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请您谈谈在四川地震灾区开展对口支援工作的心得体会

在抗震救灾的日子里

在抗震救灾的日子里

2008年5月12日晚(13日凌晨1点半左右),大多数人都在外面露宿以躲避余震可能造成的伤害的时候,我们几人先后接到命令:2点半单位来车接人,3点钟之前赶到高速公路入口与市卫生局组织的抗震救灾医疗救护队汇合,连夜出发到省卫生厅报道,尽快赶到灾区开展紧急救援。同志们二话没说,甚至来不及跟家人告别就义无返顾地踏上了奔赴灾区抗震救灾之路。

13日上午9时许到省卫生厅报到后,根据省厅安排,临床医疗救护人员被派往德阳,而我们岳池县疾控中心与广安区疾控中心的8位同志被留在了省厅待命,我本人被市卫生局领队的付局长临时任命为疾控工作组组长。在待命的一天里,我们心急如焚,多次到省厅抗震救灾指挥部主动请缨领取任务,省厅均要求我们待命。直到14日上午,厅领导给了我们任务――要我们尽快赶往汶川。我们没有片刻耽误,立即出发前往,但一到都江堰就被拦了下来――都江堰至汶川的路(都汶路)由于多处塌方、滑坡根本没法通行!虽多方打听可谁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够打通,当听说只有部队官兵能通过在紫坪铺库大坝坐冲锋舟然后步行或空投的方式到达汶川时,我们甚至也想通过坐冲锋舟然后步行的方式进入汶川,但由于当时各部门指挥系统均比较忙乱,我们根本不知道要想坐上冲锋舟该向谁请示,并且由于通讯不畅我们也根本不能向谁请示,这一想法根本没法实现。好不容易跟省厅指挥部联系上,得到的答复又是待命和等待!!在都江堰的时候,我们目睹了以前只在电影里看到的惨状:一片片倒塌的房屋、不时清理出的遇难者的尸体和装着遇难者尸体的尸袋以及悲痛欲绝的哭喊…我们岂能待命!!我们真想跟武警官兵一样冲入废墟搜救伤员!!但我们也想到了我们的工作任务和职责:我们要给劫后余生的灾民们和我们抗震救灾的英雄们健康的保障!!因此我们当机立断,一方面我们继续等待通往汶川的道路打通,一方面就地到都江堰市的卫生应急指挥部报到并请求任务。当天我们就参与了对都江堰城区灾民临时安置点、抗震救灾工作人员的宿地、清理后的废墟进行了消杀。

15日下午,我们通过车上的收音机得知刚紧急打通了第一条通往汶川的“生命线”,但是必须绕道雅安、马尔康,这条道路比都汶路远了近十倍!两个驾驶员谁也没有跑过那条路,据说要走两、三天。如果都汶路打通了有可能走都汶路还早到,是走是等还真是个难题。但是谁也说不清都汶路什么时候能够打通,经过分析,我们决定立即动身,再次义无返顾的踏上了当时开通的第一条汶川通往外界的生命线,但当时的情行对行驶在这条路上的车辆和行人来说,应该称为死亡之路可能更为恰当:余震不断、不时遇上山上的飞石和滑坡,随时可能车毁人亡。但当时我们根本没意识到这些,只想尽早赶到汶川,尽早投入抗震救灾工作,尽早为灾区人民贡献自己的力量。一路上我们马不停蹄,从15下下午4时到16日下午6时,经过连续26个小时的急行军,终于到达了目的地――汶川县城,成为了第一支阿坝州外进入汶川县城的疾控工作组。这一路上可辛苦我们的两位驾驶员(几天来,我们基本上都吃的是干粮,每天晚上四个人卷在小车里只能迷糊一两小时),坐在副驾位置上的我,也没敢打一个盹,只有不停地跟他说话,以防他睡着。据他们自己说,刷新了他们自己驾驶生涯中的纪录。

到汶川后,我们又和广安区的四位同志分开了,分别被派往汶川县的克枯乡和雁门乡,并分别负责这两个乡的灾后防疫工作。克枯乡是位于汶川往理县、马尔康方向四、五公里处,是典型的高中山峡谷地形,境内高山连绵、河流深切,谷坡陡峻。灾难夺去了20位村民的生命(死亡18、失踪2人),辖区内的近5公里的317国道上还清理出42具尸体,大部分房屋倒塌,几乎所有的房屋均成为危房而无法居住。由于当时道路不通畅援助的物资不能及时送达,灾民们只能寄居在临时搭建的简易帐篷内,条件十分艰苦恶劣。自古以来就有“大灾之后就有大疫”的说法,我们深知灾后防疫工作的重要性,也知道自己肩上的担子有多重。因此我们不敢有丝毫的懈怠,到达后立即开展工作:

首先是灾后防疫知识的宣传,但因为地震的影响,哪里有现代常规的宣传手段和方式?!我们只好自己编写宣传单,以手抄、复写纸复写的方式赶制宣传单,分发、张贴到各村、组和灾民临时聚集点,并利用各种机会深入灾民临时安置点开展面对面的宣传。几天后,随着后续援助队伍的陆续开进,各种宣传单和宣传画也都分发下来了,这种状况才得以改善。据不完全统计,在克枯乡我们手工抄写灾后防病须知、灾后防病健康知识等自制宣传单220余份,基本上覆盖了全乡5个行政村、16个村民组及所有的灾民临时安置点,并分发、张贴后续送达的宣传画和宣传单共10种12000余份,有效提高了灾区群众灾后防病意识和能力。

灾后防病光靠防病知识的宣传肯定是远远不够的,灾后防疫消毒、杀虫、灭害那可是最重要的一环。我们召集各村组村干部、乡村医生、兽防员和各村组指定的防疫消毒员进行防疫消杀工作技术培训并深入各村、组及灾民安置点进行现场示范和指导,为使灾民较快地掌握了消杀技术,我们还编制了简单易懂的常用消毒、杀虫剂的配制、使用说明分发到全乡每家每户。同时我们向乡抗震救灾指挥部建议并协助建立了各村组灾后防疫工作的长效运行机制,保证了该乡灾后防疫消杀工作这一重要措施的落实。截止6月2日我们离开时,已累计指导消毒饮用水387.68吨,无害化处理垃圾粪便43.20吨,实施环境消杀68.87万平方米,协助处理遇难者尸体4具和动物尸体79具。

同时,为及时了解、灾后疫情信息,我们与乡卫生院及早一天到达的壤塘县医疗救护队密切联系,深入各村、组和灾民临时安置点、灾民家中进行义诊,加强了对灾民健康状况和一些可能由灾害引起的传染病相关症状如发热、腹泻、皮疹等进行监测,并对发现的有上述相关症状的患者进行积极救治。经过连续监测,未发现有因地震灾害引起的疫病发生。

其实在这儿,工作对我们来说并不算什么,都是驾轻就熟的。让人难以忍受的是生活环境和条件的艰苦以及灾害带来的恐惧:起初由于道路不通畅,外面的援助物资进不来也远远不够,每人每天只能早晚各吃一碗稀饭,中午吃泡面,好的时候早上可以吃上一个包子或馒头——这对于每天要爬十数公里山路的青壮年的消耗来说怎么够?!5月18日上午11时左右,壤塘医疗队的一名小伙子在给一伤员换药时因低血糖昏倒在操作台上;在我们下乡开展工作的途中多次遭遇余震和塌方、滑坡,生命安全时时受到威胁。17日我们在下庄村进行消杀时遇上一次较大规模的山体崩塌,当时当真是地动山摇,浓烟滚滚,飞沙走石,飞扬的尘土、沙石让人窒息,也使人什么也看不见,真是伸手不见五指,在场的人都有死里逃生的感觉,据说跟5.12地震时的情形差不多。那些天里,每天余震不断,许多人都有濒临死亡的感觉,并且由于通讯不畅,跟外界基本无法联系,大家都是上有老下有小的,既要担心自己安危也还担心家人的安危,每个人内心都充满恐惧和不安。

但是,那些天的经历,我们也看到了最光辉最积极的一面,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了我们中华民族团结互助的美德和大无畏的精神,深切地感受到在关键时刻我们的政党、我们的政府和英勇的人民子弟兵的所起的关键作用。我们亲眼目睹了各省、市、州相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的无私援助,许许多多的民间组织、社会团体和全国各地自发的志愿者行动以及灾区人民与灾难不懈地抗争与自救精神…,看到这些,我们克服了恐惧和不安,毅然决定与灾区人民一道并肩作战,哪怕余震不断,哪怕一天只有两碗很稀的稀饭,我们也要忍受、也要完成上级交给我们的任务,也要为灾区人民贡献我们自己的力量,以促进灾区人民早日实现抗震自救的最后胜利,让灾区的人民早日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