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疫苗相关] 适用于应急接种的疾病及疫苗应用 [打印本页]

作者: 阿文    时间: 2011-6-8 17:18     标题: 适用于应急接种的疾病及疫苗应用

  疫苗是否可以用于应急接种,应考虑传染病潜伏期的长短和接种疫苗后产生抗体的最早时间2个因素。接种疫苗后产生抗体的时间早于某种传染病的常见潜伏期就可以用于应急接种。
  1.脊髓灰质炎
  发生脊灰野病毒病例或脊灰疫苗衍生病毒病例循环(cVDPVs)后,为迅速提高已知病例周围易感儿童的免疫力,阻断脊灰野病毒或脊灰疫苗衍生病毒的传播,减少续发病例,在短时间内采取脊灰疫苗的应急接种是最为有效的暴发控制措施。在流行期开展脊灰疫苗应急接种,不仅能迅速产生抗体,且很快能在肠道产生局部免疫,阻断病毒播散。
  应急接种的效果如何,首先取决于服苗的时间和范围。服苗越早,越有利于阻止野病毒的播散;其次取决于服苗的范围。在疫苗供应充足的情况下,应尽可能扩大应急免疫的范围,因为尽管局部仅发生了1例麻痹性脊灰病例,但实际上野病毒已波及到很大区域。
  出现脊灰疫情后,一般采用“扫荡”式免疫策略开展应急接种,其方式类似于强化免疫,所不同的是开展这种免疫的地区仅局限于有脊灰疫点的高危地区,高危地区可以是1个国家、1个省或1个地区。其目的是迅速消除可能存在的脊灰野病毒,以期尽快达到消灭脊灰的目标。进行“扫荡”式免疫强调要挨门逐户进行接种,以尽可能提高接种率。我国云南省于1995年、1996年以及1999年青海、2001年四川在发生输入脊灰野病毒病例和发生疫苗重组病毒循环后,均采取过“扫荡”式免疫措施,并取得非常好的效果。
  2.麻疹
  (1)主动免疫:麻疹自然感染的潜伏期为7~21天,以10~11天最为常见;接种麻疹疫苗后,5~6天开始出现抗体,12天达到高峰,可以中和感染的麻疹病毒,从而预防麻疹的发病和流行。在麻疹潜伏期早期或感染后3天内接种麻疹疫苗能控制发病,即使对已感染者接种也不会导致病情加重。
麻疹疫苗应急接种的关键是要早、要快,只要掌握好时机,半个月内可控制流行。开展应急接种的时间较晚则没有效果。
  (2)被动免疫:如果体弱多病的婴幼儿未患过麻疹,又不宜接种麻疹疫苗,也可以注射免疫球蛋白进行被动免疫。接种时间最好在初次接触麻疹病人后5~6天内,越早越好。接触后7天进行接种,效果较差,如已出现临床症状则无效。接种免疫球蛋白的剂量,以0.2~0.3ml/kg为宜。
  3.白喉
  一般使用0.1ml白喉疫苗间隔1~2天给易感人群皮内应急接种2次,可获得满意的效果,常可控制白喉的流行。此外,还可以选用的含白喉疫苗成分的其他疫苗:6岁及以下儿童可以使用全细胞或无细胞百白破疫苗;6个月~12周岁儿童可使用白破疫苗;12岁以上人群包括成人用成人型白破疫苗。
  4.破伤风
  (1)发生创伤后应急接种:发生创伤后为预防破伤风,除了采取破伤风抗毒素(TAT)、破伤风免疫球蛋白被动免疫措施,对于既往有破伤风疫苗免疫史的人群,建议应急接种破伤风疫苗(TT)。发生创伤后是否需要应急接种TT,应根据既往的TT免疫史来决定。
  一般认为经过全程免疫的人群(包括曾接种过百白破疫苗者),在免疫后18个月内可不必应急接种;超过18个月可进行应急注射TT1次,从而产生免疫记忆反应,使抗体水平迅速上升。
经过全程免疫并加强免疫的人群,自最后1次免疫后≤3年受伤时,不需要应急接种;若>3年,应该应急接种TT1剂。
严重污染的创伤或受伤前未经全程免疫者,除应急接种1剂TT外,可酌情在另一部位注射TAT。
  (2)孕妇的应急接种:为预防新生儿破伤风,应给育龄妇女及孕妇常规接种TT。给孕妇接种TT对母婴都是安全的,不会出现流产、畸胎或死胎等现象。给孕妇接种TT应尽早开始,至少要完成2次注射,2次间隔时间应适当延长,方可使新生儿获得较高的抗体水平,第2针与临产间隔最好有60~90天。
在应急的情况下可以给孕妇应急接种TT,一般需要接种2针,2针间隔至少要4周,第2针与临产前间隔最少要3周。
  5.流脑
  接种A群流脑疫苗后,90%以上的受种者可以测出抗体,一般5~7天抗体水平上升,2~12岁或以上的受种者在接种后1~2周达高峰,而2岁以下婴幼儿抗体应答较差。A+C群流脑疫苗接种后,人体可分别产生A群和C群特异性抗体,10~14天内达到保护水平,其抗体4倍增长率在90%以上。
  基于接种A群流脑疫苗后抗体产生快,当出现局部暴发流行时,可以进行应急接种。开展应急接种时,应适当扩大接种的年龄组范围,以控制局部疫情的蔓延扩大。WHO认为某地流脑发病率超过15/10万时,是流行开始的信号,需大规模应急接种。
  C群流脑局部暴发或流行时,也可以采用A+C群流脑疫苗开展应急接种。
  6.甲型肝炎
  (1)被动免疫:暴露前或暴露后2周内接种人免疫球蛋白可以预防临床甲肝,有效率达80%~90%。暴露2周后接种,虽可以减轻症状,但不能防止临床症状发生。暴露前后的接种,应用免疫球蛋白剂量均为0.02~0.04mg/kg,免疫保护期限为2~3个月;使用0.05~0.06mg/kg剂量,可提供4~6个月的保护。
使用免疫球蛋白预防甲肝,应用愈早效果愈好;体弱多病的易感者应尽早注射大剂量的免疫球蛋白,可维持长达3~6个月的保护期。对健康易感人群,免疫球蛋白使用量不宜过大,他们可能因获得部分免疫力而发生隐形感染或减轻临床症状。
  (2)主动免疫
  ①灭活疫苗:接种甲肝灭活疫苗后2周抗-HAV增高到保护水平,甲肝潜伏期一般为2~6周,进行应急接种后可收到减轻症状、缩短病程的作用。应急接种时,若期望获得应急保护和被动免疫的双重效果,可以考虑免疫球蛋白与甲肝灭活疫苗联合使用,此时免疫球蛋白的用量宜小(0.02ml/kg)。
  ②减毒活疫苗:据对3种国产甲肝减毒活疫苗的免疫学效果观察表明,免疫后21天,抗-HAV阳转率可达到62%~80%。因此,使用甲肝减毒活疫苗可以用于甲肝暴发后的应急接种,可防止或减弱甲肝的传播。
  7.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潜伏期一般为16~18天,当集体中出现病例后,应急接种疫苗能终止流行或出现续发病例。对处于潜伏期的被感染对象,也能减轻病情。如某小学发生流行性腮腺炎流行后,对在校的小学生应急接种疫苗,另选择100名易感者作为空白对照,结果接种组只有1人接种后7天发病,对照组则有37人发病。
  8.狂犬病
  人被疯动物咬伤等暴露后的处理,包括疫苗应急接种、抗狂犬病血清或免疫球蛋白的应用、局部伤口处理等。
  (1)主动-被动免疫:当发生Ⅲ级暴露时,即一处或多处皮肤出血性咬伤或被抓伤出血,被可疑或确诊的疯动物唾液污染黏膜,应按暴露后程序立即接种狂犬疫苗和抗血清或免疫球蛋白。抗狂犬病血清按40IU/kg给予,或狂犬病人免疫球蛋白按20IU/kg给予,将尽可能多的抗狂犬病血清或狂犬病人免疫球蛋白做咬伤局部浸润注射,剩余部分肌内注射。
  (2)主动免疫:一般咬伤者于0天(第1天,当天)、3天(第4天,以下类推)、7天、14天、28天各注射狂犬病疫苗1剂,共5针。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建议首剂狂犬病疫苗剂量加倍给予。
  注射疫苗前1个月注射过免疫球蛋白或抗血清者;
  先天性或获得性免疫缺陷病人;
  接受免疫抑制剂(包括抗疟疾药物)治疗的病人;
  老年人及患慢性病者;
  于暴露后48小时或更长时间后才注射狂犬病疫苗的人员。
  对曾经接种过狂犬疫苗的一般患者再次暴露后的疫苗接种建议:
  1年内进行过全程免疫,被可疑疯动物咬伤者,应于0天和3天各接种1剂疫苗;
  1年前进行过全程免疫,被可疑疯动物咬伤者,则应全程接种疫苗;
  3年内进行过全程免疫,并且进行过加强免疫,被可疑疯动物咬伤者,于0天和3天各接种1剂疫苗;
  进行过全程免疫,并且进行过加强免疫但超过3年,被可疑疯动物咬伤者,则应全程接种疫苗。
  9.风疹
  风疹疫苗可以应用于风疹暴发后的应急接种。如××省在2000年和2001年发生了2起风疹暴发疫情,由于处理措施不同,控制的效果差别很大。其中A县于2001年3月至4月中旬在中小学校发生风疹暴发流行,报告发病543例,罹患率为17.78‰。该县在3月底迅速在全县中小学采取了风疹疫苗应急接种措施,10天内应急接种了5万多人份风疹疫苗(目标人群约10万),4月中旬无新的病例发生,流行持续不到2个月。
  B县于2000年9月下旬至2001年4月底,中小学发生风疹流行,全市累计报告823例,罹患率18.74‰。该县在2000年9月已出现风疹疫情,11月底有关部门才知晓,由于缺乏教育部门的支持,仅在发生风疹的学校开展了风疹疫苗的接种(约7 000人份,全市有中小学生约18万人),风疹发病未得到很好的控制,到2000年12月底形成第1个高峰。学生放假后,未继续采取控制措施,导致风疹疫情持续较长时间,2001年2月学生返校后,风疹又开始流行,并且由市区学校向郊区和农村学校蔓延,波及城区和市郊29所中小学校,形成第2个高峰。2001年3月,市卫生局和市教委联合发文,要求应急接种风疹疫苗,到4月底风疹疫情才得到控制,流行持续了7个多月。
  10.水痘
  水痘是一种临床表现较轻的传染病。在水痘局部暴发或流行时对高危人群应急接种水痘疫苗可以有效防止水痘发生,在接触水痘病人后3d内接种水痘疫苗能阻止临床水痘,稍晚接种可以减轻症状。
  水痘潜伏期最短为11d最长可达24d,一般为12~17d。在水痘病毒扩散到内脏以前,要在起始感染的黏膜部位复制4~6d。而疫苗病毒则没有这个过程,接种水痘疫苗后,免疫后第4d即有50%出现皮试阳性,1个月后可以很容易观察到血清IgG抗体反应。
  如日本一次水痘暴发流行,Takahashi给21个水痘患者家庭的28名同胞在72h内应急接种水痘疫苗1000PFU,结果所有的接种儿童无1人发病。而另外15个家庭中的16名为应急接种水痘疫苗同胞发生了典型水痘。
  11.乙型脑炎
  根据国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关于应急接种乙脑疫苗的指导意见,由于无乙脑疫苗免疫史的人需接种2剂乙脑灭活疫苗,产生抗体的时间较慢,第2剂接种后1个月抗体才能达到高峰。接种减毒活疫苗只需1剂,并且在接种疫苗后2周左右就可产生较高水平抗体。为此建议:无免疫史或免疫史不清的对象宜应急接种减毒活疫苗。
  目前尚无接种乙脑减毒疫苗后发生乙脑的证据,但在疫区接种时,处于乙脑潜伏期的病人接种后发病,可能与疫苗接种难以鉴别,对疫点周围直径2公里范围内的人群可以考虑接种灭活疫苗。
  接种对象:减毒活疫苗为1岁以上儿童,灭活疫苗接种为6月龄以上儿童;接种对象的年龄上限根据当地发病年龄免疫水平确定,一般为10岁。非乙脑流行区进入流行区的成人也可接种乙脑疫苗。
  乙型脑炎流行时采用乙型脑炎灭活疫苗实施应急接种的案例:某省2004年发生了乙脑流行,共报告乙脑确诊病例384例,4月30日开始出现病例,5~6月发病数较多,6月为发病高峰,当月病例数250例,占全年的65.10%。经调查,病例中无免疫史的155例,占40.36%;免疫史不详160例,占41.67%;无免疫史或免疫史不详者共占病例总数的82.03%。5月19日至6月下旬,该省在全省范围内先后开展了乙脑灭活疫苗的应急接种,共使用乙脑疫苗736万人份,免疫555万人。7月份乙脑发病迅速下降,只发病9例,该省流行高峰较往年提前1个月结束。
  该省采取的应急接种方法为:在流行地区开展乙脑灭活疫苗应急接种:凡6月龄至10周岁儿童,按照国家规定的免疫程序接种乙脑灭活疫苗不足5次(或减毒活疫苗不足3次),当年又未接种者,接种1剂灭活疫苗;无乙脑疫苗免疫史或免疫史不详者,接种2剂(间隔7~10天)。非流行区的6月龄至6周岁儿童按国家规定的乙脑疫苗接种程序进行查漏补种。乙脑疫苗应急接种中,省级只接到并处理乙脑疫苗接种异常反应2起,异常反应发生率不高于乙脑疫苗的一般水平。
作者: 浠水县疾控中心    时间: 2011-6-9 08:00

在应急接种时,减毒苗一般我们是不使用的!




欢迎光临 疾控家园 (http://cdcman.cn/) Powered by Discuz!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