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快讯:中国卫生部16日19时50分公布中国确诊三例人禽流感患者:湖南二例,安徽一例。
消息来源: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05-11/16/content_3790273.htm
有没有搞错啊!!!!
卫生部未正式公布这消息之前,我们这里这段时间象已经在行动了,这是政府处理这种事情的一贯手法。看来是真的。
还有,新华网是官方的喉舌,不说假话,如黑客所为那就另当别论。
多谢洋子更正,
是的,我们这里今天已经开了紧急会议了。
[em02]好象死的那个没算的,估计也是能少算一个是一个.唉~~~
到底是来了,兄弟们可真的不要大意了。
卫生部通报:湘皖发生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例 新华网 凤凰网 均已报道!
新华社评论员
国务院常务会议16日审议并原则通过《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草案)》,研究应对禽流感疫情影响扶持家禽业发展政策措施。各地应认真落实会议精神,一手抓紧防控禽流感不放松,一手落实好扶持家禽业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维护好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
当前,我国防控禽流感形势依然严峻,各地各级政府务必提高认识,防止麻痹松懈,按照中央部署和既定方针,对禽流感及时发现,快速反应,严格处理,减少损失。要建立信息畅通、反应快捷、指挥有力、控制有效的疫情快速反应机制,依法保障养殖业生产安全,保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家禽养殖国,家禽业已经成为农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家禽业的兴衰,直接关系千千万万农户的切身利益,关系到农民增收、农村经济的繁荣和农村小康社会建设的顺利推进。当前局部地区发生的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已经对全国家禽业生产带来明显冲击。我们在加强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要想方设法减少养殖业损失,扶持家禽业健康发展。当前,要把家禽免疫和疫区扑杀补偿政策落实到养殖户手中,保障补偿补助资金足额发放到位,把对家禽生产加工企业的退税政策和免收费政策及时落实到位。要落实好对家禽养殖加工龙头企业的贷款优惠政策,并组织好受损农户的生产自救,切实解决好养殖大户的实际困难。
为了减少禽流感疫情带来的不必要损失,各地要切实维护好正常的市场流通秩序,对非疫区持有有效证明的禽类产品的正常流通,任何地方不得人为设置障碍或采取封锁措施。广大消费者要科学对待禽流感防控,既不能麻痹大意,也不必盲目恐慌,配合各级政府,共同维护好正常的社会秩序。
(tianxn于2005-11-17 8:31:23转此消息)
2005年11月16日 22:20:20 来源:新华网
新华网北京11月16日电(记者朱玉)卫生部16日22时通报,近日我国内地确定两例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H5N1病例。其中,湖南一例,安徽一例。
患者一,贺某某,男,9岁,湖南省湘潭市湘潭县人。10月10日发病,临床有发热、肺炎表现。患者发病前有病死家禽接触史,其居住的村发生H5N1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对该患者标本的实验室检测,H5N1病毒阴性。实验室检测患者发病后急性期和恢复期双份血清,H5特异性抗体呈4倍以上增高,表明患者近期有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H5N1感染。根据患者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和实验室结果,卫生部专家组和世界卫生组织专家组判定该患者为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H5N1确诊病例。贺某某已于11月12日痊愈出院。医疗专家正在总结成功治疗该病例的经验,研究有效治疗的方法。
患者二,周某某,女,24岁,农民,安徽省安庆市枞阳县人。11月1日发病,临床有发热、肺炎表现,11月10日病情加重,因呼吸衰竭,抢救无效死亡。患者发病前1至2周,家中饲养的鸡、鸭出现死亡,曾接触病死鸡鸭。对该患者标本的实验室检测,H5N1病毒阳性。根据患者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和实验室结果,卫生部专家组判定该患者为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H5N1确诊病例
另外,患者贺某,女,12岁,湖南省湘潭市湘潭县人,系患者贺某某的姐姐。10月8日发病,临床有发热、肺炎表现,10月17日病情加重,经救治无效死亡。对该患者的血清进行实验室检测,H5N1抗体为阴性。患者发病前有病死家禽接触史,其居住的村发生H5N1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该患者的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与其弟相似。卫生部专家组推断该患者有可能为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H5N1病例,但由于缺乏确切的实验室检测证据,按世界卫生组织标准不能判定为确诊病例。
卫生部门接到上述病例报告后,立即组织卫生防疫人员对三例患者的密切接触者,包括其父母等亲属及接诊、救治病人的医务人员等进行严密的医学观察,均未发现临床异常表现。
上述病例的有关情况,卫生部已及时向世界卫生组织、港澳台地区和部分国家通报。(完) 发布时间:2005-11-16 22:46:07
资料来源:“http://www.moh.gov.cn/public/open.aspx?n_id=10978&seq=按类索引”
欢迎光临 疾控家园 (http://cdcman.cn/) | Powered by Discuz! 7.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