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求助]谁有急性肠道传染病的资料 [打印本页]

作者: 三十而立    时间: 2005-4-21 16:28     标题: [求助]谁有急性肠道传染病的资料

谁有急性肠道传染病门诊的工作制度、工作规范、新的传染病报告、隔离、消毒等上墙制度
作者: 无心    时间: 2005-4-23 17:33     标题: 急性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工作规范

急性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工作规范

2.1 鼠疫及自然疫源性疾病?   2.1.1 鼠疫?   2.1.1.1 监测?   2.1.1.2 疫区处理?   2.1.2 流行性出血热?   2.1.2.1 监测?   2.1.2.2 预防与控制?   2.1.3 其他自然疫源性疾病? 2.2 霍乱及感染性腹泻病? 〖HT〗  2.2.1 霍乱?   2.2.1.1 监测与腹泻病门诊的指导?   2.2.1.2 预防与控制?   2.2.2 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感染性腹泻?   2.2.2.1 监测?   2.2.2.2 预防与控制?   2.2.3 其他感染性腹泻病? 2.3 病毒性肝炎?   2.31 监测?   2.3.2 预防与控制? 2.4 流感与呼吸道传染病?   〖2.4.1 流行性感冒?   2.4.1.1 监测?   2.4.1.2 预防与控制?   2.4.2 其他呼吸道传染病? 2.5 艾滋病、性传播性疾病?   2.5.1 监测?   2.5.2 预防与控制?   2.5.3 管理? 2.6 用语解释? 2.7 法规文件

2 急性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 2.1 鼠疫及自然疫源性疾病? 2.1.1 鼠疫? 2.1.1.1 监测?   (1) 目的?   尽早发现疫情,掌握疫情动态,及时采取预防措施,控制疫情的发生和流行,考核防治工作效果,进行疫情的预测预报。?   (2) 内容?   a. 人间鼠疫监测?    建立健全鼠疫监测网:有鼠疫疫情地区的疫情报告网同时也是鼠疫监测网。省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或鼠疫防治专业机构为全省的监测中心。鼠疫疫源地区及其毗邻地区的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亦要设鼠疫监测点。乡医院和村卫生所设监测员。疫源地区内所有单位和个人均有承担一定监测任务的义务。?    从事监测工作的成员,均应宣传鼠疫防治知识,坚持“三报制度”,即在疫源地区鼠疫好发季节,发现急性高热病人或不明急病死者;发现病、死旱獭(鼠) 以及其它野生动物,都要立即报告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监测成员应监视、督导猎獭人员遵守安全狩猎旱獭制度。?    监测单位可视疫情情况,组织卫生人员对疫区人群进行巡回检诊,必要时可建立交通检疫站。?    发现鼠疫病人或疑似病人,按《鼠疫防治手册》上报并及时就地处理。?   b. 动物间鼠疫监测 ?    宿主监测:主要宿主和次要宿主密度监测。?    媒介监测:体蚤、巢蚤、洞干蚤和室内游离蚤的监测。?    病原学监测。?   (3) 方法和标准?   a. 鼠疫流行病学调查与监测,见《鼠疫防治手册》。?   b. 主要宿主动物调查?    监测标准见《动物鼠疫监测标准》。?    监测方法见《动物鼠疫监测标准》。?   c. 主要媒介调查:监测方法标准,见《动物鼠疫监测标准》。?   d. 病原学监测?    鼠疫细菌检验方法及结果判定,见《鼠疫诊断标准》。?    鼠疫血清学检验操作步骤及判定,见《鼠疫诊断标准》。?   (4) 职责分工? a. 国家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从事鼠疫工作的部门,是全国鼠疫科研的中心,负责部署、检查、指导全国各鼠疫疫源省鼠疫的科研工作和新成果、新方法的推广。?   b. 全国鼠疫布氏菌病防治基地,负责各省鼠疫监测工作的技术指导,制定下发监测方案,供应诊断试剂。每年对25个重点鼠疫监测点进行考核评价并汇总各省级的鼠疫监测资料,撰写总结报卫生部,反馈各有关省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或鼠疫防治专业机构。每年深入3-5个重点鼠疫监测点检查指导工作。? c. 省级疾病预防控制(鼠疫防治专业) 机构根据全国鼠疫监测工作方案,建立本省的监测网络,制订本省的监测实施计划和考评方案并负责进行考评。每年到监测点检查指导工作。 d. 承担监测任务的地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按照监测计划要求的时间、进度、数量如期开展监测。每年到监测点检查指导工作1-2次。?   e. 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负责本地区鼠疫监测计划任务的具体实施。?   f. 各级监测单位,每年要将监测的资料作认真的整理和分析,逐级上报上一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鼠疫防治专业机构) 和同级卫生行政部门。省级的监测总结应于第二年二月初之前报国家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全国鼠疫布氏菌病防治基地及省级卫生行政部门。?   g. 上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深入承担监测任务的下级机构,直接承担部分监测任务,以便随时发现问题,研究改进措施,总结经验,指导全国或地区的监测工作。?   (5) 结果与评价?   a. 各鼠疫监测县年度工作计划和工作总结;?   b. 监测工作按计划完成情况;?   c. 病原学及血清学检验数量和质量;?   d. 疫情及监测材料上报情况。? 2.1.1.2 疫区处理?   (1) 目的?   防止鼠疫疫情扩大蔓延,避免对周围人群及环境的污染,迅速扑灭疫情。?   (2) 内容?   a. 人间鼠疫疫区处理?    确定疫区;?    建立临时指挥部;?    开展流行病学调查;?    隔离封锁;?    疫区消毒、灭蚤、灭鼠;?    检诊检疫;?    预防接种;?    尸体处理;?    疫区封锁的解除;?    总结报告。?   b. 动物鼠疫疫区处理?    确定处理的对象、范围和方法;?    总结报告。? (3) 方法?   a. 人间鼠疫疫区隔离封锁?    凡确定为疑似鼠疫病人(或尸体) 者,在病人(或尸体) 排除鼠疫诊断之前,均需按鼠疫病人处理。?    诊断为鼠疫病人(或尸体) 的疫区,必须划定小隔离圈隔离封锁。以鼠疫病人(或尸体) 所在住处为中心,将被污染的场所和邻舍划定为小隔离圈。小隔离圈内人员实行健康隔离。?    肺鼠疫病人(或尸体) 发生在人烟稀少、居住分散的山区或牧区时,只划定小隔离圈;发生在人口密集,居住较集中的地区时,必须划定大、小隔离圈。以鼠疫病人住处为中心,将所在村屯、街道等的一部分或全部划定为大隔离圈。    在人口密集地区,人间鼠疫多点同时发生时,根据病人分布可将整个村寨或几个村寨划定为隔离封锁区域。?    鼠疫病人发生在旅途或医院时,先将病人所在车厢及车站或医院等被污染的场所迅速隔离封锁,立即与非污染场所人群分开。?    迅速查清鼠疫直接接触者,并就地隔离留验。?   b. 人间鼠疫疫区处理原则?    鼠疫病人、疑似鼠疫病人及其密切接触者,必须各自设立单独病房和隔离室并进行随时消毒。鼠疫病人中肺鼠疫、肠鼠疫病人各自设立单独病房。?    肺鼠疫、肠鼠疫病人的小隔离圈内必须首先进行消毒;对咳痰、排泄污物等要随时消 毒;大、小隔离圈或隔离区域内迅速灭鼠、灭蚤;所污染的场所、物品、炊具、食具等进行消毒或焚烧;各种物品禁止外运。?    腺型及其他型鼠疫隔离圈内灭蚤、灭鼠,病房及隔离室每天消毒1次。    各型鼠疫隔离圈或隔离区域内的猫、狗实行管制和灭蚤。?    疫区隔离封锁的同时,必须迅速开展流行病学调查,追查传染源,查清密切接触者、污染物品和污染范围。?    传染源为动物时必须按《鼠疫防治手册》规定处理;人剥食染疫动物被感染时,其动物的皮、油、肉、骨骼、污染的各种物品及场所必须进行消毒或焚烧。?    鼠疫病人的尸体及其污染场所必须消毒,灭鼠、灭蚤,尸体消毒后就地焚烧或深埋,严禁举行葬礼。?    及时组织开展疫区内的消毒、灭蚤、灭鼠。?   c. 乡(镇) 卫生人员接到人间鼠疫疫情报告后,必须在1小时内赶赴现场,将病人和病家初步隔离封锁,对重危病人及时就地抢救治疗。立即向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d. 初步诊断人间鼠疫病例的疫区封锁必须由县级人民政府决定。?   e. 人间鼠疫疫区处理,在当地县级或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领导下,组成有政府领导、卫生、公安、专业防治机构等有关人员参加的临时指挥部,其主要任务是落实疫区处理以及各项鼠疫防治措施,维护封锁地区的生产、生活秩序和治安。?   f. 参加鼠疫病人抢救治疗人员必须登记,并实行健康隔离和预防性治疗;去外地时,所到地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必须协助追踪,并实行留验措施。?   g. 人间鼠疫疫区小隔离圈内的人员及其健康隔离人员,在封锁隔离期间一律不得外出,严禁与其他人员接触,专业人员每日检诊2次。?   h. 人间鼠疫大隔离圈,经疫区处理达到标准后,圈内的居民可有组织地进行生产活动;但需由专业人员对圈内的所有人员每日检诊2次,直至解除隔离封锁为止。?   (4) 职责分工?   a. 上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或鼠疫防治专业机构接到报告后,迅速赶赴现场,协助下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或鼠疫防治专业机构开展工作,并向卫生行政部门和上一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疫情。?   b. 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接到疫情报告后,必须在2小时内赶赴疫区,进一步确定疫情,检查完善初步隔离封锁措施并向上一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疫情。?   (5) 结果与评价?   a. 消毒、隔离、灭鼠、灭蚤等标准见《人间鼠疫疫区处理标准及原则》。?   b. 评价指标?    疫区处理率、及时率、正确率;?    病例续发率和其他控制效果指标;?    流行病学调查开展情况。? 2.1.2 流行性出血热? 2.1.2.1 监测?   (1) 目的?   掌握人间疫情的分布特征和宿主动物的种群、密度及其病毒携带情况,分析疫区类型、流行强度及演变趋势为制定防制对策提供科学依据。?   (2) 内容?   a. 人间疫情监测?    按统一报表每年收集和上报监测区的人口等基础资料;?    每月上报病人的发生、死亡及“三间分布资料;?    采集监测区内所有病人的血清标本做特异性诊断和分型检测并按季度上报结果;?    人群隐性感染监测:根据疫区类型,每年在流行季节前和流行季节后各采集年龄组相同的健康人群血清标本300份做特异性抗体检测,完成后及时上报。?   b. 宿主动物监测?    本底调查:鼠类的种群、密度及季节消长。?    动态监测?   ——鼠密度:野鼠型疫区每年9-10月,家鼠型疫区每年2-3月分别开展野外和室内鼠密度调查,每次的夹次数不少于300。?   ——鼠带病毒率:在密度调查的同时,捕活鼠或新鲜鼠尸100只,取鼠肺冻存送实验室检测汉坦病毒抗原。?   ——抗体检测:在取鼠肺标本的同时,取心血冻存送实验室检测汉坦病毒抗体。?   (3) 职责分工?   a. 国家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负责制定监测方案、组织业务培训并对国家级监测点给予具体支持和技术指导,定期反馈结果。?   b. 省、地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协助国家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落实国家级监测点的工作任务,并根据需要和可能,建立当地的监测网络,对监测点的专业人员进行业务培训、技术指导和质控考核。?   c. 承担监测任务的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严格按照统一方案的规定,按时完成调查、检测和资料整理上报等各项任务。?   (4) 结果与评价?   a. 监测工作完成情况;?   b. 报表及时率、正确率;?   c. 检测标本的数量、质量。? 2.1.2.2 预防与控制?   (1) 目的?   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减轻该病对人民健康的危害和对国民经济发展的影响。?   (2) 内容?   a. 协助卫生行政部门制定防制预案。?   b. 协助有关部门开展疫区灭鼠,做好技术指导。?   c. 开展宣传教育,推广出血热疫苗的免疫接种。?   d. 协助有关部门开展大型野外工地的疫源地调查和预处理。?   (3) 职责分工?   a. 国家级和省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负责制定防制预案,参与大型野外工地的疫源地调查处理,指导流行地区的防制工作。?   b. 有疫情的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承担当地的各项防制任务。?   (4) 结果与评价?   a. 疫区各项防制措施的落实情况;?   b. 疫区的发病数和鼠密度下降情况;?   c. 重点易感人群的疫苗接种率。? 2.1.3 其他自然疫源性疾病?   (1) 目的?   做好除鼠疫、流行性出血热以外的各种自然疫源性疾病的监测和防制工作,保护人民健康,保障国民经济建设的顺利发展。?   (2) 内容?   a. 监测?   按照本《规范》1.2所述的传染病监测的总体要求,针对各种自然疫源性疾病的特点,尤其是宿主动物和媒介的特点制定监测方案并认真实施。?   b. 预防?    协助卫生行政部门制定预案;?    协助有关部门控制鼠、犬、蚊等宿主动物和媒介;?    协助有关部门开展大型工程的自然疫源地调查和处理。?   c. 控制?   加强疫情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疫情,尤其是暴发疫情(详见各病的防治手册) 。?   d. 研究? 有条件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当针对当地的主要问题开展调查研究,以提高防制工作水平。   (3) 职责分工?   a. 国家级和省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负责制定各自的防制预案、监测方案,进行业务培训和技术指导并参与大型野外工地的疫源地调查处理。?   b. 流行地区的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承担当地的的各项监测和防制任务。?   (4) 结果与评价:同2.1.2.1(4)和2.1.2.2(4) 。? 2.2 霍乱及感染性腹泻病? 2.2.1 霍乱? 2.2.1.1 监测与腹泻病门诊的指导? 2.2.1.1.1 监测?   (1) 目的?   及时发现和掌握该病的流行动态及其病原体的演变规律,为制定防制对策提供科学依据。   (2) 内容与方法?   霍乱监测采用点面结合的方式进行,面上监测主要是抓好腹泻病门诊的登记、检索和报告(详见2.2.1.1.2) ,并根据流行病学需要进行适量外环境和食品监测。点上监测工作按以下要求进行?   a. 监测点的选择?   在霍乱反复流行或发病危险性较高的地区,分别设立若干个城、乡长期监测点,按统一 方案定时、定点、定量地开展监测。?   b. 监测内容?    腹泻病人:腹泻病门诊按监测任务对腹泻病人登记上报和采便培养,对疑似病人要及时处理和上报。?    重点人群:根据防治工作需要,可在一定的范围内采检病人的密切接触者及可能与流行有关的重点人群。?    外环境:根据调查传染来源和污染范围的需要,因地制宜地选定水体及其他外环境标本进行检测。?    食品:根据需要采检有可能受污染的食品,重点采检海(水) 产品、熟肉食品、冷饮及凉拌食品。?   c. 信息上报和反馈?    监测结果每月逐级上报,上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及时整理分析后发出通报,指导防治工作。?    年度总结报告及时逐级上报,上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及时整理分析后反馈。?   (3) 职责分工?   a. 省级及以上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负责制定监测方案,建立监测网络,进行业务培训、检查指导与质量控制。?   b. 地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协助省级以上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工作,可根据需要建立当地的监测网络。对下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监测工作每年考核1次。?   c. 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具体承担监测任务。在流行季节对承担监测任务的医疗机构每月检查1次。?   (4) 结果与评价?   a. 腹泻病人登记报告及其合格率、采样及送检率、报表及时率和正确率;?   b. 外环境和食品标本的检测数量和结果;?   c. 监测结果及时总结上报;年度总结质量和利用情况。? 2.2.1.1.2 腹泻病门诊的指导?   (1) 目的?   对医疗机构设置的腹泻病门诊定期进行检查指导,了解其登记报告、消毒隔离和病人处理情况等,掌握感染性腹泻病的发病动态,及时发现以霍乱为主的各种急性肠道传染病了解其分布,为防制工作提供依据。?   (2) 内容?   a. 门诊病人登记、病原检验登记、有关报表以及消杀药械设施。?   b. 收集、整理、分析感染性腹泻病人的资料。?   c. 病原学检索、分离、鉴定和结果复核。?   d. 对具有临床或流行病学指征的腹泻病人进行粪便检查。?   e. 对可疑病例及时报告,中、重型腹泻病例的隔离治疗、留验观察。?   f. 腹泻病人排泄物处理,隔离消毒及消毒效果的检查。?   g. 医护人员对腹泻病诊治的熟悉程度以及抗菌药物和口服补液的使用情况。?   (3) 分工和频度?   a. 省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负责全省腹泻病门诊督导工作的计划和指导,在开诊期间对重点地、县进行抽查。?   b. 地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负责本地区腹泻病门诊督导工作的计划和指导,在开诊期间抽查1次,抽查本辖区1/2县(区) ,每县(区) 检查全部县级以上医疗机构和抽查1/4的乡(镇、街道) 卫生院。?   c. 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负责本辖区各级医疗机构腹泻病门诊的督导,每年开诊时和开诊中期各全面检查1次。?   d. 省、地级在抽查时,必须随机抽取每月连续3天的门诊登记病例和病原检索登记资料;核实病原检验质量(包括分类、分型鉴定) ,抽查标本不少于5份;地级还应进行消毒效果质量鉴定,抽查标本不少于5份。?   (4) 结果与评价?   a. 各级医院腹泻病门诊督导工作覆盖率;?   b. 腹泻病例病原学检验率;?   c. 病原检验阳性率;?   d. 病原微生物分类、分型符合率;?   e. 消毒合格率;?   f. 感染性腹泻的分析资料;?   g. 年度督导工作计划和总结。? 2.2.1.2 预防与控制?   (1) 目的?   迅速、全面地落实各项预防与控制措施,控制疫情传播蔓延,降低发病率,以保障人民健康、社会安定和经济发展。?   (2) 内容?   a. 预防: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协助卫生行政部门制定预案,提出对策和治本措施及流行前期预防措施的建议,并协助卫生行政部门落实各项措施。?   b. 控制?    病人的管理?   ——凡确诊的霍乱病人和有典型吐泻症状的疑似病人,必须及时送就近的医院或医疗点隔离治疗;?   ——按《霍乱防治方案》的要求做好隔离消毒和病人的治疗,符合出院标准后方可出院;   ——霍乱病人尸体必须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实施办法》的规定进行消毒、火化。?    疫点处理:在流行病学个案调查的基础上,按照“早、小、严、实的原则划定疫点并按《霍乱防治方案》的要求进行以下处理?   ——隔离治疗传染源;?   ——污染物和外环境消毒;?   ——实施饮水消毒,改善环境卫生和食品卫生,快速灭蝇;?   ——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预防性服药和采样检验。?    疫区处理?   ——大力开展卫生宣传教育;?   ——开展饮水消毒,改善环境卫生和食品卫生,快速灭蝇;?   ——主动查治腹泻病人;?   ——暂停大型集会和因婚、丧而自办的宴席,管好集市贸易。?    暴发疫情的处理:当出现暴发时,应尽快查明原因和波及范围,采取除疫点和疫区的常规措施外的以下措施?   ——切断受污染的水源,加大饮用水消毒药用量;?   ——禁止出售和食用易受污染的可疑食品;?   ——密切接触者等易受感染的人群可进行预防性治疗;?   ——实施短期检疫甚至封锁。?   (3) 职责分工?   a. 国家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负责制定预案及技术方案、业务培训、检查指导并参与重要疫情的调查处理。?   b. 省、地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负责制定当地的预案、业务培训、检查指导并参与辖区内首发和暴发疫情的调查处理。?   c. 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负责制定当地的预案,对辖区内的医疗保健机构的霍乱防治工作进行技术指导和人员培训并参与辖区内的疫情调查处理。? (4) 结果与评价?   a. 防制预案、年度计划和总结及业务培训、检查指导等书面材料;?   b. 疫情调查处理:见1.3.1(4) ;?   c. 暴发疫情调查处理:见1.3.2(4)。? 2.2.2 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感染性腹泻? 2.2.2.1 监测?   (1) 目的?   及时发现病人并掌握疫情的分布特征、流行因素、动物传染源的种类及其带菌状况,为制定防制对策提供科学依据。?   (2) 内容和方法?   a. 疫情监测?    健全腹泻病门诊,做好“疑似病人的登记报告(详见《全国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感染性腹泻监测方案(试行)》)并采集新鲜粪便标本于6小时内送实验室做病原学检测。?    建立“金标法、“免疫磁珠法等特异性检测方法,及时报告结果。?    凡发现确诊病人以最快通讯方式上报,并做好登记和统计。?   b. 动物传染源监测?    各监测点按统一方案开展定时、定点的动物传染源带菌动态监测。?    已经或可能出现流行的地区应在流行季节采集牛、羊、猪、鸡等畜禽的新鲜粪便标本6小时内送实验室做病原学检测。?   c. 流行因素监测?    对病人进行个案调查,分析“三间分布特征并做病例对照调查,以发现可能的流行因素。?    根据流行病学调查发现的线索,采集可疑食品及有关外环境标本做病原学检测。?   (3) 职责分工?   a. 省级及以上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负责制定监测方案、业务培训、技术指导并承担下级机构不能开展的检验项目。?   b. 地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协助上级抓好辖区内的监测工作,承担下级机构不能开展的检验项目。?   c. 有疫情或监测点所在地的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承担具体监测任务,并协助当地卫生行政部门落实医疗保健机构的疫情报告和标本采集等任务。?   (4) 结果与评价?   a. 监测方案或计划及其实施情况;?   b. 病例的发现和正确处理能力;?   c. 监测结果和总结等资料的质量。? 2.2.2.2 预防与控制?   (1) 目的?   落实综合防制措施,以减少发病,减轻危害。?   (2) 内容和方法?   a. 预防?   已经和可能出现流行的地区应在流行季节前落实以下措施?    改善饮食、饮水和环境卫生状况;?    圈养家禽家畜,做好圈舍的卫生管理,逐步推广禽畜粪便的无害化处理;?    健全腹泻病门诊,及时发现和报告疫情;?    开展健康教育,提高群众的防病意识,及早就诊。?   b. 控制?   发现疫情后要立即落实以下控制措施?    病人隔离治疗;?    疫点消毒;?    密切接触者进行预防性治疗(慎用抗菌素) ;?    改善疫区内饮食、饮水和环境卫生状况,实施饮水消毒和禽畜粪便的无害化处理;    主动从疫区的腹泻病人中查找该病的患者或可疑患者,及早予以治疗;?    出现暴发疫情的地区可参考2. 2. 1. 2霍乱暴发疫情的处理要求进行处理。   (3) 职责分工?   a. 国家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负责制定预案及有关技术方案、业务培训、技术指导并参与重要疫情的调查处理。?   b. 省、地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负责制定当地的预案、业务培训、技术指导并参与辖区内疫情的调查处理。?   c. 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负责制定当地的预案,对医疗保健机构中从事本病诊治工作的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和技术指导,并负责辖区内的疫情调查处理。?   (4) 结果与评价?   同2.2.1.2(4)? 2.2.3 其他的感染性腹泻病?   其他感染性腹泻(包括伤寒、痢疾等) 的监测和防制可参照2.2.1霍乱部分。? 2.3 病毒性肝炎? 2.3.1 监测?   (1) 目的? 掌握各型病毒性肝炎的流行特点、流行趋势、流行因素,为制订防制对策,评价防制效果提 供科学依据。? (2) 内容与方法?   a. 疫情监测:除常规的疫情报告外,还应逐步推广抗-HAVIgM和抗-HBcIgM等特异性血清学诊断,尤其是监测点更要做好病例分型诊断报告。?   b. 人群免疫水平监测:在监测区选择有代表性健康人群进行人群甲、乙等型病毒性肝炎的免疫水平监测,每2-3年1次,每次每个监测点不少于300人。?   c. 流行因素监测:在进行个案调查,掌握“三间分布特征的基础上,有目的地进行病例对照调查,分析其主要流行因素并开展有针对性的监测,如海(水) 产品的甲肝病毒污染状况的监测、乙肝“医源性传播的监测、献血员的丙肝监测等。? d. 免疫预防效果的监测:系统地收集疫苗接种、宣传教育等防制措施的数据,对比分析和评价其效果。? (3) 职责分工?   a. 国家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负责制定监测方案,组建全国监测网络和中心实验室,组织业务培训,进行技术指导,汇总分析资料并反馈给下级机构。?   b. 省、地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负责制定当地的监测方案,组建当地的监测网络,组织业务培训,进行技术指导并承担基层无力开展的检验项目。?   c. 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按方案和上级要求,认真实施各项监测任务,及时准确地填报报表、上送标本。?   (4) 结果与评价?   a. 分型诊断及其报告率;?   b. 监测方案或实施计划及其完成情况;?   c. 资料完整程度、总结报告的质量和利用情况。? 2.3.2 预防与控制?   (1) 目的?   通过落实甲、乙肝疫苗的免疫接种等综合防制措施,降低甲、乙等型肝炎的发病率和乙肝病毒携带率,预防控制暴发流行的,减轻其对人民健康的危害。?   (2) 内容?   a. 协助卫生行政部门制订病毒性肝炎尤其是甲、乙两型肝炎的防制预案,并负责技术指导。?   b. 甲、乙肝疫苗的免疫接种应做好以下工作:?    制定免疫方案并协助卫生行政部门组织实施;?    开展宣传教育;?    按照有关法规管理疫苗,掌握免疫对象及其数量;?    对接种工作实施质量控制,提高接种率,确保安全接种;?    开展免疫监测,评价预防效果。?   c. 协助有关部门落实综合防制措施?    传染源管理:抓好病人的隔离治疗。?    切断传播途径?   ——对甲型和戊型肝炎主要是切断“粪-口途径;?   ——对乙型和其他型别的肝炎重点是切断母婴传播和“医源性传播。?   d. 散发和暴发疫情的调查处理:按本《规范》1.3.1和1.3.2的要求执行。?   (3) 职责分工?   a. 国家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负责制定防制预案及有关技术方案、业务培训、技术指导并参与重大疫情的调查处理。?   b. 省、地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负责制定当地的防制预案、业务培训、技术指导并管理疫苗,参与辖区内暴发疫情的调查处理。?   c. 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负责制定当地的防制预案,开展宣传教育,实施疫苗接种,对医疗保健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和技术指导,并负责疫情调查处理。?   (4) 结果与评价? a. 防制预案、年度计划、检查指导及总结等资料;?   b. 甲、乙肝疫苗的免疫接种资料及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率、全程接种率;?   c. 疫情调查和处理资料。? 2.4 流感与呼吸道传染病? 2.4.1 流行性感冒? 2.4.1.1 监测?   (1) 目的?   系统地收集分析发病、死亡的分布特征及其变动趋势,监测病毒的抗原性变异状况,为制定防制对策提供科学依据。?   (2) 内容与方法?   本病的监测工作按《中国流感监测工作规范》实施,主要工作内容有?   a. 流行病学监测?    流感样病例的统计上报;?    流感病人个案调查;?    血清学调查(人群免疫水平监测) ;?    暴发疫情调查;?    超额死亡率的统计分析。?   b. 病毒学监测?    病毒的分离鉴定;?    变异毒株基因序列分析。?   (3) 职责分工?   a. 国家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制定监测方案,组织建立国家级监测网络并负责业务培训、技术指导和质量控制考核,提供实验检测的参照品,并承担毒株的最后鉴定和保存,反馈监测结果,编发流感简报。?   b. 省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落实国家级监测网络的工作,组建省级监测网络并负责业务培训、技术指导,承担流行病学调查、毒株的初步鉴定和上送、资料汇总和上报。?   c. 地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协助落实国家级和省级监测网络的工作,负责业务培训、技术指导,承担流行病学调查、标本的采集、病毒分离和毒株上送、资料汇总和上报。?   d. 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负责落实哨点医院的疫情登记、统计、上报和标本的采集、登记、上送。?   (4) 结果与评价?   a. 国家流感中心?    档案资料的完整性、规范性;?    毒株管理的规范性、系统性;?    提供标准品、反馈信息的及时性、准确性;?    业务培训和技术指导情况。?   b. 省、地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流行病学调查及疫情资料的收集和上报的及时性、完整性;? 毒株分离及初步鉴定的数量和质量;?    质量控制标本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业务培训和技术指导情况。?   c. 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哨点医院?    疫情登记、统计、上报的及时性、完整性;?    采样的数量和质量。? 2.4.1.2 预防与控制?   (1) 目的?   落实流感综合防制措施,降低流行强度,减少发病和死亡,减轻危害。?   (2) 内容与方法?   a. 推广流感疫苗的免疫接种,尤其是高危人群(65岁以上老人和体弱多病者)的免疫接种,以减少发病,特别是减少并发症,降低病死率。?   b. 根据监测资料,在可能出现流行的季节前利用各种媒体广泛开展流感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落实综合防制措施。? c. 加强疫情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疫情,尤其暴发疫情。? (3) 职责分工? a .国家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负责制定防制预案及有关技术方案,开展业务培训、技术指导并参与重大疫情的调查处理。? b .省、地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负责制定当地防制预案,开展业务培训、技术指导、疫苗管理并参与辖区内暴发疫情的调查处理。? c .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负责制定当地防制预案,开展宣传教育、实施疫苗接种、对辖区内医疗保健机构人员业务培训和技术指导,负责疫情及暴发疫情处理。?   (4) 结果与评价?   a. 流感病人发病情况和接种流感疫苗的人数及高危人群接种率;?   b. 宣传教育的资料。? 2.4.2 其他呼吸道传染病?   除流感以外,其他呼吸道传染病,如麻疹、流脑、白喉、百日咳等是免疫预防的针对传染病,其监测和预防控制工作详见本《规范》4免疫预防部分。? 2.5 艾滋病、性传播性疾病? 2.5.1 监测? 2.5.1.1 综合监测?   (1) 目的?   建立艾滋病与性病监测相结合,生物学监测和行为学监测相结合的综合监测系统;按不同地区艾滋病、性传播疾病(以下简称性病) 的流行强度和不同的危险因素,以及优化资源配置,节约资源的原则,实行分类指导,分级监测,以达到全面、准确地分析疫情,预测疫情发展趋势,为制订预防与控制对策提供科学依据。?   (2) 内容? a. Ⅰ级监测适用于未发现本地(含在本地居住三个月以上的外地人员)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本地任何高危人群的艾滋病病毒感染率均低于5%的地区,其主要工作内容是 基本资料的收集与分析(见2、5、1、2) ;?    加强和完善艾滋病、性病病例报告的管理;?    开展高危人群的艾滋病、性病感染率的专题调查或艾滋病、性病综合哨点监测;?    高危人群的行为调查或监测;? 向社会提供自愿者检测。? b. Ⅱ级监测适用于艾滋病流行聚集在某一类人群中,该类人群艾滋病病毒抗体阳性率达5%,疫情波及局限,整体人群艾滋病病毒感染率低于1%,人群中性病发病率和感染水平较高的地区。其监测重点是重点人群。主要监测内容是?    加强Ⅰ级监测工作;?    开展重点人群或特定人群(含孕妇、流产妇) 艾滋病和性病综合哨点监测;?    性病病原体耐药性监测(仅在国家级监测点开展) ;?    开展重点人群或特定人群(含孕妇、流产妇) 行为学调查或监测;?    开展性病求医行为的调查;?    干预措施效果调查与评价;?    开展有关的专题调查。?   c. Ⅲ级监测适用于人群性病发病和感染水平高,当地至少有一类高危人群的艾滋病病毒感染率持续高于5%,疫情波及地区较广泛,整体人群艾滋病病毒感染率达到或超过1%的地区。其监测重点是一般人群中的青少年;寻找新的或调整原有的干预措施;主要监测内容是    加强Ⅱ级监测工作;?    重点收集出生与死亡、寿命统计、结核病流行与死亡资料;?    开展城乡一般人群艾滋病和性病综合哨点监测;?    加强成人和儿童艾滋病病例的监测与报告;?    高危人群的性病调查;?    开展青少年高危行为调查或监测;?    开展重点防治措施效果的评估调查;?    艾滋病患者的关怀状况调查。?   (3) 方法?   a. 监测工作分级的划分由省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根据上一年度本地各县艾滋病、性病流行现状资料,依照艾滋病、性病分期特征,列出本省执行Ⅰ、Ⅱ、Ⅲ级监测工作县的名单。对情况不明的地区,应在迅速开展艾滋病、性病流行现况的横断面(基线) 调查后再归类。?   b. 监测哨点分国家和省两级。以省级哨点为基础,国家级哨点为指导。各省设立的各类哨点,应达到有效的地区和各类人群的覆盖,有代表性,可反映本地实际情况。?   c. Ⅰ级监测是基础监测,无论目前当地有无艾滋病、性病流行报告,每年都应进行。因基础条件不具备无法开展艾滋病、性病实验检测的县,由省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统一组织,将临近的县组成检测网络,选择地级或有条件的县成立艾滋病、性病检测中心点,负责网络内各县送检样品的检测工作。?   d. 随着各地预防与控制艾滋病、性病流行的各项措施落实程度,疫情可发生动态变化,届时对相应的县艾滋病、性病监测工作的等级应作调整。?   e. 监测工作按《全国艾滋病、性病综合监测指南及方案》、《全国艾滋病检测规范》、《全国性病艾滋病防治管理规范》的有关规定实施。? f. 检测实验室的质量控制 艾滋病、性病检测实验室的工作应按照质量保证、质量控制和质量评价的三个方面进行管理。质量保证包括提供行政支持,实验室设置的规范化,人员培训、标本采集、运送和处理以及检测程序、检测结果报告的规范化,检验方法、仪器和试剂的选择,设备维修与校准以及文件管理等工作,质量控制使用内部对照质控样品和外部对照质控样品进行。质量评价需建立实验室间质量评价体系,由上级实验室定期对下级实验室进行检测质量的评定。?   (4) 职责分工?   a. 卫生部艾滋病、性病预防控制机构分别负责全国艾滋病和性病监测业务工作的组织和技术指导,提供《艾滋病性病综合监测指南及方案》,并与各省哨点监测负责单位的联络指导。定期编印监测情况资料和相关信息反馈给各下级卫生行政部门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b. 各省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性病专业防治机构,制定本省综合监测工作的实施计划;协调本地各有关部门的关系,支持本地哨点监测承担单位的工作。负责本地各县监测工作的等级划分与调整。承担国家哨点任务的省级单位不得擅自改变监测方法、内容或撤换哨点。?   c. 担负哨点监测任务的各级负责单位,应按要求组织落实所承担的各项监测工作。对设在本地区的哨点每年督导一次,帮助解决监测工作中的问题。省级哨点照国家级哨点的要求开展工作和管理。各哨点监测负责单位应每年撰写哨点监测工作总结报告,呈报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并分别报上级艾滋病、性病预防控制机构。?   (5) 结果与评价?   a. 每年考评一次,考评指标如下:?    监测分级的划分与调整;?    哨点设立数,哨点分布和人群的覆盖率和代表性;?    各类人群的监测任务完成率;?    监测统计报表的填写正确率、上报及时率;?    检测试剂提供的及时率;?    各类监测人群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检出率;?    性病的发病率、患病率和疫情漏报率;?    临床分离淋球菌菌株的耐药监测率和监测药物的耐药率。?   b. 开展行为监测和专题调查的结果。?   c. 监测总结报告的质量。?   d. 监测资料、数据收集和利用的情况。? 2.5.1.2 基本资料的收集、整理与报告?   (1) 目的?   系统地收集、整理与艾滋病、性病流行相关的资料和规划、计划实施情况等基本资料,保证疫情统计分析和规划实施情况评估的科学性、完整性。?   (2) 内容?   除本《规范》1.2.1疫情监测基本资料所列的人口、死因、社会因素、疫情和病原学、血清学资料等内容外,还应收集以下资料:?   a. 高危人群、重点人群资料?    高危人群、重点人群的数量及分布;?    被收容的吸毒者人数、注射毒品者比例;?    被收容的暗娼人数,长途运输司、售人员数;?    归国劳务人员数,娱乐休闲服务行业类别数量和从业人员数;?    流动人口的来源、数量及分布。?   b. 临床用血量、来源、供血(浆) 人数及检测项目等相关情况。?   c. 疾病流行资料:艾滋病、性病流行历史资料,相关的血清学检测资料,艾滋病、性病干预措施及效果评估资料,病原体耐药监测和专题调查资料,乙型、丙型肝炎、结核病流行资料等。?   d. 社会学方面资料:国家或地方政府历年公布的预防与控制艾滋病、性病的政策、法规、条例、办法、意见等。? e. 全社会实施政府艾滋病、性病预防与控制计划的情况。? f. 艾滋病、性病预防与控制、防治管理以及其他有关资料。?   (3) 方法 ?  资料收集与整理每年一次,与当年疫情监测资料一并作综合或专题分析,撰写报告,提出政策建议,报同级卫生行政部门和上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4) 结果与评价?   a. 基本资料收集的及时、准确、完整、规范的程度;?   b. 年度收集的资料综合分析利用程度与报告的质量。? 2.5.1.3 疫情报告的管理?   (1) 目的?   及时、准确、完整地收集汇总艾滋病、性病的发生、死亡及其分布特征资料,为掌握艾滋病、性病的分布规律和影响因素提供依据。?   (2) 内容与方法?   a. 病例和感染者报告?    责任报告人发现疑似艾滋病(艾滋病毒感染者) ,经血清学初筛试验阳性后,将血标本送到初筛中心复检,阳性者再送确认实验室做确认。?    确认实验室按规定的时间和程序向责任报告人报告确认结果;责任报告人按规定的时间和程序向当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疫情。?    若在临床上发现了淋病、梅毒两种法定报告性病和非淋菌性尿道炎、尖锐湿疣、软下疳、性病性淋巴肉芽肿和生殖器疱疹五种监测性病,必须及时填写《传染病报告卡》,按规定的时间和程序向当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一个患者同时患多种性病时,应在报告卡上注明所患的多种性病。复发性尖锐湿疣和复发性生殖器疱疹病例不作报告。?    确认实验室在监测过程中发现并确认艾滋病(艾滋病毒感染者) 应按规定的时间和程序通知当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在报告的同时,要将报告的内容登记在由专人保存的艾滋病、性病疫情登记簿上,内容保密。?    责任报告单位要建立艾滋病和性病报告核对制度,自核(查) 每月一次,并按有关规定定期进行漏报和重报检查。?   b. 病征处理的病例报告?    凡有下列病征者列入病征病例报告:生殖器溃疡、尿道分泌物增多的病例。?    病征病例报告用于医疗诊断技术缺乏,不具备完善的病原学检测条件的地区。?    开展病征病例报告地区的省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选择部分不同的病征病例进行相关病原学检测,为估算不同病征所代表的性病病例数提供依据。?    病征病例的诊断标准参见《全国性病病征病例报告实施方案》。?   c. 病例的漏报和重报调查?    应纳入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传染病常规漏报调查。?    性病病例应进行重报的调查。?    艾滋病、性病漏报调查的方法,按《全国艾滋病性病综合监测指南及方案》和《全国性病疫情漏报调查和检查督导工作实施方案》的规定进行。? d. 统计分析? 制作定期报表上报,上报时间和报表质量按本《规范》1.1.1执行。?    年终作发病率的横向分析和纵向的趋势分析,并写出分析报告。?   (3) 职责分工?   a. 省、地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性病防治机构) ?    负责本辖区内艾滋病、性病疫情的收集、分析和总结,按规定时限将各类报表上报同级卫生行政部门和上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省级报卫生部艾滋病、性病预防控制机构。?    对下级机构的病例报告管理工作定期进行检查指导。?   b. 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性病防治机构) ?    随时检查收到的《传染病报告卡》和《性病报告卡》,发现有错项、漏项、特异诊断结果不明等应及时与责任报告单位有关责任人核实订正,记录患者的实验诊断依据。?    对辖区内的采供血系统、戒毒所和收容教养单位应纳入艾滋病、性病的报病网络,并设专人负责,及时登记艾滋病、性病患者。每年与报病网络单位进行病例核查。?    将核查无误的报告卡内容转登在相应的专用登记簿上或录入计算机。按病种分别对年龄、性别、婚姻、职业、文化程度、地区、时间、传染来源和发病地区等进行归纳统计。《传染病报告卡》和《性病报告卡》保留三年,专用登记簿保存五年。?    汇总上报:性病疫情资料每月与同级专业防治机构核对一次。按病种分别整理,填写月报和年报,按规定时限上报同级卫生行政部门和上一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对本辖区的责任报告单位每年进行二次检查指导,对辖区内注册的个体开业医生和社会办医单位每年至少检查一次。?   (4) 结果与评价?   a. 病例报告、定期报表、漏报调查的考评参见本《规范》1.1。?   b. 年终发病率分析报告的质量。? 2.5.1.4 哨点监测?   (1) 目的?   通过哨点监测,了解不同地区和人群艾滋病病毒感染和性病发生和流行的趋势。?   (2) 内容与方法?   a. 艾滋病哨点监测?    监测对象:性病门诊就诊者、暗娼、嫖客、吸毒者、供血(浆) 者、长途运输司机、同性恋者、孕妇、医院门诊就诊者等人群。?    下列单位可选为哨点监测单位:性病门诊、戒毒所、妇教所、采供血(浆) 站、长途 运输司机体检单位,围产期保健门诊及其他可接近监测对象的场所。?    在原嫖娼、吸毒者、长卡司机三类人群的艾滋病监测哨点中增加梅毒检测项目;在原性病哨点医院监测中增加艾滋病检测项目。?   b. 性病的哨点医院监测?    了解性病门诊量的变化和确诊性病病例的报告;?    各性病病征中不同病原体的构成;?    性病患者艾滋病毒的监测;?    求医行为的监测。?    选择有代表性的性病门诊为监测单位。?   (3) 结果与评价? a. 监测哨点数及其类型;? b. 哨点监测人数及阳性数;?   c. 监测资料完整性、分析报告的质量及其利用情况。? 2.5.1.5 性病的区域监测?   (1) 目的?   以监测地区全体人群为基础,观察该地区艾滋病性病发生和发展的趋势。?   (2) 内容?   a. 病例报告(含八种性病的报告) ;?   b. 不同人群的性病患病率调查;?   c. 性病规范治疗率的调查;?   d. 性病患者中艾滋病病毒感染的监测;?   e. 其他专题调查。?   (3) 方法?   a. 选择50~100万人口,有一定性病防治工作基础的、有代表性的行政区为区域监测地区。?   b. 开展疫情资料、实验室检测和临床性病诊疗的质量控制。?   (4) 结果与评价?   a. 监测区域数,开项目数和工作质量;?   b. 监测资料的整理、分析和利用情况。? 2.5.1.6 行为监测?   (1) 目的?   收集各类人群与艾滋病、性病感染相关的行为变化和趋势资料,为制订干预对策及评价 效果提供依据。?   (2) 内容?   a. 艾滋病、性病的防治知识及其来源;?   b. 对艾滋病、性病的态度;?   c. 感染艾滋病、性病的危险行为及其分布特征和有关活动的规律性;?   d. 清洁针具、安全套使用的情况。?   (3) 方法?   a. 可根据工作的需要选择不同的监测方法,如KABP调查、行为监测调查(BSS) 等,在固定时间、地点、连续系统地收集资料。?   b. 监测人群除艾滋病哨点监测的各种人群外,还应包括婚前体检人员、应征入伍体检者、中学(初三以上) 和大专院校在校生、企事业单位职工和社区居民等。?   c. 调查人数按调查的人群性质而定,并能反映每类人群的情况。每两年进行一次。   (4) 结果与评价?   a. 开展监测的数量、类型;?   b. 监测资料整理、分析、总结的质量和利用情况。? 2.5.1.7 病原体耐药性监测?   (1) 目的? 收集和分析性病病原体对治疗药物的耐药性及其分布和发展趋势,为选择、推广制新的治疗药物和改进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2) 内容与方法?   a. 固定地点设立耐药监测哨点实验室,固定时间、连续系统地收集资料。?   b. 监测的抗生素主要是青霉素、四环素、大观霉素、头孢曲松等。?   c. 淋球菌耐药检测操作程序采用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琼脂稀释法。?   d. 淋球菌耐药监测哨点实验室的质量控制,由淋球菌耐药监测中心实验室负责每年检测一次。? 2.5.1.8 专题调查? 〖HT〗  (1) 目的?   根据防治工作的需要,开展专题调查,为指导艾滋病、性病防治提供参考。?   (2) 内容?   a. 艾滋病、性病暴发流行和突发事件的调查;?   b. 血液、血浆、血制品艾滋病病毒污染事件的调查;?   c. 艾滋病患者的临床治疗、随访与社会关怀状况调查;?   d. 无症状性病感染者调查;?   e. 性病相关并发症的调查;?   f. 安全套使用与销售状况的社会调查;?   g. 性病患者就医行为,性病诊疗服务需求和服务质量的调查;?   h. 流动人口对艾滋病、性病流行影响的调查;?   i. 艾滋病、性病预防与控制措施效果的调查;?   j. 艾滋病、性病综合监测系统工作能力的评估;?   k. 根据防工作的需要,开展其他相关的调查。? 2.5.2 预防与控制? 2.5.2.1 健康教育与咨询服务?   (1) 目的?   提高全民(尤其是青少年) 自我防护意识和能力,促进健康的生活方式,改变不良行为,达到控制艾滋病、性病的目的。?   (2) 内容与方法?   a. 健康教育资料的制作依据卫生部疾病控制司颁发的《预防艾滋病宣传教育知识要点》和当地的需求确定内容和形式。?   b. 制订艾滋病、性病健康教育计划,根据各类人群知识知晓率调查、重点目标人群信息的需求,以及可利用资源,确定活动主题、重点对象、目标、内容、应制作的健康教育资料、适宜的活动形式、参与的部门、经费预算、工作进度和评价方法等。?   c. 做好艾滋病、性病健康教育活动的组织和指导。?    联合、指导大众传媒、各有关主管部门、大中专学校、社会团体共同开展艾滋病、性病健康教育活动,进行骨干师资的培训,提供业务技术咨询和信息资料。?    策划每年世界艾滋病运动日、国际禁毒日以及中央或地方艾滋病防治重要活动前后的宣传活动。?   d. 应让目标人群参予健康教育材料制作的过程,并倾听其对资料的看法和意见。?   e. 咨询服务?    凡提供艾滋病、性病诊疗服务的医疗卫生机构都应开展咨询服务,接诊医生对病人应传递必要的预防、防护知识,鼓励和讲解使用安全套,要求患者通知性伴就诊;?    有条件的性病、艾滋病专科诊疗机构应开设艾滋病、性病咨询门诊和咨询服务热线电话,应配备专职或兼职的经过性病艾滋病咨询专业培训,素质良好、知识丰富、文明礼貌的咨询员;?    咨询门诊需有单独空间,备有健康教育材料、演示用安全套、模型/操作图及其他性病服务、转诊、社区支持网络信息等,有专门的咨询记录;?    病人候诊区必须备有健康教育材料,公示咨询热线电话号码,在方便患者处设安全套销售机或销售点;?    咨询项目:艾滋病检测前后及支持性咨询;有关性病咨询;有关安全性行为和正确使用安全套的咨询;对心理障碍者(如抑郁、焦虑和自述不能正常生活者)的转介服务;?    上级机构应定期对下级机构的咨询工作进行督导。?   f. 定期对不同人群预防知识掌握情况进行抽样调查,抽样调查的方案由卫生部艾滋病、性病预防控制机构统一制定。?   (3) 职责分工?   a. 适用于不同人群和针对普遍存在问题的健康教育资料,主要由国家和省级艾滋病预 防控制机构和健康教育机构制作;?   b. 针对各地特殊风俗、文化需求人群的健康教育资料,主要由省级或省级以下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制作;?   c. 各级机构都要建立艾滋病、性病健康教育资料库。?   (4) 结果与评价?   a. 不同人群预防艾滋病十大知识要点的知晓率;?   b. 不同人群预防知识掌握情况进行调查的结果;?   c. 材料制作计划、热线电话记录、资料库以及资料的质量等;?   d. 咨询记录信息的汇总分析和评价。? 2.5.2.2 医疗卫生人员全员培训? 〖HT〗  (1) 目的?   为病人提供规范的诊断、治疗、预防、咨询等医疗保健服务。?   (2) 内容与方法?   a. 培训计划?    通过培训需求评估,确定从事艾滋病、性病防治工作人员需要具有的能力和知识,需要培训的人数、类别和知识领域;?    根据评估结果,结合当地培训资源,向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提出艾滋病、性病防治培训实施计划的建议;?    通过计划→实施→评估→调查计划→继续培训,不断提高培训效果。?   b. 培训对象和时间?    直接接触艾滋病、性病病人的医疗、检验、疾病预防控制等专业人员,累计培训24学时以上。?    不直接接触艾滋病、性病病人的其他医务人员和采供血机构工作人员,培训时间不少于12小时。?   c. 培训内容、教育大纲和教材?    培训内容:艾滋病、性病的流行病学、监测、临床诊疗管理、实验诊断技术、消毒隔离、职业防护、健康教育和咨询、安全套推广使用、项目管理及相关的政策和法规。?    按上述两类对象由全国艾滋病、性病专业防治机构提供教育大纲和教材。?    各地可参照全国的大纲和教材,根据本地资源和学员/教员的需求调整或编写适合本地的教材,但技术标准应与国家方案一致。?   d. 培训活动的组织?    艾滋病、性病专业防治机构应配合医政部门做好培训工作,提供师资、教材和技术指导。?    逐级、分期、分批地进行全员培训。?    每年对新上岗的人员和以往漏训的人员进行培训。?    采用在职培训、上岗培训、自学、继续教育等形式纳入各类人员培训计划及社区卫生保健、计划生育、生殖健康、血源传染病的控制等培训中。?   (3) 结果与评价?   a. 过程评价:各类人员的培训类型、频次、人数、培训率、培训合格率。?   b. 结果评价:各类人员专业知识知晓率,专业技术的合格率,各类性机构病诊疗规范服务率(见本规范2、3、1) 以及规范服务的各单项指标值。? 2.5.2.3 性病病征处理的推广和运用?   (1) 目的:? 推广病征处理方法,以达到性病的早发现、早治疗、早控制,减少并发症和后遗症。?   (2) 内容与方法?   a. 在病征处理实施前,必须对当地不同性病病征的病原学分布、病原体对抗生素的敏感性及药品供应情况进行调查。由当地专家参考国家推荐的流程图作相应的修改,使其适合当地的特点,并对其有效性作出评价,进行成本效果分析。?   b. 实施病征处理的部门,必须具有基本的体检条件和实验室检查条件(至少具有Ⅰ级实验室水平) ,医务人员需经过病征处理的培训。?   c. 实施病征处理地区的性病疫情报告,在省级性病防治机构的指导下对报告的性病病征进行分析整理。?   d. 病征处理实施的技术方案和实施步骤参见《国家性病病征处理工作指南》。?   (3) 职责?   省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组织专家制定适用于本地区的病征处理方案和流程图,确定不同病征的病原体分布情况和此方法在当地的适用范围,培训人员,通过试点不断完善,有计划的推广应用。?   (4) 结果与评价?   a. 实施方案及应用情况;?   b. 效果分析资料。? 2.5.2.4 危险因素的调查和干预?   (1) 目的?   在行为监测的基础上,制订有针对性的干预方案,落实干预措施,有效地控制艾滋病、性病的传播。?   (2) 内容与方法?   a. 危险因素的调查对象?    具有与艾滋病、性病传播相关高危行为的各种人群。?    危险行为包括:非婚性行为、多性伴、不安全的性行为及共用注射器吸毒等。?    调查内容:上述相关危险行为的方式、频次、数量、地区、场所分布等特征与规律,及其对社会的影响因素。?   b. 干预方案的制定?    根据行为监测的结果,在需求评估的基础上制定。明确干预的目标人群、场所、活动内容和方式,参与的部门与人员、督导与评价及有关政策要求。?    与公安、计生、司法、教育、民政、工商、旅游等有关部门达成共识,取得配合和支持。? 让目标人群参与制定方案,尊重他们的意见和要求,使干预的人员、方式、场合、时间、频度等可行、可操作、可持续。?   c. 在重点人群中进行同伴教育?    通过调查选择目标人群和场所:如性乱人群、吸毒人群,同性恋人群、娱乐场所。?    同伴宣教员的选定标准:目标人群中有影响力,沟通表达能力强,愿意为控制艾滋病、性病做工作的人。?    培训宣教员:使他们掌握艾滋病、性病基本知识、预防措施、阻断传播的要点和正确的求医行为。?    定期对宣教员的工作进行培训督导和提供技术支持。?    宣教员工作的评估:通过同伴了解是否做了工作,通过目标人群测试了解教育的效果。   d. 安全套的推广使用?    将安全套的防病知识和正确使用方法纳入各种宣传培训活动及资料中。?    向计划生育部门提供安全套销售需求资料,共同制订推广使用策略。?    在各种有需求的场所,采用适宜的方式提供安全套和正确使用安全套的宣传品。在需要量大的场所采用自动销售机。?    对安全套的可及性(方便买到) 、质量、价格的可接受性、销售量和使用率等进行评估。?   e. 指导有关部门和单位结合本职工作开展干预活动?    指导有条件的综合医院的有关科室组织工作人员到高危人群活动场所,提供性病的优惠规范诊疗、咨询,发放宣传资料,推广使用安全套、交换针具等服务(外展服务)以及艾滋病毒的自愿匿名检测服务。?    指导公安、司法部门对监管场所的工作人员和被监管人员开展有关艾滋病、性病的查治和防治知识教育。?    指导有艾滋病感染者的社区,按照《关于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的管理意见》的规定,实施有关的管理和关怀措施。?   f. 有关服务行业从业人员的培训和健康管理?    按《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和《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的规定,根据当地性病流行情况,由卫生行政部门决定,对公共场所有关服务行业人员的培训和健康管理要加入艾滋病、性病防治的内容。?    通过问诊疑为目标人群时,体检可增加梅毒、艾滋病的血清学检测和其他检查项目。?    检出的性病患者,应尊重隐私权并予以保密,并主动提供诊疗的外展服务。?    培训内容应包括艾滋病、性病基本知识、常见的症状和体征、传播途径和预防传播的方法、正确的求医方式。理发业推广使用一次性刀具,浴室业工作用刀具等的消毒方法等。?   (3) 职责分工?   调查和干预方案由卫生部艾滋病、性病专业防治机构制定。各级艾滋病、性病专业防治机构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并适时进行督导和评价。?   (4) 结果与评价?   a. 制定干预方案的可行性、有效性;?   b. 开展危险因素干预的项目及其开展情况的相关指标、数据。? 2.5.2.5 艾滋病病人和感染者的管理? (1) 目的? 给艾滋病人和感染者及时提供关怀、咨询和医疗保健服务,减少对个人、家庭和社会的伤害,控制艾滋病的传播。?   (2) 内容和方法?   a. 严格按照卫生部《关于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的管理意见》进行管理。?   b. 对确认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应选择适当的时机和方式通知受检者本人,同时鼓励感染者告知配偶或家属;通知时要给予心理咨询并提供预防再传播的技术指导。?   c. 对于非匿名检查发现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病人,由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组织流行病学调查,建立个人档案,定期随访(至少每年一次) 并做好随访记录,同时对其家属进行医学观察、预防和护理指导,设专人负责管理资料档案,严格保密。?   d. 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病人如申请结婚,双方应接受医学咨询。?   e. 流动人口(含申请入境及境内的外国人) 中被确诊的艾滋病病人和感染者,由临时居住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负责管理,省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向其户籍所在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通报。没有正当理由不得将其遣送原籍。?   f. 艾滋病病人和感染者的就医管理?    在医院门诊或住院治疗过程中,对疑似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病人提供检测前咨询,在“自愿及“保密的原则下,进行必要的血清学检测。对确认阳性者应做进一步的检测后咨询。?    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收治的住院病人,如发现合并感染艾滋病病毒,应继续治疗其所患疾病,不得中止治疗。医务人员必须严格遵守职业道德,为病人保密,不得歧视病人。要作好消毒工作,严防医源性传播。在病情缓解期或其他原因无法住院治疗时,可设立“家庭病床,由收治单位指定专人在保护隐私权的情况下,与病人所在的社区卫生服务组织协同给予家庭治疗和护理指导。?    艾滋病病人与感染者死亡后的尸体,按《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的有关规定处理。?   (3) 结果与评价?   a. 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报告数,个案调查建档数,每年应访和实访人数,个案调查和随访小结。?   b. 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申请结婚、接受咨询和实际登记结婚的人数,感染者申请生育和实际生育人数。?   c. 以其他临床表现入院而发现的艾滋病病人数,其中继续给予治疗、转院和以各种借口让病人出院不为其服务的病人数。?   d. 以住院或以“家庭病床的形式治疗的艾滋病病人占当地艾滋病病人的百分比。?   e. 管理工作的总结报告。? 2.5.2.6 戒毒所、收容站、劳教妇教所和监狱的艾滋病、性病防治工作管理   (1) 目的?   加强吸毒人员和被拘留、收容、劳教、服刑人员中艾滋病、性病的防治,减少对社会的危害,控制艾滋病、性病蔓延。?   (2) 内容与方法?   a. 因性罪错和吸毒而被拘留、收容、劳教的服刑人员、吸毒人员要进行艾滋病、性病检查。对确诊的艾滋病、性病患者或感染者的治疗场所由劳教、监狱管理部门决定。对已出现临床症状的艾滋病人经指定的医学专家确认,羁押场所内无条件治疗的,由劳教监狱管理部门决定可否保外就医。?   b. 对患有艾滋病、性病的刑满释放、期满解教、保外就医的人员,戒毒出所人员,由监狱、劳教、戒毒机关的医务部门出具“艾滋病、性病治疗结论证明书,交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以便对其继续实施治疗与管理。?   c. 在监狱、收容站、劳教妇教所和戒毒所内应开展艾滋病、性病流行病学调查,对病人和感染者的配偶或性伴应进行追踪查治。?   d. 开展有关艾滋病、性病防治知识的培训和健康教育,以提高工作人员的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提高高危人群的自我防护意识和能力。?   (3) 职责分工?   a. 根据实际需要在有条件的监狱、劳教场所和戒毒所设立艾滋病、性病监测诊疗点,开展艾滋病、性病防治服务,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进行业务指导。?   b. 不具备建点条件的监、所,对收容、拘留、劳教和服刑人员的艾滋病、性病的检查、治疗,由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负责。?   c. 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要指导当地公安、司法机关,做好监、所的艾滋病、性病疫情监测、报告、管理工作,促使他们将监狱、所的艾滋病、性病防治工作纳入其工作范围。?   (4) 结果与评价?   a. 监测治疗建点数(率);?   b. 应检对象受检率、检出率;?   c. 查出的现症病人规范治疗的情况;?   d. 工作人员培训率;?   e. 收容、拘留、教养、收监和吸毒人员健康教育普及率,高危行为改变的情况。? 2.5.2.7 预防与控制的试点工作?   (1) 目的?   探索艾滋病、性病预防与控制的有效方法和途径,总结推广成功的经验,促进防治工作的深入开展。?   (2) 内容与方法?   a. 试点的原则和要求:在对当地艾滋病、性病流行与防治情况调查分析的基础上,选好试点、精心组织、周密计划、逐年推进,以点带面。对试点工作定期进行评估,总结经验,完善有关政策措施,健全各项制度。?   b. 试点内容?    艾滋病、性病防治示范社区的建设,把防治工作纳入社区卫生服务。?   ——示范社区应有一定的地域和人口数;性病患病率和吸毒等高危行为高于本地的平均水平。?   ——社区领导必须把艾滋病、性病防治工作纳入卫生保健服务。?   ——开展流行病学调查,了解社区人口的健康状况和艾滋病、性病流行的主要危险因素,掌握流动人口和防治的重点对象。?   ——开展社区医疗门诊的性病哨点监测。?   ——开展性病规范诊治,社区关怀,开拓外展服务。? ——针对不同人群开展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普及预防知识,营造尊重和善待艾滋病、性病病人的社会环境。?   ——开展咨询服务,推广使用安全套,设安全套销售点。?    高危人群行为干预的试点?   ——为高危人群提供优质、价格合理的安全套。?   ——为高危人群提供性健康咨询服务。?   ——开展同伴教育。?   ——为注射吸毒者提供优质、价格合理的注射器。?   ——为吸毒者提供社区戒毒治疗服务。?   (3) 结果与评价?    不同类型的试点数;?    试点的总结报告。? 2.5.3 管理?   配合卫生行政部门做好的以下工作? 2.5.3.1 性病规范诊疗的质量检查?   (1) 目的?   促进规范艾滋病、性病诊断、治疗、预防服务的管理,提高服务质量提高病人的满意率。 (2) 内容与方法?   a. 确定病例诊治规范服务的标准?    有规范的病历和必要的检验资料;?    诊断及时规范,实验室检查项目准确;?    有正确治疗方法的指导,用药、剂量、疗程规范;?    发放健康教育资料;?    开展健康教育和咨询服务;?    做性伴通知;?    有安全套提供和使用指导;?    有及时、正确、完整的疫情报告;?    无医源性感染发生;?    病人满意。?   b. 配合卫生行政部门对诊断、治疗、预防服务的质量定期进行检查考评,每次每单位检查病例数不少于10例。?   (3) 结果与评价?   a. 评价指标?    复诊性病病人的诊断符合率;?    可治愈性性病的复查率、治愈率;?    病例诊治规范服务率及其分项率;?    检验质控考核项目合格率。?   b. 对上述指标进行分析、评价。? 2.5.3.2 性病诊疗机构的技术审核?   (1) 目的?   对申办性病诊疗的机构(或科室) 进行技术审核,向卫生行政部门提供技术审核报告。?   (2) 内容与方法?   a. 根据卫生行政部门的要求对申办单位进行技术资质的审核。?   b. 按照《全国性病艾滋病防治管理规范》性病诊疗机构的审批和管理中规定的性病诊疗机构的基本条件逐一进行现场勘查。?   c. 将审核结果和意见报同级卫生行政部门。?   (3) 职责分工?   根据《全国性病艾滋病防治管理规范》和卫生行政部门的要求,开展技术审核。? 2.5.3.3 制订预防、控制计划和方案的咨询?   (1) 目的?   为政府和卫生行政部门提供艾滋病、性病预防与控制的背景和工作情况的资料,预防与控制对策方案的论证报告和决策咨询,协助卫生行政部门做好计划管理和综合考评。?   (2) 内容?   a. 拟订计划和方案?    拟订当地艾滋病、性病预防与控制规划和行动计划的实施方案;?    协助卫生行政部门拟订综合防治计划和考评方案及其技术指标。?   b. 提供调查研究(或形势分析与对应分析) 的资料?    提供各部门、团体等可用于预防与控制的资源状况。?    艾滋病、性病的流行与监测情况:感染、发病、死亡数(率) ,易感人群的类型、数量、流行模式的估计和预测。?    预防与控制:是否抓住了重点领域,过去工作的成效与主要障碍。?    上一计划期目标指标实现情况的总结分析和下一计划期要解决的问题。?    有关对策措施的论证报告和决策建议。?    预防与控制调查研究的结果。?    应卫生行政部门要求提供的其他资料和咨询内容。?   (3) 职责分工?   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向政府和卫生行政部门提供分析报告或决策咨询。? 2.6 用语解释?   (1) 动物鼠疫监测:在鼠疫疫源地内定期定量地监测动物鼠疫流行动态,观察宿主动物及媒介昆虫生态,研究动物鼠疫感染、传播、保存规律及地理分布特征。?   (2) 综合监测:将艾滋病和性病监测工作相结合,将生物学监测与行为监测相结合,从而形成的艾滋病、性病综合监测体系。?   (3) 高危人群或核心人群:指卖淫妇女、嫖客、吸毒人群、同性恋人群,被拘留、收容、收审、劳教、劳改的性乱人群,及其性伴和(或) 配偶等。?   (4) 重点人群:指在宾馆、招待所、旅店(尤其是路边店) 、舞厅、咖啡厅、酒巴、发廊、沐浴、洗脚店、夜总会、休闲娱乐、旅游部门的从业人员、汽车司机(尤其是长途卡车司机、出租车司机) 、职业供血者、供销外勤人员,到性病门诊就诊者,流氓团伙,在中国大陆居留的港、澳、台及外国人,定居国外的中国公民和国外居留的中国公民(包括在国外轮船上工作的中国海员) 、出国劳务人员,以及流动人口等。?   (5) 特定人群:出于某一特定目的如监测、筛查等,在重点人群中特指的那一部分人群。? (6) 性病的病征处理:是根据性病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即病征) ,利用相应的流程图,对患者进行诊断、治疗、健康教育、咨询及性伴通知等综合处理,是一种快速、价廉、简便、有效的临床处理方法。这种处理方法容易掌握,能使不同专业水平的尤其是在基层的医务人员在广泛范围内使用。?   (7) 哨点监测:系在固定地点、固定时间、固定对象连续收集监测信息,以达到监测目的的一种快速、简便、经济的流行病学方法。?   (8) 同伴教育:在目标人群中选择有影响力的人员通过培训后做为宣教员,对同伴进行教育。?   (9) 外展服务:医务人员走出诊室,主动到高危人群聚集场所接近目标人群,积极开展艾滋病、性病的预防和诊疗服务。?   (10) 自愿匿名检测服务:由合法机构提供。被检测人在自愿的基础上,和有检测前后咨询服务的条件下,被检标本不注明被检人姓名的服务项目。?   (11) 社区:社区是由若干社会群体(家庭、民族、社会组织、机关、团体)集聚在某一地域内形成一个生活上相互关联的大集体。?   (12) 形势分析和对应分析:是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UNAIDS) 推荐的一种旨在帮助各国制订适宜有效计划和策略的方法。? 2.7 法规文件?   (1)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1989. ?   (2)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实施办法》卫生部1991?   (3) 《动物鼠疫监测标准》GB16882-1997?   (4) 《鼠疫诊断标准》GB15991-1995?   (5) 《鼠疫自然疫源地及动物鼠疫流行判定标准》GB16883-1997?   (6) 《人间鼠疫疫区处理标准及原则》GB15978-1995?   (7) 《国家鼠疫控制应急预案》国务院办公厅2000?   (8) 《霍乱防治方案》卫生部1995?   (9)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卫生检疫法》?   (10) 《艾滋病监测管理的若干规定》国务院1987?   (11) 《性病防治管理办法》卫生部1991?   (12)《中国预防与控制艾滋病中长期规划》(1998-2010年)国务院19 98   (13)《中国预防与控制艾滋病中长期规划实施指导意见》(1998-2010)卫生部、国家计委、教育部、科技部、公安部、司法部、财政部、广电总局2001)   (14) 《预防艾滋病/性病宣传教育提纲(试行) 》卫生部1995?   (15) 关于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的管理意见》卫生部1999?   (16)《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国务院1987?   (17) 《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卫生部1991?   (18) 《全国性病艾滋病防治管理规范》报批?   (19) 《全国艾滋病性病综合监测指南及方案》报批


作者: 三十而立    时间: 2005-4-25 10:20

无心:有没有上墙的肠道门诊制度和消毒隔离制度啊
作者: 叶子    时间: 2005-5-3 21:15

我们有自己制订的,就是不知你能否用得上!




欢迎光临 疾控家园 (http://cdcman.cn/) Powered by Discuz!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