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专题]虫媒传染病----流行性出血热

肾综合征出血热(北京地坛医院 马秀云).ppt

加强基层疾控队伍建设,共创疾控事业辉煌明天!

TOP

流行性出血热防治方案(慈溪市CDC)

流行性出血热(简称出血热)是由病毒引起以几种鼠类为主要传染源的自然疫 源性疾病。根据主要传染源种类不同,本病分为野鼠型、家鼠型和实验动物型三种 类型,典型病例有发烧、出血和肾脏损害。由于病原学研究的进展,特异性实验诊 断方法的应用,对非典型病例已可能确诊。

近年来在流行病学研究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进一步掌握了本病的流行规律,发现 哺乳动物中的啮齿目、食虫目、兔形目和食肉目中有30余种动物携带本病病毒;确定了黑线姬鼠和大林姬鼠为野鼠型出血热的主要传染源;褐家鼠为家鼠型出血热的 主要传染源;基本上查清了我国的疫区范围,明确了我国存在野鼠型、家鼠型和家鼠野鼠混合型3种出血热疫区。这些研究进展使预防和控制本病的措施更有针对性。

但是,近年来作为本病主要传染源鼠类的数量增多,更多的疫区不断被发现, 发病率逐年上升,在农业区、林区和城镇又不时有暴发流行,严重危害人民的生命健康,影响经济开发、四化建设和国际交往。

当前,防治本病尚缺乏经济、简便、特效的方法。但是实践证明,在各级政府的重视和领导下,有农业、林业、水利、交通、城乡建设等有关部门的积极配合,充分发挥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和卫生部门的作用,广泛深入地进行宣传教育,认真 抓好组织工作,落实防治措施,完全有可能控制本病流行,有效降低其发病率和死 亡率。

预防部分

近年的血清流行病学研究证明,黑线姬鼠和褐家鼠是流行性出血热的主要宿主 动物和传染源,它主要由于接触宿主动物及其排泄物经皮肤、消化道或呼吸道传播 ,也可能经螨媒传播,人群对本病普遍易感。近年家鼠型出血热常有暴发流行,为 了控制和减少发病,应采取以灭鼠为主的综合性预防措施,疫区灭鼠要在搞好卫生 和防鼠的基础上,以药物毒杀为主,结合灭鼠进行灭螨,同时做好疫源地的消毒和个人防护等工作。

一、监测:

监测是卫生防疫部门防治疾病的耳目,应作为一项经常性的工作抓好。但监测是手段,控制是目的,监测要为控制服务。出血热流行病学监测包括:人间疫情监 测、鼠间疫情(或称宿主动物和传染源)监测、疫区监测、病原类型监测、传播途 径监测、易感人群免疫情况监测和预防(控制)效果监测等。各疫区应普遍开展人 间疫情和鼠问疫情监测。

1.人间疫情监恻:主要由相当于县级防疫站来做。内容包括及时掌握确实的疫 情,分析疫情动态和发展趋势,为及时采取预防措施提供依据,疫情登记要详细, 必要时应进行个案调查和采血检查抗体,以核实疫情。

(1)新发、偶发和散发地区:对每个病例都应进行个案调查,用间接兔疫萤光 方法进行血清学核实。

(2)高发地区:抽取50~100个临床诊断病例,进行血清学核实。

(3)有条件的地区,可在流行高峰期或家鼠型出血热暴发时,对临床病例和发 热病人,抽样检测血清抗体,以检查误诊和漏诊情况。

(4)疫情统计分析:每年要画出1张疫情分布地图。发现病例随时点出,1个点 代表1个病例,以便观测疫情发展趋势。要统计历年的发病数和病死数,计算发病率 和病死率。统计逐月的发病数和发病率,明确发病高峰季节。

2.鼠间疫情监测:凡有条件的县级防疫站,要逐渐查清疫区和非疫区宿主动物 的种类、分布、密度和带毒率,并进行宿主动物带病毒率的动态调查。在带病毒鼠 聚集场所或病例较为集中的居民点,在其周围200米范围内进行疫区处理。

(1)监测地区:重要城市、港口和交通要道等。

(2)监测时间:在家鼠型和野鼠型出血热发病率高峰前进行。

(3)监测对象和数量:家鼠、野鼠各100只以上,实验用的大白鼠等也要定期 检查。

(4)方法:对不清楚是否疫区的地区,可先应用兔疫萤光法或酶联兔疫吸附法 检查抗体。已确定存在有本病疫情的地区,要同时检测鼠类等动物特异性抗原和抗 体携带情况。

二、灭鼠防鼠:

为了取得预防和控制本病的良好效果,必须加强领导,认真落实组织措施。以 灭鼠为主,灭鼠和防鼠相结合。重视效果评价,坚持长期战斗。

1.灭鼠

(1)指标:无论家鼠、野鼠,灭鼠后的密度都要低于3%。

(2)重点:在疫区普遍动员灭鼠的前提下,要着重抓好发病率大于30%的高发 病区的灭鼠工作,港口、机场、车站和码头等地也要重点灭鼠。

(3)时机:无论家鼠型、野鼠型出血热,均要在本病流行高峰前进行灭鼠。家 野鼠混合型疫区,春季着重灭家鼠,秋冬季着重灭野鼠。

(4)次数:每年进行2~3次突击灭鼠,在高发病区,还要抓好经常性灭鼠措施 的落实。

(5)范围:以居民区内及其周围3~5华里为重点。

(6)方法:以毒饵法为主,结合器械捕打和改变鼠的栖息条件。由于猫能携带 病毒,本病疫区不宜提倡养猫。

(7)效果考核:毒鼠前后要用鼠夹法进行鼠密度调查。有条件地区可结合测抗 体调查鼠感染率、测抗原调查鼠带毒率。

(8)本病系通过接触带毒鼠或其排泄物传播,因此在灭鼠时应尽量减少人与鼠 的接触。疫区应严禁玩弄鼠类,发动群众灭鼠时,严禁采用交死鼠或鼠尾的做法, 应根据效果考核的结果来评价灭鼠成绩。

2.防鼠:新建和改建住宅时,必须遵照防鼠要求,安装防鼠设施,以防止鼠类 侵入。

三、灭螨防螨:应根据各地具体条件,对高发病区的野外工地、工棚、宿舍或 重发病村,用滴滴畏等有机磷杀虫剂进行灭螨,同时要保持居室干燥、通风和一般 卫生。尽量清除室内外草堆、柴堆,经常铲除周围杂草,以减少螨类孽生场所和叮 咬机会。

四、食品卫生及其管理:为了杜绝病从口入,要做好食品卫生、食具消毒、食 物保藏等工作。在本病疫区特别是家鼠型疫区,除开展灭鼠工作外,要防止鼠类排 泄物污染食品和食具。剩饭菜必须加热或蒸煮后方可食用。

五、加强消毒工作:对发热病人的血、尿和宿主动物排泄物及其污染器物,以 及死鼠等,均应进行消毒处理,防止污染环境。

六、注意个人卫生和个体防护:凡是在疫区生活或劳动的人员,必须注意个人 卫生,做好防护工作。包括:不直接用手接触鼠类及其排泄物,不坐卧草地或草堆 ,劳动时注意保护皮肤,防止破伤,如有破伤应消毒包扎。在野外工作时,要穿袜 子,扎紧裤腿、袖口和腰带,皮肤露出部位可涂防蚊剂,以防止螨类叮咬。

七、严格执行《流行性出血热实验室安全制度和操作规程》,以防发生实验室感染。

八、野外作业工地的预防措施:水利、农垦、国防、桥梁、铁路等野外作业工 地,在施工前均应进行流行病学侦察和疫源的监测,如属出血热疫区或可疑疫源地 ,必须采取预防性措施,事先做好灭鼠防病工作。

1.施工前应开展灭鼠工作,鼠密度应控制在3%夹次以下。如工地内发现螨类 ,还应采取灭螨措施。

2.建立工棚时,应选择地势高、干燥和向阳的地方,工棚要搭成“介”字形, 粮仓和厨房应与工棚分开搭盖。

3.在野外施工时,尽可能不住工棚。必须搭工棚住宿时,住宿工棚亦应单独搭盖,架高床铺(铺面距地面不应低于0.5米),铺不靠墙,铺下不放杂物和食品。铺 草要喷洒杀虫药物,经常翻晒。宿舍、工棚应保持干燥、无鼠、无螨。

4.应搞好工地的环境卫生、食品卫生、食具消毒和食物保藏等工作。

5.搞好宣传和培训,抓好防治出血热的“三早一就”(早发现、早休息、早治 疗,就近治疗)措施。

诊断和治疗部分

一、诊断依据:

目前,特异性血清学诊断方法在基层单位虽已逐渐推广,尚不能广泛普遍应用 ,本病的诊断仍需以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表现和实验室调查为主要依据。

(一)临床诊断依据:

1.流行病学资料:在发病季节,于发病前两个月内曾到过疫区,或有与鼠类直 接或间接接触,食用鼠类污染的食物或有接触带病毒的实验动物史。

2.症状:起病急,有发热、头痛、腰痛、眼眶痛(即三痛)、恶心、呕吐、腹 痛、腹泻等症状。常依次出现低血压、少尿及多尿现象。

3.体征:面、颈、上胸潮红(即三红)重者似酒醉貌,眼结合膜和咽部充血, 软胯、腋下、前胸等部位可见出血点(点状、条索状、集簇状),并可伴有眼结合 膜水肿及眼睑、面部浮肿,肾区有叩击痛。

4.实验室检查:

(1)早期尿中出现蛋白,且迅速增多,有红细胞、管型或膜状物。

(2)血象:早期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偏低,随着病程进展逐渐增高,淋已细胞增 多,并出现异型淋巴细胞,血小板数下降。

(3)血生化检查:血尿素氮(BUN)或非蛋白氮(NRN)升高。

5.病程经过:病程中有发热、低血压、少尿、多尿及恢复期五期经过。不典型 病例或经早期合理治疗,可不出现低血压或少尿期。

(二)确诊依据:

经血或尿特异性抗原检测阳性,血清特异性IgM抗体阳性或双份血清特异性IgG 抗体4倍增高者(间隔1周)。

二、早期诊断:

在流行地区、流行季节如有原因不明的急性发热病人,应首先考虑本病可能, 应仔细观察以下临床表现,并按疑似出血热处理。

1.发热伴有头痛、腰痛、眼眶痛、全身痛及消化道症状。

①自本《方案》发布之日起,卫生部1981年5月31 日发布的《流行性出血热防 治方案(试行)即废止。一编者注

2.体检时应特别注意球结膜、面、颈及上胸部充血,皮肤、腋下出血点、咽部 及软胯充血、瘀点和肾区叩痛。

3.发热病人如早期出现尿蛋白阳性(偶有尿蛋白阴性者),且迅速增加者。

4.血象检查有血小板减少,出现异型淋巴细胞对本病诊断有帮助。

5. 有条件单位可早期作血液和尿蛋白细胞内病毒抗原检测,并检测血清特异性 1gM和IgG抗体。

三、临床分型:

根据病情轻重对确诊病例区分为五型:

1.轻型:

①体温在39℃以下,中毒症状轻。 ②血压基本在正常范围。 ③除皮肤与/或粘膜有出血点外,无其他出血现象。 ④肾脏损害轻微,尿蛋白在十一++,没有明显少尿期。

2.中型:

①体温39~40℃,全身中毒症状较重,有明显的球结膜水肿。 ②病程中收缩压低于90mmHg,或脉压<26mmHg。 ③皮肤、粘膜及其他部位有明显的出血现象卜 ④肾脏损害明显,尿蛋白可达“+++”,有明显的少尿期。

3.重型:

①体温≥40℃,全身中毒症状及渗出现象严重,或出现中毒性精神症状者。 ②病程中收缩压低于70mmHg,或脉压低于20mmHg,并呈现临床休克过程者。 ③出血现象较重,如皮肤瘀斑,腔道出血。 ④肾脏损害严重,少尿持续在5日以内,或尿闭2天以内者。

注:以上1、2、3型,各具备2项或2项以上者方可诊断。

4.危重型:在重型基础上,出现以下任何严重症候群者:

①难治性休克。 ②出血现象严重,有重要脏器出血。 ③肾脏损害极为严重,少尿超过5天以上,或尿闭2天以上,或尿毒氮超过120毫克/dl以上。 ④心力衰竭,肺水肿。 ⑤中枢神经系统合并症,如脑水肿、脑出血、脑拖形成者。 ⑥严重继发感染。 ⑦其他严重合并症。

5.非典型:

①发热在38℃以下,没有中毒症状。 ②皮肤或粘膜可有散在出血点。 ③尿常规检查阴性,或尿蛋白士。 ④血或尿特异性抗原、抗体检测阳性。

四、治疗:

出血热的特效疗法已开始试用,疗效有待观察,目前仍然以综合疗法为主,应 抓好“三早一就”(即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早期休息和就近治疗)。特别应抓好 发热期的治疗,认真把好“三关”(休克、出血及肾功能衰竭关)。

(一)发热期治疗:

1.早期卧床休息,给予高热量、多维生素、易消化的饮食。对呕吐不能进食者 应静脉补充葡萄糖液。

2.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发热早期成人一般补液量为1500毫升左右,呕吐 、腹泻者可酌情增加,尽量口服,不足部分静脉补充。发热后期(病程3~4日)多 有血液浓缩,此时应抓紧预防性治疗,给予静脉补液。其补液量可参照体温、血液 浓缩程度及血压情况给予,若有少尿倾向,应区别是肾前性还是肾性,以便合理补 液。

补液采取以平衡盐液为主的综合液体疗法,同时注意热量摄取(高渗葡萄糖) 。部分病人发热后期中毒症状重,有恶心、呕吐,应依照病情调整酸碱平衡,以维 持体内环境相对稳定。

3.抗病毒药物及免疫调整剂治疗:病毒唑、恢复期血清、干扰素、聚肌胞、阿 糖胞苷、环磷酰胺、转移因子、植物血凝素、胸腺素及联合抗过敏疗法(阿糖胞苷 、赛庚啶、654-2、阿斯匹林)等可在仔细观察下试用。

4.发热后期,尿量每日少于1000毫升以下,可酌情应用利尿剂。

5.对症处理:高热、中毒症状重者,可选用氢化考地松,每日100~200毫克, 或地塞米松5~10毫克,稀释后缓慢静脉滴注。

6.中药的应用:可用丹参、黄茂和中医辨症论治。

(二)低血压期治疗:

本期治疗以积极补充血容量为主,同时,应针对微循环功能障碍、酸中毒、心 功能不全等,进行相应治疗,力争血压尽快回升,4小时左右稳定,补充血容量应早 期、快速、适量。

1.补充血容量:

(1)早期:收缩压低于100毫米汞柱,或低于基础血压20毫米汞柱,脉压小于 26毫米汞柱,即应扩容补液。

(2)快速:

低血压时静脉快速滴注,100滴/分钟左右。

发生休克时,首次300rnl液体在三十分钟内静脉推注,随即静脉快速滴入100m l(130~150滴/分),以后根据血压回升情况及血液浓缩改善程度,调整补液量及 速度,快速补液应注意液体温度(适当加温)及心肺情况。对老年及心功能不良者 补液速度适当减慢。

(3)适量:补液是否适量要观察是否达到下述五项指标:

①收缩压达90~10OmmHg; ②脉压大于26mmHg; ③心率100次/分左右; ④微循环障碍缓解; ⑤红细胞、血色素及红细胞压积接近正常。

(4)液体成份:以综合性液体如平衡盐溶液,低分子右旋糖酥等溶液为主,渗 出严重者胶体液量可加大。有条件者可用血浆或白蛋白等胶体溶液。

2.调整酸碱平衡:有酸中毒时可选用5%的碳酸氢钠溶液,或3.64%三羟甲基 氨基甲烷(THAM)。

3.强心剂的应用:当血容量已基本补足,而心跳仍在140次/分以上者,可选 用西地兰或毒毛旋花子苷K。

4.血管活性药物的应用:一般不宜早期应用,经快速补液、强心、纠酸等处理 血压回升不满意者,可酌情选用血管活性药物。如:阿拉明、多巴胺等。

5.中药应用: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可用生脉散、四逆汤、参附汤、静脉注射 液等静脉滴注。

(三)少尿期治疗:

尿量在500~1000毫升/日为少尿倾向,尿量在500毫升/日以下为少尿,50毫 升/日以下为尿闭。本期治疗原则为稳定机体内环境,促进肾功能恢复。

1.稳定机体内环境:

(1)水及电解质平衡:在机能性少尿阶段,每日可补充电解质溶液500~1000 毫升,同时应用利尿剂,使尿量保持在50m1/小时以上,若进入器质性少尿阶段, 应限制液体量,即入量一出量+500~600ml液体,以高渗葡萄糖为主。

除非有确切指征,证实有低血钾外,一般应限制钾盐输入。

(2)热量及氮质平衡:

①每日糖量不低于200克,热量不低于1200卡,必要时可加用胰岛素。 ②维持酸碱平衡,对重症酸血症,oo2结合力低于30容积%者,应酌情纠酸。

2.促进利尿:

(1)高效利尿剂:常选用速尿、利尿酸钠、丁尿胺等。 (2)血管扩张药:可试用苄胺唑啉、心得安等。

3.导泻:常用甘露醇、硫酸镁,中药大黄、芒硝等。

4.放血疗法:由高血容量综合症引起的急性心衰肺水肿,可应用放血疗法。

5.透析疗法:

(1)透析指征:

①少尿超过5天或尿闭2天以上,经利尿等治疗无效或尿量增加缓慢,尿毒症表 现日趋严重,血尿素氮大于80~100mg/d1。

②高血容量综合症保守治疗无效,伴肺水肿、脑水肿及肠道大出血者,可与药 物治疗同时进行。

③合并高血钾(6.5毫克当量/dl),心电图出现高血钾图形,用一般方法不 能缓解者。

④凡进入少尿期后,病情进展迅速,早期出现严重意识障碍,持续性呕吐、大 出血、尿素氮上升速度快,每日超过20mg/dl(高分解代谢型),可不拘于少尿天 数及血液生化指标,尽早透析。

(2)方法: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

6.中药应用:可选用桃仁承气汤、大陷胸汤、导赤散或八正散等。

(四)多尿期治疗:

度过少尿期后,若尿量每日增至500~2000毫升为少尿向多尿移行阶段,尿量超 过2000ml为进入多尿期。而本病是否有多尿期,则以尿量是否达3000毫升以上为依 据。本期治疗原则为调节水、电解质平衡及防治感染。

1.补充适量液体:对液体补充,原则上无需限制,但又不宜输入过多,一般多 尿开始后,补液量可为尿量的三分之二,以免延长多尿期(欠量补液)。要注意维 持出入量及电解质平衡。老年患者特别要注意发生脱水和电解质紊乱。

多尿期补液以口服为主。食欲不佳者可静脉补液。

2.支持疗法:鼓励患者食用营养丰富、易消化、含钾量较高的饮食,对严重贫 血者可酌情输入新鲜血液。

3.尿量超过3000毫升/日,应补钾,以口服为主,必要时可缓慢静脉滴入,同 时注意钠、钙等电解质补充。

4.对日尿量超过5000毫升者,可试用安妥明或双氢克尿塞、去氧皮质酮、垂体 后叶素、消炎痛等。

5.中药的应用:可选用金匾肾气汤、麦味地黄汤。

(五)恢复期治疗:

1.继续注意休息,逐渐增加活动量。

2.加强营养,给高糖、高蛋白、多维生素饮食。

3.出院后可根据病情恢复情况,休息1~3个月;重型病例可适当延长。

4.中药应用:可选用参苓白术散、十全大补汤、六味地黄九等。

(六)合并症的治疗:

1.心衰、肺水肿及呼吸窘迫综合症。

(1)停止输液,必要时减慢输液速度,取半卧位,保持呼吸道通畅。

(2)吸氧。

(3)千胺哩琳:一般应用5~10mg加入10%葡萄糖液25Om1缓慢静滴,如情况紧 急可采用0·3~1.0mg加入50%葡萄糖10ml稀释后缓慢静注。

(4)强心利尿:可选用毒毛旋花子苷K、西地兰、氨茶碱等。

(5)对呼吸急促、烦躁不安者,可应用苯巴比妥钠、吗啡或杜冷丁,但有中枢 性呼吸衰竭及昏迷患者则应禁用。

(6)根据具体情况给以降压、导泻、放血或透析等措施。

(7)对呼吸窘迫综合症患者,可给地塞米松,必要时进行人工终未正压呼吸。

2.中枢神经系统合并症的治疗:

止痉可选用苯巴比妥钠、安定、阿米妥钠、10%水化氯醛或付醛等镇静剂,亦 可用654-2。对脑水肿引起抽搐可用20%甘露醇或选用速尿、丁尿胺等。

3.高血钾的处理:

(1)25%葡萄糖液200m1;加入胰岛素10单位,缓慢静滴。

(2)10%葡萄糖酸钙20m1,加入50%葡萄糖40m1,缓慢静推。

(3)5%碳酸氢钠80~100m1,缓慢静滴,有高血容量者不用。

(4)经以上处理无效者可进行透析。

4.大出血治疗:

应鉴别出血原因有针对性地治疗。如消化道出血可选用白药,亦可试用去甲肾 上腺素稀释后口服(去甲肾上腺素4~5mg加入100ml水中,每日3次,每次30ml)。 如为DIC或继发性纤溶亢进引起大出血时给予相应处理。如有血游离肝素增高者,可 用鱼精蛋白。

5.防治继发感染:

(1)加强病房卫生,避免交叉感染,并注意室内温度。

(2)注意饮食卫生,预防肠道感染。

(3)加强无菌操作,作好口腔及褥疮护理。

(4)疾病的整个病程均要密切观察体温、脉搏、血压、呼吸变化,及时检查血 象,认真体检,以便早期发现感染病灶。

(5)合并细菌感染时,可根据病情选用青霉素、氯霉素、红霉素等。对肾脏有 损害的卡那霉素、庆大霉素应慎用或不用。若双重感染,可根据菌株种别进行治疗 。

三、加强护理工作:

各期护理重点:

(一)发热期:

1.密切观察体温变化,作好高热患者护理,体温过高时应及时采用物理降温, 并与医生联系。

2.及时查尿,观察尿蛋白变化情况。

3.定期测量血压,以便及早发现低血压倾向。

(二)低血压期

1.严密观察血压变化情况,每15~30分钟测量血压1次,并作好记录。

2.注意补液速度,早期应快速补液,用血管活性药物时,应根据血压情况调整 药物滴入速度,防止血压骤高骤降。

3.注意尿量,及早发现少尿倾向。

4.患者应绝对卧床,严禁搬动,以防血压波动。

(三)少尿期:

1.准确记录出入量,入量=出量十500毫升左右。

2.做好病人清洁护理,定时帮助病人翻身,严防继发感染。

3.观察出血情况。

(四)多尿期,加强营养,注意水和电解质平衡。

关于灭鼠和流行性出血热防治工作的职责分工

(1987年6月27日中央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发布)

为加强灭鼠和流行性出血热的防治工作,国务院于1986年6月8日至10日在京召 开了《全国流行性出血热防治工作会议》。国务院办公厅又先后两次召集有关部委 开了协调会,专门研究讨论了灭鼠防病的分工问题。现根据国务院、中央爱卫会领 导同志在会议上的讲话及两次协调会议精神,将有关部委的职责分工规定如下:

一、中央爱卫会全面负责全国灭鼠工作的宏观上的组织、规划、协调和具体防 治工作的指导。主管城乡居民区平时开展灭鼠活动的宣传、组织发动、督促检查和 效果考核;协助生产部门疏通灭鼠药械的产、供、销渠道;负责组织城乡居民区鼠 害防治科研攻关及其成果鉴定、推广应用,以及对内对外技术交流工作。

卫生部门要做好疫区灭鼠工作的技术指导。农牧渔业、城建、商业(含粮食) 部门要认真做好本系统的灭鼠工作。

地方各级爱卫会负责贯彻中央爱卫会的灭鼠计划,做好当地灭鼠工作的组织、 计划、协调和指导,负责城乡居民区及其外环境消除鼠害方案的设计、具体实施和 效果考核。各地方的卫生、农牧渔业、林业、城建、商业(含粮食)等部门应做好 疫区及本系统的灭鼠工作。定期向中央爱卫办报告开展灭鼠活动情况。

二、卫生部门负责流行性出血热疫区的鼠情监测和疫情监测;负责灭鼠技术指 导;做好流行性出血热疫区处理和患者的医疗救护工作;负责流行性出血热防治技 术的科学研究工作。

三、农牧、林业部门,分别负责农田、牧区和林区鼠情监测、科研、灭鼠技术 指导和推广工作。

四、铁路、交通、民航部门,分别负责车站、港口、机场和车、船、飞机、有 关仓库的鼠情监测及灭鼠工作、防止流行性出血热的传播;采取具体措施,保证各 地所需灭鼠药械的及时安全运输。

五、化工部门负责研制生产高效、优质、低毒、价廉的灭鼠药物。灭鼠药品种 、数量的年度需要计划,由中央爱卫会办公室负责汇总,转请化工部安排生产,各 地爱卫办和有关部门要密切协作,做好灭鼠药产销的衔接工作。

任何部门或单位如生产杀鼠剂原药,须报经化工部批准。

各地为销售灭鼠药而开办的毒饵加工厂点,须经省、自治区、直辖市化工厅( 局)批准后,向所在市、县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申请登记,领取营业执照,并报化工 部备案,各毒饵加工厂点,要按毒饵质量标准生产,确保毒饵质量,不得粗制滥造 或掺杂使假。各地化工厅(局),要对毒饵加工厂点进行监督检查。

为保证开展群众灭鼠活动时的用药,农、林、卫生、粮食部门的毒饵配制点, 可直接向鼠药生产厂订购原药或母粉,用于配制和提供灭鼠活动所需的毒饵,但不 得投放市场销售,配制点由各自省级主管部门批准,报当地化工厅(局)和化工部 备案,并各自负责,保证质量。

六、轻工部门负责研制新型轻便、实用、价廉的捕鼠器械,对老品种也要安排 好生产,以满足群众需要。

七、商业、医药管理部门,负责城乡居民家庭需要的灭鼠药械的经销和货源安 排。医药管理部门应在城市中指定有关医药商店销售灭鼠药,农户中由供销社经销 灭鼠药械。农田灭鼠的毒饵和器械由植保部门负责提供。无论城市和农村,经营部 门都要根据需要积极组织货源,切实保证供应,以满足群众日常灭鼠需要。

八、物价部门要加强对灭鼠药物价格的监督,制止哄抬价格。各种灭鼠药的价 格管理体制,由地方物价部门确定。

捕鼠器械的价格,应按国务院关于放开小商品价格的规定精神,实行市场调节 ,出厂价和销售价由工商企业自行确定。

九、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市场监督管理工作,防止中毒事故发生。严禁任何 单位或个人生产、销售、使用氟乙酞胺剧毒药或其他伪劣鼠药。一经发现,除没收 其非法收入和未销产品外,应即查明出处,令其停止生产、销售和使用,并依照情 节轻重,处以罚款、吊销营业执照,后果严重的,由司法机关追究生产者、销售者 的法律责任。

十、城建、水利部门,要积极配合防鼠灭鼠工作,在今后的建筑设计中要考虑 防鼠设施,从建筑上防止鼠类的栖息和侵扰。对现有的大型建筑、地下道、排水沟 、垃圾堆放场等,也要尽可能采取防鼠的补救措施。

十一、国家科委应重点对流行性出血热疫苗及防治新技术做好科研攻关的组织 协调工作。

十二、报纸、电台、电视台、出版等宣传部门,要积极配合鼠害严重的部门, 做好防鼠灭鼠的宣传工作,普及科学的灭鼠、防病、保粮、护林知识。

十三、关于灭鼠经费和流行性出血热的防治费用,根据现行财政管理体制的规 定,各地区、各部门要积极安排。灭鼠经费原则上贯彻“谁受益、谁出钱”,由受 益单位、集体、个人负担;流行性出血热治疗经费负担办法,分别按照公费医疗、 劳保医疗和有关收、减、免制度的规定执行;流行性出血热疫情监测、紧急疫情处 理等所需经费,由卫生部门积极安排;流行性出血热的预防经费和鼠情调查、监测 、灭鼠科研攻关、组织发动、灭鼠宣传、普及防鼠灭鼠知识等必须增加的专款,各 级财政部门应予积极安排。

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执行。在灭鼠分工问题上,凡与本规定不符的,以本规定为准。 来源:慈溪市CDC网站

加强基层疾控队伍建设,共创疾控事业辉煌明天!

TOP

某县流行性出血热预防控制工作总结

流行性出血热是一种由汉坦病毒感染经鼠传播的自然疫源性传染病,该病发病急、病情凶险、病死率高。今年六月下旬开始我县遭受特大洪涝灾害,根据今年灾情和历年来的出血热疫监测资料预测分析,我县今年极有可能发生继82、91年两次出血热疫情流行高峰后的又一次流行高峰,为防患于未然,我县积极开展以灭鼠和流行性出血热疫苗接种为主防治措施:

一、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的开展大面积的灭鼠工作,消灭传染源

为保证灭鼠工作有序有效的开展,制定了《怀远县灾后灭鼠实施方案》,并确定了“政府统一领导、落实组织、固定人员、分级负责、周密计划、精心指导、科学灭鼠”的工作方针,培训灭鼠技术人员和投药员,利用各种方式进行宣传教育,积极筹购投放药品。县救灾防病领导小组负责全县灭鼠工作的统筹安排,各乡镇救灾防病领导小组负责本辖区内灭鼠工作的实施。灭鼠工作分别于7月底和11月中旬进行两次,在灭鼠工作开展前进行了鼠密度调查,确定每次灭鼠目标(均用鼠夹法):第一次农村低于5%,县城低于3%,第二次力争室内鼠密度控制在1%以下。制定灭鼠原则:全县灭鼠工作均统一布置、统一时间、统一方法,采取全方位饱和投药方法投放毒饵,做到乡不漏村、村不漏户、户不漏间、间不漏堆、住区不漏外环境。两次灭鼠工作,覆盖28个乡镇及1个国营农场,培训投药员和灭鼠技术人员达10000余人次,发放宣传单1万份,13544人次参与投药工作累计投放毒饵23600斤,使用溴敌隆母液2792斤,发放敌克8000袋,灭鼠户数达472000户。为掌握灭鼠工作进展情况及开展效果,县防疫站对灭鼠工作进行了跟踪调查,各乡镇均能够严格按《方案》要求实施灭鼠工作,鼠密度(鼠夹法)控制基本达1%之目标。

二、开展重点人群出血热疫苗预防接种,保护易感人群

接种出血疫苗是预防流行性出血热的又一有效措施,县政府在听取了县卫生部门的汇报后,非常重视,决定由县政府采购10000份出血热疫苗对15个重点乡镇部分重点村重点人群进行免费预防接种。本次接种工作由各乡镇政府负责统筹规划,组织管理,乡镇防保所与村卫生室共同实施接种,县卫生防疫站负责培训与技术指导及疫苗的采购工作。按照乡村上报的适龄人口数,分配疫苗使用计划,设专人负责疫苗的领发、登记、管理,严禁挪做他用。接种对象为25—40岁的男性农民,每人每次1支,采用0、15程序,分2次在15天内完成接种工作。本次接种工作8月20日开始,覆盖15个乡镇90个行政村的25—45周岁的男性青壮年劳动力,培训接种人员120余人,发放宣传材料10000余人份,为保证疫苗挪作他用及安全接种,县卫生局在接种工作开展期间,组织人员对接种工作进行检查指导,在县乡村三级防疫机构的共同努力协作下,9月10日全部接种工作顺利完成。

三、大力开展宣传教育,提高群众自我保护能力

县乡村三级均充分利用自身条件,以广播、板报、宣传单、电视游走字幕等各种媒介主要向广大群众宣传流行出血热的危害、传播方式、传播途径、疫情形势及其防治的基本卫生知识,使群众充分了解灭鼠与疫苗的接种是预防流行性出血热的最有效的方法,为灭鼠和疫苗接种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宣传工作贯穿整个预防工作的始末,发放宣传材料20000余张,各村利用广播宣传达300余次,县卫生防疫站还在电视上以游走字幕的形式时刻提醒广大群众出血的危害与防治的重要性。 今年疫情报表显示全年出血热发病9例,与91年发病362例相比下降达97。51%,与2002年15例相比也下降了40%,说明我县采取的流行性出血热防治措施行之有效,更说明我县疫情预测工作的正确与扎实。

加强基层疾控队伍建设,共创疾控事业辉煌明天!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