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传染病] 关于狂犬病及其免疫预防的50个问答 [打印本页]

作者: xpcdc    时间: 2006-7-18 23:10     标题: 关于狂犬病及其免疫预防的50个问答

(以下摘自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网站)

1. 什么是狂犬病? 狂犬病rabies一词源自拉丁语rabere,意为“胡说、乱骂”因为狂犬病毒主要侵犯神经系统,患者常出现兴奋狂躁,此病还有个特殊症状,即怕水,看见水甚至听到水即发生咽肌痉挛,故古希腊人称之为hydrophobia(恐水症)。该病是一古老疾病,最早描述可追溯至四千年前巴比伦帝国法典:“疯犬咬人致死,应出40银钱”。古罗马医生盖伦在公元200年就提出切除被疯狗咬伤的部位以防止病势发展。1804年Zinka医生用疯狗的唾液使正常的狗发病,由此推论控制游荡犬和对家犬进行检验可消除这一疾病。 狂犬病(又称恐水病)属人兽共患的动物源性传染病,所有温血动物都可以感染狂犬病,尤以哺乳类动物更为敏感。该病是由狂犬病毒侵入中枢神经系统而产生一系列临床症状。人患狂犬病常以感冒似的不舒服、厌食、疲劳、乏力、头痛(尤以枕部)、发热等症状开始。大多数患者的咬伤部位有疼痛、跳疼、麻木、蚁行或奇痒等异常感觉,以后逐渐出现狂躁、流涎、恐惧、肌肉痉挛,特别是咽肌更为明显。对其他一切外来刺激均极为敏感,故也恐水、怕风、怕光、怕声,最后发生昏迷死亡。以上多见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属狂躁型。还有一类仅有高热、头痛、呕吐、咬伤处疼痛、尿失禁等症状,并不发狂,也不怕水、而以上行性麻痹为主,因呼吸肌麻痹致死者属麻痹型狂犬病。这类型较为少见。狂犬病在医学上有其独特之处。一方面其临床经过凶险,发病后几乎100%死亡,个别活愈的报告尚难重复。另一方面,病毒感染后,一般潜伏期较长,可由自动免疫获得良好的保护作用。狂犬病既可在接触前进行预防,又可以在接触后注射疫苗等防止发病。由此可见,狂犬病疫苗在控制狂犬病中起着重要作用,用疫苗来控制疾病其中狂犬病是最早的一种。1881年巴斯德从死于狂犬病的动物脑中发现了狂犬病毒,并制成狂犬病疫苗,于1885年首次为一被疯狗咬伤的9岁小孩注射,成功地阻止了发狂犬病,从此开创了狂犬病疫苗免疫预防狂犬病的新纪元。 2. 狂犬病有哪些罕见的临床症状? 由于该病症复杂、多样,易误诊。据国内报道有如下七种罕见的临床表现;①以泌尿系症状为突出表现;②以阴茎勃起剧痛或外阴阵发性剧痛为早期表现;③以钩端螺旋体病肺大出血型样表现;④以呼吸道感染为主要表现;⑤以精神分裂症样表现;⑥以脊髓灰质炎和格林-巴利综合征样表现;⑦以胃肠道症状为突出表现。有人将其归纳为上感型、脑症状型、神经炎型、泌尿系感染型和肠胃型五种类型的早期临床表现,若有动物咬(抓)伤史、并伴有伤口周围感觉异常者,则应及时进行隔离观察处理。 病例:一例罕见类型的狂犬病 男 8岁,因阵发性阴茎勃起,勃起时阴茎剧痛,伴下腹及会阴疼痛,小便终末呈点滴状,淋漓不尽,无肉眼血尿,无畏寒发热及恶心呕吐,起病两天,于1982年8月26日以急性尿道炎、膀胱结石而入院。入院检查:体温38℃,血压90/60mmHg,脉搏64次,WBC 9600中性白细胞72%,淋巴细胞27%,单核细胞1%。8月28日11时出现上腹不适伴呕吐、烦躁不安、呼吸困难、发绀,至当日15时始出现典型恐水、吞咽困难。追问病史,于一年前右小腿曾被疯狗咬伤,方诊断为狂犬病,当晚8时40分呼吸、循环衰竭死亡。 (摘自刘增华 中华医学杂志1984,64(8):481) 狂犬病9例误诊分析 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传染科 王开林 吴兴柳 9例狂犬病为1989.11~1992.2住院后确诊,8例未接种狂犬病疫苗,9例均为狂躁型(脑炎型) 误诊为:癔病1、破伤风1、脑炎2、精神病、胆结石病、胃病、急腹症、胰腺炎1、支气管炎1、泌尿道结石1、脑血管病1例。潜伏期最短的一例15天,最长一例5年,发病致死时间最短为22小时,最长为9天。 症状呈多系统表现(多达30多种) 一例4岁狂犬病患儿,胸透(一),在外院及我院开始均疑诊为支气管炎,突出表现鼻部向外不断喷泡沫,喂水后似能吞咽,但随即鼻部更加猛烈地向外喷泡沫。最后出现嚎叫,咽肌痉挛和肌痉挛而确诊。死后分析,其鼻部向外喷泡沫实际上是一种恐水症状的特殊表现。另一例 入院是表现为上腹部阵发性疼痛,频繁呕吐、发热。胸腹部透视等多项检查未发现病变而不能确诊。后护士发现每当输液时病人十分烦躁不安,恶心呕吐症状进一步加重。患者自己多次拔掉输液针头,最后昏迷、咽肌痉挛而确诊。 狂犬病诊断,目前主要依据动物咬伤史及典型的临床表现来确诊。麻痹型狂犬病在印度、泰国较常见,约占总数1/3,国内今年报道不到10例。(原载 南京医学情报 1993, 13(9):15-16) 3. 狂犬病还应与哪些疾病相鉴别? 狂犬病还应与类狂犬病性癔病、破伤风、注射脑组织狂犬病疫苗后的神经变态性反应及病毒性脑炎、脑型疟疾、脊髓灰质炎等神经性疾病鉴别。 类狂犬病性癔病(狂犬病恐惧症):多发生在一些稍懂卫生知识的人身上。鉴于狂犬病潜伏期长而不定,被动物咬伤后,由于对狂犬病过度恐惧造成,可在咬伤后数小时、数天或更长时间发生。一般比狂犬病的潜伏期短,但病程较长。曾报道有一位赤脚医生,被狗咬伤后一直有思想包袱,害怕得狂犬病。半月后因和家人吵架,精神异常兴奋,便感到喉头发紧,甚至不能饮水,自认为得了狂犬病,要求住院。但住院后一直没有怕风、流涎等症状,也不发热。十余天后仍无恶化,并已逐渐好转,但仍坚信自己患有狂犬病。最后经过说服解释、暗示和对症治疗而痊愈。 另一例患者,男,21岁,邹县刘麻村人。1989年5月1日被犬咬伤右下肢,处理伤口后即去山东省卫生防疫站买狂犬病疫苗3支,常规注射。5月18日又去买第4、5支,因未买到精神比较紧张。在回家途中自述害怕、畏寒、腿凉、喉咙紧缩感。到家蒙被卧床,别人掀被便喊有风,冷。家长怀疑是狂犬病,便来邹县防病总站就诊。经询问有被犬咬伤史,拒查,称怕风、怕冷。据此初诊为疑似狂犬病,转县医院治疗。县医院以疑似狂犬病诊断,未住院。病人到家被关房内,两眼紧闭不说话。21日用槐树枝、中药治疗好转。病人平素寡言少语,时常生气不说话。 体检:Bp120/80mmHg,T37.1℃.病人处于昏迷状态,唤醒后神志恍惚,能饮水,不说话,心率96次/分、律齐、心音强、腱反射减弱,巴氏征(±),余未见异常。 24日用土法治疗,昏睡20多个小时后竟精神好转,能喝稀饭。在县防病总站注射狂犬病疫苗2支,从此好转,能下地劳动。13/6随访无异常,遂诊为“类狂犬病性癔病”。 诊断依据:⑴被不明犬咬伤;⑵因未买到疫苗而精神紧张,出现类狂犬病系列症状;⑶病人既往有癔病性格;⑷暗示说服治疗后好转、恢复;⑸病程一个多月,可排除狂犬病。(狂犬病发作多在一周内死亡)。 癔病是由精神刺激或被暗示引起的一类神经精神障碍,类狂犬病癔病为癔病的一种表现形式。目前此病报道较少,因此在狂犬病防治工作中对不典型狂犬病表现者要注意既往病史。 (摘自: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1989,5(6):75) 破伤风:潜伏期较短,一般6-14天。有外伤史,特别是锈铁深刺伤,症状与体征为:牙关紧闭,苦笑面容,项肌强直,角弓反张,阵发性强直性肌肉痉挛(刺激后尤易发生)吞咽困难。破伤风虽然有恐水表现,但没有狂犬病那么明显。狂犬病从前驱期开始,直到死亡,一般不超过6天,超过10天者极为少见。 注射脑组织疫苗后出现的神经变态性反应:多发生于注射羊脑狂犬病疫苗7-8针后,症状以脑脊髓炎及多发性神经炎常见,对氢化考的松类免疫抑制剂药品有效,无“四怕”症状。 病毒性脑炎:狂犬病人在发病初期症状不典型而多样,故在秋季有乙型脑炎流行时,应多加注意鉴别。病毒性脑炎虽然表现多样,但一直没有恐水、怕风等表现,常有脖子发硬等脑膜刺激征。 脊髓灰质炎:儿童多见。虽然最后发生肢体瘫痪,但在瘫痪后其他症状大多消退,这与狂犬病明显不同。 4. 怎样确诊狂犬病? 诊断标准: 有被疯动物咬(抓)伤史及狂犬病毒接触史(狗舔、杀狗剥皮、剥猫皮、吃疯狗肉,接触狂犬病毒污染物)等,个别人因时间较长,回忆不起被咬史,此时不要轻易否定狂犬病毒接触史。 狂躁型患者兴奋期具有典型的狂躁、恐水、怕风、怕声、怕光、流涎等特殊症状。麻痹型患者则以上行性麻痹为主。 以上两条可以确诊,如有必要可作如下实验室诊断 包涵体检查;②荧光抗体染色;③酶联免疫试验;④查患者血清中和抗体;⑤病毒分离等。 5. 狂犬病能治愈吗? 狂犬病是一种死亡率几乎100%的疾病,一向认为是不治之症。国内曾报道有过治愈的病例,但未经病原学和血清学确诊。30年前,国外有较详细报告的2例狂犬病人得到治愈,主要是以血液与脑脊液查出高滴度的中和抗体,作为确诊狂犬病依据。但此例曾注射过脑组织或鸭胚狂犬病疫苗,这两种疫苗在个别病例可能引起特高的抗体应答,也往往引起神经性变态反应。这2例患者发疯的潜伏期及症状与注射疫苗引起的神经性变态反应有类似之处。故难排除是由注射疫苗所引起的变态反应。以后未见有重复的病例报道。 目前,对狂犬病仍无特效治疗方法,也未见有效中草药。最近有应用秋水仙素与干扰素治愈狂犬病的报告,尚待进一步证实。有人采用各种监护和抢救方法,以及加用干扰素或干扰素诱导物,而延长病人生存期到几十天,最长可延长至4个月才死亡者。 6. 只有发病犬才能传染狂犬病吗? 有教科书明确写着:“犬咬伤人后,应将犬隔离1周,观察犬是否发病如一周内犬不发病,伤者可停止注射狂犬病疫苗。”又如涉及的动物是一只狗或猫,应做观察。最好作兽疾监测10天,如此期间这只狗或猫仍健在,处理可以中止。但近年来观察发现,有些犬咬伤人后,人已发病死亡,犬仍安然无恙。国内外已有相当数量外表健康的犬携带狂犬病毒的报道。因此,一旦人被犬咬(抓)伤,都应及早彻底洗净伤口,加用抗狂犬病血清并及时注射狂犬病疫苗,以预防狂犬病发生。 7. 狂犬病的传染源有哪些? 狂犬病是动物源性传染病,主要流行于狼、狐等野生动物,在流行区一切温血动物都可以感染狂犬病(显症或隐性感染)而成为传染源,尤其是哺乳动物更为敏感。由于动物的种群数量及活动范围不同,其传播狂犬病的作用不同。 狂犬病的传染源主要有以下几种: ①患病家畜:狂犬和带毒犬是主要的传染源(占97.7%以上),猫占第二位(约1.8%),此外还有牛、羊、猪、马、驴等家畜(约0.3%)。 ②患病野生动物:狼、狐、獾、浣熊、黄鼠狼、老鼠、蝙蝠等(约0.2%)。 ③狂犬病人:狂犬病的病人唾液中含有狂犬病毒,例如:广西一疯孩咬父几天后,其父发狂犬病死亡。因此护理人员,尤其是特护人员应戴护目镜、口罩和手套。健康人被其咬伤可被感染。 ④角膜及器官移植传染。 8. 怎样识别狂犬和可疑狂犬? 人类狂犬病绝大部分是被狂犬咬(抓)伤引起的,所以识别狂犬及可疑狂犬是很重要的预防措施。狗感染狂犬病毒后大约经过3—6周的潜伏期,病初主要表现是行为明显改变(如恐惧),不食或少食,躲藏墙角,有的表现离群孤僻、出现怪食癖(如吃土、吃砖头碎片、吃草、咬木头等),约2天后进入兴奋期,吠声改变,吠叫无常,稍一逗惹或刺激就会咬人,此时狗会主动咬人而呈现一种攻击人的凶恶疯狂状态,很多人就是此时被咬的。以后病犬出现耷拉着尾巴,或尾巴夹在两条腿间,张着嘴,舌外露不能伸缩,流涎水,由于下颌紧闭压迫舌头而造成血液循环障碍,故常见舌头发紫,口舌干燥,吞咽困难,走起路来乱晃,全身毛竖起,吠叫声低哑。2-4天进入麻痹期,表现为进行性瘫痪,很快发生呼吸和循环衰竭而死亡。整个病程约3-5天,也有个别疯狗能活到2-3周。 在疫区有下列情况之一者为可疑狂犬: 被狂犬咬过的“健康”家犬。 狗的行为有改变,但症状不典型而咬人。 无故咬人后被打死或下落不明者。 除犬外,其他家畜家禽患狂犬病有什么主要症状? 除犬外,还有猫、猪、牛、马、羊、骡等家禽和鸡、鸭、鹅等家禽可患狂犬病,其中以猫的发病症状最明显,主要表现为乱叫、乱咬别的动物,与人接触时咬人或抓伤人的皮肤,病程3-5天即死亡,但有少数仍可存活。猪常遭疯狗的咬伤,得病后表现为不食或少食,狂躁不安,对周围杂物乱啃乱咬,主动咬人和其他动物,遇到有声响刺激,狂奔乱跳并发出短促叫声,于发病后2-3天死亡。牛、马、骡的发病症状与狗相似,早期因被咬伤口发痒,用舌舔擦,不合群,有时狂奔乱跳(牛则以角乱撞),以蹄刨土,不食、流口水,病程3-7天。羊:狂躁期短而不明显,表现不合群,有些羊乱跳乱撞,流口水,舌外伸,最后麻痹死亡,病程3-8天。家禽中鸡、鸭、鹅也可得病,但很不敏感,发病率极低,有的病后可恢复。 9. 什么是隐性感染和“健康”带毒者? 隐性感染也叫做不明显感染。当病毒感染量少或病原体毒力弱、身体抵抗力强时,感染后不引起明显的临床症状,但产生了免疫力。“健康”带毒者是指无临床症状和该病病史,而能排出病原体,隐性感染不一定都成为病原携带者。但处于病原携带状态的隐性感染者在流行过程中都起着重要的传染源作用。 例如,Nanavatil(1973)年报道印度一男孩被一只外观健康的犬咬伤后44天患狂犬病死亡。这只咬过人的犬在死前四年间曾从其唾液中分离出狂犬病毒13次,但这只犬死后,未从其脑组织中分离出狂犬病毒,也未测出抗狂犬病毒抗体。(国外医学 流行病传染病学分册 1978,6:255) 病例 杜波 男 13岁,1976年1月28日进家门时,自家的二岁龄小黑狗起立摇尾迎接杜波,杜波与另一男孩抢玩此狗,可能杜波抓毛手重,被狗咬了右手中指,刮破但未出血,认为是自家“健康”狗误伤,未注射疫苗和免疫血清。3月13日杜波发病,畏风、怕光、恐水、烦躁不安,3月15日县医院诊断为狂犬病,抢救无效,于发病第3日死亡。至3月24日此小狗仍然一切正常,不咬人,不发狂,恐再伤人,特将狗处死,狗咬人后其正常生存56天。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1982,2(5):封底) 据黑龙江和广西地区调查发现家犬的隐性感染率为15.2%,江苏涂县为11.4%,说明许多种类的野生动物和家畜感染狂犬病毒后并没有发狂犬病,而在血清中可查出狂犬病中和抗体。 10. 哪些季节狗咬伤人最多? 我国北方以3-9月为高峰。南方地区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一般高发季节主要在晚春、夏天和初秋季节。如湖南省湘潭地区就有桃花、荷花和桂花开花季节的狂犬病发病高峰。这是由于开春后,气温回升,动物发情追逐,觅食打咬活动增加,人与狗在户外活动频繁,衣着单薄,接触机会变化的缘故。 11. 狂犬病的传染途径有几种? 健康完整的皮肤,狂犬病毒是不能侵入的,只有当皮肤出现伤口,哪怕是觉察不到的小伤口或粘膜接触狂犬病毒就有感染的危险。 一般分为咬伤性传染和非咬伤性传染。 咬伤性传染:被疯动物(包括健康带毒动物)咬伤后,病毒通过唾液带进伤口。也有狂犬病人咬伤健康人传染的。 非咬伤性传染:抓伤、擦伤、吸入带病毒的空气(带病毒的蝙蝠唾液气溶胶,病人喷射的唾液,试验室研磨的毒种)和粘膜的直接接触(口腔、眼、肛门、外生殖器粘膜及接受患者角膜或器官移植、羊狗剥皮刺伤手感染等),或被受狂犬病毒污染的木刺损伤皮肤感染等。 病例 贾莉 男 成年 1980年8月下旬,在菜地劳动遇上一只一岁小狗,不咬人,休息时拴着玩耍,带进村中,遇其他狗也不咬,贾莉将此狗带回家打死,剥皮吃肉,剥皮时贾莉一手指被刺破、未流血,也未作任何处理。参加食狗肉者20多人,均未发病,唯贾莉于11月24日发觉伤口麻木,并有蚁行感,次日去县医院就诊时即出现畏风、怕光、恐水等症状,诊断为狂犬病。转齐齐哈尔市传染病院抢救无效,死于第六病日.(中华流行病学杂志1982,3(5);封底) 美国得克萨斯州有个蝙蝠寄居的山洞,那里的蝙蝠咬了牛,牛就发生狂犬病,但有两位探险家进洞并未被咬,也得了狂犬病。后来研究人员用网罩住笼子,内装狐狸和狼送进山洞试验,结果狐狸和狼也发生了狂犬病。 长春兽医大学研究所发现梅花鹿得狂犬病大多没有被狂犬咬伤病史,但疫区鹿群体内的抗狂犬病病毒抗体阳性率高达28.5-59.6%。还发现小犬、小牛出生后不久即可发生狂犬病。故不排除消化道、胎盘或乳汁传染。 例如:一妇女曾在集贸市场上与其家犬作出售前的吻别,不料一个月后发狂犬病死亡。 一例三月龄女婴发生狂犬病是由于大便后被家犬舔过肛门和阴部而感染的。 呼吸道感染,已有动物试验与临床根据。 12. 狂犬病是如何使人发病的? 一般发病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①局部组织内繁殖 。②侵入中枢神经期。③向各器官扩散期。 狂犬病毒对神经组织有强大的亲和力。病毒从伤口侵入,首先在局部伤口的肌肉细胞内小量繁殖后,病毒集中到肌肉细胞与无髓鞘的神经末稍连接处,再向神经末稍侵犯,从局部伤口到侵入神经末稍的时间需要72个小时以上。病毒沿神经轴索细胞浆向中枢神经移动,每小时约走1-3毫米(一天约7厘米),一边移动一边繁殖,一旦侵入脊髓神经,就开始大量繁殖,并在数小时内即可到达大脑,主要侵犯脑干和小脑等处的神经细胞,引起脑组织充血、水肿和弥漫性炎症。此时病毒又沿传出神经向各周围器官的神经组织扩散,特别是唾腺、舌部的味蕾、嗅神经上皮等处的病毒数量最多。病毒也可传到肾、肾上腺、胰腺、脂肪、肌肉、肺等处进行繁殖,引起损害。由于迷走神经核、舌咽神经核和舌下神经核受损,临床上可出现恐水、呼吸困难、吞咽困难等症状。唾液分泌和出汗增多为交感神经受刺激所致,迷走神经节、交感神经节受损时可引起病人的血管功能紊乱或骤死。 由于狂犬病毒有较强的嗜神经特性,中枢神经系统可见到广泛的病理改变,引起严重的神经元坏死和有关轴索变性。发病主要是由于病毒侵袭中枢神经而出现症状与死亡。 13. 狂犬病的潜伏期有多长? 从狂犬病毒侵入人体到发病,这段时间就叫潜伏期。狂犬病的潜伏期长短不一,相差悬殊,是此病的重要特征之一。潜伏期可以短致3天,长致27年,一般在18-60天。3个月以内占80%,6个小时以内占90%,短于15天、长于1年者少见。潜伏期长短取决于伤口感染病毒的数量和毒力,也与咬伤部位、伤势轻重、咬人动物种类与被咬者年龄、健康状况、抵抗力大小等因素有关。头面部伤潜伏期短些,因头面部离中枢神经近,病毒侵袭到脑组织较快;主要头面部的皮肤较薄,神经分布较密,有利于病毒的入侵。小孩潜伏期短于成人,因小孩对狂犬病毒敏感且易被咬成重伤。狂狼、疯猫伤人潜伏期较短。伤口深大、多处咬伤或疯动物咬住伤处不放着潜伏期短。使用类固醇之类如地塞米松的免疫抑制剂和全身麻醉抑制了细胞免疫或酗酒可加速潜伏期内的患者提早发病。 一般说来,头面部咬伤平均潜伏期为30天左右,臂部为40天左右,腿部为60天左右。 Kock(1991)证实狂犬病毒进入体内不必先在肌肉繁殖可直接进入神经。如动物咬肌注入狂犬病毒后,用PCR测狂犬病毒RNA,18小时在三叉神经可发现其RNA,24小时在脑组织测出RNA,在咬肌3天仍测不出。可见进入人体的狂犬病毒一遇到受伤神经就可进入。如此,其发狂犬病的潜伏期必然要短。 66例狂犬病临床分析 黄顺玲 湖南预防医学杂志 1992,4(2):85 被咬伤不同部位的潜伏期比较 咬伤部位 病例数 平均潜伏期(天) 头面部 15 31 多部位 5 34 上肢 16 48 躯干 4 50 下肢 26 64 合计 66 45.4 潜伏期最短6天,最长6年,其中2例犬咬伤患者死亡,而犬仍健在。 山东省294例狂犬病人调查分析,山东省站 黄捷通 发病情况:潜伏期最短3天,最长2186天。 临床表现:恐水260(88.44)、怕风195(66.23)、怕光179(60.88)、流涎154(52.38)、狂躁202(68.71)、吞咽困难126(42.86)、多汗麻痹97(32.99)、瞳孔扩散52(17.69)、其它116(39.46)。 影响潜伏期长短的因素有:咬伤部位、伤口的多少、大小深浅、病毒侵入量与毒力大小、咬伤处与脑的距离、年龄、机体的状况、不同部位咬伤及预防注射(抗狂犬病血清及疫苗)与否有关。 而狂犬病的感染主要由于在犬咬伤后,没有及时进行有效的伤口处理,和/或未注射疫苗,和/或未全程免疫,和/或未及时地免疫注射,以及未用抗狂犬病血清。咬伤头面部、上肢及手指的青少年儿童潜伏期短。 晚春至初秋,人移动性大,群众衣穿与户外活动多有关。咬伤后3小时内彻底处理伤口,可降低发病率9~18倍,再用抗狂犬病血清和疫苗可降低发病率3.5~6倍。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1989,5(6):22-24 14. 被狗咬伤有患狂犬病的可能吗? 被狗咬伤有三种情况: 被健康狗咬伤,健康狗唾液内不带狂犬病毒,这种狗咬人不会引起狂犬病。 被外观健康而唾液中带有狂犬病毒的狗(包括潜伏期的狂犬和健康带病毒的狗)咬(抓)伤,则部分人有发狂犬病的可能。 如河南省淮滨县一农民三年前被一外观健康的狗咬伤,伤势很轻,只有几个牙印,未出血。不知是疯狗、带毒犬,未作任何预防处理,1989年初死于狂犬病。故在狂犬病疫区,凡被狗咬(抓)伤,都应及早预防处理。 ③被疯狗咬伤:狗一般于发狂犬病前3-14天起唾液内带有病毒。肯定一个人被疯狗咬伤后是否感染较为困难,因为伤口病毒量少,目前尚无快速敏感的方法直接证实伤口内已经有活狂犬病毒,同时病毒在局部细胞中不会出现损害,不引起明显病理变化。一般来说,感不感染要看是否隔衣被咬,表皮是否有损伤,受伤部位及严重程度(头面部、手指被咬或伤口大而深、多处咬伤者发病机会多),咬人动物种类,受伤者的健康状况和抵抗力,是否正在使用激素类药物,是否及时彻底处理伤口、注射疫苗及抗狂犬病血清等都有关。 人对狂犬病普遍易感,但人被病兽咬伤后并不一定都发狂犬病。据统计,头面部受伤发病率为40~60%,下肢伤发病率为3~15%,手和臂部咬伤发病率为15~40%。在所有疯动物中,以疯狼咬伤后的危险性最大,发病率一般为50%左右,甚至更高。 15. 怎样区分轻伤和重伤? 一般来说,区分轻伤、重伤,可以从咬伤部位、伤势(包括咬伤深浅、出血多少、伤口大小与多少)等划分。臂部、腿部、躯干一、二处表浅咬伤属轻伤。头、面、颈部、手指都视为重伤,有些地方接近大脑,主要是因这类部位的末梢神经较密集,其他部位咬伤三处以上或创面较深、大,且出血多者及粘膜伤也属重伤之列。 WHO提出的咬(抓)伤分类标准: Ⅰ类:四肢,躯干,浅表咬(抓)伤,少量出血; Ⅱ类:躯干中度咬(抓)伤,粘膜(口、鼻、眼、肛门)感染病毒(无伤口) Ⅲ类:头、面、颈、手指咬(抓)伤,多部位咬伤(三处以上)或深度咬伤大量出血、功能障碍或肌肉咬掉者。 16. 被疯动物咬伤后的处理原则是什么? 为了有效地预防狂犬病的发生,按世界卫生组织(WHO)新定的标准方法原则,对新发生在身体任何部位的非破皮咬、抓伤,局部应彻底清洗消毒,同时注射狂犬病疫苗。而对身体的任何部位的破皮咬、抓伤或被狗舔到粘膜, 必须及早预防处理并遵循如下三步并重的处理原则:1.及时、彻底、正确处理伤口;2.正确使用抗狂犬病血清;3.按说明书规定的免疫程序使用狂犬病疫苗。若按形象化的公式表示“即咬伤后的处理效果=伤口处理+抗狂犬病血清使用+狂犬病疫苗注射=1/3+1/3+1/3=1,这可看作“完全的”免疫预防措施。 我们主张局部伤口在3小时内处理,狂犬病疫苗及抗狂犬病血清在24小时内使用(最好在12小时内),不宜超过72小时,此时为最佳时间,三步并重原则若按此时间处理,效果会更好一步。应用组织培养疫苗预防注射产生的并发症的危险比脑组织疫苗少得多,孕妇和婴儿绝非狂犬病预防接种的禁忌症。由于已知狂犬病的潜伏期很长,即使几个月前被咬(抓)伤未就医的患者应如最近咬伤一样的方式处理。 17. 被疯动物咬伤后为什么必须及时冲洗伤口? 狂犬病毒从伤口到侵入周围神经的时间一般为48-72小时或更长(也有直接伤及神经的),如能及时冲洗处理伤口,则能将入侵的病毒全部或大部分消除或杀灭在伤口周围,阻止其扩散。 据报道,一条疯熊咬伤多人,其中数名伤员把熊打落河中,并继续在河中与疯熊搏斗,直到把熊淹死。事后未作预防注射,下水的伤员无一人发病,未下水的伤员先后发了狂犬病。说明当时的河水冲洗伤口起了很大的作用。 动物试验发现,在37℃气温下,被疯动物咬伤后30分钟内冲洗伤口,可洗下20-40%侵入的病毒颗粒(因细胞的敏感程度不同而有差异)。 其他资料也证明,被疯动物咬伤后3小时内彻底处理伤口,可降低狂犬病发病率9-18倍。 狂犬病毒进入伤口后,病毒表面的糖蛋白穗状(或鼓槌状)突起与宿主细胞的一些受体之间接触而连接,粘附在敏感细胞的包膜上。 任何能改变狂犬病毒表面糖蛋白和脂蛋白结构、破坏其整体的条件,都影响狂犬病毒对细胞受体的吸附过程,即影响病毒的感染力。及早用脂溶剂或弱洗涤剂(肥皂水或新洁尔灭溶液)反复冲洗伤口,即可起到冲洗作用也可分解狂犬病毒的糖蛋白和脂蛋白,使病毒失去感染力并易被洗脱。试验证明用20%肥皂水或1/1000~1/500的新洁尔灭溶液处理效果较好。(应注意:新洁尔灭属于季胺类药物,可中和肥皂而失效,故不可与肥皂水和用) Fescharek R …//vaccine.-1991,9(12)-868~872 狂犬病接触后预防:当不遵守WBO预防指南时 狂犬病致死率达100%,通过完整粘膜接触带病毒唾液可使30-40%的人感染狂犬病,因此提高免疫预防效果关键是要避免疫苗免疫失败。 1985-1990年间泰国和印度报告的15例接触后使用Behring药厂生产的精制鸡胚细胞狂犬病疫苗(效力≥2.5IU/ml)无效的病例进行了分析。结果:除一例为角膜移植感染外均为狗咬伤。多部位和深部咬伤6例,上臂和手指咬伤2例。伤口处理情况,只有1例采用肥皂和水清洗,所有病例均未使用人或马抗狂犬病免疫球蛋白作局部浸润注射。疫苗注射太迟,均在咬伤2天以后才开始注射。以上无一例遵照WHO指南。 作者强调指出,对于下述情况,第一次应注射2剂疫苗,分别于两臂三角肌肌肉注射。 受伤超过24小时 缺乏人或马抗狂犬病血清。 多处受伤,尤其是头、颈、上臂或手指等高危部位。 伤口未作处理或处理不正确。 免疫损害者(如酗酒)、重度营养不良者及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者和/或有损免疫应答的慢性疾病患者。(国外医学 1992,5:231-232) 据WHO第八次狂犬病专家会议提出:(林放涛教授)凡被疯动物破皮出血的,均应加用狂犬病免疫血清。 18. 被疯动物咬伤后如何处理伤口? 被疯动物咬伤后,应当立即(伤后3小时)用肥皂和清水洗刷伤口。最好用20%肥皂水或1/1000—1/500新洁尔灭溶液反复冲洗10-20分钟,最后用大量清水清洗10分钟,然后涂上浓碘酒。重伤者应该冲洗伤口后,在伤口及其周围浸润注射抗狂犬病血清:即先将血清滴入伤口(此时不涂碘酒,因碘酒可使血清变性影响效果),并在伤口周围及底部作环形点状封闭注射,针尖朝向伤口底部,边进针边推注血清,直至伤口底部。 为避免感染向组织内扩散,开放性伤口应尽可能敞开(几小时至三天),只要没有伤及大血管,可不必包扎缝合。穿透性伤口应用棉签沾20%肥皂水或1/1000—1/500新洁尔灭溶液作检查性冲洗(注意更换棉签),有条件的宜用注射器针头对准伤口冲洗,较深的伤口,应注意将污物清洗干净,再滴入抗狂犬病血清,并可注射破伤风抗毒素和抗菌素。如有条件轻伤者也应用抗狂犬病血清。 咬伤后及早进行局部处理有重要作用,局部处理越早越好,即使延迟了1-2天,甚至3-4天以上,也不应忽视局部处理。此时如伤口已经结痂,也应将结痂去掉,反复用肥皂水洗擦,直到稍有出血为可,然后再用清水冲洗干净,并加用抗狂犬病血清。局部使用它,不仅可在病毒侵入神经末梢前将其中和,而且能激活局部T细胞介导免疫反应,对预防狂犬病至关重要。 19. 为什么被疯动物咬伤一般不缝合不包扎伤口? 处理伤口为的是尽早彻底的将伤口里的狂犬病毒及其它污染物洗掉,并尽量将伤口周围的病毒杀死。一般不缝合不包扎伤口。因为敞开的伤口便于反复冲洗和排血引流,从而减少感染发病机会。且缝合的针伤还可扩大感染伤口,更不应扩创伤口,只有当大片组织撕裂,造成功能障碍或较大血管破裂或脸部严重咬伤影响美容者,必须经彻底冲洗消毒伤口,滴入抗狂犬病血清并对伤口周围及底部浸润注射抗狂犬病血清。(若一时没有抗狂犬病血清,也需赶快找到,先行浸润注射,才可施行缝合)。缝合应是松散的,以便于继续排血引流。 武汉市一12岁男孩被狂犬咬伤下肢和足背,本来不必缝合伤口,当时虽然使用了疫苗和抗狂犬病血清,但对伤口作抗狂犬病血清浸润注射就缝合了,结果189天后患儿死于狂犬病。 20. 用哪些方法处理怀疑带有狂犬病毒的物件? 狂犬病毒经60℃、30分钟或100℃、5分钟加热即可杀死;对强酸、强碱、高锰酸钾、47~70%酒精、碘酒敏感;易为胰蛋白酶、β—丙内脂灭活;1%福尔马林、1‰升汞在15分钟内可杀死病毒;日光、紫外线照射可迅速破坏病毒;肥皂水和新洁尔灭等脂溶剂和弱洗涤剂很容易将病毒颗粒外膜的脂类和糖蛋白裂解,使病毒破坏失去感染力。 21. 为什么使用抗狂犬病血清前要先做皮试? 抗狂犬病血清是用狂犬病固定毒免疫马的血浆,经胃酶消化,再用硫酸铵盐析法提取的免疫球蛋白制剂。因本品含马血清蛋白,有的人注射后可能会发生过敏反应,为避免注射抗狂犬病血清后引起过敏反应,(有1~6%受种者引起不良反应,甚至在皮试时发生)故应避免使用粗制的抗狂犬病血清,应详细了解患者及家族有无过敏史,尤其是有无注射马血清及过敏史,使用前必须做皮肤敏感性试验,如阳性反应,应进行脱敏注射。 22. 如何做血清敏感试验及脱敏注射? 血清敏感试验方法如下:血清0.1ml+生理盐水0.9ml=1.0ml 取0.05ml皮内注入前臂掌侧上1/3处(注后不要按压),观察半小时。 结果:红肿范围>0.5cm为阳性。 对免疫血清阳性者,必须做脱敏注射抗狂犬病血清,以确保安全有效。 脱敏注射法:免疫血清0.1ml+生理盐水0.9ml. 取0.1ml皮下注入后观察20~30分钟,无紫绀、气喘发生者,依次取0.2ml、0.5ml同样观察,均无紫绀、气喘发生者,然后取未稀释的抗狂犬病血清,按上法先后依次注入0.1ml、0.2ml、0.5ml后,观察期间仍无异常反应,再注入1ml、2ml。如注射量达到4ml,仍无异常反应,可缓慢地注射全量抗狂犬病血清.(摘自:沈科玉 南京医学情报1994;14(10):10-11) 改进的血清敏感试验方法: 澳大利亚堪培拉国立生物实验室提出皮下试验优于皮内试验。认为皮内试验既不可靠,又不安全;既有假阳性又有假阴性,而本身即可引起严重乃至致命的过敏反应,故主张用皮下试验作为破伤风抗毒素作预防时的过筛试验,并已取得较好的结果。自1959年使用以来,在注射异种血清后出现严重过敏反应问题似乎已近解决,其方法是: 皮下注射相当于抗毒素预防剂量的百分之一,观察30分钟,如无异常反应就给全量注射,并继续观察30分钟。(注:同样适用于抗狂犬病血清,因两者均为马源性免疫球蛋白) 注射上述剂量(预防量的百分之一)后,观察30分钟,如发生面色苍白、出冷汗、脉率快、血压低、刺激性咳嗽或哮喘,或者出现血管神经性水肿,而又必须全量注射时(如需注蛇毒抗毒素),可按下述步骤处理。 静脉内注入适量的氯丙嗪,成人25~50mg,儿童每次0.5~1ml/kg。 通常用同一注射器抽取1:1000肾上腺素皮下注射,成人0.3~0.5ml;儿童0.1ml,余留待用。 ③令病人平卧,缓缓注入抗毒素,一般不发生过敏反应。万一发生,反应时即停止注射。并用已准备好的1:1000肾上腺素成人0.5~1.0ml,儿童0.2~0.3ml/kg皮下注射,以及抗组胺药物如氯丙嗪,成人50mg/kg,肌注进行治疗,大多安然无恙。 附病例: 接触抗狂犬病血清后急性荨麻疹1例 患者 女 41岁 医师。 1992年5月在给狂犬咬伤者注射抗狂犬病血清时(兰州所910004-920009),因注射器密闭不严,微量药水溢出至自己手部皮肤(皮肤无破损),约3小时后颈部出现散在丘疹样荨麻疹,自以为是蚊虫叮咬。2小时后荨麻疹迅速增多遍及全身,呈风团状,奇痒。立即肌注苯海拉明20mg,口服扑尔敏8mg,于4小时重复用药后症状缓解。 次日,在左前臂作常规血清皮肤试验,在规定时间内皮丘直径超过正常范围,但红肿明显,周围绕一红晕酷似环形红斑,且全身荨麻疹再度出现。较前更剧,严重者伴皮下出血性瘀斑,散在者呈环形红斑状,伴低热,体温37.8℃,经静脉滴注皮质激素口服抗组织胺药物三天后荨麻疹水肿减轻,一周后痊愈。追索病史近一周内无接触其他可疑致敏物质,可以证实本例荨麻疹确属接触抗狂犬病血清所致。 (摘自 卫宁 魏卫:医学新知杂志 1994;4(2):93) (鄂医大附二院主编 ) 23. 为什么注射狂犬病疫苗时要加用抗狂犬病血清? 单用狂犬病疫苗需要7-10天才出现抗狂犬病毒的抗体,有的人甚至要到15-19天后体内才出现抗体,而血清注射后24小时内人的血液中的抗体即可达到高峰。 鉴于一些人注射狂犬病疫苗后14天之前产生的特异性抗体水平不高的事实,世界卫生组织推荐要尽早应用抗狂犬病血清,以便及早中和体内游离的狂犬病毒和吸附在细胞表面的病毒,并占据感染细胞周围表面受体位置,阻止病毒扩散、抑制病毒繁殖的速度,从而相对地延长狂犬病的潜伏期,而且能激活局部的T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增强疫苗的预防效果至关重要。 陈树本报道,1981年7月,湖北省鄂州市发生一狂狼咬伤31人,咬伤头、面、颈部者占51.6%,除及时处理伤口外,3天内使用了武汉所精制抗狂犬病血清,同时注射狂犬病疫苗,五针后再隔日一针,共加强注射三针,27例联合免疫无一例发病,单用狂犬病疫苗4例皆发狂犬病死亡。潜伏期平均3~4周。(摘自 : 陈树本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1982,4:200) 据世界卫生组织转发伊朗十七年调查,头面部重伤者统计364人,用抗狂犬病血清加疫苗(羊脑狂犬病疫苗),发病率为5.3%;298人单用狂犬病疫苗,发病率为25%。前者比后者降低发病率约五倍左右。另有报道,联合免疫比单用疫苗可提高6-10倍的免疫效果。 24. 如何正确使用抗狂犬病血清? 本品仅用于配合狂犬病疫苗进行狂犬病的预防。已发生狂犬病的患者注射本血清无效。 接种方法与剂量: 被疯动物严重咬伤者(头、面、颈、手指或三处以上咬伤或深度咬伤大量出血、功能障碍或肌皮咬掉),抗狂犬病血清与疫苗必须同时使用,一般咬伤者亦应用该血清。咬伤后注射本品越早(12小时内)效果越好。最迟不要超过72小时。 无论男女老幼注射量均按体重计算,每公斤体重注射抗狂犬病血清40IU(每安瓶 装量400IU),一次注射完毕。 注射抗狂犬病血清,必须先做过敏性试验,方法同前。注射部位无红肿时,表示无过敏,立即进行局部浸润注射和肌肉注射。先将部分血清滴入伤口,再围绕伤口作环形点状封闭,边进针边推注血清直至注入伤口底部。余下血清作一次性肌肉注射。若皮试反应阳性,应进行脱敏注射。方法同前。脱敏注射后。就可用本品肌肉注射,慢慢增加至全量注入为止,注完后观察30分钟。 注射前应用碘酒棉和酒精棉消毒注射部位,若伤口曾用其他化学药品处理过应冲洗干净,然后才可进行局部和肌肉注射血清。 注意事项: ⑴凡有气喘、枯草热或于一周前曾注射过马血清,以及直系亲属曾患过敏性疾病者,都应特别提防注射该血清可能引起的过敏性休克。 ⑵如偶然发生休克,应立即急救: 注射0.1%肾上腺素0.5-1.0毫升于皮下,紧急时可注入静脉中。小儿用量可按年龄递减; 人工呼吸; 保暖及使用兴奋剂。 ⑶切勿过量使用血清,过量会严重抑制狂犬病疫苗的抗体应答,血清用量愈大,干扰愈大。 ⑷凡使用狂犬病疫苗同时合并使用抗狂犬病血清者,均应在疫苗全程免疫后再加强2-3针疫苗,其目的是克服抗狂犬病血清对疫苗抗体应答的抑制作用。 影响抗狂犬病血清效果有哪些因素? 注射时间至关重要:咬伤后12小时内与疫苗同时使用效果最好,用晚了(超过72小时)起不到应有作用。当狂犬病毒侵入了神经系统后,再注射抗狂犬病血清无效。 注射部位:应首先将血清适量滴入伤口并在伤口周围浸润注射,以便直接中和伤口游离的病毒并与粘附在敏感细胞表面的病毒结合,使之失去感染力,并占据感染细胞周围敏感细胞表面的受体位置,尽量防止病毒扩散。余下的血清一般作肌肉注射,并应严格与疫苗注射部位分开,避免互相结合,抵消免疫效果。 伤口及时、彻底冲洗干净,再使用抗狂犬病血清,效果更好些。 25. 什么是狂犬病疫苗? 狂犬病疫苗是将狂犬病毒(北京株固定毒适应株aG)接种于原代地鼠肾单层细胞,培养后收获病毒液,加入甲醛溶液将病毒灭活。经安全和无菌试验、毒力和效力测定合格后分包装而成,用于狂犬病预防。 该疫苗每安瓶装量2ml,内含灭活的狂犬病毒和氢氧化铝佐剂及硫柳汞防腐剂、呈桔红色液体,摇匀后呈桔红微混液体。如疫苗变为黄色或有摇不散的沉淀物,则不能使用。 26. 注射狂犬病疫苗后可产生哪些方面的免疫力? 狂犬病疫苗人体免疫后产生的保护效果,不仅在于抗体应答,产生的干扰素和细胞免疫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狂犬病毒有两种主要抗原,即存在于病毒外膜的糖蛋白抗原与其内部的核蛋白抗原。前者激起中和抗体和血凝抑制抗体,能保护动物对病毒的攻击,后者激起补体结合抗体,不能保护病毒的攻击。 干扰素的作用已从组织培养试验中得到证实。干扰素不但干扰病毒的生成并可使生成的病毒有缺损。 从狂犬病致死者发现有T细胞失活,提示细胞免疫的重要性。如对动物使用环磷酰铵等免疫抑制剂或摘除胸腺或用X光照射等抑制其细胞免疫功能,均能加重试验动物受狂犬病毒感染的程度,证明细胞免疫作用存在。 27. 我国狂犬病疫苗研制进展如何? 1980年以前,我国使用的狂犬病疫苗是用羊脑培养制成的,因这种疫苗含有髓磷脂结合的蛋白物质,多次注射后易发生严重的神经性变态反应,发生率为1:1000~5000甚至达1:150,而且注射针次多(14-21)。为改进生产工艺,从1965年起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等单位着手研制地鼠肾细胞培养狂犬病疫苗,1980年经国家鉴定投产。1981年代替了羊脑狂犬病疫苗。 这种狂犬病疫苗有原制疫苗、佐剂疫苗、冻干浓缩疫苗与佐剂浓缩疫苗等四种剂型。现改进为纯化狂犬病疫苗,为灭活疫苗。对人畜均无感染性,保留其抗原性。注射人体后,起抗体应答与保护效果同国外同类产品相近。冻干疫苗效力比较稳定,便于运输和保存,浓缩疫苗抗原效力高且作用快。 地鼠肾细胞培养狂犬病疫苗经20多年的使用证明安全有效,仅有少数人出现注射局部红肿或痛痒,个别人有轻度发热。另一个优点是比羊脑疫苗注射针次少,规定5针为全程免疫,价格便宜,易为患者接受。 第三代狂犬病浓缩疫苗(1992-2000年),虽然解决了免疫原性问题(每剂≥2.5IU),但注射局部反应加重了。第四代狂犬病疫苗(21世纪),Vero细胞纯化疫苗(≥2.5IU/剂),免疫效价提高,副反应较小;第五代冻干狂犬病疫苗(2005年),Vero细胞纯化疫苗(4.0IU/剂),无佐剂,质量更稳定,免疫效价更好,保质期更长,注射后免疫应答较快、较高。 28. 如何正确使用狂犬病疫苗? 应按Vero细胞培养冻干狂犬病疫苗使用说明书规定的疫苗剂量和免疫程序进行。 第一针疫苗最好在咬伤后24小时内注射,用前把疫苗充分摇匀,注射三角肌内为好。 世界卫生组织(WHO)建议以下七种情况,第一针均要加倍或3倍正常的疫苗量,并分别注射两侧三角肌:①如前一天先注射抗狂犬病血清者;②慢性病如肝硬化、糖尿病患者;③先天或后天免疫缺陷;④服用了免疫抑制药物(包括抗疟疾药)⑤老人;⑥严重营养不良;⑦咬伤后48小时或超过48小时才开始注射狂犬病疫苗者。严重咬伤者更不例外,并应增加针次,直至注射十针。 WHO主张对患者进行联合免疫,即狂犬病疫苗与抗狂犬病血清分部位同时注射,以利于早期保护,并于全程注射后再加强注射2-3针疫苗,以增强疫苗的免疫效果。 29. 疫苗不在规定温度保存有什么危害? 狂犬病疫苗使用说明书规定保存温度(2~8℃),是经试验证明在此温度内保存,疫苗效力比较稳定。温度升高,疫苗的有效成分—糖蛋白抗原会加速分解,效力也就随之降低。为增加狂犬病疫苗的稳定性,制造疫苗时加入了佐剂,起到一定的稳定作用。在短时间内,如买疫苗回家短途中(放在避光、阴凉、通风处),超过规定温度,影响不是很大。回到家后则应放在冰箱内(因五针疫苗注完需一个月)。若农村实在没有冰箱保存,最好是放在附近有冰箱的单位,按时前往卫生单位注射。 疫苗也不能冰冻,结冰后,狂犬病疫苗也会失效,达不到应有的预防效果。 30. 影响狂犬病疫苗效果的因素是什么? 疫苗的运输、保存温度直接影响其效力,超过规定的保存温度,疫苗效力下降得快些。时间长了,甚至可使疫苗失效。冻结也会使疫苗失效。 使用前未充分摇匀疫苗就敲开安瓶,会损失掉滞留在安瓶顶部的抗原或注射时疫苗漏出,致使注射抗原剂量不足。 与第一针疫苗注射早晚有关:咬伤后24小时内注射疫苗效果较好。故48小时或48小时以后才开始注射,第一针应加倍量注射。 注射抗狂犬病血清与狂犬病疫苗的先后也有影响:若头一天注射抗狂犬病血清,次日才注射疫苗,也影响疫苗的抗体应答,故第一针也需加倍量注射。 注射部位与抗体应答强度有关:疫苗注射上臂三角肌比臀部效果好,幼儿可注射大腿前外侧肌肉,不宜注射臀部。 第一针疫苗的免疫效果与注射抗原量和注射部位数目呈正相关,故对重伤患者等八种人,第一针疫苗需加倍疫苗量并分注两侧三角肌,效果好些。 31. 为什么提倡在上臂三角肌注射狂犬病疫苗? 1988年WHO建议:狂犬病疫苗注射部位由臀部改为上臂三角肌。Dr.Baer观察证明狂犬病疫苗注入人体不同部位会产生不同程度的抗体应答,其中注射三角肌抗体应答滴度最高,臀部肌肉注射滴度最低,注射三角肌和臀部两处肌肉者产生中等抗体应答。比较观察乙肝疫苗在臀部和三角肌肌肉注射的免疫效果也证明:三角肌注射的抗体阳转率和GMT均比臀部肌肉注射的高得多。认为这是由于注入臀部脂肪中,影响疫苗的吸收与免疫效果的发挥。而且三角肌较接近腋下淋巴结,有利于免疫力的产生。 32. 几年前被狗咬伤现在注射狂犬病疫苗是否有效? 狂犬病的潜伏期受多种因素的影响,长短相差悬殊,若发病,一般被疯动物咬伤6个月内90%以上都已发病,几年前被不明狗咬伤现在发狂犬病的可能性少些(被不携带狂犬病毒的狗咬伤不会发狂犬病),但不可麻痹,鉴于狂犬病有长期潜伏期的(十几年或更长),因目前没有其他更好的预防方法,故仍可全程注射狂犬病疫苗,当然效果没有被咬伤后24小时内注射的好。 33. 反复注射地鼠肾组织培养狂犬病疫苗对智力有无不良影响? 经改善生产工艺制备的组织培养狂犬病疫苗,使用比较安全,反应轻微,对智力不会产生不良影响。例如,有一小学生两年内反复被家犬咬伤,其中抓伤两次未破皮,先后注射了四盒狂犬病疫苗,未出现异常现象。但少数人反复多次地注射狂犬病疫苗(尤其是有过敏体质的人),可能会产生过敏反应,如发热、寒战或皮肤出疹甚至水疱等,可治愈。   美国报道有108例注射二倍体狂犬病疫苗后发生变态反应,其中个别是初免三针后发生,绝大部分病例都是反复多次注射该疫苗后才发生的。故此应该按疫苗使用说明书规定注射疫苗,不要滥用。 34. 孕妇与发烧病人被动物咬伤后,注射狂犬病疫苗有无影响?   疫苗使用说明书规定,使用狂犬病疫苗无任何禁忌症。在狂犬病疫区,凡被动物咬(抓)伤的,都应及早作预防注射。孕妇更应加强保护。 我国自1981年开始改用组织培养狂犬病疫苗以来,孕妇注射该疫苗,长期观察证明不影响药效,对胎儿是安全的,国外也有不少孕妇使用组织培养狂犬病疫苗和抗狂犬病血清联合免疫,未见对胎儿发育有不良影响的报道。至于对发烧病人,使用该疫苗时,应查明发烧病因进行治疗,并按规定注射狂犬病疫苗,对患者亦是安全的。 35. 陈旧狗咬伤需否注射疫苗? 至于被狗咬伤已过了几个月,几年的 人是否还需要进行预防处理,是值得加以讨论的问题。狂犬病毒进入人体后至发病的这段期间称为狂犬病的潜伏期。此间可以是几天、几个月或几年以至更长,一般3个月以内占85%,6个月以内占90%,1年以内占96%,1年以上占4%。目前具有确切科学证据的最长潜伏期为27年,这就是说,凡被疯狗或可疑疯动物咬、抓伤而未做过预防处理者,即使过了几年、十几年,仍有发生狂犬病的可能性,宜补行预防处理。但此时伤口早已愈合,就没有局部处理问题了,也不需应用抗狂犬病血清,只单独作疫苗注射全程5针就可以了。 最好采用变五针法,即当天、第三天分别在双臂三角肌各注射一针疫苗,第七天注射一针疫苗为好。或2-1-1免疫程序,以便早期产生抗体和细胞免疫提高免疫效果并缩短注射时间。 36. 注射狂犬病疫苗期间或一年内又被动物咬伤怎么办? 全程注射狂犬病疫苗的免疫效果一般维持半年左右。按说明书规定:注射完本疫苗3个月内再次被疯动物咬伤,可不再注射本疫苗。如在3-6个月内,须用相同疫苗加强注射一针疫苗。如超过6个月,须重新全程注射本疫苗,包括抗狂犬病血清。无论什么时候被咬伤,每次都应及时,彻底处理伤口。注射狂犬病疫苗期间又被疯动物咬伤,可在注完五针疫苗再加强二针(隔日一针)。 那些以前曾用不明效价的疫苗做过接触前或接触后处理,以及那些不能确证其有保护性中和抗体水平的人,应接受全程的接触后免疫程序,包括应用狂犬病免疫球蛋白。 37. 如何开展接触前免疫接种?(MMWR 1999,48(1):3) 由于细胞培养纯化狂犬病疫苗比脑组织疫苗较为安全、有效,故更适合于人的接触前免疫接种。 此法的优点:1、不需要抗狂犬病血清并减少疫苗用量使治疗简单化,这对于不能获得免疫制品地区的高危人员或有高副反应的人特别重要;2、接触前免疫接种可保护接触后治疗被延迟的人员;3、对不明显的狂犬病接触危险者可提供保护;4、其后加强免疫一针,能迅速刺激抗体产生,抗体滴度可在10天内接近初免达到的水平。二次接触时,立即处理伤口,加强二针疫苗,3天后注射第二针。 应对处于有高度接触狂犬病毒危险的人员,如狂犬病毒试验室工作人员、兽医、动物管理员和野生动物管理员及生活在狂犬病疫区、经常接触狂犬病毒或具有潜在狂犬病危险的蝙蝠、浣熊、臭鼬、猫、狗或其他动物的人以及到疫区旅行的人员应作接触前免疫接种。 应用疫苗效价至少2.5IU/剂的组织培养狂犬病疫苗,按0、7、28天全程三剂肌肉注射为好(相差几天并不重要)。血清狂犬病毒中和抗体应得到证实。当滴度低于0.5IU/ml时,应加强注射。并于末针注射后1~3周采血清标本检测,以维持至少在血清浓度≥0.5IU/ml或血清作1:5稀释时的浓度用RFFIT检测有完全的中和作用。 WHO建议对有连续接触狂犬病危险人员应作定期加强注射。所有在诊断、研究或疫苗生产实验操作狂犬病活病毒的人员,应每6个月采血清检查狂犬病毒中和抗体,当滴度低于0.5IU/ml时,即应作加强注射,负责当局应保证所有职员作适当免疫。 所有其他有连续接触狂犬病危险的人员应每年检测一次血清中和抗体,当滴度低于0.5IU/ml时,应加强注射一次。 应填写狂犬病预防注射证书,并交给本人,注明所用疫苗型号、厂家、批号、免疫程序、抗体滴度(若检测过),和可能发生过的变态反应等。 接触前后预防注射应发证书: 应填写狂犬病接触后处理证书并交给每一受种者仔细保存。(见下表) 狂犬病预防接种证书 姓名 出生日期 处理方法 家庭住址 伤势及伤口处理:接触前或后处理(前、后) 血清或狂犬病免疫球蛋白(人) (厂家) 日期 厂家 剂量(IU) 免疫血清种类 疫苗 日期 厂家 剂量 疫苗剂型 批号 预防接种中心 医生签名 抗体滴度(如检测过) 不良反应 38. 注射狂犬病疫苗后出现不适应怎么办? 组织培养狂犬病疫苗使用比较安全、反应轻微,少数人注射后局部可能会有红肿或硬结,个别人有低烧(极少超过37.5℃的)这是正常的反应,不需特殊处理,可自行恢复,一般并不妨碍接种的继续进行。为减轻反应,目前正启用纯化狂犬病疫苗。有过敏史者,注射后有的人可能会有发热、头晕、寒战或局部发麻、痛痒,甚至发生痒疹和水疱或肠胃不适等症状。可对症处理,加用抗过敏药物治疗,但禁用类固醇药物如地塞米松等,并在继续注射疫苗时合并应用抗过敏药物,如赛庚啶,以控制机体的敏感性并保证安全完成狂犬病疫苗全程注射。 39. 如何减轻注射狂犬病疫苗的人体反应? 人用浓缩狂犬病疫苗由于提高浓度客观上注射局部反应比前加重,广西北海市卫生防疫站便有此经验,甚至有要求退货。经改进注射方法后,反映局部反应大为减轻。经验证明,狂犬病疫苗使用前要充分摇匀,注射时垂直进针注入上臂三角肌中部肌肉,儿童可在大腿前外侧中部肌肉垂直进针注射,进针深度可在1.5~2.5cm,此法注射反应较轻,免疫效果较好,但决不应在臀部肌肉注射,因此处注射产生的中和抗体滴度最低,且局部反应较重。而三角肌注射产生的抗体滴度最高,三角肌和臀部肌肉交替注射产生的抗体滴度居中。现在还有些地区未改正过来,怕上臂注射反应影响个人劳动。应该注意改进方法,以便减轻反应又能提高免疫效果,三角肌中部垂直进针注射切实可行。 40. 为什么注射了狂犬病疫苗或经联合免疫后仍有发狂犬病的? 组织培养狂犬病疫苗经二十年来广泛使用,证明效果是肯定的,绝大多数可以防止狂犬病发生。也有免疫失败病例。 最近的资料来自的确引起一或多人或动物死于狂犬病的疯动物咬伤的人经免疫处理和未作处理者的死亡率比较。 Vecraraghavan和Subrahmanyan指出,全程免疫者中死于狂犬病为6.5%,未全程免疫预防者死亡率至20%,未作免疫预防者死亡者为42.1%。因此,疫苗的保护率为84%。Kitamoto等指出,在被疯动物咬伤并经免疫处理的460人中,死亡率占4.4%,而其中头部伤者的死亡率高达10.8%,若干报告强调,即使头部受轻伤者其疫苗免疫效果亦差些,若是重伤头部几乎无效。但在伤前曾作免疫预防者例外。 (Nicholsonk.k.Gancet,1990,335(8699):1201-1205) 需要提及的是:按实验得出的结果,在极少数伤口较深的情况下,病毒直接接触到被咬伤的神经或直接进入血管内时,即使进行了特异性处理,仍可能发生狂犬病(林放涛教授:健康报1994.12.14第四版) 按照狂犬病国际会议资料,狂犬病毒感染后预防注射,不是100%有保护效果的;重伤病例单用狂犬病疫苗几乎无效,即使合用抗狂犬病血清,亦有约5%的无效病例。原因可有以下几方面: 无效病例可能与潜伏期短有关: 严重咬伤,狂犬病毒因其毒力较强,直接进入受伤神经或血管。 狂狼咬伤。 少年儿童对狂犬病毒敏感。 咬伤部位接近中枢神经系统,主要因伤处末稍神经分布较密集,病毒沿神经播散。 被咬伤者免疫后体内产生免疫力的早晚高低及维持时间长短:按规定免疫程序注射疫苗,有的患者不能在14天内出现有保护性的抗体水平,故起不到疫苗应有的作用。 对伤口未处理或延误了处理时间或处理不当:未及早、彻底、正确冲洗消毒伤口;如不该缝合伤口的病例未对伤口局部浸润注射抗狂犬病血清就缝合,导致未能阻止狂犬病毒侵入神经组织而发狂犬病;或缝合伤口使用全身麻醉导致患者免疫力下降发生狂犬病。 重伤病例未加入抗狂犬病血清或延误了使用血清时间。 抗狂犬病血清用量过多,抑制了疫苗作用,超过规定用量越大,干扰越大;疫苗与抗狂犬病血清同时注入一个部位,影响了免疫效果。 吴泰才等认为早死(注射完全程或其后一个月内发病者暂定为早死)可能与狂犬病疫苗注射后的免疫反应有关,而不是以往认为的无效病例。 当病毒感染引起变态反应时,使用疫苗或抗血清处理,反而促进狂犬病的发生,其潜伏期比起未能得到处理者平均缩短1~2倍,最短为7天。在狂犬病高发地区,对感染暴露者大剂量注射ARS或HRIG较为普通,不过这种作法应予劝阻,因为在严重咬伤后,病毒感染可使神经细胞及自身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表达增高,过剩的被动抗体介导免疫会产生免疫病理损伤,使神经原炎性反应发生“过早”死亡,目前,一般认为使用20IU/kg人狂犬病免疫球蛋白或40IU/kg抗狂犬病血清,不会影响主动抗体的应答和保护力。 疫苗管理和使用不当:如初诊第一针狂犬病疫苗注射后,第2~5针疫苗自行带回家中,缺乏适宜的保存条件,降低了疫苗效力;疫苗使用前未充分摇匀就敲开安瓶,将存在安瓶顶部的抗原失掉;或注射过程疫苗漏出,影响注入的抗原量;或将疫苗注入臀部脂肪层,影响了疫苗吸收及效果。有的则是未进行全程免疫。 个体因素:如患者身体有免疫功能缺陷,疫苗产生的免疫效果不好。 免疫程序和疫苗剂量不当;如世界卫生组织观察指出,疫苗与抗狂犬病血清联合使用时,因血清有干扰疫苗作用,特别是用抗狂犬病血清后第二天才注射疫苗者,第一针疫苗需加倍量或三倍量,五针注完后还要加强注射2-3针。超过48小时才注射疫苗者,第一针疫苗也要加倍量。 其它因素:如过劳、受寒降低了抵抗力,或酗酒使潜伏期缩短,提早发病。 41. 注射疫苗期间是否可以劳动?练气功?是否需要禁食“发物”? 凡被咬伤又无功能障碍者可参加适当的劳动及锻炼,但不宜作剧烈活动,以免过度疲劳。更需加强营养,提高抗病能力,顾虑鱼、鸡等发物是没有根据的。至于说明书提出在注射疫苗期间不宜饮酒、喝茶、吃有刺激性食物和进行剧烈运动,是为了避免引起疫苗注射反应而提出的,当然也考虑酒精可能会加速狂犬病毒神经移动的速度而缩短潜伏期,故注射狂犬病疫苗期间,不喝酒为宜,更不应酗酒。 42. 注射狂犬病疫苗的同时能不能服中药或其它药物? 注射狂犬病疫苗期间,因患有其它疾病需要服药治疗者可以服药。一般地讲对狂犬病疫苗的作用不会有影响。若为了防治狂犬病而服用中药,应慎重行事,因为目前尚未见报道对治疗狂犬病有肯定疗效的中草药。且有些中草药有毒性。如据群众来信反映有些患者服药后出现头昏,乏力甚至血尿等副作用,就是明证。 43. 哺乳期妇女被疯动物咬(抓)伤,能不能继续喂奶? 根据现有的资料,尚未见到人通过哺乳传播的报道。但有报道小犬、小牛出生后不久发生狂犬病,不排除通过消化道胎盘、乳汁传染。因此哺乳期妇女如不慎被疯动物咬(抓)伤,应立即处理伤口,注射狂犬病疫苗,并加用抗狂犬病血清,不必顾虑,可继续给小孩喂奶。当然如果出现狂犬病症状,应立即隔离断奶。因感染了狂犬病毒的母亲,长期与婴儿频繁接触,婴儿有可能会受母亲唾液或乳汁感染,故对婴儿亦应注射狂犬病疫苗。 44. 鸡与狗同槽喂食,狗疯了但鸡未被咬,人食用鸡蛋可以吗? 未见有此情况下鸡得狂犬病的报告,鸡蛋煮熟后可以吃。 45. 疯狗肉能不能吃? 不能吃。现有资料表明,狂犬病不仅存在于大脑和脊髓内,也可存在于皮肤、肌肉、内脏。故剖杀和剥疯狗皮时,狂犬病毒可以直接感染人的粘膜或破损皮肤(尤其是哪些不易觉察且容易被忽视的皮肤小破损),进入身体使人患狂犬病。如武汉市青山区有三位屠夫因杀狗(其所杀的狗其中有无明显症状而带有狂犬病毒的“健康”狗)感染狂犬病毒发病死亡的。也有社员因食熟疯狗肉而发狂犬病的报道,因此打死的疯动物应焚烧或深埋。中小动物至少深埋1米,大动物深埋2-3米,并撒上石灰后,将土打实。国家规定严禁出售任何疯动物肉,违者要追究责任。 46. 养狗不管狗有哪些危害? 狂犬病是一种危害极大的人畜共患急性传染病,病死率几乎达100%。从全国来看,狂犬病疫区逐年扩大,发病率不断上升。1989年4月10日我国卫生部首次公开向国内外公布传染并疫情,1988年全国25种传染病报告统计,病例总数为5022852例,死亡16090例,其中狂犬病死亡人数有4832例,发病率居建国以来最高水平。原因与近几年来城乡养犬数剧增并缺乏严格管理和免疫预防有关。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有1.5亿只犬,犬间的接触撕咬、追逐,形成一张狂犬病传播网络。每年我国生产的人用狂犬病疫苗100万人份,仍供不应求。而且只给人注射疫苗,不能控制狂犬病。许多地方犬祸成灾,弄得人心惶惶,“谈犬色变”,每年有不少人被咬伤,家犬咬伤自家人和邻居也不少,甚至发生狂犬病死亡的。 例如,湖北省黄陂县有一小学生在家玩狗时,手给狗咬了一下,未见出血。未做预防处理,286天后,该犬仍存活,此小孩却死于狂犬病。 又如湖北农村一位老干部买回一条狗,一天半夜,小狗突然狂叫,主人心烦,便起床开门一脚把狗踢出门外,脚刚好踢在小狗咀上,未作预防处理,一个月后,小狗“健在”,主人患狂犬病死亡。 狗除了能够传播狂犬病之外,还和许多疾病的传染有关,如黑热病、包虫病等。故养犬不管犬,不但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安全和社会安定,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对我国的对外开放政策也产生不良影响。 47. 如何控制和消灭狂犬病? 要控制和消灭人的狂犬病,首先必须从传染源着手。 对传染源: 狂犬病流行区:凡狂犬病流行以犬为直接传染源地区,应以消灭犬狂犬病为主要目标。 登记管理家犬,并对其进行狂犬病疫苗注射,或口服狂犬病疫苗,发给免疫证; 城市禁止私养犬只; 捕杀所有野犬及无免疫证的家犬; 对疯动物与被其咬伤的家畜应立即捕杀,对可疑患狂犬病的家犬应立即捕杀。 在控制狂犬病后,应立即着手控制野生动物狂犬病。 狂犬病已得到控制和消灭地区,应采取如下措施: 对与流行病区接壤30-50公里地带的犬、猫进行免疫,形成免疫带,防止狂犬病由流行区再度侵入。 对野生动物狂犬病和蝙蝠带毒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和必要时进行围猎毒杀或免疫。 限制或禁止动物入境,对入境动物进行4-6个月的检疫,同时进行免疫。 对人的预防注射: 对有被咬伤危险与有机会接触狂犬病毒机会的工作人员作感染前的免疫预防注射。一般用狂犬病疫苗基础免疫三针(0、7、28天注射)一年后加强一针,以后每三年加强一针。如怀疑皮肤伤口或粘膜接触了狂犬病毒污染物时,除对局部进行处理外,还应加强注射2-3针(隔日注射)。 被动物咬伤后,最有效的办法是采用及早、彻底处理伤口并及时注射抗狂犬病血清、狂犬病疫苗三步并重的原则。 总之,要消灭狂犬病必须作好管理狗,给狗注射疫苗,打狗,和对人的预防处理四个环节的工作。 狂犬病监测乃是任何控制狂犬病计划的基础,无论何时,都应收集、评价、整理流行病学资料,并绘成图,尽可能迅速传播,这些资料对医生决定是否着手接触后处理和对兽医决定对有关接触的动物采取什么措施是至关重要的。这种资料亦为判定、组织和实施狂犬病控制计划所需要。 在发展中国家对犬普遍预防接种已是控制狂犬病最重要的措施。在每一地区至少75%的狗应在一个月内接种完,在狗群流动迅速的地区,可能需要每年普种一次。但是如果狂犬病疫苗的有效期较长,且已存在一年以上的能辨别狗曾否免疫接种的方法值得信任,则应考虑在末次普种后在进入免疫狗群的狗作免疫接种的优点,对末次普种时接种过的狗约两年复种一次。 建议使用灭活狂犬病疫苗作犬普种,它比活疫苗易掌握使用,且对温度变化不大敏感,不存在感染接种操作人员的任何危险。 所有应接种的狗和猫都应注射灭活疫苗,不管其年龄、体重与健康状况。不满3月龄者应在6月龄时加强注射一剂疫苗。如使用活疫苗,则应特别严格遵循生产厂家的疫苗说明书。 给每只注射过疫苗的动物使用有色标记或有色塑料项圈以便于鉴别并促进免疫接种获得成功,有助于评估免疫接种覆盖率,特别是普种开始时更有用。 在普种时单独采用或联合应用以下三种基本方法,即逐户访视、固定接种车和流动诊所,依特殊的地区和当地水平决定采用的方法。 为了计划,实验与评估一次普种,要求估计狗的总数,普种是作一次普查或研究或联系前次普种的情况。 动员社会参与、卫生行政系统研究并给支持、经共同努力,75%以上的接种覆盖率是可以达到的。 通过精心设计的短期教育运动、犬普种并设安全耐用的标记、抓紧(几天后)补种漏种的犬等,大大提高接种覆盖率。 Mlombard对犬大规模接种狂犬病疫苗,三年血清及流行病学随访研究。1985年3月在秘鲁的利马、卡亚俄,继狗、猫和人狂犬病例明显增多之后。对登记注册的狗进行了吸附狂犬病疫苗的大规模接种。并在接种后第3、6、12、24和36个月随机取狗血清检测抗体反应。用RFFIT法检测发现,只进行初免的狗,在接种后12个月后,97%的狗中和抗体滴度≥0.5IU/ml,85%≥1.0IU/ml。24个月后,仍有70%的≥1.0IU/ml。经加强免疫的狗在接种后12个月时,95%的中和抗体≥1.0IU/ml。在大规模接种后33个月的流行病学调查中,没有一例狂犬病报道。证明狗对疫苗的免疫应答良好。可以诱生至少三年的免疫保护力,从而有效地控制人类狂犬病。 (任向东 译自国外学者来访报告1989,9(1):39) 48. 我国政府对狂犬病预防有哪些规定? 1984年9月5日国务院转发了卫生部、农牧渔业部、公安部《关于加强狂犬病预防控制工作的意见》: 在各级人民政府的领导下,卫生、农牧、公安部门较明确分工,各负其责,密切协作,切实做好预防控制狂犬病的工作,每年必须进行一至两次联合检查,以督促这项工作的开展。 农牧部门负责兽用狂犬病疫苗的研制生产和供应,对城乡所有养犬进行预防注射、登记、挂牌、发放“家犬免疫证“,并负责对狂犬病的疫情监视工作和进出口犬的检疫和免疫;公安部门负责对县以上城市(包括县)养犬的审批,处理违章养犬;卫生部门负责人用狂犬病疫苗的研制、生产、供应和疫苗注射,病人抢救,伤口处理以及疫情监测工作。 县以上城市(包括县)、近郊区、新兴工业区、游览区、港口、机场周围禁止养犬。凡机关、部队、科研单位、工厂、仓库等确因警卫、科研需要养犬的,要经上级主管部门同意,报所在地公安机关审批。县以下农村养犬,由乡、镇人民政府本着适当限制养犬的原则酌情掌握。 凡获准养犬单位或个人应立即携犬到畜牧售部门注射狂犬病疫苗,进行登记,缴费、挂牌,领养“家犬免疫证“对养犬必须严格管理;城镇一律圈(拴)养。犬如伤人,犬主应负担伤者的全部医疗费用和由此造成的一切损失。 凡未经免疫,无标(记)牌的犬,一律视为野犬,公安人员、民兵及广大群众均有权捕杀。在城市,由公安部门负责,畜牧兽医、卫生等部门积极配合捕杀狂犬、野犬;在农村由乡、镇人民政府负责组织力量捕杀狂犬、野犬。 外贸、供销、商业部门应凭“家犬免疫证”和犬牌收购活狗、狗皮。群众出售活狗、狗皮时应交回“家犬免疫证”和犬牌。 对家犬免疫采取收费制度,收费标准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的农牧部门制订。 如有违反上述要求者,要按情节轻重给予批评教育、罚款,直至追究刑事责任。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可按上述要求制订管理实施细则。 49.什么是人狂犬病免疫球蛋白? 本品属于人血液制品,原料血浆经严格质量检查:从献血员筛选,单人份采血浆均严格检测乙肝表面抗原、丙肝和艾滋病毒抗体、转氨酶、梅毒等指标全部合格的人血浆才能投产;低温乙醇法分离提纯FⅡ并经二次深加工处理除去抗补体活性;低PH病毒灭活和DV50除病毒过滤双重灭活病毒工艺;成品经严格检测,多项指标均高于2005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三部)所规定的要求。 本品不同于马血制备的抗狂犬病血清,目前,不需做皮试。能争取时间及早应用,本品是经特殊工艺技术提纯,保持了天然的抗体分子结构。特异抗体效价每毫升高于100IU,体内维持高效价抗体滴度时间较长,故中和狂犬病毒的效果较好,使用剂量20IU/kg。 本品含广谱抗病毒反抗细菌免疫球蛋白,对伤口感染其它病原体可提供保护,增强机体免疫力,与狂犬病疫苗联合应用,疗效更显著。 用法:按世界卫生组织(WHO)狂犬病专家委员会建议:“凡被疯动物或可疑疯动物咬、抓伤破皮出血或舔过肛门、会阴等处黏膜的患者,不管身体任何部位受伤,均应作联合免疫,人狂犬病免疫球蛋白,按体重每公斤不低于20IU。” 最好在伤后3小时内,首先反复用肥皂水(20%浓度肥皂水效果最好)冲洗伤口处15分钟,再用大量清水冲洗伤口,揩净。接着用本品滴入伤面,再沿伤口周围作点状浸润注射,边进针边推注本品,直至伤口底部形成立体封闭,视伤口处部位和多少处及伤口大小,酌情尽量将本品用在伤处局部浸润注射,余下的本品作一次性肌肉注射。 若能及早处理伤口,伤后12小时内使用本品,同时在不同部位,分开针具注射狂犬病疫苗则疗效更佳。 50.眼角周围或头部,睾丸,阴茎被疯动物咬伤该如何应用人狂犬病免疫球蛋白或抗狂犬病血清? 眼周围伤以及其它部位被疯动物咬伤,绝不能忽视对眼周围伤的局部处理,包括伤口冲洗和免疫血清的局部反应。否则必发狂犬病无疑。因眼周围处于头面部神经末梢分布较密集,易伤及神经,且接近大脑,应特别对待,适当处理。 目前有两例发生狂犬病死亡者,均伤及眼角却未作局部免疫血清浸润,分别只对手臂或手背伤作了局部清洗和浸润注射免疫血清,余下免疫血清都用在别处肌肉注射,发狂犬病的潜伏期都在两周之内。 如眼周围伤或睾丸,阴茎伤者,力争在伤后3小时内用肥皂水清洗伤口,揩净。12小时内用免疫血清作局部浸润,根据解剖部位,无须用1/2的免疫球蛋白剂量,酌情用注射器将免疫球蛋白滴入伤口内,并酌情对伤口周围作浸润注射。如无法作伤口周围浸润注射,亦可将盛有适量的免疫球蛋白的西林瓶对着伤口浸润片刻,让免疫球蛋白充分浸入伤处。人狂犬病免疫球蛋白使用剂量每公斤体重不低于20IU。局部处理后,余量作肌肉注射,同时在不同部位注射狂犬病疫苗,首剂宜加倍或三倍狂犬病疫苗分开注射两侧三角肌中部,作垂直进针肌肉注射,这样免疫效果来得快,免疫力更强,且局部反应轻。 抗狂犬病血清用前必须先作皮肤敏感性试验,皮试阴性者,用法同人狂犬病免疫球蛋白,但剂量为每公斤体重不低于40IU,皮试阳性者,须经脱敏注射,以达到安全,有效(方法如前述)。


作者: lyzengbao    时间: 2006-7-19 21:08

很全面了,也很实用


作者: yuan6938    时间: 2006-7-23 20:38

下载后在学习!
作者: warderwang    时间: 2006-8-1 10:36

好,


作者: cqftiger    时间: 2006-8-7 10:47

非常好,非常实用!


作者: 雪隐尘飞    时间: 2006-8-8 10:35

很详细的概括了狂犬病的各类相关知识,学习中!!!!


作者: tnt3447    时间: 2006-8-10 16:11

谢谢


作者: scorpionzs    时间: 2006-8-21 11:00

[em08]这样好的贴子~应该学习
作者: preventive    时间: 2006-8-24 15:32

太全面拉哈
作者: Jxd198526    时间: 2008-11-16 15:59

扯淡,健康犬不带毒CDC已经证明了,这篇文章可以删掉了,还有WHO规定是观测十天,还说教科书上说的是观测一星期,把教科书的名字说出来,我要见识见识开开眼界!!!!!!!!!
作者: Jxd198526    时间: 2008-11-16 16:00

不是观测一星期




欢迎光临 疾控家园 (http://cdcman.cn/) Powered by Discuz!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