冻 疮
1.概述
1.1 什么是冻疮
冻疮是冬天极为常见的皮肤病。是由于冬季气候寒冷,外露的皮肤受到冷冻的刺激,时间一长,皮下小动脉发生痉挛收缩。产生血液瘀滞,使局部组织缺氧,导致组织细胞受到损害。
损害初为局限性蚕豆或指盖大小紫红色肿块或硬结,边缘鲜红,中央青紫,对称性好发于四肢远端,以手背及手指伸侧、足缘及足趾伸侧、下肢、面颊、耳廓等处多见。遭受寒冷侵袭,受冻皮肤出现苍白、红肿、紫斑、灼痒、麻木、皮肤水疱、溃烂。这些症状可延续1~2个月直至天气转暖方痊愈,一些患者来年冬天会在原部位再度复发。
1.2 发生冻疮的原因及好发人群
冻疮机理尚不十分清楚,可能与皮肤血管对寒冷过敏有关,也可能与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及遗传因素有关。经常接触冷水的人易患本病。长时间生活在我国南北方某些沿海或寒冷潮湿环境中的人易患本病。
潮湿可加速体表散热,故冬季湿度大的地区,冻疮发生率较高。此外,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肢端血循环不良、手足多汗、缺乏运动、营养不良、贫血及一些慢性病常为冻疮的发病诱因。
中医认为,冻疮是由于暴露部位御寒不够、寒邪侵犯、气血运行凝滞引起。此外,还与患者体质较差不耐寒冷及少动久坐、过度劳累等因素有关。
1.3 冻伤的临床表现和分级
冻伤是在寒冷、潮湿和有风的地带工作或劳动时,由于低温寒冷或肌体长时间暴露在寒冷环境下,引起全身或局部温度下降而发生的损伤。多发生于四肢和皮肤外露部位如手、足、面颊、耳、鼻等。
冻伤在临床上分为非冻结性损伤和冻结性损伤两种。根据受伤的程度,把冻伤分为Ⅰ~Ⅲ度:
(1)Ⅰ度(红斑性冻伤)——皮肤浅层冻伤。局部皮肤发白,继后红肿,可有局部发痒、刺痛、感觉异常。
(2)Ⅱ度(小泡性冻伤)——皮肤全层冻伤。损伤达皮肤深层,局部红肿明显,可有水泡出现,内有血清样或血性液体,疼痛剧烈,数日内水泡干枯,2~3周内形成黑色干痂,脱落后创面愈合。
(3)Ⅲ度(坏死性冻伤)——皮肤和皮下组织冻伤。其损伤达皮肤深层、皮下组织或肌肉骨骼,损伤部位呈紫黑色,感觉消失,周围组织水肿,疼痛剧烈,创面愈合慢,常留下瘢痕与功能障碍。
在冻伤的患者中,最严重的为冻僵者。所谓冻僵,是指由于低温寒冷或肌体长时间暴露在寒冷环境下所引起的全身性的损伤。全身冻伤初期表现为寒颤、皮肤苍白、冰冷、呼吸、心跳加快、反应迟钝、神志不清、全身肌肉关节僵硬,直至呼吸和循环衰竭,如不及时抢救,常会危及生命。不过,像这种冻僵患者在临床上较少见,家庭中以冻疮、冻伤Ⅰ?DⅡ度最为常见。
2.冻疮的处理方法
2.1 外治自疗法
(1)伤湿止痛膏、紫归治裂膏外贴患处。
(2)皮硝煎水外洗患处。
(3)红霜茄子秸连根拔起洗净。煎汤泡洗患处约半小时左右,每日2次。
(4)姜汁或辣椒水外擦患处。
(5)胡椒10克、浸入100毫升95%的酒精中,1周后外擦患处。
(6)仙人掌,去刺捣烂外敷患处,3天后更换。
以上疗法适合未溃者。
(7)云南白药撒于冻疮溃烂处并包扎。
2.2 验方自疗法
(1)桂枝6克、白芍12克、当归10克、生姜3片、红枣10克、灸甘草5克、分2次煎服,每日1帖。
(2)当归10克、桂枝10克、白芍10克、细辛3克、甘草5克、木通6克、吴茱萸3克、生姜9克,分2次煎服,每日1帖。
(3)紫皮蒜适量,入冬前将蒜捣烂,擦在常患冻疮处,每日1次,连擦5-7天,如皮肤起泡,可暂停用。本方适用于冻疮的预防。
(4)生姜25克、白萝卜1个、白附子0.5克、桂枝25克。上药一同水煎,趁热洗过,连洗2天,即可痊愈,以上为`1天的量,早晚各1次。本方适用于冻疮未溃时的治疗。
(5)生姜的自然汁,熬膏涂之。此法对于手、足冻疮均治。此外,用生姜汁时时漱吐,还可治疗口疮。
2.3 饮食自疗法
(1)羊肉500克、花椒3克、生姜15克、当归30克、煮食。
(2)生姜、当归、红花、川芎各10克,同浸于500毫升白酒中,一周后即可服用,每次饮酒10毫升,每日2-3次。
(3)山楂15克、当归15克、红枣10克、煮食。
2.4 夏季伏天外治自疗法
(1)大蒜头捣烂涂擦老疤处,每日1次,连续1周。
(2)鲜芝麻叶捣烂涂擦易患处,1小时后洗净,每日多次。
2.5 按摩方法
(1)以揉法、摩法、擦法等在患处的局部进行操作,时间为5~10分钟。要轻快柔和,切忌生硬粗暴。
(2)如果局部发生了水疱或溃疡,在操作时要避开局部,先在其四周操作,待局部溃疡愈合、血脉流通后,再在局部进行操作。
(3)患儿仰卧,家长以掌心对准关元穴,逆时针摩动2~5分钟,以温阳散寒。
3.冻伤的处理办法
3.1 冻伤的救护措施
(1)一度冻伤,可让病人自己主动活动,并按摩受冻部位,促进血液循环。可以用辣椒、艾蒿、茄杆煮水熏洗、浸泡,再涂以冻疮膏即可。
(2)二、三度冻伤应尽快脱离低温环境,保暖,促进肢体复温,不可用雪擦、火烤或温水浸泡,否则会加重冻伤。
(3)二度冻伤的水疱可在消毒后刺透,使黄水流出再包扎,伤口已破溃者按感染伤口处理。
(4)全身体温过低的伤员,为促进复温,可采用全身浸浴法,浴水温度保持35~42℃。
(5)给予冻伤病人热饮料及止痛治疗。
3.2 轻度冻伤的治疗方法
(1)用温水(38?D42℃)浸泡患处,浸泡后用毛巾或柔软的干布进行局部按摩,切忌用火烤和用雪水摩擦。
(2)用花椒或辣椒秸煮水浸泡患处或用生姜涂擦局部,也有治疗作用。
(3)患处若破溃感染,应在局部用65~75%酒精或1%的新洁尔灭消毒,吸出水泡内液体,外涂冻疮膏、樟脑软膏等,保暖包扎。必要时应用抗生素及破伤风抗毒素。
3.3 严重冻伤的治疗方法
(1)对于全身冻僵者,要迅速复温。先脱去或剪掉患者的湿冷的衣裤,在被褥中保暖,也可用25~30℃的温水进行淋浴或浸泡10分钟左右,使体温逐渐恢复正常。但应防止烫伤。冻伤的肢体应迅速在温水中使之温暖,水的温度要护理人员的手能忍受(不超过40.5℃),要小心避免烫伤失去知觉的组织。
(2)若下肢受累但需步行一定距离去接受医疗时,不要解冻。外伤(如行走)可进一步加重解冻组织的损害,若再冷冻肯定会严重受损,但被冻的时间越长,对以后组织的损害越大。若受冻部分不立即解冻,则应轻轻地清洁,保持干燥,用无菌绷带保护,直至温暖解冻,这种较为稳定的办法是可行的。病人可服400mg异丁洛芬,若可能应全身保暖。
在医院内进行总体检查期间,应迅速将肢体置于大容器内温暖,水温保持在38~43℃。回暖后,微波测温,激光多普勒流量测定,血管造影或磁共振检查可用于检查周围循环,以指导治疗,改善预后。
(3)预防感染很重要,若坏疽是干的,感染不大可能。但湿性坏疽,像浸泡足一样,可能被感染;应该应用抗生素.若免疫接种不是最近进行的,则应给予破伤风类毒素。
(4)温暖后,肢体应保持干燥,暴露于暖空气中,尽可能做到无菌。大多数病人有脱水和血液浓缩;应口服或静脉滴注补液,并恢复电解质到正常水平。可采用的内科疗法并不一致,但目标是恢复循环,使细胞损害减至最小。最有效的是低分子右旋糖酐,异丁洛芬和丁咯地乐(buflomedil)。较强力的动脉内或静脉内给药以及化学或外科方法的交感切除现已很少应用,但对晚期灼痛还是有用的。
(5)营养和精神状态需要特别关心,手术应尽可能推迟,因为黑色硬壳常可脱落而留下活的组织。“正月冻伤,七月手术”是一句正确的格言。最好的长期治疗是漩涡浴及浴后轻轻擦干并休息。对冻伤后长期持续存在的症状(如麻木对寒冷过敏)尚无治疗办法。
3.4 家庭护理要点
(1)迅速将冻伤病人移入温暖环境,脱掉或剪掉潮湿冻结的衣服,鞋袜。如手套、鞋袜冻结在肢体上时,不要强行脱下,可以一同浸入温水中,待解冻后再取下。
(2)将冻伤部位浸泡在38~42℃温水中,30分钟左右擦干保温。
(3)病人心跳呼吸停止,要及时进行心肺复苏术急救。
(4)复温后要注意病人保暖,伤肢抬高,防止受压,以利静脉血液及淋巴液回流,减轻组织水肿,防止加重组织损伤。
(5)除复合腹部伤者外,清醒病人,可给予热茶,热糖水,热牛奶饮料或姜汤等。
(6)颜面冻伤时,应用上述同样温度的水浸毛巾做持续湿敷,用两条毛巾不断更换。
(7)复温时局部疼痛剧烈者,可口服止痛片。
4.注意事项
(1)Ⅱ度、Ⅲ度冻伤病人要及时到医院就诊,严重冻伤者应尽量住院治疗。
(2)受冻后,不宜用热水温暖,或用火烘烤,否则冻处会溃烂。因为被冻伤的地方,先是血管收缩,而后发生血管痉挛,阻碍血液流通。如果再用火去烤冻伤处,或者用热水去烫,表面的血管会扩张,而深部的血管仍处于痉挛状态。由于血液回流不畅,皮下组织缺氧,代谢产物不能排出,会使冻疮加重,甚至发生溃烂。
(3)局部冻伤之后,可局部用手揉搓或慢慢加温为宜。禁用冷水浴、用雪搓,捶打等方法。
(4)在冻伤的急性期,必须避免伤肢运动。急性炎症一旦消散,应尽早活动指(趾)关节,防止关节僵直,有助于肌张力恢复,保护肌腥和韧带的灵活性。
(5)冻伤处皮肤瘙搔,但不能用手抓搔,否则易使表皮破烂感染。
(6)重伤员应注射破伤风类毒素,预防破伤风发生。
(7)寒冷季节注意防寒保暖,避免冻伤处再次冻伤。
(8)在温暖的环境中可给病人少量热酒,促进血液循环及扩张周围血管。但寒冷环境中不宜饮酒,以免增加身体热量丢失。
5.预防措施
5.1 基本预防措施
(1)加强体育锻炼,适当进行户外活动,以增强机体的耐寒能力。
(2)保持鞋袜、鞋垫、手套干燥。汗脚者不宜穿胶鞋,并用止脚汗粉。
(3)注意收听天气预报,尤其是突然降温的天气。冬季要注意对身体暴露部位的保暖,还可涂些油脂。站岗值勤应适当活动,促进血液循环。
(4)作好居室防寒、保暖和防潮湿,室内温度最好能保持15℃以上,相对湿度50%左右。
(5)注意保暖,避免受冷。冬春季节气候寒冷时,要注意及时增添衣服,外出时戴口罩,防止冷风刺激。从室外返回时,切忌立即烘火取暖,应先慢慢把手足活动一下,然后再取暖为好。
(6)对于冻疮严重者及常年反复发作者,可应用中、西药物内服外用。
(7)年年复发者,可在夏季开始逐步养成冷水洗脸、洗足、擦身、洗澡习惯,以提高耐寒能力。
(8)冬季怕冷者可多吃些热性祛寒食品,如羊肉、狗肉、鹿肉、胡椒、生姜、肉桂。
5.2 预防儿童耳廓冻疮
小儿耳廓易长冻疮的主要原因与下列因素有密切关系:耳廓暴露在外,受寒冷侵袭机会较多,儿童的皮肤较薄嫩,与软骨组织紧密连接,皮下脂肪少,对寒冷耐受力差;耳廓血管表浅,局部血液循环差,不易保温。
防治应注意以下几点:
(1)在寒冷季节给孩子穿戴暖和,外出时要戴耳罩或围巾等,使耳廓保温。
(2)平时注意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提高机体对寒冷的耐受能力。
(3)耳廓有寒冷感觉时,应轻轻摩擦,增加局部血液循环,但注意不要用力过大或过猛,以免擦伤皮肤继发感染。
(4)冻疮初期,可局部热敷,对局部已严重红肿或出现水疱时,可涂用冻疮膏。较严重的冻伤局部有渗出时,选用抗生素软膏,如复方亲霉素软膏、四环素软膏等。必要时,全身应用抗生素,以防受伤组织继发感染。
(5)严重冻伤应立即去医院治疗。
资料来源:12320全国公共卫生公益热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