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求助]本人急需一些制度,恳请大家一起帮帮忙,谢谢! [打印本页]

作者: sishen410    时间: 2005-6-27 16:43     标题: [求助]本人急需一些制度,恳请大家一起帮帮忙,谢谢!

本人急需一些制度,恳请大家一起帮帮忙,谢谢!

本人邮箱:sqly@hncdc.com.cn

1、网络直报制度

2、疫情报告培训制度

3、疫情奖惩及质控措施

4、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

5、结核病疫情报告管理制度

6、新生儿乙肝疫苗首针接种制度

我相信大家有很多人也都需要这些,希望大家可以齐心合

力,规范以下,也方便我们大家自己!


作者: sishen410    时间: 2005-6-28 08:29

为什么还没有人回应呢?洋子你可以帮帮忙吗?
作者: sishen410    时间: 2005-6-28 09:06

难道大家都没有?
作者: sishen410    时间: 2005-6-28 10:20

第二十二周


作者: 程程    时间: 2005-6-29 10:46

这是我院制订的,只涉及到你需要的一部分,仅供参考。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实施细则 一、目的 为了加强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的报告与管理,保证报告的及时性和准确性,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的危害,保障公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制定本实施细则。 二、依据 ⒈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2004年 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 2003年 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 卫生部2003年 ⒋国家救灾防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告管理规范 2003年 ⒌浙江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防与应急办法 2003年 三、报告内容 (一)传染病疫情:应报告的传染病分甲类、乙类和丙类共37种以及不明原因肺炎病例和性病。 甲类传染病指:鼠疫、霍乱; 乙类传染病指: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 丙类传染病指: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 不明原因肺炎病例 性病:艾滋病、梅毒、淋病、尖锐湿疣、非淋球菌性尿道(宫颈)炎、非淋巴性肉芽肿、生殖器疱疹、软下疳。 对病毒性肝炎、梅毒、疟疾、肺结核要做分型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也需要报告。病毒性肝炎分为甲型、乙型、丙型、戊型和其它及未分型五类;梅毒分为一期、二期、三期、胎传和隐性五类;疟疾分为间日疟、恶性疟和未分型三类;肺结核分为涂片(+)、菌培(+)、痰检菌(—)和未痰检四类。 (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⒈重大传染病疫情 ⑴发生鼠疫、肺炭疽和霍乱暴发; ⑵动物间鼠疫、布氏菌病和炭疽等流行; ⑶乙类、丙类传染病暴发或多例死亡; ⑷发生罕见或已消灭的传染病; ⑸发生新发传染病的疑似病例; ⑹可能造成严重影响公众健康和社会稳定的传染病疫情,以及上级卫生行政部门临时规定的疫情。 ⒉其它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⑴中毒人数超过30人或出现死亡1例以上的饮用水、食物中毒事件; ⑵短期内发生3人以上或出现死亡1例以上的职业中毒事件; ⑶有毒有害化学品、生物毒素等引起的集体性急性中毒事件; ⑷有潜在威胁的传染病动物宿主、媒介生物发生异常; ⑸医源性感染暴发; ⑹药品引起的群体性反应或死亡事件; ⑺预防接种引起的群体性反应或死亡事件; ⑻严重威胁或危害公众健康的水、环境、食品污染和放射性、有毒有害化学物质丢失、泄漏等事件; ⑼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 ⑽发生生物、化学、核和辐射等恐怖袭击事件; ⑾学生因意外事故、自杀或他杀出现死亡1例以上的事件; ⑿上级卫生行政部门临时规定的其它重大公共卫生事件。 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初次报告、阶段报告和总结报告。要求初次报告要快,阶段报告要新,总结报告要全。 四、报告程序 执行职务的医务人员(包括检验科和放射科人员)、预防保健人员为传染病疫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责任报告人。责任报告人在首次诊断传染病病人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立即电话报告防保科人员,传染病同时填写传染病报告卡;防保人员接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及传染病报告卡,核实确认后,立即输入国家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任何个人不得擅自发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相关信息。 五、报告时限 ⒈传染病疫情:发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肺炭疽、脊髓灰质炎的病人、疑似病人时应于2小时内通过网络报告,同时应以最快的方式向丽水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对其它乙类传染病人、疑似病人和伤寒副伤寒、痢疾、梅毒、淋病、白喉、疟疾的病原携带者时应于6小时内通过网络报告;对丙类传染病和其他传染病应当在24小时内通过网络报告。 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后以最快的方式报告,同时在6小时内通过网络完成初次报告;阶段报告应根据事件的进程变化或上级要求随时通过网络上报;总结报告应在事件处理结束后10个工作日内通过网络上报。 六、各科职责 ⒈临床各科: ⑴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信息监测报告制度; ⑵健全门诊日记、住院登记和传染病疫情登记制度; ⑶执行首诊负责制,首次诊断传染病人或确认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按规定时限、规定程序及时准确地报告,同时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卡片填写不可缺项;地址应详细填写;卡片书写字迹清楚,签名清晰可辨;14周岁以下儿童同时填写家长姓名。 ⒉检验科: ⑴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信息监测报告制度; ⑵健全传染病病人阳性检查登记制度; ⑶对传染病人的标本应及时培养、分离、检验,在规定时限内报出检验结果; ⑷发现阳性检验结果应立即电话通知开单医生及防保科医生,并将阳性检验结果予以登记。 ⒊放射科: ⑴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信息监测报告制度; ⑵健全传染病病人阳性检查登记制度; ⑶对突发公共卫事件与传染病病人,要优先予以检查,在规定时限内报出检查结果; ⑷发现阳性检验结果应立即电话通知开单医生及防保科医生,并将阳性检验结果予以登记。 ⒋防保科: ⑴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信息监测报告制度; ⑵接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报告后,立即予以核实确认,并按规定时限输入国家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 ⑶每月组织传染病漏报调查,按医院奖惩制度进行奖罚; ⑷对本院医务人员、实习进修医生、新上岗医生进行突发公共卫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工作的培训。 七、罚则 ⒈传染病报告卡填写缺项的每处扣奖金2元; ⒉延缓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的,每小时扣奖金5元;情节严重的按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处罚; ⒊检验科、放射科未将阳性检查结果通知医生而造成传染病漏报的,扣奖金20元; ⒋瞒报、谎报发现的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疑似病人,未造成后果的,予以扣奖金50元;情节严重者按有关法律法规规定予以降级、撤职甚至追究刑事责任; ⒌擅自发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有关信息或者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的,按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处罚。


作者: sishen410    时间: 2005-7-6 17:44

感谢程程!
作者: cwz56    时间: 2005-7-6 19:49

为什么不去我网站看看呢?


作者: bxh007    时间: 2005-7-7 15:13

谢谢5楼资料

[em07][em07][em07]
作者: remoteli    时间: 2005-7-7 19:49

传染病监测信息网络直报工作与技术指南

第一章

200411,全国启动了法定传染病监测信息的网络直报系统,该系统通过现代通信手段,在国家、省、市、县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信息联网的基础上,实现与当地医疗机构联网,并将信息网络向乡(镇)和城市社区延伸,形成了纵横贯通的信息报告网络,在全国建立了统一、高效、快速、准确的传染病疫情报告系统。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是国家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管理的平台,是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反应机制监测信息系统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实现传染病监测、防治信息的个案报告及管理的前提下,可满足中央、省(自治区、直辖市)、市(地区)、县(区)四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对传染病疫情信息同时进行实时动态监测,实行疾病监测信息的一体化管理和共享。该信息平台包括《用户权限管理系统》、《疾病预防控制基本信息系统》、《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系统》和《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个案专报系统》、《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个案专报系统》、《结核病防治管理信息系统》、《艾滋病防治管理信息系统》、《鼠疫防治管理信息系统》等实行重点控制的专病管理系统(以下简称网络直报系统),并将随着疾病预防控制能力建设的进展情况,逐步扩展相关的监测和管理系统。 为了进一步加强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确保报告系统的有效运行,充分发挥网络直报的优势,规范各级各类医疗及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工作,提高报告的效率与质量,为疾病预防控制提供及时、准确的监测信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2004版)等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定本工作指南。本指南主要包括网络直报工作管理和网络直报操作技术规范两大部分。

第二章 网络直报工作管理

2.1 工作管理

2.1.1 传染病监测报告工作流程

传染病监测病例报告实行属地化管理。传染病病例的报告卡由首诊医师或其它执行职务的人员负责填写,由网络直报人员负责录入报告卡信息,由报告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负责审核。现场调查时发现的传染病病例,由属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现场调查人员填写报告卡。

1)医疗机构传染病监测报告工作流程

各级医疗卫生机构责任报告人在首次诊治法定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病原携带者后,应立即按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初次报告)。

实行网络直报的医疗机构,网络直报人员应及时审核报告卡填写是否完整、准确,有无错项、漏项,如发现上述问题,立即向报告人进行核实、补充或订正报告卡。将审核后的传

染病报告卡及时录入网络直报系统。

暂无网络直报条件的医疗机构应在规定时限内,将审核后的传染病报告卡以最快方式报告至属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按月与县级疾控机构核对曾报告的卡片,并签字确认。

2)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监测报告工作流程

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传染病疫情信息管理人员每日(包括法定节假日)对直报系统内的传染病报告卡须进行错项、漏项、逻辑错误等检查,对有疑问的卡片必须及时向填卡人查询与核对;在调查或核实中发现传染病报告卡信息有误时,须在24小时内通过网络进行订正或删除;对核实无误后的个案信息通过网络确认(划“√”) 上报。

对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或其他调查中发现的未报告传染病病例,应由属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及时填写传染病报告卡,按要求进行网络直报。

审核时发现暴发疫情或异常疫情报告时,应立即向填报卡片的医疗机构进一步核实。若信息属实,须通过网络尽快确认报告信息,同时报告主管领导和相关业务部门负责人,按照规定的时限和程序向卫生行政部门和上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并派出专业人员开展流行病学调查。调查结果反馈后,若信息有误,应立即通报医疗机构的网络直报人员,并通过网络进行订正或删除;对实行专病管理的传染病,应将流行病学调查的相关信息反馈给专病管理机构(部门)及时录入专病管理系统(详见2.3 专病监测信息的管理)。

省、市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对本行政区域内所报告的甲类及按甲类管理的乙类传染病,应会同报告县(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进一步核实;若信息属实,在县(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确认信息的基础上,对网络报告信息予以确认。

2.1.2 传染病监测报告信息流程

传染病监测信息主要通过传染病报告卡采集。医疗卫生机构的责任报告人应保证信息的及时、准确与可靠。疫情直报人员在接到报告后应及时审核传染病报告卡信息并录入直报系统;每月应对本院传染病监测信息进行汇总分析,呈报本院有关领导并向有关科室通报。如发现甲类传染病或按甲类管理的乙类传染病时,疫情直报人员应立即向诊断医生核实,并报告分管领导;同时以最快的方式报告属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及时向本院相关科室发出预警信息。

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按日、周、月、年对监测数据进行全面分析;发现重大疫情时,应随时进行专题分析。疫情分析结果以信息、简报或报告等形式向同级卫生行政部门和上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并及时反馈到下一级卫生行政部门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必要时通报毗邻地区。

2.1.3 工作机制

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建立对系统的警示或异常情况能及时做出反应的工作机制。对系统发出的各种警示或异常的疫情报告要及时做出反应,核实、报告、启动应急调查处理机制等。

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网络直报管理部门负责给卫生行政部门和中心领导及相关业务部门(机构)开设帐号,做好网络直报信息管理等操作技能的培训工作,使其及时了解疫情动态。

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网络直报管理部门负责协调相关业务部门(机构)按规定使用和管理网络直报系统。各专病管理系统由各专病管理部门负责。除专病管理部门(机构)指定的监测机构或专门防治机构外,其他医疗机构所报告的、属专病管理的传染病信息,由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疫情监测和管理部门负责审核,各专病管理部门(机构)负责该报告病例的调查、核实、订正,核实后的病例信息纳入专病管理信息系统。

为了保证传染病监测信息报告工作流和信息流的顺畅,应建立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和疫情发生地相关部门的联动机制。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疫情管理部门发现重点控制或重点管理的传染病疫情,应及时向领导汇报并通报相关业务部门;各相关业务部门核实、调查后的信息,及时反馈给疫情管理部门,对网络报告信息进行补充和订正。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按卫生部有关规定执行。

传染病信息交流由负责传染病信息管理的科室组织,定期召开疫情分析会,参加人员应
作者: remoteli    时间: 2005-7-7 19:52

包括相关领导、办公室、传染病信息管理、传染病监测、传染病防制等有关行政、专业人员。

2.2 信息管理

2.2.1 信息收集

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卫生检疫机构的责任报告人在发现法定传染病病人后,根据诊断结果填写传染病报告卡进行报告。发现漏报的传染病病例应及时补报。

采供血机构、医学检验机构、妇幼保健站及健康体检过程中检测出《传染病信息报告工作管理规范》规定的传染病病原阳性病例时,按病原携带者填写传染病报告卡进行报告。

乡村医生、个体开业医生发现法定传染病病人时,应填写传染病报告卡,报告当地负责传染病管理的乡镇卫生院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核实后进行报告。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现场调查人员在发现法定传染病后立即填写报告卡,报告病人发现地的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部队医疗卫生机构向地方提供医疗卫生服务过程中,发现地方传染病病人时,根据诊断结果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向当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按卫生部有关规定执行。

按专病管理的传染病,除传染病报告卡规定外的其它信息,根据有关规定进行报告。

省级人民政府规定报告、管理的地方性传染病,可填写传染病报告卡进行报告。(与规范对应)

2.2.2 信息报告

1)内容

传染病病人信息是在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中必须收集的重要信息之一。目前我国传染病病人信息报告主要通过填写《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报告卡》(以下简称传染病报告卡),并通过国家网络直报系统收集传染病病例的个案信息。传染病病人的基本特征、发病或死亡、诊断、属地、报告等相关信息,以报告卡为载体进行记录,满足对病例进行人群、时间、地区分布统计的需求以及对病例进行追踪、核实、随访等管

理需要。

法定责任报告人发现《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规定的法定传染病病人,利用传染病报告卡对相关情况进行记录,按照规定的时限和程序通过网络进行实时报告,以便《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对相关信息进行监测、预测、预警和统计、分析。

报告病种包括:法定传染病,卫生部决定列入乙类、丙类传染病管理的其他传染病。省级人民政府决定按照乙类、丙类管理的其他地方性传染病和其它暴发、流行或原因不明的传染病也应填写传染病报告卡。

填报时按以下要求进行:

《传染病报告卡》(见附表)统一格式,用A4纸印刷,使用钢笔或圆珠笔填写,内容完整、准确,字迹清楚,填报人签名。

卡片编号:由责任报告单位按年度编制填写。

报卡类别:初诊病例及初诊死亡的病例直接标识“初次报告”。对已填报过卡片的传染病病人在订正诊断或死亡发生时,必须再次填报,标识“订正报告”;其中,死亡病例的报告须是因患传染病死亡的病例,患传染病但因意外或其它慢性疾病死亡时不需填报传染病报告卡。

患者姓名:填写患者的真实姓名(性病/AIDS病例等在网络直报时,可填写报告单位能识别的代号)。

家长姓名14岁以下的患儿要求填写患者家长姓名。

身份证号:尽可能填写。

性别:填写社会性别。

出生日期:详细填写出生年月日(公历)。其中,不满1个月的新生儿不填写出生日期。

实足年龄/年龄单位:出生日期与实足年龄,只选择填写其中一项。出生日期不详时才填写实足年龄并选择年龄单位。大于等于1个月、不满1周岁的,按月龄填写,年龄单位选择“月”;不满1个月的只填写日龄,年龄单位选择“日”。

工作单位:指工厂、学校、托儿所、办公室等等。填写患者发病时的工作单位;学生请详填学校(含幼儿园)及班级名称。如果无工作单位则可不填写。

联系电话:填写患者的联系电话。

病例属于:用于标识不同属地病例发病时居住地址的所属县(区)与报告单位所属县(区)的相对关系。在相应的类别前划“√”。

现住地址:指病例发病时实际居住的地址,可以是家庭地址,也可以是寄宿地址或宾馆、旅店,不一定是户籍所在地址。应详细填写到村民组(门牌号)。病例如在一个城市内有一处以上住址时,应填写患病期间能上门随访到的住址。

相对于报告单位所在县(区)而言,“病例属于”及“现住地址”的填写规则如下:

①选择本县(区):病例来自本县区,发病时的现住地址为本县(区),现住地址

的填写同样选择本县(区)。

②选择本市其它县(区):病例来自于本市其它县(区),发病时的现住地址为本县(区),现住地址的填写同样选择本县(区);病例来自于本市其他县(区),发病时的现住地址也为本市其他县(区)(如专程来就诊病例),现住地址的填写为本市其他县(区)的详细地址。

③选择本省其它地(市):病例来自于本省其它地(市),发病时的现住地址为报告单位所在县(区),现住地址的填写同样选择本县(区);病例来自于本省其他地(市),发病时的现住地址也为本省其他地(市)(如专程来就诊病例),现住地址的填写为本省其他地(市)县(区)的详细地址。

④选择其它省:病例来自于其他省,发病时的现住地址为本县区,现住地址的填写同样选择本县(区);病例来自于其他省,发病时的现住地址也为其他省(如专程来就诊病例),现住地址的填写为其他省县(区)的详细地址。

⑤选择港澳台:病例来自于港澳台,发病时的现住地址为本县区,现住地址的填写同样选择本县(区);病例来自于港澳台,发病时的现住地址也为港澳台(如专程来就诊病例),现住地址的填写为港澳台县(区)的详细地址。

⑥选择外籍:病例来自于外籍,发病时的现住地址为本县区,现住地址的填写同样选择本县(区);病例来自于外籍,发病时的现住地址也为外籍(如专程来就诊病例),现住地址的填写为外籍县(区)的详细地址。

职业:在相应的职业名前划“√”。选择职业的目的是为了在卡片汇总时发现传

染病高发人群,以便管理。

若病人的职业同时符合卡中一种以上职业时选择原则是:①选择主要职业;②选择与该病发生和传播关系较密切的职业。如食品厂工人、熟食店售货员都应填写餐饮食品人员,而不填工人或公共场所服务员。

未列入本卡的职业须填写在“其他”项中,如警察、飞行员、军人等。有些特殊人群如劳教人员、和尚、道士和乞丐等,虽不属职业,也可填写在“其他”项中。个体经营者应根据其经营活动的行业,选择相应的职业。

为配合儿童保健管理工作,新生儿破伤风病例的职业按以下方式选择:①出生场所为医院时选择“其它”;②出生在其它场所时选择“散居儿童”。

病例分类:在相应的类别前划“√”。乙肝、血吸虫病例根据所作出的“急性”或“慢性”诊断进行相应的填写;对“急性”或“慢性”诊断不明确的,可不填写,按“未分类”录入。


作者: remoteli    时间: 2005-7-7 19:58     标题: [求助]本人急需一些制度,恳请大家一起帮帮忙,谢谢!

实验室确诊病例:某种诊断方法对某种疾病的诊断有特异性,如病原学诊断、血清学诊断、肺结核病人的X光片检查等等,用这些方法确诊时选择。

临床诊断:医生根据病人症状、体征和一般非特异性检查(如查体、血象常规检

查、尿常规检查等),做出诊断时选择。疑似病例:医生根据病人症状、体征和一般非特异性检查(如查体、血象常规检查、尿常规检查等),不能做出准确诊断时选择。

病原携带者:感染后无明显症状、体征,仅实验室查出病原体时选择。

发病日期:填写本次就诊疾病开始出现症状的日期。不明确时,填就诊日期。病原携带者填写初检日期或就诊日期。

诊断日期:初次报告时,填写初诊的日期。订正报告时,如由疑似病例订正为确诊病例、一种传染病订正为另一种传染病,填写确诊的日期;由临床诊断订正为实验室确诊,仍填写初诊的日期。诊断日期不得早于发病日期。

死亡日期:法定传染病死亡病例或死亡订正时填写。

疾病名称:在做出诊断的病名前打√。

其他法定管理以及重点监测传染病:指卫生部决定列入乙类、丙类传染病管理的其他传染病,省级人民政府决定按照乙类、丙类管理的其他地方性传染病和其它暴发、流行或原因不明的传染病。填写该病种名称,或填写不明原因传染病和新发传染病名称。

订正病名:填写订正前所报告的疾病名称。

退卡原因:网络直报人员或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填写卡片填报不合格的原因。

报告单位:填写诊断传染病病例并报出传染病报告卡的单位。

报告医生:填写诊断医生的姓名。

填卡日期:填报本卡的日期。

备注:填写以上内容不能涵盖的信息,如传染途径、最后确诊非传染病病名、传染病病例(含疑似病例及病原携带者)订正为其它疾病时的说明等。

注:报告卡项目中带“*”部份为必填项目。

病人同时患两种或以上传染病时应分别报卡。对伤寒副伤寒、痢疾、梅毒、淋病、乙型肝炎、白喉、疟疾,实验室检测结果阳性而无临床症状者,应先作为病原携带者进行报告。

时限

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疫情报告人发现传染病疫情时,按《传染病信息报告工作管理规范》规定时限报告传染病报告卡。

甲类传染病和按甲类管理的乙类传染病的病人或疑似病人的传染病报告卡信息,应于2小时内通过网络录入上报。其它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暴发时的个案信息,也应于2小时内通过网络录入上报。

其它乙、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传染病信息报告工作管理规范》规定报告的传染病病原携带者的个案信息,应于24小时内通过网络录入上报。

方式

传染病报告实行属地化管理。有网络直报条件的责任报告单位,通过网络将传染病报告卡的信息实时录入到《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无网络直报条件的责任报告单位,要将传染病报告卡及时报到属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由其代为录入。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在代报卡片时,应以卡片报告单位的帐号进入系统进行报告。

对补报的传染病报告卡作为初次报告进行报告和录入。

2.2.3 信息审核

1)责任报告单位内部信息收集的审核

传染病疫情责任报告单位的传染病报告管理人员在网络报告或上报当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之前,需先对收到的本单位传染病报告卡进行审核。

①发现错项、漏项、逻辑错误等情况时,及时向填卡医师核实;对重复报告的卡片进行标注,不再进行网络直报。

②发现以下情况时,建议对报告信息进一步核实:A、发现甲类传染病、按照甲类管理的乙类传染病;B、不明原因肺炎病例或不明原因死亡病例。如情况属实,应于2小时内对报告信息进行网络直报,同时电话报告当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2)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对报告信息的审核

①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疫情管理人员每日上网对辖区内报告的传染病信息进行重复卡片的校验工作,对计算机提示的可疑重复卡片进行核实,对误报、重报信息应及时给予剔除,非重复卡片的继续保留。查重条件建议选择患者姓名、性别、职业、病种、发病日期、现详细住址。

②审核时如发现以下情况,建议结合本地实际,对报告信息进一步核实。如情况属实,应于2小时内通过网络对报告信息进行确认。

A.甲类传染病及按甲类管理的传染病;

B发病率极低(或已经消灭)的传染病;

C.本地罕见的或3年内未曾发生过的传染病;

D.聚集性的不明原因疾病(3例以上);

E.在一个自然村、集体单位或局部区域内集中发生多例传染性疾病,单个乡镇(街道办事处)一日内单病超过3例;

F本辖区内异常波动(短期内发病数明显增多)的病种;

G不明原因肺炎或不明原因死亡病例。

③对于其它传染病报告信息,核实无误后,于24小时内通过网络对报告信息确认。

2.2.4 信息订正

1)已报告病例诊断变更、死亡或填卡错误时,责任报告人应及时进行订正报告,并重新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卡片类别选择订正项,并注明原报告病名。

2)病原携带者或疑似病例诊断为确诊病例,订正时需将原诊断时间更改为作出确诊的时间,若由有直报条件的责任报告单位作出订正,疾病预防控制机构需对报告

的订正信息重新审核。

3)对于调查核实现住址查无此人的病例,应由属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更正为地址不详。

4)实行专病报告管理的传染病,由相应的专病管理机构或部门对报告的病例进行追踪调查,发现传染病报告卡信息有误或排除病例时及时订正。

2.2.5 数据统计规则

传染病日、周、月、年的报告分析以网络直报系统中的统计数据为准。

疫情分析所需的人口资料使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基本信息系统》的数据(以当地统计部门数据为准)。

1)统计标准

①按审核日期统计

表示在一定期间内、一定人群中发现并报告某病新病例的数量,统计时以“审核日期”为判定指标。年内定期统计报表及对外公布数据采用此条件进行统计。

②按发病日期统计

表示在一定期间内、一定人群中某病新发病例的数量,统计时以“发病日期”为判定指标。年度统计报表及对外公布数据采用此条件进行统计。

③不同属地病例统计规则

根据国家属地化管理原则,不同属地病例均以县为单位按现住地址(不含港澳台、外籍
作者: remoteli    时间: 2005-7-7 20:03

病例)统计。

A统计“现住地址”为本县区的所有病例数 “病例属于”选择“本县区”、“本市其它县(区)”、“本省其它地市”、“其它省”,现住地址填写为“本县区”的所有病例(不包括港澳台和境外病例)。

B统计“病例属于”为“本县区”,“现住地址”为本县区的病例数 “病例属于”只选择“本县区”,现住地址填写为本县区所有病例与本市其它县(区)报告至的本县区的所有病例之和(不包括港澳台和境外病例)。

C统计“病例属于”为“本市其它县区”,“现住地址”为本县区的病例数 “病例属于”只选择“本市其它县(区)”,现住地址填写为本县区的所有病例(不包括港澳台和境外病例)。

D统计“病例属于”为“本省其它地市”,“现住地址”为本县区的病例数 “病例属于”只选择“本省其它地市”,现住地址填写为本县区的所有病例(不包括港澳台和境外病例)。

E统计“病例属于”为“外省”,“现住地址”为本县区的病例数 “病例属于”只选择外省(市)的本县区病例数等于现住地址填写为本县区,病例属地类别为外省(市)的所有病例(不包括港澳台和境外病例)。

F统计“病例属于”为“港澳台”,“现住地址”为本县区的病例数 “病例属于”只选择“港澳台”,现住地址填写为本县区的所有病例。

G统计“病例属于”为“外籍”,“现住地址”为本县区的病例数 “病例属于”只选择“外籍”,现住地址填写为本县区的所有病例。

2)常用指标及公式

发病率=

某年某病新发生病例数

×100000/10

该年平均人口数

死亡率=

某年死亡于某病人数

×100000/10

该年平均人口数

病死率=

某病死亡数

×100%

同期某病发病数

罹患率=

观察期间新病例数

×100%

同期暴露人口数

患病率=

某期间内某病现症病例数

×100000/10

某期间内暴露人口数

漏报率=

漏报传染病例数

×100%

已报传染病例数﹢漏报传染病例数﹣重报例数

就诊率=

某病就诊人数

×100%

某病同期发病总人数

漏诊率=

某病漏诊人数

×100%

某病同期发病总人数

发病上升百分比=

本期发病人数

×100%100%

上年(或去年同期)发病人数

发病下降百分比=

本期发病人数

×100%

上年(或去年同期)发病人数

某病当年漏报数= 某病当年发病数× 漏报率

某病漏诊数=(某病当年发病数+ 当年漏报数)×漏诊率

某病校正发病率=

(当年病例数+ 漏报数+ 漏诊数)

×100000/10

当年平均人口数

新生儿发病率=

当年新生儿发病例数

×1000/

当年(0 ~ 28)出生人口数

2.2.6 分析利用

疫情分析就是将网络直报系统收集的传染病病例个案数据整理汇总后,使用适当的流行病学和统计学方法,描述并分析传染病的分布、发展情况及其影响因素,并评估疾病预防控制措施效果的过程。同时,将结果及时告知有关人员以便认识疾病和采取预防控制措施。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网络直报管理部门应建立网络直报信息(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等)查询登记制度。不进行网络直报的医疗单位或个人查询网络直报信息资料,应经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批准。实行网络直报的单位查询网络直报统计资料,应经本级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其它部门查询和利用网络直报统计资料,应经单位主管领导批准。

1)常规分析

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每日动态监视辖区内传染病报告信息,对疫情变化态势进行分析;及时分析报告异常情况或甲类及按甲类管理的乙类传染病疫情,预警、预测传染病发生、流行趋势。

省级以下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可按周、月、年进行常规动态分析报告。

国家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按日、周、月、年进行常规动态分析报告。

①传染病监测日分析

主要包括当日疫情概况、聚集性病例报告、异常疫情报告和重点疫情报告情况。目的是识别传染病爆发疫情,实现传染病监测的早期预警。

疫情概况:主要分析汇总当日传染病的发病和死亡报告病例的统计情况,包括:报告病例数和死亡数,时间、地区的分布情况。

重点疫情:主要对近1周来所报告的主要传染病进行连续分析,分析报告病例的发病日期有无聚集性、报告病例分布有无聚集性、人群特征有无聚集性。

②传染病监测周分析

主要包括本周疫情概况、重点疫情分析、国内外相关重点疫情的报道等内容,以及对本周疫情情况的概述和总结。目的依然是识别传染病爆发疫情,描述分析近期的重点传染病的流行趋势,分析疫情报告和报告病例的分布规律。

疫情概况:主要分析汇总本周传染病的发病和死亡报告病例的统计情况,包括:报告病例数和死亡数,人群、时间、地区的分布情况,与上一周及去年同期监测数据的比较。

重点疫情分析:根据本周的传染病监测数据、传染病的流行季节等特点,分析确定本周
作者: qin    时间: 2005-8-21 16:02

谁有安全盒管理制度,




欢迎光临 疾控家园 (http://cdcman.cn/) Powered by Discuz!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