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预防接种异常反应鉴定管理办法 [打印本页]

作者: lyzengbao    时间: 2006-7-10 07:54     标题: 预防接种异常反应鉴定管理办法

(2006年6月 讨论稿)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预防接种异常反应鉴定管理工作,依据《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预防接种异常反应鉴定工作应当遵循公开、公正的原则,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做到事实清楚、定性准确。

第三条 省、自治区、直辖市地方医学会负责预防接种异常反应鉴定的组织和日常工作。

第四条 中华医学会指导和参与疑难、复杂并在全国有重大影响的预防接种异常反应鉴定工作。

第五条 根据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对受种者人身造成的损害程度,分成四级。

第二章 专家库的建立

第六条 省、自治区、直辖市地方医学会建立预防接种异常反应鉴定专家库,临床、流行病、疫苗、免疫等与预防接种相关学科的专家组成,并依据相关学科设置专业组。异常反应专家库相关学科名录,由相关学科专家意见确定。

中华医学会设立预防接种异常反应鉴定国家级专家库。

医学会可以根据预防接种异常反应鉴定的实际情况,对专家库学科专业组设立予以适当增减和调整。

  第七条 具备下列条件的医药卫生等专业技术人员可以作为专家库人选:

  (一)有良好的业务素质和执业品德;

  (二)受聘于医药卫生机构或者医药卫生教学、科研等机构并担任相应专业高级技术职务3年以上;

  (三)健康状况能够胜任预防接种异常反应鉴定工作。

  负责预防接种异常反应鉴定工作的医学会原则上聘请本省、自治区、直辖市范围内的专家进入专家库;当本省、自治区、直辖市范围内的专家不能满足建立专家库需要时,可以聘请其他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专家进入专家库。

  第八条 医药卫生机构或医药卫生教学、科研机构、医药卫生专业学会应当按照医学会要求,推荐专家库候选人;符合条件的个人经所在单位同意后也可以直接向组建专家库的医学会申请。

  医学会对专家库成员候选人进行审核。审核合格的,予以聘任,并发给中华医学会统一格式的聘书。

  第九条 专家库成员聘用期为4年。在聘用期间出现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由专家库成员所在单位及时报告医学会,医学会应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进行调整。

  (一)因健康原因不能胜任预防接种异常反应鉴定的;

  (二)变更受聘单位或被解聘的;

  (三)不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

  (四)受刑事处罚的;

(五)违反鉴定工作纪律,情节严重的;

(六)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和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规定的其他情形。

聘用期满需继续聘用的,由医学会重新审核、聘用。

第三章 鉴定的受理

第十条 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行政部门成立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诊断小组,由同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日常工作。

第十一条 县级卫生行政部门可根据疑似预防接种反应情况,由本级组织进行诊断,或提请上级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诊断小组诊断。

对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在收到完整提交诊断的材料后30个工作日做出诊断。

第十二条 受种方或其监护人、接种单位、疫苗生产企业对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诊断有争议时,可以向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行政部门或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申请进行预防接种异常反应鉴定。

第十三条 受种方或其监护人、接种单位、疫苗生产企业可直接向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行政部门或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申请进行预防接种异常反应鉴定。

第十四条 当事人自知道或应当知道其身体健康受到损害之日起1年内,可以向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行政部门或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提出预防接种异常反应鉴定处理申请。

第十五条 预防接种异常反应鉴定实行属地化管理的原则。

预防接种异常反应鉴定,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地方医学会组织专家鉴定组进行。

第十六条 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行政部门、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接收到受种方或其监护人、接种单位、疫苗生产企业关于预防接种异常反应鉴定书面申请后,应当交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地方医学会组织鉴定。

交由医学会时,提交委托书,并附相关材料。

第十七条 受理单位应当自收到医学会的通知之日起10日内提交有关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鉴定材料。提交的有关预防接种异常技术鉴定的材料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疫苗生产企业、批发企业相关疫苗每批检验合格或者审核批准证明复印件,并加盖企业印章,进口疫苗还应由批发企业提供进口药品通关复印件,并加盖企业印章;

(二)与诊断治疗有关的病历资料;

(三)依法具有检验资格的机构对同批号、相关的标本和疫苗等实物做出的检验报告;

(四)预防接种有关记录;

(五)相关检验、鉴定报告;

(六)与预防接种异常反应鉴定有关的其他材料。

第十八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地方医学会不予受理预防接种异常反应鉴定。

  (一)当事人直接向省、自治区、直辖市地方医学会提出鉴定申请的;

(二)已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司法机关委托的除外),或经人民法院调解达成协议或判决的;

(三)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规定的其他情形。

不予受理鉴定的,医学会应向申请当事人说明理由。

  第十九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地方医学会可终止组织预防接种异常反应鉴定:

  (一)当事人未按规定提交有关预防接种异常反应鉴定材料的;

  (二)提供材料不真实的;

  (三)拒绝缴纳鉴定费的;

(四)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规定的其他情形。

  第二十条 交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地方医学会进行预防接种异常反应鉴定,应当按规定由申请当事人缴纳鉴定费。

第四章 专家鉴定组的组成

第二十一条 省、自治区、直辖市地方医学会组织专家独立开展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鉴定工作。

第二十二条 省、自治区、直辖市地方医学会应当根据受理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所涉及的学科专业,确定专家鉴定组的构成和人数。专家鉴定组人数应为5人以上单数。

  第二十三条 鉴定组成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回避:

  (一)当事人或者当事人的近亲属;

  (二)与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有利害关系;

  (三)与当事人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公正鉴定。

  第二十四条 现有专家组成员不能满足鉴定工作需要时,省级地方医学会应当向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或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说明,经同意,可以从其他省、自治区、直辖市地方医学会专家库中选取相关学科专业组的专家参加专家鉴定组,其他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行政部门或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予以支持。

第二十五条 专家鉴定组应当认真审查、妥善保管鉴定材料,保护当事人的隐私,保守有关秘密。

第五章 预防接种异常反应鉴定

第二十六条 省、自治区、直辖市地方医学会应当自收齐有关预防接种异常反应鉴定的材料之日起,一般不超过45个工作日,情况特殊的可延长至90天完成鉴定,并出具预防接种异常反应鉴定书。

第二十七条 省、自治区、直辖市地方医学会可以向当事人和其他相关组织、个人进行调查取证,进行调查取证时不得少于2人。调查取证结束后,调查人员和调查对象应当在有关文书上签字。如调查对象拒绝签字的,应当记录在案。

  第二十八条 省、自治区、直辖市地方医学会应当在预防接种异常反应鉴定7日前,将鉴定的时间、地点、要求等书面通知当事人。相关人员应当按照通知的时间、地点、要求参加鉴定。

  参加预防接种异常反应鉴定的双方当事人每一方人数不超过3人。

  任何一方无故缺席、自行退席或拒绝参加鉴定的,不影响鉴定的进行。

  第二十九条 省、自治区、直辖市地方医学会应当在预防接种异常反应鉴定10个工作日前书面通知专家鉴定组成员。专家鉴定组成员接到医学会通知后认为自己应当回避的,应当于接到通知时及时提出书面回避申请,并说明理由;因其他原因无法参加预防接种异常反应鉴定的,应当于接到通知时及时书面告知医学会,医学会应从相同专业的专家中及时进行更换。

  专家鉴定组成员因不可抗力因素未能及时告知省、自治区、直辖市地方医学会不能参加鉴定,致无法按规定组成专家组进行鉴定的,鉴定可以延期进行。

  第三十条 专家鉴定组组长由专家鉴定组成员推选产生,也可以由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争议所涉及的主要学科中资深的专家担任。

  第三十一条 专家鉴定组组长主持鉴定工作,并按照以下程序进行:

  (一)双方当事人在规定的时间内分别陈述意见和理由,陈述顺序先受种方,后接种单位;

  (二)专家鉴定组成员根据需要可以提问,被提问者应当如实回答,必要时,可以对受种者进行现场医学检查;

  (三)双方当事人退场;

  (四)专家鉴定组进行讨论;

  (五)经合议,根据半数以上专家鉴定组成员的一致意见形成鉴定结论。专家鉴定组成员在鉴定结论上签名。专家鉴定组成员对鉴定结论的不同意见,应当予以注明。

  第三十二条 预防接种异常反应鉴定书应当根据鉴定结论作出,预防接种异常反应鉴定书由鉴定专家签名,由专家鉴定组组长签发。

  省、自治区、直辖市地方医学会应当及时将预防接种异常反应鉴定书送达当事人和委托部门。

第三十三条 预防接种异常反应鉴定书应当包括下列主要内容:

  (一)当事人申请鉴定的理由;

  (二)受理单位提交的材料和省、自治区、直辖市地方医学会的调查材料;

(三)接种、诊治经过;

(四)对鉴定过程的说明;

(五)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判定及依据;

(六)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损害程度分级。

  经鉴定不属于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应当在鉴定书中说明理由。

  预防接种异常反应鉴定书格式由中华医学会统一制定。

第三十四条 省、自治区、直辖市地方医学会参加预防接种异常反应鉴定会的工作人员,对鉴定过程应如实记录。

第三十五条 在鉴定过程中,如当事人拒绝配合,无法进行鉴定的,可终止本次鉴定,并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地方医学会告知受理单位和当事人,说明不能鉴定的原因。

第三十六条 当事人对鉴定结论无异议,负责组织预防接种异常反应鉴定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地方医学会应当及时将收到的鉴定材料中的病历资料等原件退还受理部门或当事人,并保留有关复印件。

第三十七条 当事人发现鉴定过程有失公正,报告受理部门,经调查属实的,受理部门可要求省、自治区、直辖市地方医学会重新组织鉴定,不得再次收取鉴定费。

第三十八条 当事人对鉴定结果有异议时,可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第三十九条 省、自治区、直辖市地方医学会应当将鉴定的文书档案和有关资料存档,保存期限不得少于20年。

第四十条 在当事人委托预防接种异常反应鉴定后,受理部门提出停止鉴定的,预防接种异常反应鉴定终止。

第四十一条 卫生行政部门、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处理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时,应当以预防接种异常反应鉴定结论作为依据。

第四十二条 省、自治区、直辖市地方医学会应当于每年3月31日前将上一年度预防接种异常反应鉴定情况报同级卫生行政部门、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第六章 附  则

第四十三条 本办法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和国家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负责解释。

第四十四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1980年1月22日卫生部发布的《预防接种后异常反应和事故的处理试行办法》同时废止。本办法施行前已经处理结案的医疗事故争议,不再重新处理。


附件: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损害分类

一、疾病诊断

(一)含破伤风类毒素的疫苗(如DTaPDTPDTDd,或TT

1、过敏反应或过敏性休克

2、臂神经炎

3在所列时限内出现的疾病、残疾、伤害或与之有关的任何急性并发症或后遗症(包括死亡)

(二)含百日咳菌提取的部分百日咳菌成分,或特异性百日咳抗原的疫苗 (DTaPDTPPDTP-HiB)

1过敏反应或过敏性休克

2、脑病(或脑炎)

3在所列时限内出现的疾病、残疾、伤害或与之有关的任何急性并发症或后遗症(包括死亡)

(三)麻疹、腮腺炎以及风疹疫苗或含有前述任何组分的疫苗(如MMRMRMR

1过敏反应或过敏性休克

2脑病(或脑炎)

(四)含风疹病毒的疫苗(如MMRMRR

1、慢性关节炎

2在所列时限内出现的疾病、残疾、伤害或与之有关的任何急性并发症或后遗症(包括死亡)

(五)含麻疹病毒的疫苗(如MMRMRM

1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2、有免疫缺陷的疫苗接受者中疫苗株麻疹病毒感染

3在所列时限内出现的疾病、残疾、伤害或与之有关的任何急性并发症或后遗症(包括死亡)

(六)含脊髓灰质炎活毒的疫苗(OPV

1、麻痹性脊髓灰质炎

2疫苗株脊灰病毒感染

3在所列时限内出现的疾病、残疾、伤害或与之有关的任何急性并发症或后遗症(包括死亡)

(七)含脊髓灰质炎灭活病毒的疫苗(如IPV

1过敏反应或过敏性休克

2在所列时限内出现的疾病、残疾、伤害或与之有关的任何急性并发症或后遗症(包括死亡)

(八)乙型肝炎疫苗

1过敏反应或过敏性休克

2在所列时限内出现的疾病、残疾、伤害或与之有关的任何急性并发症或后遗症(包括死亡)

二、因果关系判定

三、异常反应损害程度分级

(一)一级:死亡,严重残疾

1、甲等:死亡

2、乙等:重要器官缺失或功能完全丧失,其他器官不能代偿,存在特殊医疗依赖,生活完全不能自理.

(二)二级:造成中度残疾、器官组织损伤,导致严重功能障碍

1、甲等:器官功能缺失或功能完全丧失, 其他器官不能代偿,存在特殊医疗依赖,生活完全不能自理.

2、乙等:存在器官严重功能障碍, 存在特殊医疗依赖,生活大部分不能自理.

3、丙等: 存在器官严重功能障碍, 可能存在特殊医疗依赖,生活部分不能自理.

(三)三级:造成轻度残疾、器官组织损伤,导致一般功能障碍

1、甲等: 存在较重器官功能障碍, 可能存在特殊医疗依赖,生活能自理.

2、乙等: 存在中度器官功能障碍, 可能存在一般医疗依赖,生活能自理.

(四)四级:造成明显人身损害的及其他后果的

注:请将意见反馈以下邮箱和地址

免疫规划处邮箱: epiddc@moh.gov.cn

联系电话:010-68792354 传真:010-68792357


作者: 9721811    时间: 2006-7-14 10:44

我们已经提交上级修改意见了,大家有什么好的意见啊,请一起讨论吧

******

我X组织了X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X市医学会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办公室和医政科、防病科等科室的负责同志和技术人员进行了认真学习讨论。大家一致认为,制定出台《预防接种异常反应鉴定管理办法》是进一步贯彻落实《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加强预防接种制度建设,规范预防接种异常反应鉴定工作。

按照要求我们对《预防接种异常反应鉴定管理办法(讨论稿)》提出以下建议,仅供参考;

一、根据《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和《医疗事故鉴定办法》,争议处理由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受理,鉴定由医学会组织进行,如要求市县进行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诊断,建议由市县医学会组织进行诊断;或者由省一级统一进行鉴定,市县不承担预防接种异常反应鉴定。

二、建议增加相关规定,允许当事人对首次鉴定结论有异议时,可以申请再次鉴定,并明确其工作流程;

三、作为部门规范性文件,其表述应当与《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及《医疗事故鉴定办法》相统一,并做到严谨慎密,前后一致并与工作实际相符,根据工作实际情况,对讨论稿多处文字进行了修改,部分改动涉及到工作职责和分工,作为附件一并上报。

预防接种异常反应鉴定管理办法

修改稿之一)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预防接种异常反应鉴定管理工作,依据《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预防接种异常反应鉴定工作应当遵循公开、公正的原则,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做到事实清楚、定性准确。

第三条 省、自治区、直辖市地方医学会负责预防接种异常反应鉴定的组织和日常工作。

第四条 中华医学会指导和参与疑难、复杂并在全国有重大影响的预防接种异常反应鉴定工作。

第五条 根据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对受种者人身造成的损害程度,分成四级。

第二章 专家库的建立

第六条 省、自治区、直辖市地方医学会建立预防接种异常反应鉴定专家库,由临床、流行病、疫苗、免疫等与预防接种相关学科的专家组成,并依据相关学科设置专业组。预防接种异常反应鉴定专家库相关学科名录,由相关学科专家意见确定。

中华医学会设立预防接种异常反应鉴定国家级专家库。

医学会可以根据预防接种异常反应鉴定的实际情况,对专家库学科专业组设立予以适当增减和调整。

  第七条 具备下列条件的医药卫生等专业技术人员可以作为专家库人选:

  (一)有良好的业务素质和执业品德;

  (二)受聘于医药卫生机构或者医药卫生教学、科研等机构并担任相应专业高级技术职务3年以上;

  (三)健康状况能够胜任预防接种异常反应鉴定工作。

  负责预防接种异常反应鉴定工作的医学会原则上聘请本省、自治区、直辖市范围内的专家进入专家库;当本省、自治区、直辖市范围内的专家不能满足建立专家库需要时,可以聘请其他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专家进入专家库。

  第八条 医药卫生机构或医药卫生教学、科研机构、医药卫生专业学会应当按照医学会要求,推荐专家库候选人;符合条件的个人经所在单位同意后也可以直接向组建专家库的医学会申请。

  医学会对专家库成员候选人进行审核。审核合格的,予以聘任,并发给中华医学会统一格式的聘书。

  第九条 专家库成员聘用期为4年。在聘用期间出现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由专家库成员所在单位及时报告医学会,医学会应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进行调整。

  (一)因健康原因不能胜任预防接种异常反应鉴定的;

  (二)变更受聘单位或被解聘的;

  (三)不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

  (四)受刑事处罚的;

(五)违反鉴定工作纪律,情节严重的;

(六)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和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规定的其他情形。

聘用期满需继续聘用的,由医学会重新审核、聘用。

第三章 鉴定的受理

第十条 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行政部门成立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诊断小组,由同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日常工作。不知有无必要?因为一旦出现异常反应,可委托医学会组织专家组进行鉴定(鉴定就包括了对疑似情况的诊断)

第十一条 县级卫生行政部门可根据疑似预防接种反应情况,由本级组织进行诊断,或提请上级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诊断小组诊断。

对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在收到完整提交诊断的材料后30个工作日做出诊断。

第十二条 受种方或其监护人、接种单位、疫苗生产企业对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诊断有争议时,可以向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行政部门或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申请进行预防接种异常反应鉴定。

第十三条 受种方或其监护人、接种单位、疫苗生产企业可直接向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行政部门或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申请进行预防接种异常反应鉴定。

第十四条 接受预防接种的当事人(受种人或其监护人)自知道或应当知道其身体健康受到损害之日起1年内,可以向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行政部门或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提出预防接种异常反应鉴定和处理申请。

第十五条 预防接种异常反应鉴定实行属地化管理的原则。

预防接种异常反应鉴定,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地方医学会组织专家鉴定组进行。

第十六条 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行政部门、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在收到受种方或其监护人、接种单位、疫苗生产企业关于预防接种异常反应鉴定书面申请后,应当在5个工作日内交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地方医学会组织鉴定。

交由医学会时,提交委托书,并附相关材料。

第十七条 争议受理单位和各方当事人应当自收到医学会要求提交有关鉴定材料的通知之日起10日内提交有关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鉴定材料。提交的有关预防接种异常技术鉴定的材料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疫苗生产企业、批发企业相关疫苗每批检验合格或者审核批准证明复印件,并加盖企业印章,进口疫苗还应由批发企业提供进口药品通关复印件,并加盖企业印章;

(二)与诊断治疗有关的病历资料;

(三)依法具有检验资格的机构对同批号、相关的标本和疫苗等实物做出的检验报告;

(四)预防接种有关记录;

(五)相关检验、鉴定报告;

(六)与预防接种异常反应鉴定有关的其他材料。

第十八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地方医学会不予受理预防接种异常反应鉴定。

  (一)任一方当事人直接向省、自治区、直辖市地方医学会提出鉴定申请的;

(二)已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司法机关委托的除外),或经人民法院调解达成协议或判决的;

(三)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规定的其他情形。

不予受理鉴定的,医学会应向鉴定主张人书面说明理由。

  第十九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地方医学会可终止组织预防接种异常反应鉴定并通知鉴定委托单位和各方当事人:

  (一)当事人未按规定提交有关预防接种异常反应鉴定材料的;

  (二)提供材料不真实的;

  (三)拒绝缴纳鉴定费的;

(四)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规定的其他情形。

  第二十条 交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地方医学会进行预防接种异常反应鉴定,应当按规定由鉴定主张人预先缴纳鉴定费。

第四章 专家鉴定组的组成

第二十一条 省、自治区、直辖市地方医学会组织专家独立开展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鉴定工作。

第二十二条 省、自治区、直辖市地方医学会应当根据受理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所涉及的学科专业,确定专家鉴定组的构成和人数。专家鉴定组人数应为5人以上单数。

  第二十三条 鉴定组成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回避:

  (一)当事人或者当事人的近亲属;

  (二)与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争议相关方有利害关系;

  (三)与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争议当事人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公正鉴定。

  第二十四条 现有专家组成员不能满足鉴定工作需要时,省级地方医学会应当向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或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说明,经同意,可以从其他省、自治区、直辖市地方医学会专家库中选取相关学科专业组的专家参加专家鉴定组,其他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行政部门或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予以支持。

第二十五条 专家鉴定组应当认真审查、妥善保管鉴定材料,保护当事人的隐私,保守有关秘密。

第五章 预防接种异常反应鉴定

第二十六条 省、自治区、直辖市地方医学会应当自收齐有关预防接种异常反应鉴定的材料之日起,一般不超过45个工作日,情况特殊的可延长至90个工作日完成鉴定,并出具预防接种异常反应鉴定书。

第二十七条 省、自治区、直辖市地方医学会可以向当事人和其他相关组织、个人进行调查取证,进行调查取证时不得少于2人。调查取证结束后,调查人员和调查对象应当在有关文书上签字。如调查对象拒绝签字的,应当记录在案。

  第二十八条 省、自治区、直辖市地方医学会应当在预防接种异常反应鉴定会7日前,将鉴定会的时间、地点、要求等书面通知当事人。相关人员应当按照通知的时间、地点、要求参加鉴定会。

  参加预防接种异常反应鉴定的各方(因为有时还涉及多方)当事人每一方人数不超过3人。

  任何一方无故缺席、自行退席或拒绝参加鉴定的,不影响鉴定的进行。

  第二十九条 省、自治区、直辖市地方医学会应当在预防接种异常反应鉴定10个工作日前书面通知专家鉴定组成员。专家鉴定组成员接到医学会通知后认为自己应当回避的,应当于接到通知时及时提出书面回避申请,并说明理由;因其他原因无法参加预防接种异常反应鉴定的,应当于接到通知时及时书面告知医学会,医学会应从相同专业的专家中及时进行更换。

  专家鉴定组成员因不可抗力因素未能及时告知省、自治区、直辖市地方医学会不能参加鉴定,致无法按规定组成专家组进行鉴定的,鉴定可以延期进行并书面告之委托鉴定的单位和各方当事人。

  第三十条 专家鉴定组组长由专家鉴定组成员推选产生,也可以由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争议所涉及的主要学科中资深的专家担任。

  第三十一条 专家鉴定组组长主持鉴定工作,并按照以下程序进行:

  (一)双方当事人在规定的时间内分别陈述意见和理由,陈述顺序先受种方,后接种单位;

  (二)专家鉴定组成员根据需要可以提问,被提问者应当如实回答,必要时,可以对受种者进行现场医学检查;

  (三)双方当事人退场;

  (四)专家鉴定组进行讨论;

  (五)经合议,根据半数以上专家鉴定组成员的一致意见形成鉴定结论。专家鉴定组成员在鉴定结论上签名。专家鉴定组成员对鉴定结论的不同意见,应当予以注明。

  第三十二条 预防接种异常反应鉴定书应当根据鉴定结论作出,预防接种异常反应鉴定书文稿由鉴定组专家签名保存,鉴定书由专家鉴定组组长签发。

  省、自治区、直辖市地方医学会应当及时将按照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争议涉及方数量制作的预防接种异常反应鉴定书送达委托鉴定的部门,委托部门收到鉴定书后及时送达各方当事人。

第三十三条 预防接种异常反应鉴定书应当包括下列主要内容:

  (一)当事人申请鉴定的理由;

  (二)受理单位提交的材料和省、自治区、直辖市地方医学会的调查材料;

(三)接种、诊治经过;

(四)对鉴定过程的说明;

(五)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判定及依据;

(六)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损害程度分级。

  经鉴定不属于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应当在鉴定书中说明理由。

  预防接种异常反应鉴定书格式由中华医学会统一制定。

第三十四条 省、自治区、直辖市地方医学会参加预防接种异常反应鉴定会的工作人员,应当严格按照预防接种异常反应鉴定程序组织鉴定会,对鉴定过程应如实记录。

第三十五条 在鉴定过程中,如当事人拒绝配合,无法进行鉴定的,可终止本次鉴定,并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地方医学会书面告知委托鉴定的单位和相关方当事人,说明不能鉴定的原因。

第三十六条 各方当事人对鉴定结论无异议,负责组织预防接种异常反应鉴定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地方医学会应当及时将收到的鉴定材料中的病历资料等原件退还委托鉴定的单位或当事人,并保留有关复印件。

第三十七条 任一方当事人发现鉴定过程有失公正,报告争议受理部门,经调查属实的,争议受理部门可要求省、自治区、直辖市地方医学会重新组织鉴定,并不得再次收取鉴定费。

第三十八条 任一方当事人对鉴定结果有异议时,可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第三十九条 省、自治区、直辖市地方医学会应当将鉴定的文书档案和有关资料存档,保存期限不得少于20年。

第四十条 鉴定受理部门受理预防接种异常反应鉴定后,争议受理部门提出停止鉴定的,预防接种异常反应鉴定终止,鉴定受理部门应书面告之争议相关方。

第四十一条 卫生行政部门、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处理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时,应当以预防接种异常反应鉴定结论作为依据。

第四十二条 省、自治区、直辖市地方医学会应当于每年331日前将上一年度预防接种异常反应鉴定情况报同级卫生行政部门、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建议增加罚则,对医学会组织鉴定的工作人员和参加鉴定的专家违反工作程序和纪律的处罚。

第六章 附  则

第四十三条 本办法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和国家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负责解释。

第四十四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1980122卫生部发布的《预防接种后异常反应和事故的处理试行办法》同时废止。本办法施行前已经处理结案的预防接种后异常反应和事故争议,不再重新处理。


附件: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损害分类

一、疾病诊断

(一)含破伤风类毒素的疫苗(如DTaPDTPDTDd,或TT

1、过敏反应或过敏性休克

2、臂神经炎

3、在所列时限内出现的疾病、残疾、伤害或与之有关的任何急性并发症或后遗症(包括死亡)

(二)含百日咳菌提取的部分百日咳菌成分,或特异性百日咳抗原的疫苗 (DTaPDTPPDTP-HiB)

1、过敏反应或过敏性休克

2、脑病(或脑炎)

3、在所列时限内出现的疾病、残疾、伤害或与之有关的任何急性并发症或后遗症(包括死亡)

(三)麻疹、腮腺炎以及风疹疫苗或含有前述任何组分的疫苗(如MMRMRMR

1、过敏反应或过敏性休克

2、脑病(或脑炎)

(四)含风疹病毒的疫苗(如MMRMRR

1、慢性关节炎

2、在所列时限内出现的疾病、残疾、伤害或与之有关的任何急性并发症或后遗症(包括死亡)

(五)含麻疹病毒的疫苗(如MMRMRM

1、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2、有免疫缺陷的疫苗接受者中疫苗株麻疹病毒感染

3、在所列时限内出现的疾病、残疾、伤害或与之有关的任何急性并发症或后遗症(包括死亡)

(六)含脊髓灰质炎活毒的疫苗(OPV

1、麻痹性脊髓灰质炎

2、疫苗株脊灰病毒感染

3、在所列时限内出现的疾病、残疾、伤害或与之有关的任何急性并发症或后遗症(包括死亡)

(七)含脊髓灰质炎灭活病毒的疫苗(如IPV

1、过敏反应或过敏性休克

2.在所列时限内出现的疾病、残疾、伤害或与之有关的任何急性并发症或后遗症(包括死亡)

(八)乙型肝炎疫苗

1、过敏反应或过敏性休克

2、在所列时限内出现的疾病、残疾、伤害或与之有关的任何急性并发症或后遗症(包括死亡)

二、因果关系判定

三、异常反应损害程度分级

(一)一级:死亡,严重残疾

1、甲等:死亡

2、乙等:重要器官缺失或功能完全丧失,其他器官不能代偿,存在特殊医疗依赖,生活完全不能自理.

(二)二级:造成中度残疾、器官组织损伤,导致严重功能障碍

1、甲等:器官功能缺失或功能完全丧失, 其他器官不能代偿,存在特殊医疗依赖,生活完全不能自理.

2、乙等:存在器官严重功能障碍, 存在特殊医疗依赖,生活大部分不能自理.

3、丙等: 存在器官严重功能障碍, 可能存在特殊医疗依赖,生活部分不能自理.

(三)三级:造成轻度残疾、器官组织损伤,导致一般功能障碍

1、甲等: 存在较重器官功能障碍, 可能存在特殊医疗依赖,生活能自理.

2、乙等: 存在中度器官功能障碍, 可能存在一般医疗依赖,生活能自理.

(四)四级:造成明显人身损害的及其他后果的


作者: ak47ttyy    时间: 2006-7-15 15:04

好东西,啥时开始执行。
作者: lsc6559    时间: 2006-7-15 21:20

有 条例就行了,这种办法与疾控人关系不大!
作者: 9721811    时间: 2006-7-17 10:10

[QUOTE]  如何上传图片或者文本啊, 有的话教我
作者: 9721811    时间: 2006-7-17 10:29

怎么没有影响,在该办法出台后,要求我们计划免疫工作更加规范\和有序,否则站在被告席上的就是预防接种单位了.被执行的也是我门这写工作者,怎么没有关系,看的出来,你对政策和工作影响没有进行深入研究,比如在<医疗事故管理办法>出台后,医疗纠纷直线上升,同样,在这个办法出台后,影响也是深远的,尤其是脊髓灰质盐疫苗接种反应,按照发生比率,全国每年可能发生几十例左右,还有其他的一些,加之基层工作不按照规范严格实施,一旦发生,不是事故就是反应,由于补偿经费的来源和总量的问题,地市和省级极有可能互打太级.

面对百姓和无辜儿童,你能认为没有关系吗,.

还有,具有的传闻,补偿为十万以下,对此建议,请求在国家资金渠道外建立新的救济渠道,比如引入保险,以及互助基金,等方式,以报偿反应所发生的费用以及巨额开销.


作者: ma790303    时间: 2006-7-17 23:33

[em06]免疫规划需要完善的东西太多了,有些时候也不得不说“上面”制定的东西有些还是不切合实际的,从条例的颁布实施说起吧,已经执行了这么长时间了,究竟有多少地方落实了经费,经费到底由谁去督促解决,地方政府不解决怎么办?好像没有人落实,倒是一类苗不收费落实的挺坚决,也不知道他们知不知道最基层的人靠什么吃饭!再说疫苗储存和运输吧,究竟哪个厂家能保证冷链运输,疫苗的储存由谁去管理……我真是不人心再说了,下发 预防接种异常反应鉴定管理办法又有什么用呢?到底能有多少异常反应(喔现在应该叫疑似异常反应了),能到鉴定的地步,我们都是做这个的,心里也清楚,那么就是最关心的处理问题为什么就偏偏不提了呢?由谁去协调解决,由谁去落实赔偿,特别是一类苗的赔偿,谁去要?怎么要?难道让我们疾控部门去?好像有点开玩笑的意思???
作者: 9721811    时间: 2006-7-18 08:31

小提示:

不能叫赔偿,地叫补偿,着有本质的区别.


作者: 9721811    时间: 2006-7-18 08:33

预防接种反应是无过错方发生的,又由于是国家行政推行,所以个人理解为国家救济的一个方式,
作者: lyzengbao    时间: 2006-7-18 08:58

这个办法正在征求意见,实际上应该早就出台,目前各地在接种反应的鉴定和处理方面是一个很大的漏洞,很不规范,急需这个鉴定办法。
作者: 9721811    时间: 2006-7-19 15:38     标题: 我市的修改稿

TRVG06vR.doc (53 KB)
其实在提交的材料中有的可能不一定能够及时提供,但是由于归属药品监督局管理,我们也就没有提出意见了.

附件: [预防接种异常反应鉴定管理办法] TRVG06vR.doc (2006-7-19 15:37, 53 KB) / 下载次数 275
http://cdcman.cn/attachment.php?aid=1170&k=b53aea387fb9d8b62326c9f027fce43e&t=1734871570&sid=Ar5g9w
作者: lyzengbao    时间: 2006-7-19 20:47

你的意见可以直接寄送给卫生部
作者: 9721811    时间: 2006-7-20 08:41

个人认为这个办法太随意了,不知道是什么人起草的,感觉起草者不了解计划免疫预防接种反应的工作,,尤其是基层的工作,也不了解医疗鉴定程序,(我以前也不了解)但如果仔细研读医疗事故处理办法,至少许多地方我们不必进行修订.如果征求意见前能够在内部先进行意见交换,我们恐怕也不用这么修改的.
作者: lyzengbao    时间: 2006-7-21 10:56

现在卫生部出台的很多政策和法规之间,以及和其他部门有关的政策和法规都不能很好的衔接,许多根本就没有办法执行,简直就是作茧自缚
作者: 将军牛牛    时间: 2006-7-21 15:03

以下是引用9721811在2006-7-18 8:31:56的发言:

不能叫赔偿,地叫补偿,着有本质的区别.

本人孤陋寡闻,不知道有没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这部法律.

如果没有,这也难怪.

现在没有,今后有了,你再坚持你这是"补偿",请靠边稍息吧.

汉语的语汇太丰富了,"待业"和"失业","下降"和"负增长"等都是有着本质区别的孪生词组.


作者: 9721811    时间: 2006-7-22 17:24

请大家一起看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享有依法取得国家赔偿的权利,促进国家机关依法行使职权,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第二条 国家机关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违法行使职权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受害人有依照本法取得国家赔偿的权利。 国家赔偿由本法规定的赔偿义务机关履行赔偿义务。 第二章 行政赔偿 第一节 赔偿范围 第三条 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行政职权时有下列侵犯人身权情形之一的,受害人有取得赔偿的权利: (一)违法拘留或者违法采取限制公民人身自由的行政强制措施的; (二)非法拘禁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剥夺公民人身自由的; (三)以殴打等暴力行为或者唆使他人以殴打等暴力行为造成公民身体伤害或者死亡的; (四)违法使用武器、警械造成公民身体伤害或者死亡的; (五)造成公民身体伤害或者死亡的其他违法行为。 第四条 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行政职权时有下列侵犯财产权情形之一的,受害人有取得赔偿的权利: (一)违法实施罚款、吊销许可证和执照、责令停产停业、没收财物等行政处罚的; (二)违法对财产采取查封、扣押、冻结等行政强制措施的; (三)违反国家规定征收财物、摊派费用的; (四)造成财产损害的其他违法行为。 第五条 属于下列情形之一的,国家不承担赔偿责任: (一)行政机关工作人员与行使职权无关的个人行为; (二)因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自己的行为致使损害发生的; (三)法律规定的其他情形。 第二节 赔偿请求人和赔偿义务机关 第六条 受害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有权要求赔偿。 受害的公民死亡,其继承人和其他有扶养关系的亲属有权要求赔偿。 受害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终止,承受其权利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有权要求赔偿。 第七条 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行使行政职权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该行政机关为赔偿义务机关。 两个以上行政机关共同行使行政职权时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共同行使行政职权的行政机关为共同赔偿义务机关。 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在行使授予的行政权力时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被授权的组织为赔偿义务机关。 受行政机关委托的组织或者个人在行使受委托的行政权力时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委托的行政机关为赔偿义务机关。 赔偿义务机关被撤销的,继续行使其职权的行政机关为赔偿义务机关;没有继续行使其职权的行政机关的,撤销该赔偿义务机关的行政机关为赔偿义务机关。
作者: 9721811    时间: 2006-7-22 17:25

在看:

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

  第五章 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处理   第四十条 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是指合格的疫苗在实施规范接种过程中或者实施规范接种后造成受种者机体组织器官、功能损害,相关各方均无过错的药品不良反应。   第四十一条 下列情形不属于预防接种异常反应:   (一)因疫苗本身特性引起的接种后一般反应;   (二)因疫苗质量不合格给受种者造成的损害;   (三)因接种单位违反预防接种工作规范、免疫程序、疫苗使用指导原则、接种方案给受种者造成的损害;   (四)受种者在接种时正处于某种疾病的潜伏期或者前驱期,接种后偶合发病;   (五)受种者有疫苗说明书规定的接种禁忌,在接种前受种者或者其监护人未如实提供受种者的健康状况和接种禁忌等情况,接种后受种者原有疾病急性复发或者病情加重;   (六)因心理因素发生的个体或者群体的心因性反应。

 第四十六条 因预防接种异常反应造成受种者死亡、严重残疾或者器官组织损伤的,应当给予一次性补偿。   因接种第一类疫苗引起预防接种异常反应需要对受种者予以补偿的,补偿费用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在预防接种工作经费中安排。因接种第二类疫苗引起预防接种异常反应需要对受种者予以补偿的,补偿费用由相关的疫苗生产企业承担。   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具体补偿办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制定。


作者: 9721811    时间: 2006-7-22 17:30

同时在安徽和山东胜诉的有关脊灰案例中,均认定服用糖丸为行政行为的行政诉讼.所以个人认为这是国家救济的一种方式,当然国家没有补偿的规定.但是有的情况是可以从赔偿法中进行引申,但是不适用脊灰.因此败诉.

个人水浅,请大家共同探讨,感谢将军牛牛的追问.


作者: lyzengbao    时间: 2006-7-22 20:02

《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条例》在国务院公布之前肯定经过有关法律专家的审核,对于经济补偿的概念也是被法律界定下来的,没有必要就此过多争论。
作者: ya1112    时间: 2006-8-3 22:38

这个办法正在征求意见,错误很多,需要大量的修改完善,比如组织者、鉴定程序、鉴定范围、鉴定经费、赔偿标准等,实际上应该早就出台,目前各地在接种反应的鉴定和处理方面是一个很大的漏洞,很不规范,急需这个鉴定办法。[em01][em02][em02][em03][em04][em05][em06][em07][em08]
作者: wysh001    时间: 2006-8-4 18:33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9721811    时间: 2006-8-7 09:33

急需是不错,从条例出台已经有一年了把,把话说的难听点,一年就搞了个这个东西.还是国家政府出台的,象话吗……
作者: lyzengbao    时间: 2006-8-7 11:19

各地还没有具体的实施办法,都在拖
作者: ddj    时间: 2006-8-7 20:53

垃圾人出台的垃圾条例 看看卫生部出台的那些条例让懂法的人笑掉大牙,让基层的人愁死 没有一点可操作性 看看这个办法 其中的自相矛盾的地方太多了 真让卫生部这些人丢死了 实在不行让位 相信我们在座的大家都比那些所谓的领导强 由此也可以看出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不是卫生部的人制定的 否则也不会弱智到如此的地步


作者: 五哥    时间: 2006-8-14 10:16

我是县级cdc的,县级cdc在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中该做些什么。发生预防接种异常反应首先找的是接种医生、然后是县cdc,没有人直接去找医学会。另外,县级医学分会又应该做什么呢?


作者: 9721811    时间: 2006-8-14 10:45

所以我们在起草修改稿时候,就在讨论,按照原文,县里只要接到报告,转给市卫生局就可以了,那么,和直接到市卫生局申请有什么区别呢.至少要按照条例的规定进行报告,核实.以及有关的处置,关于鉴定部分至少也能进行鉴别诊断把,处理不了/或者较严重情况,在向上级转啊.






欢迎光临 疾控家园 (http://cdcman.cn/) Powered by Discuz!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