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常见呼吸道传染病重大疫情应急处置预案
(试行)
呼吸道传染病极易在短时间内迅速传播,造成疫情暴发,严重危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严重影响社会安定和经济发展。为确保我市在呼吸道传染病疫情发生时,能够及时、有序、高效地处理疫情,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切实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社会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市防病工作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预案。本预案适用于发生麻疹、风疹、腮腺炎、水痘、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暴发疫情时应急处置指导。
一、工作目的
(一)及时发现、报告呼吸道传染病暴发疫情。暴发疫情发生后,做好以控制传染源、开展强化免疫和应急接种为主导的综合防制措施,有效地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最大限度防止疫情的扩散、蔓延。
(二)组织开展对卫生、教育、铁路、交通、厂矿等医疗卫生技术人员和保健人员的培训,提高其对呼吸道传染病的识别能力、诊治水平,提高对突发疫情的应急和处理能力,一旦发生疫情时能迅速出动,采取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
(三)暴发疫情处理率:100%。
二、组织领导
为了有效控制呼吸道传染病疫情的暴发流行,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及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要成立呼吸道传染病暴发疫情控制领导小组和技术指导小组。市、区(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各司其职,做好疫情的监测、报告,开展流行病学调查与消毒处理的技术指导工作;同时根据疫情特征,提出合理建议,协助政府有关部门开展呼吸道传染病的防治工作。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责如下:
1、市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参与组织制定本地区的《呼吸道传染病暴发疫情防制工作应急预案》及相应的技术方案,同时根据疾病的进展动态,不断修改完善技术方案;依据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监测方案制定本地区的监测方案并组织实施;对区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开展应急预案、流行病学调查、消毒隔离、采样和病例监测、实验室检测等工作的培训,指导县(市、区)开展监测与防制工作,疫情发生后,必要时参与流行病学调查、消毒处理与标本采集,对辖区内采集的标本进行实验室检测以核实诊断。整理、分析本地区暴发疫情调查资料,收集周边地区疫情相关材料,界定疫区并提出疫情控制措施,为市级卫生行政部门提供预防控制决策依据。
2.县(区)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负责开展对辖区内的卫生防保机构和学校保健老师的防制技术培训;按照市疾控中心的部署,开展疫情监测与报告;疫情发生后,开展流行病学调查、消毒处理与标本采集工作,界定疫点并提出疫情控制措施;整理、分析调查资料,撰写暴发疫情调查报告。有条件的区县可开展实验室血清学监测。
三、病例定义和暴发疫情
各级疾控中心在当地政府与卫生行政部门领导下开展疫情控制工作。
㈠ 病例定义
l 麻疹
疑似病例:发热、出疹(全身性斑丘疹)并伴有咳嗽、卡他性鼻炎或结膜炎,或任何经过训练的卫生人员诊断为麻疹的病例。
临床诊断病例:符合以下条件之一的麻疹疑似病例为临床诊断病例。
(1)未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无实验室诊断结果的病例;
(2)完成调查前,失访或死亡的病例;
(3)实验室证实为麻疹暴发,同一暴发中其他未经实验室证实的病例。
确诊病例:疑似病例有完整的流行病学调查资料,且符合下述两条之一者。
(1)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检测血清中特异性IgM抗体阳性。
(2)从标本中分离到麻疹病毒。
l 风疹
疑似病例:全身皮肤在起病1-2天出现红色斑丘疹并伴发热和耳后、枕后、颈部淋巴结肿大或结膜炎或伴有关节痛(或关节炎)。症状之一的病例,或任何经过训练的卫生人员诊断为风疹的病例。
临床诊断病例:疑似病例有完整的流行病学调查资料。
确诊病例:疑似病例,且经下述三条之一实验室证实为风疹病毒感染者,即为确诊病例。
(1)咽试子标本分离到风疹病毒,或检测到风疹病毒核酸。
(2)1个月内未接种过风疹减毒活疫苗而在血清中查到风疹IgM抗体。
(3)恢复期病人血清风疹IgG抗体滴度较急性期有≥4倍升高,或急性期抗体阴性而恢复期抗体阳转。
l 腮腺炎
1 流行病学史
发病前2-3周有与流行性腮腺炎患者接触史或当地有本病流行。
2 症状体征
2.1 腮腺或其他唾液腺非化脓性肿胀,含食酸性食物胀痛加剧。
2.2 剧烈头痛、嗜睡、呕吐、脑膜刺激征阳性,脑脊液呈非化脓性改变(与其他病毒性脑炎相似)。
2.3 恶心呕吐、伴中上腹部疼痛与压痛,局部肌紧张。
2.4 睾丸肿痛(常为单侧)。
3 实验室检测
3.1 1个月内未接种过腮腺炎减毒活疫苗,血清中特异性IgM抗体阳性。
3.2 双份血清(间隔2-4周)IgG抗体效价呈4倍或4倍以上增高。
3.3 唾液、尿、脑脊液、血中分离到腮腺炎病毒。
4 病例分类
4.1 疑似病例
4.1.1 具备2.1或伴2.2或2.3或2.4。
4.1.2 具备2.2或2.3或2.4加3.1。
4.2 临床诊断病例:
4.3 确诊病例:疑似病例或临床诊断病例加3.1或3.2或3.3
l 流感
1 流行病学史
在流行季节一个单位或地区同时出现大量上呼吸道感染病人;或近期内本地区或邻近地区上呼吸道感染病人明显增多;或医院门诊上呼吸道感染病人明显增多。
2 临床症状
2.1 出现急起畏寒、高热、头痛、全身酸痛、头晕、乏力等中毒症状。
2.2 可伴有咽痛、干咳、流鼻涕、流泪等呼吸道症状。
2.3 少数病例有食欲减退、伴有腹痛、腹胀、呕吐和腹泻等消化道症状。
3 实验室诊断
3.1 血液化验检查白细胞总数不高或偏低。
3.2 从病人鼻咽分泌物分离到流感病毒。
3.3 恢复期病人血清中抗流感病毒抗体滴度比急性期有4倍或4倍以上升高。
3.4 直接检查呼吸道上皮细胞的流感病毒抗原阳性。
3.5 标本经敏感细胞增殖1代后查抗原阳性。
4 病例分类
4.1 疑似病例
具备1加2或1加2加3.1。
4.2 确诊病例
疑似病例加3.2或3.3或3.4或3.5。
l 水痘
临床诊断:根据接触史,特征性皮疹,搔痒等症状诊断。
实验室诊断:皮肤病变刮片法:可现核内性包涵体。血清学检验法:有补体结合、免疫吸附凝集(IAHA)、免疫荧光(FAMA)、放射免疫(RIA)、酶联免疫吸附(ELISA)试验等,急性期与恢复期血清抗体4倍升高为诊断依据。
㈡ 暴发疫情
一般而言,在一个自然村(居委会)、托儿所、幼儿园、学校等小范围内,于最长潜伏期内发生多例传染病,则作为暴发。麻疹、风疹、腮腺炎、水痘、流行性腮腺炎均为5例。
疫区:指传染病在人群中暴发或者流行,其病原体向周围传播时可能波及的地区。疫点:是指以病人周围自然接触可及的范围(包括家庭、工作、学习场所等)。
(三)潜伏期与隔离期
1.麻疹:潜伏期7—21天,平均潜伏期:11—12天,
隔离期:隔离至出疹后5天
2.风疹:潜伏期14—21天,平均潜伏期18天,
隔离期:隔离至出疹后5天
3.腮腺炎:潜伏期8—37天,平均潜伏期18天,
隔离期:自发病日起隔离10天
4.流感:潜伏期数小时—3天,平均潜伏期1—2天,
隔离期:隔离至退热48小时
5.水痘:潜伏期10—24天,平均潜伏期14—16天,
隔离期:隔离至全部疱疹结痂
四、报告、调查与处理
1.疫情报告
所有单位或个人在发现呼吸道传染病暴发疫情时,应以最快的通讯方式在向区县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的同时,向所在地的区(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区县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接到疫情报告后,经初步核实诊断后,以最快的通讯方式逐级向上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同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市级疾控中心接到报告后应立即向市卫生局汇报,并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参与流行病学调查。
2.疫情调查
(1)区县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接到暴发疫情报告后,应迅速组织调查组到达现场开展调查工作,必要时市级疾控中心派技术人员参与流行病学调查与处理。
(2)疫情调查包括:1、了解疫情的三间分布;2、开展个案调查:逐个调查病史、症状、检查体症和检验结果,找出共同特征,依据诊断标准作出判断;3、采集标本,进行血清学或病原学检测,以核实诊断,证实是否暴发;4、深入了解暴发情况,包括疫情始发时间、首发病例、续发病例的年龄、性别、发病时间、地点、职业等分布,排除误诊病例;5、发现漏报病例,与学校、幼托机构、医疗部门地方领导保持联系,必要时在疫区挨户调查;6、查找传播因素和传播途径,划定区域范围,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7、调查近年来疫苗接种情况,分析发病与免疫史的关系,必要时对周围易感人群实施应急接种;8、对暴发区进行社会调查,查找疾病暴发的可能因素;9、整理、分析调查资料,撰写暴发疫情调查报告;10、处理暴发疫情时,应随时向同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并与有关部门取得联系。
(3)暴发疫情仅限于1个区县内,由区县级疾控机构负责调查处理;疫区波及范围超过一个区县,由市级疾控部门负责协调并参与处理;疫区波及范围超过1个地市,报告省疾控机构组织调查处理;大的暴发疫情或本级疾控机构技术力量不足时,可请求上级疾控机构参与暴发疫情的调查处理和技术检验支持。
3.疫情处理原则
(1)隔离治疗传染源(病人),发现继发病例及时隔离治疗,对疑似病例严密观察。
(2)对暴发原因比较明确的立即采取针对性控制措施。
(3)进行空气和环境消毒,对病人可能污染的物品进行消毒。
(4)对密切接触人群开展应急免疫接种,根据病例分析和接种率资料确定应急接种范围。根据“江苏省卫生厅免疫预防指导意见”的要求,由区县卫生局组织制定周密具体的实施方案,报经市卫生局和省卫生厅批准,在市疾控中心的指导下实施。
(5)组织疫苗供应。
(6)有针对性地普及宣传卫生防疫知识与措施,将疫情及防治措施及时报告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或有关单位,协助开展应急接种。
(7)随访和监测:了解末例病人隔离后最长一个潜伏期内是否有新病例,控制疫情措施是否落实,评价行动方案是否正确。
在暴发疫情处理期间,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应根据疫情情况,在人员、物资、资金等方面给予紧急支持。
4. 结果评价
(1)上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对下级机构的暴发疫情处理质量抽查的结果;
(2)调查处理的原始资料和总结报告;
(3)评价指标:处理率、处理及时率、传染原或传播因素查明率、继发率及其它控制指标。
五、保障措施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医疗机构、疾控机构要高度重视呼吸道传染病暴发疫情对社会造成的危害性,要密切关注疫情,及时发现苗头,及时报告,做好疫情的分析和预测工作,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特别要加强对学校、建筑工地、农贸市场流动人口集聚地的疫情监测。一旦发现疫情,要及时采取果断措施加以控制,防止疫情进一步扩散和蔓延,要加强有关专业技术人员的业务培训,完善呼吸道传染病的监测、诊断等手段。要及时组织保障疫苗供应,加强横向和纵向疫情监测联防,及时通报疫情,协调防病工作,保证我市呼吸道传染病暴发疫情能及时有效地得到控制。
顶啊,楼主发 的好啊~
楼主,非常棒!!!
看了看,是很好的资料,我是山东的,我们麻疹、风疹暴发是2例
已下载,谢谢
欢迎光临 疾控家园 (http://cdcman.cn/) | Powered by Discuz! 7.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