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因
糖尿病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内分泌代谢病。在禁食情况下,正常人空腹血糖水平为3.9~6.4mmol/l。即使在吃饭以后,最高也不会超过10mmol/l。因为人体内有一套调节血糖的“机器”。这套“机器”由激素、神经预肝组成。当人们禁食饥饿时,肝就会将贮存在其内的糖原分解为葡萄糖释放入血循环中,供给细胞组织的需要;吃饭后,血糖升高,肝又能把血糖转变成肝糖原而贮存在肝中以备需要。调节血糖的激素在控制血糖中占非常重要的地位。使血糖升高的激素有:胰高血糖蜜、肾上腺素、糖皮质激素及生长激素,胰岛素则使血糖降低。它们之间既相互对抗,又相互调节。当血糖升高时,就会刺激胰岛素释放;而当血糖降低时,则会引起使血糖升高的这一类激素释放,其中特别重要的是肾上腺素、胰高血糖素和糖皮质激素。由于它们之间的微妙作用,使得血糖能够保持在正常范围。
神经在调节血糖方面也起重要作用。当血糖降低时就会有饥饿的感觉而要找东西吃,这就是神经系统作用。调节血糖有两套神经,其一为交感神经,它兴奋后就会使血糖升高,例如人们在发脾气和情绪激动时,血糖会升高;其二是迷走神经(又叫副交感神经),它兴奋则使血糖降低。正常时这两套神经作用保持于平衡状态。当激素和神经之间失去平衡就会使血糖升高或降低;同样当肝释放到血循环中的葡萄糖的量发生变化,也会使血糖水平发生变化。血糖过高或过低,都会引起疾病。糖尿病就是因为胰岛素缺乏而引起血糖过高。
人的胰腺的胰岛中含有许多种细胞,其中一种叫壁细胞,它能制造和释放胰岛素到血循环中去。正常人在胰岛素帮助下,血糖有下面几条去路:
1.进人肝和肌肉,转化为贸糖原与肌糖原而贮存起来;
2.进入脂肪细胞转化为脂肪而贮存起来;
3.进入各组织细胞转化为细胞组成成分;
4.在各组织细胞中进行酵解和氧化以产主能量和热量,供人体活动、工作和学习的需要。糖尿病病人因胰岛素绝对缺乏或相对缺乏,上述的血糖去路都发生障碍而产生糖尿病。
临床表现
糖尿病症候:
1.口渴,多饮,多尿和多食,吃得多但身体反而消瘦;
2.皮肤易长疖或痈,特别在天冷时也长;
3.妇女有外阴搔痒,老年人皮肤搔痒;
4.妇女在怀孕过程中曾出现过糖尿,或易发生流产、早产、死胎或胎儿生出时特别大;
5.中老年人在餐后3小时后出现心慌、微汗和饥饿感;
6.手术或外伤后曾出现过糖尿。发现上述症状,就应到医院去检查,以便早期确诊和治疗。
治疗
糖尿病治疗到目前为止尚无根治方法,只能控制。糖尿病控制的好坏关系到身体的健康、劳动力的保持,并发症的发生与发展和寿命。目前治疗糖尿病的方法主要有饮食治疗,口服降糖药和胰岛素:
1.饮食治疗控制饮食是糖尿病的基本疗法,每个糖尿病人都必须采用饮食治疗,并坚持终生。饮食疗法包括制定每天所需总热卡量,食谱的配制和三餐饮食的分配。每天总热卡的制定是根据患者的理想体重来决定的。根据体型(消瘦、正常或肥胖)和劳动强度(轻、中等或重劳动)每日每公斤体重应给的热卡值,再乘以体重即得每日总热卡量。
2.口服降糖药用饮食疗法不能控制的糖尿病应加用口服降糖药。对于胰岛素绝对缺乏的糖尿病患者—般无效。口服降糖药目前用于临床上的有两类:即磺脲类。磺脲类有短、中、长效三种制剂,如:
磺脲类短(D860) 0.5--1g每日3次6--8
中优降糖2.5g每日2次12
长达美康40--80mg每日2--3次8--10
氨磺丙脲0.25g每日早晨1次24--72
双胍类降糖灵25--50mg每日3次8--10
肥胖患者应首选降糖灵。对一种药物无效可改用另一种或两药同用以增强疗效。
3.胰岛素胰岛素是治疗糖尿病的特效药,但要用注射方法给药。适用于I型糖尿病(胰岛素绝对缺乏)、用饮食和口服降糖药不能控制的I型糖尿病和有并发症的糖尿病(包括并发感染、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渗性非厕赤糖尿病昏悲,妊娠等)。由于每个糖尿病人的病情严重程度不同,每日所需胰岛素剂量也不同,因此第一次需用胰岛素治疗的病人均须住院治疗,在医生的监护下找到所需胰岛素剂量后再出院按医嘱继续治疗。
4.糖尿病与运动适当的运动可促进葡萄糖的利用和胰岛素的吸收,长期坚持运动锻炼,还可增强对活动的耐受性,使活动时能保持体内环境的相对稳定(即活动时体内释放拮抗胰岛素的激素相对减少),因此糖尿病人要有适当的活动。
5.中医中药常用中药有生地、女贞子、构杞子、天冬、麦冬、天花粉、葛根、玉竹、山药、玉米须、知母、生石膏等,对控制症状常有效。中药成药有消渴丸、玉泉丸和降糖舒等。
糖尿病如果控制不好,则会发生许多并发症。如急性感染、酮症酸中毒、高渗性非展性糖尿痛昏迷,以及慢性并发症,如动脉粥样硬化引起血压升高、冠心病、心肌梗塞、脑血栓形成、下肢缺血性坏疽、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病以及糖尿病神经病变等。
预后
糖尿病虽然是一种影响多种物质代谢和器官功能的疾病,但只要控制得及时,对劳动力、生育能力、寿命等并无明显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