规划工作需要进一步加强。
优化和整合卫生资源力度不够,乡镇卫生院发展规划无具体实施方案,县、乡、村卫生人员配置标准不够清楚,难以带动农村卫生工作深入开展。
(八)基层公共卫生工作薄弱。
由于体制上的原因,长期以来我区乡级未设立专职疾控机构,农村公共卫生管理职能均由各乡镇卫生院承担,由于经费的严重投入不足,使得乡镇卫生院把工作重心放在抓医疗收入上,对公共卫生工作重视和管理不够。加上条件艰苦,经费紧张,设备缺乏,乡村医生报酬不能很好解决,人员不固定等导致基层预防保健网底不牢固、不健全,阻碍了农村公共卫生工作的进一步发展。
四、对策及建议
(一)各级政府和卫生部门要进一步贯彻执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和卫生部《关于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的若干规定》的文件精神,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具体实施方案。
(二)加大农村公共卫生投入。
一是各级政府要认真按照中发〔1997〕3号和财政部、国家计委、卫生部《关于卫生事业补助政策的意见》精神,把农村公共卫生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并逐年增加卫生投入。二是稳定基层队伍,制定合理标准,着力解决村卫生人员的报酬和乡防保人员全额工资。三是要建立完善我区公共财政体系,保证公共卫生事业经费及时到位。
(三)增加人员数量,提高素质迫在眉睫。要积极按照省《卫生资源配置标准》扩大疾控、卫生监督机构编制,有计划地配备足够公卫人员,充实公共卫生队伍,并加强队伍建设,定期逐级建立培训制度,提高业务素质以适应工作需要。
(四)着力解决区防疫站车辆、设备缺乏问题。并加强对检测、冷链救治设备和现场监督设备的投入,保证工作需要。
(五)进一步做好合作医疗试点工作,加强领导,完善制度,加强监督,并积极争取国家、自治区补助和优惠政策,不断扩大覆盖面,从根本上保障农村群众健康问题。
(六)积极制定优惠政策和激励机制,鼓励卫生人才充实到基层队伍,在职称评聘、工资待遇上有所倾斜,切实做到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
(七)进一步做好区域卫生规划工作,充分优化并合理配置卫生资源。各级结合新情况制定五年规划和具体实施方案,同时要认真总结管理经验,积极推广定点接种、主动搜索、乡村一体化管理、村医招聘制度和院长竞聘制等先进做法,切实发挥乡镇卫生院在农村卫生工作中的枢纽作用,强化乡村一体化管理,并加强农村爱卫、妇幼工作。
(八)整合“120”急救体系,完善农村巡回医疗制度。
(九)大力加强卫生信息网络建设,全面提高公卫事件处置能力,提高办事效率,建立统一、高效、快速、准确的疫报系统。要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加快农村卫生信息网络建设步伐,力争在2005年内实现村村通电话报告疫情的格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