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预防医学的几个误区

"在医学院里,我们不折不扣属于“后娘养的”,...... ......但很快发现,当你向一个本校女孩子自我介绍说是“卫生系的”,她会立刻用鼻腔传来的声音和你进行对话而让人无地自容。”
( 这一段是引自原上海医科大学预防医学专业毕业很久的一位老同志写的纪实小说《桃花岛》的开篇。转贴时,未表明出处,现补上,并向其本人表示歉意。)

一件事情的发展有其内在的规律,预防医学发展也是如此,还继续先回到预防医学教育的主题上。
实际上我们的预防医学走了两个方向,这两个方向恰巧是没有很好地结合。下面先讨论这两个方向:
预防医学教育第一个方向,叫学院方向,教育注重于实验室工作,注重对外国资料翻译的搬运工作,注重重复课题的工作。学院教授称之为“科研”。有科研的成份在内。还有有一项重要的内容是数理统计学和流行病学。其实公共卫生的强项就在于统计和流行病学方法学,同样的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教授主要的工作是在于统计和流行病学的研究专项领域内的工作。
但实际上,我国著名的流行病学方法学苏德隆教授(国家一级教授)就是采用流行病学方法研究水体藻类与肝炎的关系,可惜他突然死后,竟三十年了没有人将其研究推前进一个台阶。可怜现在的全国人民还不知道这么多肝炎肝癌的更进一步的原因,还躺在苏教授的思路的老本上继续研究。
目前,曾有司法届的人士咨询高校一个问题:苯是否会产生对染色体的损害,要求出具报告。可惜高校中竟无一人能出具一份有说服力的报告。法院只能通过科技查新,看是否有人做过的目录来判断因果关系的大前提是否存在。我们的教科书没有写,或写得很模糊,但谁也不敢下个有说服力得结论,哪怕做一个象李昌钰对陈水扁枪伤做的鉴定报告也行,但没有,为什么?
原因肯定有多样的。对学生而言,没有看到将预防医学的方法论用之于实践的系统的分析。没有,只是重复了方法论的教育。
学院做的分析,高校扪心自问:做出来的结果拿到世界上同行评论,心虚否。
那对学生学到的是什么:纸面的教育。要么是实验室的操作技术,要么是纸面的理论。
(待续)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