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现场流行病学个案调查与报告,病人及密切接触者的追踪管理。
评估项目3:病例个案调查
现场观察内容:观察现场流调人员是否取用正确的流调表格,填写是否准确详实。
提问内容:6.询问疾控中心在接到医院报告后应采取哪些措施?
答:首先核实疫情。并在第一时间派出相应的应急处置小组,及时组织开展病例个案调查、标本采集和检测、脊灰疫苗接种率评估、急性驰缓性麻痹病例主动搜索等工作,评估脊灰相关事件风险。在工作中做好个人防护,保障实验室生物安全。提出防控措施建议,为卫生行政部门及当地政府做好参谋,并负责落实各项具体技术措施,开展督导培训、健康教育和风险沟通,分析、报送监测信息。
提问内容.询问如何开展流行病学调查?
答:1.开展流行病学个案调查。流调人员赴现场对病例进行医学检查,核实诊断。(1)了解发病过程:应了解麻痹发生时间、是否有发热/腹泻、麻痹部位是否对称、是否疼痛、有无外伤或注射史、就诊过程。(2)脊灰疫苗免疫史,免疫史需经多途径核准。(3)发病前3~35天内的旅行史和接触史。(4)进行神经学检查:重点检查肌力、肌张力、腱反射、肌萎缩和肢体活动情况。(5)填写个案调查表:要求完整、准确填写,避免缺项和漏项。如有调查表中未包括的症状或体征可用文字说明;调查时力求明确临床诊断。
2.拍摄病例影像资料,记录患儿残留麻痹情况和现场调查工作进展。
3.病例居住环境情况调查。
4.病例及密接的管理追踪。密切接触者包括与确诊病例在其发病前7天至发病后1个月有过接触者(重点为5岁以下儿童),包括在同一生活、学习环境中(幼儿园、农村自然村、城市社区范围内)以及任何可能暴露于病人口腔、鼻咽分泌物、粪便者;共用卫生间的人员;处置过病例的医护人员或检验过标本的实验室检测人员以及其他存在传染或共同感染可能性的人(如与患者同吃、同住的家庭成员以及有过密切接触的玩伴);重点关注5岁以下儿童接触者。
对密切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随访,时间至少为40天(自最后接触之日算起)。
5.回顾性调查。摸清本地儿童数、入托儿童数、居家儿童数等基础资料,了解周围儿童及密切接触者中AFP病例的发生情况。
6.分析疫情发生的可能来源及可能波及的范围。
7.各种技术措施的落实情况,采取措施的时间、范围和对象等。并对其效果作出评价。
8.综合各方面情况,根据调查结果、流行因素分析及措施落实情况、事件复杂程度,分析预测该事件可能发展趋势,提出下一步工作建议。
提问内容:8.询问流调人员应在多长时间内完成个案调查。
答:接到AFP病例报告后,县级疾控机构应在48小时内派专业人员对病例开展个案调查,在临床医生配合下,详细填写“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个案调查表”
提问内容:9.询问流调人员赴现场后如何对病例进行医学检查,核实诊断。
答:(1)了解发病过程:应了解麻痹发生时间、是否有发热/腹泻、麻痹部位是否对称、是否疼痛、有无外伤或注射史、就诊过程、OPV服苗史等。
(2)进行神经学检查:重点检查肌力、肌张力、腱反射、肌萎缩和肢体活动情况。
(3)填写个案调查表:要求完整、准确填写,避免缺项和漏项。如有调查表中未包括的症状或体征可用文字说明;调查时力求明确临床诊断。
提问内容:10.询问流调人员病例个案调查内容
答:1.赴现场对病例进行医学检查,核实诊断。
2.重点调查发病过程、治疗情况、脊灰疫苗免疫史、发病前3~35天内的旅行史和接触史。免疫史需经多途径核准。
3.拍摄病例影像资料,记录残留麻痹情况和现场调查工作进展。
4.了解周围儿童及密切接触者中AFP病例的发生情况。
5.分析疫情发生的可能来源及可能波及的范围。
提问内容:11.询问流调人员高危AFP病例的判定条件。
答:年龄小于5岁、接种OPV次数少于3次或服苗史不详、未采或未采集到合格大便标本的AFP病例;或临床怀疑为脊灰的病例。
评估项目4:预防控制措施
现场提问内容:12.询问流调人员,假定此病例标本经自治区CDC检测确认为脊灰病例后,应采取哪些措施。
(1)流行病学调查与风险评估。(2)开展应急接种。(3)健康教育与风险沟通。(4)各级医疗卫生机构要做好病人治疗、加强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监测等工作等其他措施。
评估项目5:病例及密接的管理追踪
提问内容:13.询问医生若此病例为脊灰野病毒病例或VDPV病例,医疗机构应采取哪些措施。
(1)隔离治疗病人:对脊灰野病毒病例或VDPV病例应住院进行隔离治疗,隔离期原则上至发病后60天。隔离后应连续采集患者合格大便标本(间隔10~15天),如连续2次检验结果脊灰野病毒或VDPV均为阴性,可解除隔离。(2)医院内感染控制、污染物消毒。
提问内容:14.脊灰的传播途径?
粪—口途径是本病的主要传播途径,在发病的早期咽部排毒可经飞沫传播。感染者一般通过大便排出病毒,数量多且持续时间长,可达数周至数月。
提问内容:15.脊灰的易感人群有哪些?
人对脊灰病毒普遍易感,尤其是44个月婴儿至5岁儿童。<4个月婴儿有来自母体的抗体,故很少发病,以后发病率逐渐增高,至5岁以后又降低。感染后能产生对同型病毒的持久免疫力。
提问内容:16.询问流调人员如何判定密接,医学观察时间应为多长。
答:密切接触者包括与确诊病例在其发病前7天至发病后1个月有过接触者(重点为5岁以下儿童),包括在同一生活、学习环境中(幼儿园、农村自然村、城市社区范围内)以及任何可能暴露于病人口腔、鼻咽分泌物、粪便者;共用卫生间的人员;处置过病例的医护人员或检验过标本的实验室检测人员以及其他存在传染或共同感染可能性的人(如与患者同吃、同住的家庭成员以及有过密切接触的玩伴);重点关注5岁以下儿童接触者。
对密切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随访,时间至少为40天(自最后接触之日算起)。
提问内容:17.假如患儿家长不同意住院隔离治疗,医院怎么办?
先由有关部门同患者家属协商,做好患者家属的思想工作,发行量避免发生不良的医患关系。若患者家属仍不明事理、执意阻挠,那就要及时向卫生行政部门汇报,并通过卫生行政部门向当地政府汇报,依法行事,对怀疑是法定传染病的患者进行法定治疗和管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