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预防医学的几个误区 [打印本页]

作者: wsfdfs    时间: 2006-8-29 16:29     标题: 预防医学的几个误区

预防医学板块人气稀少,所探讨的问题又仅限于复习资料、工作是否舒心等,比其他板块相比而言,是差别很大。在学术上差别大,在讨论问题的深度上差别也大。不论是在工作的还是在高校的学生、教师,在许多预防医学的问题上均无所建树。 一、首先谈一下预防医学的教育 “ 在医学院里,我们不折不扣属于“后娘养的”,从我们这个预防医学专业毕业后大多数人不会成为白衣天使或者白衣战士,而是进入各级防疫部门,穿上制服,有条件了还可以招摇撞骗混饭局。当年的招生简章煽动我们说,在美国,这是个学完医学专业后才有资格进入的研究生级专业,而我们只需要花五年就能拿到这么一个高级文凭,岂不是捡着个特大的便宜?而且二十一世纪就是预防医学的世纪,我们这一代一定会成为某个级别的弄潮儿。然而水性好的毕竟是少数,人民的眼睛也毕竟雪亮而短浅,填志愿时我们一个个还是首选读临床医学这个毕业后真正能成为大夫的专业,只是因为高三早恋、高考怯场等等主客观原因,才被刷到这个不情愿学的专业。   后来进了学校,又有人来教导我们说这专业有什么不好?防疫站当时是权力部门,就和公安、工商等一样,到时候吃香的喝辣的,工作又轻松,钱也不少拿,用不着值夜班,遭那个罪做医生干吗呀?我们先是沾沾自喜了几天,但很快发现,当你向一个本校女孩子自我介绍说是“卫生系的”,她会立刻用鼻腔传来的声音和你进行对话而让人无地自容。” 预防医学教育开展以来,为我国预防医学行业贡献过西多的人才。但即使在沿海发达地区,一位在现代化办公大楼上班的cdc的同志直截了当的说,即使现在有许多的电脑,实际上,他从事这个疾病控制工作三十多年了,工作模式还是三十年前一样,他没多看一本专业书。请注意,是沿海发达地区都如此,更不要讲内地。而内地的大部分监督所还要告创收,才能养活卫监所。 是教育影响了工作模式,还是工作模式主导了预防医学的教育? 学校稀里糊涂教育,工作上稀里糊涂的照老规矩做,三十年未变。 就食品的食物中毒的概念而言,专家很多,但学校的教育就没有将定义讲清楚,如此教育,到工作上,是只有跟三十年前的模式一样。是社会问题?教育问题
作者: wsfdfs    时间: 2006-8-29 16:31

"在医学院里,我们不折不扣属于“后娘养的”,...... ......但很快发现,当你向一个本校女孩子自我介绍说是“卫生系的”,她会立刻用鼻腔传来的声音和你进行对话而让人无地自容。”
( 这一段是引自原上海医科大学预防医学专业毕业很久的一位老同志写的纪实小说《桃花岛》的开篇。转贴时,未表明出处,现补上,并向其本人表示歉意。)

一件事情的发展有其内在的规律,预防医学发展也是如此,还继续先回到预防医学教育的主题上。
实际上我们的预防医学走了两个方向,这两个方向恰巧是没有很好地结合。下面先讨论这两个方向:
预防医学教育第一个方向,叫学院方向,教育注重于实验室工作,注重对外国资料翻译的搬运工作,注重重复课题的工作。学院教授称之为“科研”。有科研的成份在内。还有有一项重要的内容是数理统计学和流行病学。其实公共卫生的强项就在于统计和流行病学方法学,同样的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教授主要的工作是在于统计和流行病学的研究专项领域内的工作。
但实际上,我国著名的流行病学方法学苏德隆教授(国家一级教授)就是采用流行病学方法研究水体藻类与肝炎的关系,可惜他突然死后,竟三十年了没有人将其研究推前进一个台阶。可怜现在的全国人民还不知道这么多肝炎肝癌的更进一步的原因,还躺在苏教授的思路的老本上继续研究。
目前,曾有司法届的人士咨询高校一个问题:苯是否会产生对染色体的损害,要求出具报告。可惜高校中竟无一人能出具一份有说服力的报告。法院只能通过科技查新,看是否有人做过的目录来判断因果关系的大前提是否存在。我们的教科书没有写,或写得很模糊,但谁也不敢下个有说服力得结论,哪怕做一个象李昌钰对陈水扁枪伤做的鉴定报告也行,但没有,为什么?
原因肯定有多样的。对学生而言,没有看到将预防医学的方法论用之于实践的系统的分析。没有,只是重复了方法论的教育。
学院做的分析,高校扪心自问:做出来的结果拿到世界上同行评论,心虚否。
那对学生学到的是什么:纸面的教育。要么是实验室的操作技术,要么是纸面的理论。
(待续)
作者: wsfdfs    时间: 2006-8-29 16:33

接着 看预防医学教育的第二个方向:与实践密切相关的职业健康、学校健康、环境健康、食品卫生与营养健康。预防医学届又称之为:五大卫生。他们有实验室基础,国外称为”健康相关“(HEALTH),国内笼统称为”卫生“(HYGIENE)。因为我国的词语在丰富的同时又非常贫乏,有一语多义,又有多义一语。难免出现原《桃花岛》的作者描述的戴红袖章的居委老太管卫生的类比。 就举以往的一个帖子:关于食物中毒的定义探讨来说(见同版的另一讨论帖子)。国内三十年从来没有人对预防医学的控制疾病模式提过疑问,所以在在这样的框架下,学生只要到CDC或健康管理政府部门,要么做科研或实验,一旦涉及到实践工作只能是操作工,按这模式操作再操作三十年也没问题,等着下一个”非典“再提高预防医学的地位吧。 再可以提问:口香糖是食品吗?《食品安全法草案》起草的同志可能已经发现了这个问题了。 再倒回去看其他”卫生“类雷打不动的所谓”原理“和”原则“,几十年前的原则,是苏联的模式。但是在七十年代末,苏联开始重新审视他们原来一贯而下的科研、历史法律上的原则,改变了他们的教科书。非常非常遗憾的是,自从我国学习了苏联模式后,称苏联为”苏休“后,已不大和他们来往,自然对其七十年代末的各门学科的改变未曾注意。 所以,世界上还有两个国家是自上而下的控制疾病模式的国家:中国和朝鲜。非典一来,靠政府自上而下的政策控制住,不是cdc的力量啊。在伟大的朝鲜,连非典的影子都给控制住了,他比我们更加”自上而下“的模式。 是什么束缚了预防医学的学生,使他们不相信预防医学的知识,转而相信”社会学“的知识。 怪社会不重视?把几十年前的教科书翻开一看就会觉得还很有用,是什么?:”党八股“、”教条“ 当律师查看预防医学的教科书(非统计、流行病学)时,很诧异,这就是教科书还是”十万个为什么“健康版,并且还很枯燥。(话有点极端) (待续)
作者: wsfdfs    时间: 2006-8-29 16:34

)(食物中毒定义有错误:
1.“摄入”具体涵义未明确,并未特指“食入”或“吃入”消化道进入人体的食物。
2.“食物”的定义和“食品”是两种概念。食品概念偏重于可计量、可数的状态,表明其为可数物品;食物概念偏重于特定物的概念,表明与其他种类相区别,是不可替代物的概念,食品是可计量物品,种类物,法律上可以替代。因而食物中毒是讲究的证据因食用食物已被消费不可替代,所以法律上推定食物中毒并不一定要看到被“摄入”的食物。但“食品”摄入的概念,食品可以替代属于必须提供同类食品缺陷的证据的。无此证据是不能判定食物中毒的。
因为该定义混淆了概念,引起了一系列的问题。思考这条定义,法庭往往套用“产品质量”来处理食物中毒的问题,而使卫生部门首尾不能自圆其说。
问题还不止这些,在“食品卫生法”食品的定义也有不足,因而《食品安全法》草案修改了食品的定义。(可上网参阅食品安全法或参阅美国FDA网站)

主要的命题错误了,再谈怎么“判定或处理”只能致标但不能治本 )
作者: wsfdfs    时间: 2006-8-29 16:35

预防医学中的流行病学和数里统计学是有发展的学科。并不否认这两们学科方法论的强项,但实际上,流行病学方法和树理统计。社会上(非医学类)予以较多人认可的称呼为:疫病学分析和盖然性分析。但目前在科学认证和定性上,只起到参谋作用。这也是现代疫病学分析和盖然性分析的缺点所在。
在后面谈预防工作模式的误区中,再做部分解释。
作者: wsfdfs    时间: 2006-8-29 16:35

续上,再继续谈预防医学教育 预防医学教育中的“八股”束缚了学生的思想。 如一提及预防传染病的模式,就是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多年未变的“黄金”定律似的,放在四海皆准,但从来没有人对此提出过异议,或提出其他模式。 实际上这一模式是对未知的传染病采用如下的模式。我们是怎样不怕霍乱的,是怎样预防霍乱的。我们都是易感人群,是怎样被保护的。实际上我们没有被保护,我们是控制了传播途径的水,有了抗生素对付霍乱,有了补液的对症治疗。我们心中不慌。 但艾滋病的出现是对上述模式的最大挑战。再深一层探讨:传染源能控制住吗?能合法地控制传染源吗?如古代造麻疯村。现在搞一个艾滋村集中营?。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模式在此非常弱势。。。。。。。(因而有何大一的出名:维持传染源者健康的思路开展了鸡尾酒的治疗工作)。以此模式教育学生预防艾滋病,是贻误学生,用于工作,是消极被动;对于社会,是极端的不负责任。这不能不引起再思考一下我们的陈旧原则。 因而我们的“卫生”类教科书的教育,为何再没有预防医学巨匠的出现,因为连老太都会洒药水消毒,按照“八股”的思路,老头也会。不就是学生多学了一些杂货症状吗,找个临床学生的说症状,比你背得还好。(有点极端) 是否敢于对几十年的教科书模式,里面的各种命题、原则的模式说“为什么?”,是到了给予重新审视的时候,责任先在于己,再讨论公众社会的责任。 (看来,下面还是谈预防医学工作模式的误区,学院派对此毕竟可能更多有发言权) (待续)
作者: wsfdfs    时间: 2006-8-29 16:37

(再次重申一个观点:非典的应急成功不是预防医学的成功,而是政府原苏联模式的成功。没有政府规定一把手负责制,哪来全***动,连居委老太都盯着是广东或北京来的人。)
作者: wsfdfs    时间: 2006-8-29 16:39

惟一对CDC数据可以信任,保证有法律鉴定意义的数据是人口死亡统计数据。
其余数据均有水份可能,须查证。
作者: wsfdfs    时间: 2006-8-29 16:39

计算机网络的使用是说明使用的工具又现代化一步,但并没有改变传统的工作模式,只是由笔记录上报,改为由电脑网络上报。计算机网络只是使用的工具方法,而不是目的。
举例而言,计算机网络的使用并没有改变对艾滋病的预防工作的影响。到目前为止,中国按现在的疾病监测方法,也没有一个统计数字,只是估计数字。数字多少,由卫生部门死亡政策而改变,去年是估计80万,今年减少为60万,原因是今年对监狱、还有志愿体检免费带来的局部样本证据偏差。如作为卫生部负责人,作出对河南、新疆、云南的秘密大幅度监测取样的话,这些数字又将改变。
所以,数字的数据正确,并不仅在做的人如何认真上报,而在于政策的使用掌握。
就像报纸上而言:“比去年同期上升多少多少等等。”实际上是蒙蒙大众,根本就没有盖然性的分析。(医学上称为:统计学意义)。

又:"一个工作了三十年还能做什么?"这句话正好和讨论的整个命题有逻辑的冲突。
假设预防医学的行业日新业异,就像信息行业发展一样,那老经验的同志是很难有市场。但翻翻预防医学教科书,几十年未变什么新模式、新理论,那人家三十年的经验就是非常了不起的专家。(你本意不是说老同志的,是因为以为有现代化的网络所以改变了模式,实际上没有。)
就是因为这老同志的一句话,对网上预防医学和艾滋病防治材料收集了解后,发现有了计算机网络,还频繁使用***的工作模式的就是号称现代名称CDC的机构。
并且,发现了在现代医学发展的大潮中,保守预防医学行业的被迫漂流性。
作者: 将军牛牛    时间: 2006-8-29 16:40

严重同意.

两个极端:

让装备了卫星通信设备的士兵钻山沟打游击和让赤手空拳的士兵对付武装到牙齿的病原生物.

CDC人的写照.


作者: wsfdfs    时间: 2006-8-29 16:45

二、目前预防医学实际工作的误区

是预防医学的保守选择了放弃幕前吗?

看起来是的。
是预防医学的保守同仁自己选择了放弃,某些时候,在八股模式的影响下,还干扰了正常预防医学的事业
说起这个观点时,不得不提一位德高望重的人物的名字:高耀洁。提起她,应该会让一些cdc的工作人员或多或少觉得自愧不如,有的地区的cdc还应该感到惭愧。
高耀洁,2003年,安南称其为:第一位女性艾滋病预防宣传活动家。其原为临床医师退休后,转行为预防医学行业工作,就在其为预防医学工作的八年间,我们可敬可爱的预防医学受过传统预防医学八股出来的同仁,给她的支持几乎很少,甚至于设置障碍。(参见“中国艾滋病传播现状与忧思”)
就在高耀洁前往上海医科大学做演讲的之前,就是她的预防医学行业的同仁,给予百般阻扰,差点,她就没能讲上这一课。(参见网上相关新闻)
为什么?
因为强大的当地的政策和保守的框架的预防医学同仁并不认可高耀洁的关于艾滋病防治的模式。实际上高耀洁将真实的情况说了出来,并直接对cdc的控制艾滋病的模式产生了疑问,于是乎,她遭遇了我们同仁(掌握权力者)和某些地方政策的百般封杀
直到现在她还在自己掏钱做本应该cdc健康教育做的活。
于是她成了幕前英雄。我们还是幕后英雄吗?连这个都算不上。
直到现在她快八十岁了,她还是自己掏钱。而我们cdc的同仁帮助过她吗?

当预防医学表态为幕后英雄时,把预防医学应该目前应该做的幕前的事让给了甚至医学知识都不大了解的幕前英雄。关注艾滋病的网站的论坛,(参见sohu网站)是由一群不了解预防医学的人再做着cdc应该做的事。
全国仅有一家山东的cdc网站开展了这幕前英雄的工作。这点向他们表示致敬!
是许多cdc自己放弃了幕前,按照原“八股”方式的思维,选择了放弃,或者压抑了自己的思维,让上级的指令控制了原本有的预防医学的思维。
预防医学的保守选择了放弃幕前,把责任推给了社会,把失望留给了自己。
(待续)
作者: wsfdfs    时间: 2006-8-29 16:46

这里尽量讨论的模式,还尽量避开制度进行讨论,因为重点出问题的地方,在于还在迷信原苏联拿一套防病模式。苏联70年代末期(现在的俄罗斯)已经改革了。但我们还没改,还是原苏联的模式。

(顺便提一下美国的制度,以后尽量不讨论这方面内容)
美国有一条法律:如果(卫生部门)政府人员,按照他的职务工作和知识应该注意的事项而未注意,造成的损失,由本人承担,不能因其接受了上级命令而执行的理由进行抗辩。
这是美国cdc和中国cdc制度的一个很重要的区别,其次美国cdc哪有中国cdc这么这么多,庞大的组织人员。
作者: lyzengbao    时间: 2006-8-29 19:44

偏激了。我从事卫生防疫工作20年了,虽然我们的技术手段比较落后,经济条件也很差,但这样更能发挥我们作为预防工作者的自身能力。预防医学实际上是社会医学,很多工作需要我们用大量的时间在社会上工作,尤其是在基层疾病控制机构和卫生监督机构。这些年疾病控制工作取得的巨大成就都是我们这些一直在基层辛辛苦苦工作的疾控人努力的结果。不要妄自菲薄,要积极向上。
作者: 9721811    时间: 2006-8-29 20:42

本文痛叱了预防工作的弊病,虽然言辞有点尖刻,但是预防控制工作中这些问题都或多或少的存在.

就美国国家cdc 按照他的标准,我们全国能够有多少人能够达标呢.

由于预防工作和临床工作的脱节,我们许多工作难以有效开展,

有人曾经发过牢骚,现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干的工作,医疗机构也能干;反过来,医疗机构能干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不能干,那么要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干什么,就是为了多养人.

从管理的角度来看,一个机构的存在正是其有不可取代性,我们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在这个方面比较差劲,同时我们也看到.一些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在科学上和科学精神也是比较差劲,比"白狼"同志好不到那里.

希望此文章能够激励同行,真正作到与时具进.


作者: wsfdfs    时间: 2006-8-29 21:59

接受建议,用积极向上的角度和理念谈预防医学工作) 二、谈预防医学工作的待改进之处 1、预防医学称之为“学”,是一门学科,就必须发展才有其生命力。 传统的物理学缘何会发展,因为有了爱因斯坦的《相对论》,质量与能量的转换,空间和时间的转换,都被爱因斯坦揭示其内在的规律。 正因为有了波尔的测不准原理,击破了原物理界乃至哲学界的决定论,使物理学又上了一个层次。就在波尔获得诺贝尔奖的当年,我们的《××日报》社论是“波尔的测不准原理是彻头彻尾的唯心主义”。现代物理学的发展,已让我们这个“著名”社论成为笑谈。 霍金的《时间简史》让我们再次扩大思维的框架限制。几乎已不到十年的频率,物理学就不断突破原有模式,不断发展。 为何,一条漏洞百出的预防医学原则还能维持到现在?? 但是何止一条,连创造这些模式的苏联,现在的俄罗斯都已修改了他们的诺干原则,我们还抱着人家的旧货不放,视之为永恒不变的真理。套一句曾经时髦的话:应该“与时俱进”了。 自己是八股,就 不能怪别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终于终结了防疫站的历史,抬出了CDC的法律地位。同时也将卫生监督陷于尴尬地位,法律上卫生监督主体是卫生行政部门,卫生监督所在此法律框架上,只是个“佣人”,按西部地区某卫生局长的话来说:卫生监督所是卫生局的“打手”。尽管卫生部出了好些政策力图弥补该项缺憾,但这些却是缺憾,一个明白的事实放在眼前:政策是随时可以改动的。 Cdc又如何呢,美国的模式好 吗?当我们沐浴着“欧风美雨”时,当我们也模仿成立了CDC时,何曾考虑到我们有自己的东西吗?用现代化的计算机网络,用于在过去的工作模式上,在原苏联的陈旧模式的旧饭菜上加欧美调料,新瓶装旧酒。味道如何?这倒是可以做一个专项课题研究。 现在的cdc,政府会重视,因为非典。
作者: qinxilin    时间: 2006-8-29 23:38

预防这些年到底做了些甚麽.04年我们县代表省上接受卫生部计免检查.接种率40%多.检查结果.检查人员不敢向卫生部真实汇报.省上也哀求检查人员.且不惜行贿.共同商订按60%报计免.搞了几十年还是着样.其他工作可想而知
作者: 飘香飞云    时间: 2006-8-30 08:19

身同感受,前说CDC仿美国模式,但我们的体制不同,所以只是一个是不像的产物,预防医学往往受到“卫生”同行的歧视,说疾控工作临床能干,临床医学预防人员不能干等


作者: wsfdfs    时间: 2006-8-30 12:42

就具体事例(艾滋病)而言: 控制传染源:即使是爱滋病人你也不能控制其行为 切断传播途径:主要的输血环节,血永远是不安全的,因为有窗口期,即使有艾滋病毒的血,也不一定能检测出。更何况受传统模式的影响,我们注意力主要放在的性传播上,这对河南人民是多大痛苦的事,但他们弱势群体。 保护易感人群:目前为止几乎没有人能有免疫力 (卫生监督就不谈了,因为他们的处境很艰难,下届政府不知道又会怎样折腾他们。也许置之死地而后生,说不定其有一更光明的前途。 但目前肯定是非常低层次的操作,特别是食品卫生监督,见另一帖子《食品卫生将长期低层次的操作》,希望***在卫生监督体制改革上的讲话能成为“死地而后生”,为卫生监督所寻找一条好的出路。
作者: 十年    时间: 2006-8-30 12:59

以下是引用9721811在2006-8-29 20:42:03的发言:

本文痛叱了预防工作的弊病,虽然言辞有点尖刻,但是预防控制工作中这些问题都或多或少的存在.

就美国国家cdc 按照他的标准,我们全国能够有多少人能够达标呢.

由于预防工作和临床工作的脱节,我们许多工作难以有效开展,

有人曾经发过牢骚,现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干的工作,医疗机构也能干;反过来,医疗机构能干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不能干,那么要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干什么,就是为了多养人.

从管理的角度来看,一个机构的存在正是其有不可取代性,我们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在这个方面比较差劲,同时我们也看到.一些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在科学上和科学精神也是比较差劲,比"白狼"同志好不到那里.

希望此文章能够激励同行,真正作到与时具进.

注意你的发言很久了,很不错!


作者: 十年    时间: 2006-8-30 15:40

以下是引用wsfdfs在2006-8-29 16:37:04的发言: (再次重申一个观点:非典的应急成功不是预防医学的成功,而是政府原苏联模式的成功。没有政府规定一把手负责制,哪来全***动,连居委老太都盯着是广东或北京来的人。)

说的很好!


作者: 十年    时间: 2006-8-30 15:44

前段时间一直没歇过,很少上论坛。

今天一上来,看到这样一篇帖子,有种眼前一亮的感觉。

希望楼主将全文尽快发出来,我们都等着呢。

[em02]
作者: 将军牛牛    时间: 2006-8-30 16:00

战国时期有个赵括,才华横溢,兵书战策无所不知,一上阵就打了大败仗.

恕我直言,有些预防专业毕业的同志有点像赵括,在CDC目中无人,自喻"正规军",非预防专业学历是"杂牌军",无学历人员是"保安队".我们CDC春季搞体检人手紧张,杂牌军和保安队不敷分配,领导想抽调正规军支援,你猜得到什么回答:量血压----不会;听心肺----不会.

如果说,上面的小事不该难为这些CDC的中坚力量,那他们在本专业领域应该很牛吧,也不然.我测试过他们中的某位,搞简单的统计学处理,不翻书本照样做不出,翻书本做题目谁不会?搞基层人员培训咱常搞,在本专业领域咱不是吹牛,不要稿子开讲三天没问题,这些同志照样要备课.

同意楼主转发帖子的观点,是预防医学教育体制和预防医学运行体制出的问题,让CDC人没面子,在本行业中让人瞧不起,"养老院""收容站"的帽子难以脱下来.


作者: caojianeng    时间: 2006-8-30 21:35

市地以下cdc预防医学专业的,其实也不多..谁说学预防医学的就不会搞临床,我就搞过临床,其实环境造就人.学预防医学的临床该学的谁没有学,"量血压----不会;听心肺----不会"的预防医学的倒的确该打扳子
作者: qinxilin    时间: 2006-8-30 21:43

高论.
作者: qinxilin    时间: 2006-8-30 21:44

很佩服
作者: 9721811    时间: 2006-8-30 21:52

其实就学校及健康人群体检工作个人认为,不应该有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执行,其应该为组织者,理由

预防专业方向和目标是治疗未病之病,而不是去做具体的体检工作,试问我们预防工作者在这个方向上能比临床医生做的更出色?!!!预防应该做的是,组织医疗单位开展体检及健康检查,做好群体健康状况的评价及分析.并提出对应措施,

个人浅见,大家指教,呵呵


作者: goodluck    时间: 2006-8-31 13:54

wsfdfs :(顺便提一下美国的制度,以后尽量不讨论这方面内容) 美国有一条法律:如果(卫生部门)政府人员,按照他的职务工作和知识应该注意的事项而未注意,造成的损失,由本人承担,不能因其接受了上级命令而执行的理由进行抗辩。这是美国cdc和中国cdc制度的一个很重要的区别

行政的命令往往与专业的判断不统一,在中国行政的命令又往往凌驾于专业的判断之上。指鹿为马的事还少吗?


作者: goodluck    时间: 2006-8-31 14:00

在某个地区政府卫生部门因为的年度工作目标中写道:该地区把食物中毒事件0报告作为政府目标之一。那么发现了食物中毒就不报告,最后政府卫生部门强迫疾控中心必须按感染性腹泻病报告。[em08]
作者: wsfdfs    时间: 2006-8-31 17:18

(续上)

2、预防医学的称之为:“预防”是幕后到台前,专业才有基础,就是要专业上的发展,

(要用积极向上的角度谈此困苦预防医学的保守问题、非常难、非常痛苦、暂时定的题目)

先问几个问题:天花、鼠疫被消灭了吗?

冠状病毒是什么?

但预防医学届出来的学生大多会说已被消灭。第二个会回答为sars或非典病毒

当人类进化到统领地球时,达尔文的进化论实际上已被基因论大大发展推进了一步。因为人类目前不是按大自然的优胜劣太的方式延续种族的。也就是人类因为理性,并不是由于身体强壮健康者,可以象其他动物一样,与十个雌体交配,产生健康的后代。而体弱者仅能孤独生存。实际上人的身体健康发展自从进入社会群体后,进化是停滞的。

但自然届其他种类物并不停止进化。哪怕人类强行干扰,也不影响达尔文进化论的观点:生物在不断的进化。而人类出外

这就是之所以抗生素不断更新,不是抗生素不行,是细菌病毒“进化”得太“狡猾”。

回到刚才得问题,知道预防医学得问题出来了:

天花、鼠疫实质可能已经进化发展;

冠状病毒是什么,原为早能引起人类感冒症状得病毒,为何这么凶残。

问达尔文和基因论去。

传染病只有低水平为目标,不要老想着消灭传染病。那不符合唯物辨证法。 话倒过来说,消灭了传染病,不是相当于要失业了吗、就像坏蛋都没了,要***干吗?.预防医学的三段论的防病模式必须突破;新审视教科书上的原则,该再理论上突破了。别教学生预防医学所谓的黄金定律;老想着用群众运动的方法解决问题,群众都能做,要预防医学干吗?

假使高校如高校要改善教育,到外企EHS部门实习,比到cdc实习强百倍。(又过偏激)

从幕后到了前台,不仅政府重视,老百姓也尊重。必须要真才实料,也能留住人才,撇清多余的肥肉。

(待续)


作者: wsfdfs    时间: 2006-8-31 18:14

(补充)人类为何不能消灭一种传染病?

人类属于生态环境的一个高端,尽管低端动物的病毒不会感染人,但可以通过猩猩猴子或猪等动物进行重新基因组合。如禽流感等。

人不能将靠近人类的物种灭绝,也就不能阻止低端的病毒不断通过近端物种重组向高端人群进攻。

另外由于人类进化的停滞,病毒的进化的多变,加速了此途径的可能。

这也是留给预防医学界需要急待完善的一个命题。

下次主要谈:“台前”是预防医学专业发展壮大的基础根据地


作者: 伤心疾控人    时间: 2006-8-31 20:08

好贴,顶
作者: wsfdfs    时间: 2006-8-31 23:46

预防医学必须走向台前。走向面对个人。

当每个cdc出来都念叨着保护“易感人群”的概念时,顺便也将自己退到了所谓“幕后英雄”的痛苦境地,也成了“七大嫂八大姑”的福地。没有一点医学临床知识,只要能认字,会数数,完成上级工作即可,cdc正是福地啊。假使真有排行榜,第一养老福地非cdc

“人群”的概念来自于原苏联旧模式的产物。最早当年德国纳粹为了从法理上消除犹太人时,有许多学者提出了很多概念,原纳粹学者维尔才而在其法理建议上,将犹太归类于种群体的概念。但希特勒并没有采用。但是原苏联的学者贝宁使用并发展了这个概念。因而在法理上构建了这个概念群体排斥个人的“客体”理论,成为苏联、×、朝鲜等三个国家的法理理论。贝宁的理论给原苏联各界官僚包括卫生行业)应用得出神如花,给原苏联人民带来诸多的痛苦,70年代末苏联改革。

预防医学的叫“易感人群”概念就来自于苏联的这个落后的概念模式。

只有针对个体所代表群体的预防活动,才能发展专业。

当问,中国大陆地区为何乙肝这么多,怎样才能不得乙肝,被伤口上滴了一滴感染者血液,会传染吗?

第一个问题是预防医学的耻辱,直到现在乙肝受歧视,也没见预防医学的工作者出来解释。预防医学界的失误造成的吗。查阅资料,想想六七八十年代是怎样“群体”被打预防针的。想想吧,一个针筒是怎样为群体服务的。面对“个体”乙肝受歧视,“整体”预防医学界失语。现在个体是受害者,当时的人群保护了吗?(参见乙肝歧视联盟网站)

实质应该还原本来面貌叫保护易感个体。


作者: 孟卫东    时间: 2006-9-1 16:20

痛快!!!!!!!!!!!!

实际上,有好多明摆着的现实,就是有人不承认!比如:统计资料的真实性问题、健康教育、职业病防治上的放弃责任问题等等。咳!身为疾控人,痛苦啊!!!!!

[em06][em06][em06]
作者: 柳莹    时间: 2006-9-1 17:01

爽!顶!感于露家丑!好文章!
作者: 金山毒霸    时间: 2006-9-1 17:13

楼主的个别观点虽然用语偏激,但还算中肯.

但更多的时候是让人不敢苟同.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一波三折,预防医学也不例外.高校的预防医学教育一直在寻求一种更好的发展模式,只是你这种只用脑子想着而武断下结论的人才不知道.评论任何事情都不能脱离我们的国情,中国跟美国,两个制度不同,国人意识不同的国家,预防医学的发展能才用一个模式吗?

不否认CDC工作存在一定的缺陷,但是任何事情都有利有弊,基层CDC日常工作烦琐,大家看在眼里,上面的也没闲着.即使是有个别情况,难道其他行业就没有?

别总把临床跟预防拿来说事情,存在的就是合理的,你认为国家教育部,卫生部的人都比你傻么?如果CDC的工作都让临床医生做,那临床的事情他们能专心去应付吗?两个专业的任务不同,分工不同,这个道理您总得承认吧?

如果临床学生用一年的时间来学流行病和统计,那他们的临床课程让预防的学生去替他们学么?

预防医学是一门群众医学,一们社会医学,CDC 工作人员要深入到群众中去,这跟临床又不一样了.我们有着同样的目标,虽然从事着不一样的工作.

总之,CDC工作人员应该加强自己的业务能力,要多钻研,多学习,不能妄自菲薄.要知道"养兵千日,用病一时".

愚人浅见,如有冒犯,多多包涵..


作者: 9721811    时间: 2006-9-1 17:57

作为学科研究,将医学分为三大类是可以的,但是在实际操作,人为将学科进行如此划分,在工作中认为割列,是不争的事实,从事临床的看轻预防,从事预防不了解临床(这里是指工作程序和性质,并非指歧视),在最后的实际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还少吗!

正如文章所说,现在对一些疾病临床的开始看中预防(高,桂医师为我们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者做出了榜样),预防工作者有做的如何呢.

在这里插个话题:就传染病防治法而言,实行报告制度,当诊断传染病时在规定时限上报,本身没有问题,问题在什么地方,我个人理解在诊断时间,这个起点在那里.就临床医师和工作流程看,当医生对病例做出初步判断并写下诊断文书时,就应该是起点.但是由于国情,我们在报告过程中是不得不按照报卡时间为起点.毕竟国家这么大,不是每个医生都能够立即报告的啊,

同样原因规范中就改成了24小时内上报已丙类,那么修订法律的时候为什么不考虑的更仔细呢.

正是由于两大医学的分裂,在工作上,法律层面上形成了不可弥补的裂痕,加上现实利益和责任的冲突,愈有加深之趋势.

现在正需要大家深刻思考,思想上进行转变.突破筐筐,将预防工作推到一个新的高度


作者: lanfeng    时间: 2006-9-1 22:34

写得太好了

[em02]
作者: jianchenyi    时间: 2006-9-1 23:55

楼主说了这么多,分析的很透彻,但你有什么好的办法解决问题吗?
作者: wsfdfs    时间: 2006-9-2 22:09

重申 预防医学必须改变幕后工作者的模式,从幕后走到台前。 现在的模式就是滥竽充数 广阔的台前需要人来 (将广东、sohu网等应cdc做的事先担负起来,让cdc先充实起来,少造假,多干拿钱实事。) 不过据传cdc不缺欠钱
作者: wsfdfs    时间: 2006-9-2 22:28

顺答复jianchenyi:

借鉴“危害等级评估”。是替代原陈旧模式一种解决思路之一。

方法之一:可参阅美国GE公司针对环保健康安全的小社会的控制制度。

方法之二:可参阅日本最早关于《haccp》的制度论述

方法之三:可参阅欧共体关于健康安全的制度规定

方法之四:可参阅苏联关于法理“客体”改变的经过及对疾病控制模式的改变。

方法之五:可向高耀杰老师交流。

(以上仅供参考,改变旧模式“通往罗马的路”不是一条。私下认为:是陈旧的习惯和三十年未变的原则阻碍了思路。,先“认识原本专业人士应该解决的问题”,而“体制和制度”并不是我们能解决的。,但不能因后者的原因而对前者放弃。)


作者: wsfdfs    时间: 2006-9-2 22:32

(续上)第二、第三个问题正是预防医学是要用数字和专业的分析来回答的。

当一名护士手上有伤口,不小心滴了一滴艾滋者的血时,高医生是用数据和专业的分析回答传播途径的,非常入理。

(有少数学院派包括知名教授是师从苏联模式而来,而新一批的少数学者又是沐浴着从“欧风美雨”的而来,又执掌一方权力,他们对高医生的不屑可以理解)

(续上)

台前是专业发展得保证

“实践的需要,比十所大学更能推进生产力的发展”

(本文并没有否认预防医学在疾病监测计生命统计做出成就。本文尽量避开机制谈专业的发展)

一个保险公司的精算师年薪不少于50万。

由国内外几大寿险公司的收入不菲的寿险精算师每年千方百计要看到的,就是cdc人士可以引以自豪的这还是张生命统计疾病表。

但疾病监测方面落后

【:(转贴),中国卫生部通报了近期对县及县以上医疗机构死亡病例报告管理及质量抽样调查结果。中国医疗机构死亡病例网络直报的缺漏报现象严重,调查省份中最高漏报率达86.27%。 去年年底,中国卫生部对130家医疗机构进行抽样调查。结果发现,有20%的医院没有开展直报工作,已开展的医院中,中国全国平均漏报率为33.07%。此外,对不明原因肺炎、不明原因疾病死亡病例的报告较为滞后且缺报较多。】

当非典的风暴拷问预防医学模式的时候,当实践的力量推动着这列沉重的泛滥的火车时,推落的是多少陈年旧货。

(洪涛,中国cdc病毒所教授,谁能知其不得以而为之的一面。曾碰到原中国cdc病毒所工作的一位研究生坦言,作为一个国家级院士,对任何一个从已亡(不仅仅是sar)者s的肺部标本上,都可以检测到衣原体。是一个最基本得常识。

洪涛院士肯定知晓,为此冒着身败名裂得危险其提出衣原体,乃是当时政策所需。乃不得予为之。(参见前介绍美国的法律原则) 但这仅是其中原因之一,洪作为原苏联预防医学思维模式得正统被教育者,其原预防医学思维模式让其撒手博衣原体得结论。因而也只有不受此教育得香港的病毒研究者没有此错误思维模式。 结果香港率先检测到sars 其后,国家cdc在sars上均无所建树,先后输给美国、加拿大、新加坡等国家。(参见南方周末))

直到现在2006年八月,中国人禽流感病毒由香港测出(参见近期南方周末)

当记者前往中国cdc病毒所采访时,未能入内,知道了潘家园里的一个上了年纪老百姓的口号:

毕生的努力就是将(中国cdc)的病毒所赶出潘家园里!

为什么?


作者: wsfdfs    时间: 2006-9-2 22:50

顺答“金山毒霸”:和你观点一致的是,(参阅前几页贴)是并没有认定美国cdc模式。因为,原来叫防疫站,现叫cdc,都是时代的一个产物。

cdc工作分为两块:一类是政府工作,二是专业工作。本文尽量避开谈论第一类,至少能通过网络服务器监测。


作者: wsfdfs    时间: 2006-9-3 09:36

(顺答:金山毒霸:

卫生部的人不会是fool

他们正陷在“医改”的水深火热当中,不时还受药监局挤兑一下(参见:《药监局退休官员的。报告》。

当初最高行政负责人征询卫生部老张的意见是否成立“食品监督局”时,老张未作表态。于是数年后,食品的帽子加到了药监的头上。

要不是现在的高同志,卫生部还不知会怎样呢

今年上半年的一次电话会议上,某地卫生厅抑制不住心中,问卫生部某同志:为何节节败退,是否卫生的职能。。。。。

可问卫生厅局到cdc普通百姓对卫生部的印象

卫生部的人当然不会是fool

当初第一大报的著名社论:《波尔的测不准原理是彻头彻尾的唯心主义》的撰稿人还是我国当时的精英。

。。。。。。

借用我国某地区校长的言论:“预防医学兴亡”,不是“人人有责”,你有责了,那我可以休息了,卫生部“有责”,下面的脑袋就不要了,只要是机器就行了。

该校长喊道:

(最好是)‘预防医学的兴亡,我有责任’。


作者: lyzengbao    时间: 2006-9-3 11:00

分析的很好,当前我国的疾病控制遇到了难以形容的困惑和挑战
作者: 洋子    时间: 2006-9-3 11:15

这张算得上是疾控家园最具价值的帖子。

感谢楼主的精彩分析![em17]


作者: zjgczx    时间: 2006-9-3 15:02

同意某些观点,预防医学本来就是要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才能搞好的,而现在呢?分工越来越细,大众对预防医学的措施越来越模糊!有谁在搞社会动员和大众的培训呢?举个很简单的例子,小时侯就有堆肥消灭有害病原微生物的方法,现在却很少用啦,只知道用消毒剂了,再举个例子,突发事件JK检验有多少是查明原因的,设备倒不少?商业化和市场化的体系能创新高吗?
作者: xhcdcfyk    时间: 2006-9-3 17:05

wsfdfs,希望你能把全文上传[em04]
作者: 十年    时间: 2006-9-3 23:23

以下是引用xhcdcfyk在2006-9-3 17:05:44的发言: wsfdfs,希望你能把全文上传[em04]

看样子,是原创!


作者: 金山毒霸    时间: 2006-9-4 08:55

以下是引用wsfdfs在2006-9-2 22:32:05的发言:

本文尽量避开机制谈专业的发展)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生产力发展决定着生产关系...

楼主如果单纯避开机制而谈论专业,是否有失偏颇?

总感觉你这篇文章连载,就是把我们疾控人说得一无是处,我们整个就是一群吃白饭的.

惭愧 惭愧...


作者: 船长    时间: 2006-9-4 09:21

这几天,看了上述精彩、入骨的发言,学了不少,触动不小。早在2003年11月,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傅 华教授在“环境与职业医学国际交流会上:”创造财富者的健康由谁来管?(Who should be responsible for labors’ health in new development period?)”报告时,阐述我国公共卫生面临的尴尬和发展上的错位问题。我个人对其观点比较认同,听说复旦大学在做这方面的调研,衷心希望国家能够从行动上重视预防医学的发展。
作者: big-dog    时间: 2006-9-4 09:33

楼主点到为止,语蔫不详,不好妄加评判,你提出了模式是不对的,或者需要改进,却没提出现在的苏联模式或者美国模式是如何的,没有对比,怎么评价?这也是流行病学的方法.

希望你不光谈如何不对,更谈谈如何才对.........你刻意多次提到回避制度,个人认为,正是制度在制约着专业的发展,很明显,与现实不符的声音,肯定会被扼杀!未必没有人认识到这些问题,但不会有很大空间发出这种声音!

谈到企业,认同你的观点,最先进的理念在企业!最落后的理念在政府!

人类进化停滞?不认同你的观点,有许多偏颇的地方,请发表你完整的意见,供讨论

达尔文,基因,都是解释的起点,不是解释的终点.

如果允许大家讨论,应该阳春,不是别人观点的罗列,请亮明你的论点!

期待你进一步更明确的表白!


作者: wuyili    时间: 2006-9-4 09:35

看上面的的叙述,上述楼主说得都有理,没理的是卫生部了,但愿卫生部的大老爷们能够看到你们的心声,解决现存的问题[em01]
作者: big-dog    时间: 2006-9-4 09:37

不要拘于细节,从大局入手.........细节永远都有问题!

不要一开始就分派,只谈证据,不谈错对,我们自己会判断!历史证明,没有哪一派是正确的!

人口数据同样有错误!既然存在测不准原理,就不会有绝对正确的东西.....这个可以再讨论


作者: big-dog    时间: 2006-9-4 09:39

以下是引用wuyili在2006-9-4 9:35:50的发言: 看上面的的叙述,上述楼主说得都有理,没理的是卫生部了,但愿卫生部的大老爷们能够看到你们的心声,解决现存的问题[em01]

楼主偏颇了,心平气和的说明问题,比心怀怨气的说明,更能说明情况.

做事与做人,是目前存在的有矛盾的地方.........做事要实,但目前情况是做人如果实了,就完了


作者: 9721811    时间: 2006-9-4 09:52

是啊,落住的东西确实点到疾控人的痛处啊.在03年的疫情初期,我们没有看到疾控人的身影,也没有听见他们的声音,到是钟院士坚持他个人的观点,(我更认同他是医生而不是防疫人员,)他以一已之力,坚持了科学,体现了科学精神;不否认疾病预防工作带有强大的政治色彩并收到行政干预,但是,我们的所谓的一流的疾病预防控制专家在疫情面前彻底的失去了科学精神,屈从于体制的弊端,我不太清楚他们当时的讨论,但是有一点,他们没有通过种种渠道表达他们对科学的认知和态度,回想起来让人痛心,连疾控人最后的一点引以自豪的所谓科学、所谓的立身之本也被自己践踏的一干二净,并就此彻底放弃了职责,把责任推向政府和公众。

同样在03以后历次的疫情及事件中,我们同样看到了这种影印,什么时候疾控人走出这种困顿和阴颟,我无限期待。


作者: 9721811    时间: 2006-9-4 10:06

我个人认为,在03疫情之初,卫生部专家组成员能够抛开非科学因素,坚持自身看法,也不会在后来被如此批评,同样专家组如果都能够坚持自己看法,怎么也不该回有让人鄙视的解释出台,就是卫生部有干预,专家门一致坚持,卫生部敢自己抗这个责任吗,结果越是掩盖越是出丑,最后搞的全国动员,一把手下台。

老马的同志的辨证唯物主义就不在这里阐释了,我学的也不好,个人看法,大家指教。


作者: yeshuan    时间: 2006-9-4 11:43

好尖锐的观点。。楼主的观点真是给我们疾控人吐出了心声。。

不过,改革需要一段时间来过渡。。

我们基层人员考虑的现在只是能不能吃饱的问题。考虑这样才能完成任务的问题,

无论数据是真是假,上级任务一定要完成,这是制度的悲哀,也是目前我国国情的悲哀。

我单我们防疫疾控部门,卫生部门,其他各政府部门有几个不是这样??

有几个可以做到按事实做事?在我国,你能抛开政治压力来办事吗?

能做到按专业办事吗?能做到公开透明吗?

明白楼主要抛开机制来说专业的难处,但,抛开了机制,我们能做的能有什么?

可以做到吗?

我个人也读预防专业毕业的,觉得学校教学模式没有偏离太大的方向(我只是说我所读的学校,其他学校不得而知,也或许本人已经身处在“八股”之中,完全同化。而且学校也会迫于就业压力而做些不合卫生专业研究的情况,这大概也是教育业的悲哀。)

但在学校学到的和出来自己想按照自己的专业知识来做的想法又是另外一回事。

单位有科主任有领导,对于一贯的做法,他们从来没认为自己是不对的,对于他们自己做了几十年的防疫工作,他们有自己绝对的自信,容不得你新来的半点怀疑,在工作环境中,并由不得你自己按照自己模式来做,就算你明知道那样的处理方法是错的,但面队领导面队一群群的专家组,你能怎么样?就算你知道本着科学精神是不能作假,但面对上级的死任务,面对政治压力你能怎么样?回家还要吃饭,月底还要买粮呢,面对一家几口的嘴你能怎么样??

我想楼主的帖子只能给上层领导看,也希望我们大家的积极参与和心声能引起上级领导的重视。。起码也了解我们作为疾控人员并不是想象现在这样,说远大一点,是想给群众负责,说近点只是想提高我们疾控人的专业水平,起码。。也不会给人说多个领工资的而已。。

学了那么多,出来为了什么?

医疗改革已经宣告失败。。。我们防疫呢?也来乱搞一通?我们的处境已经好艰难,虽然非典后已经有少少的改善。。不过并没有给我们疾控的本质带来什么改变。。

楼主说了那么多尖锐的现状,说了那么多专业的探讨,能否也给点好的建议呢?

在发表完专业方面后,也好期待你能发表一下你对制度方面的看法。。

期待耳目一新的观点。。

也期待我们疾控事业的转变。


作者: wsfdfs    时间: 2006-9-4 16:41

本文实不能承受预防医学改革的重担。

重点本在于指出预防医学旧模式必须打破的必要,预防医学必须走向台前发展专业的目的。

所以开题是“误区”,而不是改革发展的框架。

之前曾收集大量相关资料,作出理论分析。

本文也只是近期完成,因尚有其他课题未能及时上贴交流。

(以下资料不多的观点,权作参考)

如确实要谈预防医学的改革思路及发展框架,首先是cdc的专业性的发展且获得社会认可。(可能由此带来cdc专业人员薪资的发展,不同于一般行政人员。)

不经此阶段无法形成对旧模式地冲击,(预防医学需要大量地钟南山、高耀洁、桂希恩、复旦的傅华、香港的的崔教授,还有许多cdc的工作人原等不断地对旧模式进行冲击, )。

接着不同省份城市不断地突破预防医学地旧模式,形成符合现在的预防疾病危害评估体系模式(有空愿意阐述自己的观点)。而不是疾病预防控制模式。

两者差异在于前者是主动性专业的科学,后者是只是被动的工匠。


作者: sz_zj    时间: 2006-9-4 17:02

一楼看过"桃花部落"?那可是以我们那届的生活为原型的,你是哪里的?


作者: 逃之夭夭    时间: 2006-9-4 18:29

楼主说得很尖锐,很好,其他同仁应本着有者改过、晤这加冕的态度来思考疾病控制工作和疾控人的出路。首要是干好我们该干的工作,让cdc得到社会的认可。

[em17][em23]
作者: 金山毒霸    时间: 2006-9-5 09:05

恕我直言,楼主的观点有点乱,至少表达有点问题.我有点摸不着头脑..

.我已经看了好几遍了,还是没有搞清楚.

还有,你总是引用一些国外的典籍,一到关键的地方就是"请参考某某"

行政不同于学术.做论文我们可以参考国外文献;做行政,很多国外的东西,我们用不上的.

说点实在的吧,说点能解决问题的吧.说点能让大部分人看懂的吧..

谢谢.


作者: 十年    时间: 2006-9-5 17:24

以下是引用金山毒霸在2006-9-5 9:05:09的发言:

恕我直言,楼主的观点有点乱,至少表达有点问题.我有点摸不着头脑..

.我已经看了好几遍了,还是没有搞清楚.

还有,你总是引用一些国外的典籍,一到关键的地方就是"请参考某某"

行政不同于学术.做论文我们可以参考国外文献;做行政,很多国外的东西,我们用不上的.

说点实在的吧,说点能解决问题的吧.说点能让大部分人看懂的吧..

谢谢.

本文实不能承受预防医学改革的重担。

重点本在于指出预防医学旧模式必须打破的必要,预防医学必须走向台前发展专业的目的

这才是作者的原意,也是文章的精髓。

我认为只有预防医学实现了作者所说的从幕后走向前台,才能体现自身的真实价值,得到政府的应有的关注与支持,从而获得更好的发展空间。

技术方面细节的东西还是次要的。


作者: knww    时间: 2006-9-6 10:07

看了<<预,防医学的几个误区>>一文,认为写得很好,分析得很透彻,有一定理论功底.我是疾控一老兵,工作二十多年,尝到了卫生防疫的酸甜苦辣,在卫生系统内,说是医师,可是低级医务人员,说是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所从事的日常工作大多无技术可言,在县,乡这一级,无专业的人员在防疫岗位上的占七成.有这样的说法:认得一二三四五,就可搞防疫,卫生防疫站除了检验科,那个科都可当科主任.防疫就是报个报表,玩个数字游戏,防疫就是三板斧,(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宣传到位了,老太太都会.卫生防疫工作需要政府领导,相关部门协助,全社会参与,也就是说,领导重视你就能搞好,领导不重视你想搞也难摘好,后来被我们好多人理解为:领导说你好就好,说你不好好也不好.这就是实际工作中存在的误区.
作者: 洋子    时间: 2006-9-6 10:19

以下是引用wsfdfs在2006-9-4 16:41:12的发言:

不同省份城市不断地突破预防医学地旧模式,形成符合现在的预防疾病危害评估体系模式(有空愿意阐述自己的观点)。而不是疾病预防控制模式。

两者差异在于前者是主动性专业的科学,后者是只是被动的工匠。

很赞同这个观点。愿闻其详!


作者: wsfdfs    时间: 2006-9-6 15:54

2004年的非典发生的传染源就是号称 “传染源”预防控制模式的总部――中国cdc

深入一层;是由于中国cde病毒所P3实验室的生物安全柜上的一张膜上(未想到更换)的sars。并不否认,中国cdc病毒所在生物安全制度和机制上的详细。但其所制定的依据思路就是来源于“防护”而没有进行“评估”的思路。其所存在的缺陷必定类似受限于传统模式。

(顺答金山独霸:

传统的或叫经典的传染病防治模式:控制(隔离)传染源―――(阻断)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重申)艾滋病的出现是在伦理、法理和技术上对该模式的巨大冲击。伦理上,不允许歧视,法理上,是对人权的尊重的原则。在技术上,往往回避血液是主要传播方式,而将概率<0.05的两性传播作为重点切断途径加以大量宣传。实际上血液血制品是有“窗口期”。

人的认识能力虽然不断地接近客观实际,但人地认识能力究竟能否完全查清血液的客观实际是一个“接近客观实际”的概念。因而血液永远不安全

矛盾在于但人类不可能不停止用血。

传统经典的工作模式是依附在这个模式上的疾病监测――消毒隔离―――免疫预防为主线。)

对头痛医头,脚痛治疗脚的模式)

假使是这样的预防防护机制,所以潘家园里的居民要以此为斗争宗旨。也可理解深圳某区cdc建造过程中,被居民抗议的现象

再回到专业的主题:

200412月,清华大学,云南大学在云南大学很不为人知地开了一个研讨会,主题是中国公共卫生的研究。参与者是法学院地教授和部分生物安全专业地专家。该会议对两次非典进行了一次机制总结。尽管没有突破原来地三段论似地预防模式的思维框架。但该会开创性的针对中国公共卫生的状况提出了―――(预防医学)的专业人员的缺乏。提出者竟然是美国的一所法学院学者。当然他提出还是比较委婉的。(参见《中国卫生法立法前沿》)

因而该研讨会的标题上还加了他所在大学的名称(名气不是很响)。成了中美研讨会,其实该大学好像就来他一人。
作者: 9721811    时间: 2006-9-6 16:47

03疫情后,中国cdc得到中央几十亿的资金来建设其实验室,我个人不以为然,基础科研工作教给大学和有关科研单位就可以了,临床交给医学院校就行,预防科研工作还是以研究应用型的为主,不能因为其他部门配合不好,就自己建立实验室啊.

  要是都这么搞,中国有不知道要建多少实验室,国家的钞票就是这样重复建设吗.包括爱滋病的筛查确认,交给有能力的医疗单位就可以了,完善一下制度,难道非要自己搞个系统出来?

  也不知道说的在理不在理,请大家讨论.


作者: 十年    时间: 2006-9-6 16:49

以下是引用9721811在2006-9-6 16:47:18的发言:

03疫情后,中国cdc得到中央几十亿的资金来建设其实验室,我个人不以为然,基础科研工作教给大学和有关科研单位就可以了,临床交给医学院校就行,预防科研工作还是以研究应用型的为主,不能因为其他部门配合不好,就自己建立实验室啊.

  要是都这么搞,中国有不知道要建多少实验室,国家的钞票就是这样重复建设吗.包括爱滋病的筛查确认,交给有能力的医疗单位就可以了,完善一下制度,难道非要自己搞个系统出来?

  也不知道说的在理不在理,请大家讨论.

顶一下。


作者: 9721811    时间: 2006-9-7 09:37

在看斑竹帖子的同时,也想说上几句:

预防医学到底是应用学科,在我们工作中也就是原来的大卫生,时髦的说法叫生态大众健康。和公共卫生是相辅相成的,在看第六版预防医学对公共卫生的定义和公共卫生体系的描述,结合我们的工作,就可以看到预防工作的重要和预防机构的“不重要”,

作为政府在卫生事业在目标预防医学给出了明确的答案,但是看我们政府——卫生部到现在大约也没有搞清楚卫生部门的定位,所以干事情就像没头的苍蝇,抱佛脚的学生一样。中国cdc大约更是不知所以,捧着预防医学,干得确实临床医学或是基础医学的工作,还在那里自命不凡。从上面就没搞清或是搞清了觉得不好干就不说在那里胡闹。

个人理解,预防机构更多的工作是组织的形式出现,他不仅要具备预防专业,对医学其他门类也应当熟悉,更应该了解预防保健服务提供者的组织管理形态和流程。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该是组织协调管理监督评估反馈等等,而不是提供预防保健服务!

个人浅见,想到就说,大家指教。


作者: 灵泉居士    时间: 2006-9-7 11:32

让装备了卫星通信设备的士兵钻山沟打游击和让赤手空拳的士兵对付武装到牙齿的病原生物.

真精彩。

[em01][em01][em01]
作者: lyzengbao    时间: 2006-9-7 16:29

国家应重点装备和建设县区级的疾控机构。因为最早发现疫情和突发事件的是他们,能够在最佳时机采取措施控制事态发展的也是他们,而恰恰就是他们现在是疾病控制链条上的最薄弱的环节。预防医学模式没有根本的转变,一方面是国家政策的原因,另一方面也与基层疾控机构薄弱和对职能的认识不足有很大关系。国家和省市的疾控机构资金花不了,而县区和乡镇的疾控机构在为生存挣扎,在这样的现实情况下,医学模式的转变是不可能实现的。
作者: shanhuapan    时间: 2006-9-7 17:22

建议楼主把整篇文章压缩后一次发上来,给其他人顶了以后,我觉得头绪有点乱(绝对没有批评人的意思)


作者: 云飞雪    时间: 2006-9-7 22:33

好文,楼主对目前预防医学现状的分析入木三分啊!这也是目前我们cdc人的悲哀。


作者: wsfdfs    时间: 2006-9-9 11:02

3、预防医学工作误区之三:

主动的专业还是

正在被政策吞噬的专业――预防医学?

有这么多不是sars的人也被抓为sars治疗而现在股骨头坏死,残疾终身(钟南山院士说:估计约有三分之一被误抓),预防医学届的要好好思考,还在旧思维模式的幕后躲着吗?开放思想、突破旧模式,解救未来被一网“隔离”的非传染病人用你们的专业让他们甄别开,得到正确治疗,不至于因为旧模式,一网“发热、呼吸道”不小心被强制治疗(紧急避险)“而残疾终身的无辜者。预防医学不要再说自己是幕后了,不要让政策代替专业说话了 -------替非sars而被治疗有后残疾者和未来将被”隔离、控制“的非传染病者先表达对预防医学专业人是士尽快出现的呐喊

公共卫生原意是大众健康,因为早年翻译的习惯,并且援用苏联模式,所以混为一谈。因而许多人在翻译同样的内容时,有上述两种翻译。大众健康为最贴切的说法。

1987年,美国的教授罗伯特首次提出预防医学是(预防、促进健康的)科学和艺术。

将临床医学纳入大众健康中的服务一项。

验证的艺术――预防医学的专业发展

并回归了预防医学专业的职责,是提供(预防疾病、维护健康、延长寿命的)条件和机会。

早在很久,国外这些理念已经有了,但由于我国预防医学的守旧和八股似的机器,不仅未曾理解,动辄以所谓的政策发布命令,指导实践。

而且还通过和尚念歪了经,误导了更多的同仁。

某著名大学的公共卫生学院在“公共卫生”和“大众健康”两个概念上摇摆不定,对新生事务一直套用旧模式解释。:如将美国的预防医学的核心功能:“评估―――方案实施(或表达)―――验证”,套用国内的政策模式模式称为:“评价――政策发展――保证。” 生搬硬套地将专业与政府政策混为一谈。

原本该核心功能虽然并没有否认政府政策的作用,但预防医学一门专业科学技术,全部被误导变成了政府对政策的实施保证。政策代替了专业,不用动脑,只要跟着一起站队混就行,于是南郭先生在从几千年的齐国来到了现代的cdc,在cdc过上了南郭先生的幸福的生活。如此教育学生,学生是不用学什么预防医学,只要混混之道即可,学为官之道最好。

一门提供给人创造体面生活方式(英文翻译过来的原词)条件和机会的专业,一门需要使用脑力计划评估,在实践中在市场经济与社会成本的平衡之道的艺术,一门需要深厚专业知识和服务意识验证的专业,又被“八股”们歪成“政策”+“政府”的官本位的专业。八股制度废除了102周年的今天,一所著名大学尚且如此“八股”,预防医学专业人士岌岌危乎。

难怪一所不知名的角落的美国教授要这样评价中国的非典:欠缺(预防医学的)专业人士。

(考虑到接受性,用向上的理念谈误区)
作者: 人淡如菊    时间: 2006-9-9 17:05

反正我知道中国的CDC遍地开花,到处修CDC大楼,而美国只有一个CDC!!


作者: ddj    时间: 2006-9-9 17:39

股骨头坏死不能算到预防医学的头上吧?治疗原则和方案都是临床大夫的功劳!尤其是钟南山先生,是他提倡激素的应用的!也是他,鉴定了香港和广东专家提出的果子狸是非典的传染源?功劳不小吧?

我的感觉是楼主给我们指条明路吧!不要再这样遮遮掩掩,含糊其词了,勇敢的亮出你的观点!我可能不全同意你的观点,但我绝对捍卫你阐述你观点的权利!!

是男人就把话说在明处!!!


作者: gy530    时间: 2006-9-10 11:20

请版主经常发布一些预防医学短训班一类的消息,如:国家一级举办的预防医学继续教育学习班,以及各知名医院以及各省级CDC举办的性病艾滋病知识更新学习班等等之类的信息。[em05]
作者: zhyu29    时间: 2006-9-11 08:34

很赞同"WSFDFS"的观点,中国很多事情停步不前,并不是中国人笨,而是体制,这种人治的体制不改,一切都是空话.


作者: sostyc1000    时间: 2006-9-14 15:46

刚参加工作1个多月,好象就是操作工呢,[em10]
作者: wsfdfs    时间: 2006-9-14 21:57

预防医学的评估预测、方案实施、验证的艺术

当原复旦大学的公共卫生学院卫生统计学的金教授谈及他的一个跳槽的博士改行做证券分析,脸上的表情不知是赞许,还是淡然。赞许在于该博士跳离了八股的预防医学能应用所学,淡然在于其他的学生在本专业上为预防医学作出了。。。。

跳离原苏联的旧模式,又掉入了“二不象”的cdc,可以肯定,假如还在按现模式进行工作的话,未来出现新的疫情的原因,不在于猴子和猩猩或某些动物,根源在我们陈旧的预防医学模式。也许该模式还能成为新的一个传染源,有如2004年的非典。

且看流于口号和形式的2004年的《传染病防治法》:就是从旧模式的框架而制定的。所以漏洞极大。在今年针对实验室安全工作的全国电视会议上,卫生部某副部长说:落实责任,就是落实到具体操作的人的责任。又是一个巧妙将制度和机制的缺陷转移到具体操作人员上推脱机制责任的表现。

什么时候,机制和制度的缺陷不由具体操作的人来承担,中国的cdc面貌才改观。

正是基于这种漏洞,所以,目前该预防模式有可能会造成人为新的、被义贻误的疫情。举简单例子,楼上有一个9721811的帖子,非常尖锐地将传染病上报的时间起点的问题给提出来。保卡和诊断有操作空间的同时,也为今后的传染病的传播概率增大埋下了隐患。

预防医学是一门评估预测、方案实施、验证的艺术,

中国预防医学最早的前身是张仲景的“上病治未病”的命题。其针对的是“亚健康”的个人。现代最早提出,不带公利性的是颜福庆,其提出最早的“方案实施”的一种方法是“健康教育”


作者: 十年    时间: 2006-9-14 22:52

以下是引用wsfdfs在2006-9-14 21:57:50的发言:

在今年针对实验室安全工作的全国电视会议上,卫生部某副部长说:落实责任,就是落实到具体操作的人的责任。又是一个巧妙将制度和机制的缺陷转移到具体操作人员上推脱机制责任的表现。

与您有不同的看法。

在我所知道的因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而被处分的这些人里面,他们所受的处分和因为他们的过失而带来的损失是不成正比的,我想这也是考虑了一部分制度的因素吧。


作者: 十年    时间: 2006-9-14 23:09

以下是引用lyzengbao在2006-9-7 16:29:46的发言: 国家应重点装备和建设县区级的疾控机构。因为最早发现疫情和突发事件的是他们,能够在最佳时机采取措施控制事态发展的也是他们,而恰恰就是他们现在是疾病控制链条上的最薄弱的环节。预防医学模式没有根本的转变,一方面是国家政策的原因,另一方面也与基层疾控机构薄弱和对职能的认识不足有很大关系。国家和省市的疾控机构资金花不了,而县区和乡镇的疾控机构在为生存挣扎,在这样的现实情况下,医学模式的转变是不可能实现的。

这个说法我赞成!

但区县疾控机构的建设主要应该靠当地政府,而不是靠中央财政!

中央财政有钱,卫生部有钱,国家疾控中心有钱,这是事实。

但这些钱要平摊到全国的区县上(大概2000个),估计也就剩点骨头了吧。

国家审计局报告说国家CDC2003年-2005年有3.2亿的项目资金没有用到基层,即使这3.2亿全部分到县级CDC(省、市一分不要),一个区县也就16W。16W又能做什么?

所以我认为目前基层CDC处于这样的一个窘境主要还是地方政府的原因。


作者: xwjlz    时间: 2006-9-17 00:20

以下是引用十年在2006-9-14 23:09:04的发言:

这个说法我赞成!

但区县疾控机构的建设主要应该靠当地政府,而不是靠中央财政!

中央财政有钱,卫生部有钱,国家疾控中心有钱,这是事实。

但这些钱要平摊到全国的区县上(大概2000个),估计也就剩点骨头了吧。

国家审计局报告说国家CDC2003年-2005年有3.2亿的项目资金没有用到基层,即使这3.2亿全部分到县级CDC(省、市一分不要),一个区县也就16W。16W又能做什么?

所以我认为目前基层CDC处于这样的一个窘境主要还是地方政府的原因。

斑竹,我所在的县区如有这16 w,那么计划免疫五苗接种补助费用解决了。

令人十分气恼的是一些项目资金总是要求基层先把工作做了,再行返报帐。这本无所谓,省市却又不给明确的一个报帐意见说明,特别是不能够根据基层业务实际来祥加说明。碰上一个不大度的领导和会计,工作只做不花钱。(不好意思,此牢骚似与楼主的话题无关,请继续按您自己的思路发贴,对楼主的大部分观点今天粗看了一下,尚未深入参研,暂不发表意见,但是非常赞赏。)


作者: wsfdfs    时间: 2006-9-17 22:34

浅谈预防医学的专业性的一面(资料不全,只谈概念,不是误区范畴)

预防医学政策性的一面暂时不谈,因为涉及到政策工作方式,是卫生行政部门一部分职能转移在在cdc上。(疾病监测、上报、国家强制免疫等)

预防医学的主动性专业体现:

预防医学工作的对象是人,不是疾病。不能以一种疾病作为预防医学的一个专业体系。

以评估预测-方案实施-验证的思路看预防医学专业的表现:

以钟南山为例:先对钟院士为对象进行评估:(1)一般健康状况;(2)个人习性;(3)所属健康年龄阶层;(4)职业上的暴露危险。

根据真实掌握的数据推算当地的寿命表及疾病情况,计算上述四项的概率。

预测上述四项健康危害的可能,做出如下干预方案:

(1) 应急:职业危害、所属年龄危害:建议准备相关消毒和随时应急药物于工作场所;

(2) (例子)干预措施:通过让其增加巡回上课等方式,降低职业暴露。

干预方法的使用:B<L*P B是干预成本、L是危害带来的损失、P是危害的概率

严重注意:否则干预措施无意义,象现在许多无意义的论文一样。(至于政策行为,另当别论,但属于专业,必须自己会推算)

信息收集、干预的设计实施和概率计算都是需要专业技能,和深厚的专业经验

成本与产出的是衡量预防医学成功的一项重要指标

验证:再次计算其各项危险概率。

对钟院士而言确实减低了他的健康危险或提升了健康素质和应急经验。

严重注意+干预方案必须包括应急措施。

上述是比较粗的例子。最经典的例子就在于院内感染。实际上我国目前最多的流行大多源于涉医行为的感染没有控制:sars(院感)、乙肝(预防)、aids(血浆生物制品)。


作者: 蓝点    时间: 2006-9-24 10:56

问题认识得很深刻,体制问题是弊病,人才的培养也是后劲不足,疾控要想迈大步地发展需要经历无数次地阵痛。

认识问题才能解决问题。


作者: wch    时间: 2006-9-28 08:48

严重同意.

两个极端:

让装备了卫星通信设备的士兵钻山沟打游击和让赤手空拳的士兵对付武装到牙齿的病原生物.

CDC人的写照. 完全同意将军牛牛的贴


作者: wch    时间: 2006-9-28 09:40

当每个cdc出来都念叨着保护“易感人群”的概念时,顺便也将自己退到了所谓“幕后英雄”的痛苦境地,也成了“七大嫂八大姑”的福地。没有一点医学临床知识,只要能认字,会数数,完成上级工作即可,cdc正是福地啊。假使真有排行榜,第一养老福地非cdc

你这也是缺乏责任的话


作者: 青天流云    时间: 2006-9-28 11:30

作为一名基层预防医学工作人员,终于看到了从幕后转向幕前的希望!非常佩服一楼的观点,给我们这些希望振兴预防医学的人带来了很大希望。
作者: zxp952024    时间: 2006-9-28 16:56

以下是引用lyzengbao在2006-9-7 16:29:46的发言: 国家应重点装备和建设县区级的疾控机构。因为最早发现疫情和突发事件的是他们,能够在最佳时机采取措施控制事态发展的也是他们,而恰恰就是他们现在是疾病控制链条上的最薄弱的环节。预防医学模式没有根本的转变,一方面是国家政策的原因,另一方面也与基层疾控机构薄弱和对职能的认识不足有很大关系。国家和省市的疾控机构资金花不了,而县区和乡镇的疾控机构在为生存挣扎,在这样的现实情况下,医学模式的转变是不可能实现的。

言之有理!

[em05]
作者: 无终    时间: 2006-9-28 21:43

哪个模式都不要紧,关键是人和财.没钱,别人才看不起cdc,也是没钱,才没人搞研究,没有勇士.再看疾控底层-卫生院,除了专业人员,就是临床上吃不开的人,县以上的一半是非专业人员,占编制用的.再考虑到养家糊口和面子的关系,当初的雄心壮志没过几年就死了.总之,大投入政府是不干,对养老的人可喜欢疾控了.还有,我们也不要搞体检了,难道说医院会比我们差?我们应该做对我们有用的数据,对公众有用的数据!十来年不学习,可能是基层疾控应用的多,理论的少.当然,我们疾控与较多系统有关联,非常需要法律上的制衡.最后请注意:我国是黑头不如红头,红头不如无头!
作者: lin730908    时间: 2006-9-28 22:11

偶工作在卫生院,疾控呀、预防医学改革咋不懂的,但偶知道要检查了,先找几个儿童交待好,如何应付来检查的人,真实接种情况如何呢,不知道的。


作者: 9721811    时间: 2006-9-29 09:51

借着这里对预防工作中的几个问题再次进行探讨:

对疾病的诊断权,传染病防治法认定的报告时限,但是在实际操作中由于种种原因卫生行政部门剥夺了所谓重大疾病的诊断权,如艾滋病、急性血吸虫病,人禽流感等等吧,甚至连流脑的诊断也拿走了。这里和大家探讨的是:疾病的诊断在法理上是归属医疗卫生单位的,操作中是具体的医生,现在有的确是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本身法理外延就有逻辑问题(医师执业法本身就不太健全并且和预防工作规范有相不一致的地方),操作中也互相不买账。如何确定诊断的归属以及工作流程!!!

2、我们的疾病控制规范多,监测规范也多,调查表格也多。这些的前提是:明确诊断的疾病吧——问题出来了,还没核实怎么下定论呢,这与工作实际的流程有逻辑关系的错误,我们接到基层单位疑似霍乱的报告,难道我们就要带着霍乱病例调查表去??要是结果排出诊断,这算怎么回事;至少是文不对题。

3、有事先说这么多%


作者: 洋子    时间: 2006-9-29 12:21

在我们医院(乡镇卫生院)里,没有另设传染病科,遇到一些可疑传染病临床医生会让我们协助会诊的。遇上较多的是出疹性疾病和霍乱疑似病例。

我们医院的传染病报告流程:①发现传染病病例(临床或加理化)→②填写传染病报告卡→③到防保汇报并填写全院统一的传染病报告登记簿→④网络直报员核实后即时进行网络直报(下班时间发现的传染病病例与网络直报员电话联系)

①②③的工作由首诊医生即时完成,一般不会超过一个小时。


作者: coming    时间: 2006-9-29 13:09

观点我不赞同。作者语文没学好,专业也没学好。
作者: 洋子    时间: 2006-9-29 13:12

以下是引用coming在2006-9-29 13:09:10的发言: 观点我不赞同。作者语文没学好,专业也没学好。
能说具体一点吗?
作者: 9721811    时间: 2006-9-29 14:53

以下是引用洋子在2006-9-29 12:21:42的发言:

在我们医院(乡镇卫生院)里,没有另设传染病科,遇到一些可疑传染病临床医生会让我们协助会诊的。遇上较多的是出疹性疾病和霍乱疑似病例。

我们医院的传染病报告流程:①发现传染病病例(临床或加理化)→②填写传染病报告卡→③到防保汇报并填写全院统一的传染病报告登记簿→④网络直报员核实后即时进行网络直报(下班时间发现的传染病病例与网络直报员电话联系)

①②③的工作由首诊医生即时完成,一般不会超过一个小时。

是的,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实际的诊断是由临床医生/接诊医生做出的,但是在核实以及网络报告的环节上确是要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特别要提到的是爱滋病\以及前期的乙脑,居然要省一级确诊.这样做除了方便病人相关信息的管理与控制以外,看不出有什么比放给医疗机构的医生好处多,这样的管理和控制在特殊阶段和区域或能起到一定作用,但经验和教训告诉我们这决不是什么万试万灵的法宝.举个例子吧,可能不是贴切,在03年疫情后期,疑似\可能的病例报告漫天飞,疾病预防控制人员累死要活的,到处进行专家会诊,现在连乙脑也得到了这个待遇,下一个病种大约是霍乱了吧.如果临床医务在偷点懒,逮到个什么就上报,我们疾控还不累死.在二级以上综合医疗机构,基本具备诊断目前绝大多数的传染病的条件,所以个人觉得,只要可行,预防控制中心就是在诊断上进行流行病学意义上的支持,并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和人员开展疾病的预防控制.无须对疾病的诊断涉入太深,也不必过多的介入救治工作,毕竟我们叫疾病预防控制!


作者: 清莹    时间: 2006-9-29 15:08

预防医学的悲哀[em06]
作者: xwjlz    时间: 2006-10-5 22:40

诊断权上缴,有点意思--除了方便上层严格“管理”外,对基层疾病控制似乎没有任何好处。
作者: liyong114    时间: 2006-10-5 23:12

寒!!!

本科生在重搬陈年教条,研究生都在作别人的重复实验

工作了也是人浮于事,预防医学还有希望嘛,我还在读本科?!


作者: jdzcdc    时间: 2006-10-7 14:36

怎么说呢?
作者: 9721811    时间: 2006-10-8 10:53

就我说的第二点,我们监测规范很多,看似很规范,实际操作肯定不是这样,我在这里推测一下(对了请支持,错了请纠正),在我们基层可能感觉不到,但是在大城市就可能会有这样的体会。规范太多了,肠道传染病一个疾病一个监测方案,除了对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人有作用以外,到了监测单位,我想问题是一大堆,肠道门诊就诊的都要医生填这个或那个表格,不胜其烦,要是不幸这个医疗单位是多个肠道疾病的监测点,我想就是在有责任心的医生都不愿意填写雷同的表格,这里想说的是,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规范是应该的,但是我们制定的所谓规范仅仅适用的是我们自己,到了医疗机构,使用方便吗,流程合理吗,工作量增加明显吗,便于操作吗,我没有不再医院簦,可能不了解实际的情况,但我就曾经的实习经历告诉我,医院医生对此反感,具体的以后再说,应付的方法有之而来,并且我们是无法确认和分清,那么请问这样的监测有多少实际的价值,不管是工作上的还是学术上的。所以,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到底是要医疗卫生单位来具体执行和实施的。那么他么的工作职责是明确的,工作流程可不可以参考一下他们的意见。真的不行就在病历的书写规范和病人处置流程上做做文章,做个硬性的规定--个人想法。总之工作是要和实际结合得,否则就无法真正落到实处。在举个例子,结核病项目大家有作吧,那个项目好像要医疗单位填写4个表格吧,这实际上恐怕是对结核病专科医院的,一般医院谁能执行的好,能把痰检本、就诊登记本这两个本子搞好就不错了,什么药房、放射科的登记本根本就没法做,所以也只有专科医院才能搞好。如果是普遍的现象能不能不对一般医疗机构作这个要求,但是个人感觉上级不但不参考实际,结果反而更加严格要求,结果这个就是每次总结都要讲登记不规范的问题。-也是不然我们总结怎么能写得长,呵呵:)






欢迎光临 疾控家园 (http://cdcman.cn/) Powered by Discuz!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