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讨论]将禁烟进行到底(希望每天都是5.31)

[讨论]将禁烟进行到底(希望每天都是5.31)

[转帖]“公共场所禁烟令”的尴尬

全球香烟产量三分之二被中国人“喷掉”                     作为拥有高数字吸烟人群的中国,在禁烟上进行了多年的努力。

早在1979年卫生部、财政部、农业部就联合发出了《关于宣传吸烟有害与

控制吸烟的通知》,希望引起全社会重视。之后,相关部门多次下发文件,

颁布行政法规和规章;阐述吸烟对健康的危害;提出控制吸烟对策,对烟草

制品采取减毒措施。                     为了维护人们的健康,提高全民公德意识,在热心禁烟事业的市人大代

表的努力下,1995年,《北京市公共场所禁止吸烟规定》出台。   到1998年的三年间,天津、大连、上海、南京、宁波、青岛、贵阳、兰

州、重庆等23个城市也陆续出台措施,禁止在学校、医院诊疗区、候车室、

商店、影院、博物馆、图书馆等公共场所吸烟。                     2001年4月,北京市爱卫会委托首都医科大学进行的吸烟情况抽样调查

显示,北京市有49.3%的吸烟者尝试过戒烟;在戒烟者中75.8%的人是在法

规执行后实现成功戒烟的。                     另外,有15%的重度吸烟者主动退出“瘾君子”的队伍,进入了轻度吸

烟者的行列。由于吸烟者行为的改变,吸烟者自觉执行公共场所禁止吸烟规

定的数字已达37.8%,很多被动吸二手烟的公民脱离了每天15分钟以上的

“烟海”,被动吸烟人口从1996年的54.2%下降为35.6%。   但是,还有一组数字是触目惊心的。目前我国有吸烟者3.2亿,占世界

吸烟总人数的1/4,全球香烟产量三分之二被中国人“喷掉”。据统计,

吸烟者患慢性支气管炎的发病率比不吸烟者高2~8倍;患肺气肿的病人中

有75%是由于长期吸烟所致;长期吸烟者患肺癌的发病率比不吸烟者高

10~20倍。根据全国疾病监测系统的报告,1990年烟草在中国造成60万人

死亡。现在,因吸烟导致的肺癌死亡率,每年在以4.5%的速度上升。   为何规定出台,香烟依“燃”                     各种措施一出台,各地的禁烟活动也曾热热闹闹开展了一段时间。几年前,

全国进行了一次评选卫生城活动,凡是出现香烟广告或是在公共场所有吸烟、

烟头乱扔等现象,该城市便失去评为国家卫生城的资格,因此许多省市都下

功夫抓禁烟。但是,在评选活动由统一检查转为各省自行安排后,“禁烟的

管理自然也就开始放松”;加之全国统一的法规迟迟没有形成,近两年,公共

场所禁止吸烟活动似乎也失去了强劲的势头,开始走向沉寂。   于是,在各个地方先后实施禁烟令之后,还经常会看到一种现象:规定

出台,香烟依“燃”。                     与已实施公共场所禁止吸烟规定的城市有所不同的是,北京市有关公共场

所禁止吸烟的规定没有以政府令的形式出台,而是采取了人大立法的形式,

这显然要比行政规章更具约束力。即便如此,北京市爱卫会陆主任仍然认为

“执法力度不够强”。                     比如,触犯禁烟规定的个人仅处以10元罚款,单位则罚1000元到5000元,

实际上“违规单位最高限度也只罚1000元”。禁烟活动一般也只到每年5月份

“无烟日”时搞一些突击检查,加大宣传力度。                     北京市人大常委会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委员会的张燕华告诉记者,“禁烟”

令的出台一直发挥着作用,每年市人大代表都要检查禁烟等法律的落实情况。

但是,人口众多,加之“各单位平时需要做的工作也多,不可能总把禁烟放在

中心位置考虑”,关键还要靠单位、个人“自觉”执行。北京市爱卫会陆主任

认为,作为执法主体的各级爱卫会组织,进行禁烟执法时也略显牵强。爱卫会

是一个无独立法人资格的松散机构,并非行政机关,其职责是“协调”,所以

“从程序法的角度来看,该法律本身也不够健全,需要修改”。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胡锦光曾表示,有些法律本身的

可操作性不强,不好执行;执法机构不健全,执法人员不足,以及执法主体

模糊等,也造成了法律得不到有效执行;还有相当一部分人对法律只有大体

的了解,并不知道具体规定,有的人从自身利益出发,还有抵触情绪。提高

法律的权威性和严肃性,需要从立法、执法和法制教育等多方面着手,全面

提高执法部门的执法意识和公民的守法意识。                     一项移风易俗的社会工作                     许多人都有这样的经历:走在街上,正打算深呼吸,一股浓重的烟味夹

杂着顺风而至的烟灰把人呛个正着,刚要发作,却发现吸烟者比自己高大许多,

只好无奈地掩鼻而逃。公共场所的烟雾缭绕,使被动吸烟者备受其害。                     曾有报道称,“烟枪”们吞云吐雾制造的烟雾和空气污染当中的烟霾构成

“致命的组合”,北京死于肺癌的人数十年来已经倍增;在上海,更以十倍的

惊人数字增加。“公共场所禁止吸烟,也是在保护不吸烟者的权利,同时,

也体现了公众的文明程度”,张义芳先生认为这是毋庸置疑的。在公共场所

吸烟的人缺少公德意识,不吸烟者也缺少制止他人在公共场所吸烟的勇气。

大多数人都选择了忍气吞声,或一走了之。                     有些人一闻到烟味就恶心,对那些在公共场所吞云吐雾、烟灰满天飞的

行为也很反感,可是从来都不会自己出面要求别人灭烟,主要是“碍于情面”。                        我国是吸烟人数最多,烟草生产最多的国家,且有逐渐增长趋势,要从

根本上使吸烟率逐年降低,建设一个没有烟害的国家,使每个人都拥有一个

清新的环境,并非简单的令行便可禁止,它要改变的是人们的生活习惯,

让吸烟的危害深入人心,让每个人都自觉拒绝吸烟。

[flash=480,360]http://www.pconline.com.cn/pcedu/carton/xp/10208/other/0831fanyan.swf[/flash]

各位老师   有没控烟项目方面的资料  急用  谢谢了

TOP

不错,可以试试。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TOP

轻松戒烟四步

第一步   *写下您自己觉得应该戒烟的原因,而且每天把这些原因看一遍。   *把您的香烟盒用纸包起来并用橡皮筋扎好。每天您抽烟时,在纸上写下当时的时间,您的感觉和您觉的这支烟多么重要。如果特别重要请打5分,如果不重要请打1分。   *当纸写满了,请把纸取下收好,再包上一张新纸。   第二步   *继续阅读您的戒烟原因。如果有了新的原因。就再补充上。   *不要随身携带火柴或打火机。尽量把香烟放在不容易拿到的地方。   *尽量争取每天比前一天少抽一、二支烟。   第三步   *继续实现第二步,   *在一包烟没有抽完以前,绝对不要买第二包烟。   *在一星期中尽量换两次不同品种的烟,后一种烟要比前一种烟少含一些烟石硷和尼古丁。   *每周争取有一次机会能连续在40小时中不抽烟。      第四步   *完全戒掉吸烟习惯。   *增加您的体育活动。   *发现比吸烟有益健康的替代品。   *在您的烟瘾复发时,多做深呼吸去转移您的注意力。助你彻底戒烟一臂之力

TOP

名人与戒烟--马克思

马克思因为长年伏案写作、研究,吸烟又快又猛,而且有一半是放在嘴里嚼的。他在流亡巴黎和伦敦时,生活贫困得靠典当度日,但雪茄仍是须臾不可缺少的生活必需品。凡看到马克思的人总是见他嘴里叼着烟斗或雪茄烟。

为了早日完成《资本论》的写作,马克思夜以继日地工作,吸烟量自然增加。他曾对他的学生、女婿、法国工人党的创始人保尔·法拉格感叹道:“《资本论》的稿酬甚至还不够偿付写作它时所吸的雪茄烟钱……。”他在晚年由于经济极端困难,不得不吸劣等牌子的烟。当他发现市场上有一种烟每盒便宜一个半先令,就改吸这种便宜的烟,并向周围的朋友幽默地宣传说,吸得越多,节约越多。

由于马克思长期的极度劳累,加上大量抽吸劣质烟草,他的健康状况严重恶化。“他咳嗽声使人觉得这样一位肩膀宽阔、体质强壮的人似乎就要碎裂一样……”在他五十多岁时,医生就禁止他抽烟。这对于酷嗜烟草的马克思来说,戒烟,毫无疑问意味着悲壮的牺牲。但是大量的工作在等待着他去做,没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是无力完成的。马克思毅然戒除了上瘾数十年的吸烟习惯。当他的朋友列斯纳看望他时,他孩子气地既高兴又自豪地说:他已经多少天没有吸烟了。而且只要医生不许可,他就决不再抽。最终连马克思自己也不大相信:他竟能做到完全不吸烟!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