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初一值班,闲谈疾控,干了这行,就要爱这行,也希望这行发展得更好。。。。标题要长 [打印本页]

作者: 大海无量    时间: 2010-2-14 09:36     标题: 初一值班,闲谈疾控,干了这行,就要爱这行,也希望这行发展得更好。。。。标题要长

今天初一,我值班,本来放假期间是不谈工作的,但到了办公室还是习惯性的想起了工作,8小时这么长,总得找点事干混时间吧,本着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的精神还是闲谈疾控这个行当,想到啥就说啥,胡编乱造,不要见笑。
作者: 大海无量    时间: 2010-2-14 09:37

本帖最后由 大海无量 于 2010-2-14 17:24 编辑

占个坑,慢慢写
视角:基层、免疫规划、传染病管理。没办法本人就只在基层主要干免疫和传管,只能立足本职岗位谈。好了,开始侃了。
免疫规划、传染病管理这两项很重要,很基础。别看现在疾控的工作多到7大9大职能的,这两项还是疾控工作基础的基础,精髓,是咱们闹革命的两把菜刀、镇馆之宝,但又是双刃剑,其中潜规则也多,永远90%以上的接种率,每年防控都能上个大台阶的传管工作。现在有些职能任务来得多,步子迈的大,也可能与高层看到这两行一直干得这么好,怕基层耍得太好有联系吧。
说行当,无非是人、财、物,当然先得交代下大背景,公共卫生职业习惯。
一、大背景
后医改失败时代,虽说失败是成功之母,但是失败是要付出代价的,对于公共卫生这种规模大、涉及面广、需要长期稳定连续的行业来说,经历多次医改失败,推倒重来的影响是巨大和深远的。卫生监测、监督所、收入来源变化、朝令夕改的政策等等太多了,总之,现在处于后时代,太阳还没升起,“被动”是现在的关键词。
二、人
21世纪最重要的是人才,可悲的是公共卫生专业被曾被评为中国十大垃圾专业,就业难,设这个专业的大学也少。原因是多方面的,疾控中心不如医院专业性尖锐,新的人事准入制度,你急需的人事部门认为你还有更急需的,还出过预防医学专业初审刷掉,人事部门告知我们要的是公共卫生专业,预防专业不对口的笑话。总之很多非医学人员进疾控中心,一个单位从几十人到上百人,但真正业务骨干却减少了,单位工作能力整体下降严重在基层不是没有。就业难反过来使学这个行业的大学生更少,教改把原来的中专、大专都消灭了,大学这个专业的也少得可怜,在加上人事关卡,基层想补充个专业人可想有多难,一个单位从几十人到上百人,但真正业务骨干却减少了,单位工作能力整体下降严重在基层不是没有。人才断代不只是个传说。加上现在职能工作只多不少,只恨不能再细,这个矛盾进程还得加快。当然高层人才补充不会有问题,但从这几年的文件中还是看到很多脱离实际不结合中国国情,照搬照套的现象,美国回来的搬美国,欧洲回来的搬欧洲,涉及到系统内部人才培养问题,我下段再讲,开个玩笑话,防疫站改名为疾控中心就属照搬,要是结合中国官本位思想就该改为疾控局。设想一下,现行的人才准入制度说不定哪天弯道超车成功,实现疾控中心人员“临床医学+公共卫生+数据库思维”三结合成功,对疾控来说必将是大好事,这点上我还是佩服老美的疾控培养。
三、财
不管以前、现在、将来,疾控都不是个有钱的行当,疾控工作服务于百姓,特别是底层群众,干这项工作的人是要有一种精神的,也是光荣的,想发财就别干这行。虽然现在疾控中心拼命想公务员化,但是毛主席教导靠别人不如靠自己,可惜疾控高层和基层收入来源大不相同,制定的政策对基层来说无疑是完全去收入化,现在单位人增加得本来就多,经费捉襟见肘,一个领导说一千道一万,最根本的还是要提高职工待遇,现在有些职能拼命增加有个重要原因在于开展新业务增加收入,但还是受限太多,搞不好就画地为牢,只求自保了。
四、物
主要涉及疾控体系建设,疾控体系部、省、市、县,个干个的,具体工作主要由县级来做。虽然说发挥了中国集中力量办大事、高效的特点,但其中弊端也不少,毕竟公共卫生是一个系统性强、业务性强的系统,最有比较的就是临床医学系统。一个服务对象是大众,一个服务对象是患者。
1、临床类,不管多高层都是医院的,都要治疗病人,收入来源都一样,行业发展都差不多。遇到的问题也比较一致,就算你是院士,医疗差错,家属仍然会拿刀砍你,再牛的医院一样要遇到医闹,纠纷,新闻媒体狂轰烂渣只多不少。作为引导整个行业的高层,说到底他们还是工作在一线的医生,制定的政策很有实际性,同时临床行业有很强的自治能力,基层只要不断到上级医院进修学习,不但业务知识全部学得到,经济类、医院发展类、纠纷类、新问题处理类都学得到,因为各级模式一致,大医院问题只多不少,依样画葫芦,再来个本地化基本就OK。
2、公共类,各层之间工作差别巨大,收入来源不同,具体工作主要集中在县级、矛盾也主要在这级。县级业务能力提高靠进修无用,主要得靠自我更新提高,收入也学不到,各级没共性,发展问题、纠纷只比临川多,顶多少点尖锐性的,但这些也从上级学不到。作为引导整个行业的高层,决策者来说,自己及周围智囊出自一线的都少得可怜,制定的一旦脱离实际是很危险的,基层很多时候面对的只是文件,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谁都懂,当事情解决不了,整个行业最大的弊端就出现了,申述无门,又必须实现目标,就只能变通,再不然不得不造假,潜规则能解释很多。隔阂也出现,高层想,这么点小事基层也办不好,基层想,说的容易,你来做做。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脱离实际是很危险的,公共卫生关系全社会。推倒重来的教训不是没有,为了政策的实际性、切实提高基层人员素质、改变人才培养模式、对全行业负责的目的,我认为实行高层直接试点县级疾控工作是很有必要的,中国这么大,这么复杂,选取1~10%的区域,针对城市、农村、东西部、典型地貌、典型疾病地区,又能联网进行五大卫生工作的县(区)来作为高层的实验基地,直接做做实际工作,只要不是紧急事件,各项政策都可以在这些地方演练,成熟后再全国推开。这样也解决了基层人员人员再培训问题,百闻不如一见,基层到实验区域进修,来当个不明真相群众蓝军部队,就能解决全方位的问题。
简单说,打个比方,好比研制战斗机,临床的规划者即是飞机设计师,又是试飞员;公卫的规划有优秀的飞机设计师,但没有李中华这样的王牌试飞员打磨,组建试飞基地吧,很有必要。
3、基层网底建设,这个也得说,虽说“疾控”字号到县级就止步了,初级卫生防保网络,疾控的网底,就是县、乡、村三级。县级的工作离不开乡、村两级的工作,但作为疾控最基础的网底,现状并不乐观,乡级防保人员属医院,“医院筛过的人去搞防疫”(说法不恰当);村医生这一级到现在还是没说清楚身份的群体,算个体吧,又要做公卫工作,请来做?逼着做?不能细说,《劳动法》。。。。。筛过的+个体户,这才是公共系统真正的底层,我们说千万遍提高待遇,他们是专业人员,也不如调整政策,真正尊重他们。

五、免疫规划工作
毫无疑问,这项工作非常重要、非常复杂,工作对象+我国国情决定了这项工作必须靠基层网底非常艰辛的工作才能达到工作目标,在这个工作中人是占主导地位的。我曾在论坛中说过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很草率,很不完善,因为扩免得实施把免疫工作的复杂性推到了一个空前的地步,单凭基层的努力很难做好此项工作,必须全系统建立大数据库的思维,全力保证才能做好。
1、庞大工作栓牢基层优秀人员,临床是病人跟着名医走,公卫是工作堆在骨干上,医生可以抢病人抢到大打出手,疾控上还没听说过抢工作如此积极的。想要在乡级找业务骨干,很简单,扩面搞得好的,绝对不差。因为这项工作需要责任心、管理、交流沟通、业务素养、成本控制等多方面,搞得好的不是业务能手才怪。基层人员本来就少,优秀的都得来塞这个工作,我认为扩免工作的实施可以宣告计免手工时代的结束,引入计算机网络管理确实很有必要,配合其它各方面的改进都是必须的,我们必须降低基层劳动强度,提高劳动效率,这样才能和谐。这方面涉及心态、潜规则。工作堆在骨干上,堆得过多当然影响心态,别忘了业务骨干,作假也是高手。
2、待遇,经济社会,吃饭得靠钱,扩免虽然说清楚了要打多少疫苗,但没说清楚这个工作应该由怎样的人员搭配来做,必要的劳动报酬,这个很不好,乡镇接种靠补助,中央、省、地方配套,1针次3元钱,且不说这个补助高低,我说说流动儿童,熟悉免疫的人都知道工作质量关键点在流动儿童,举个例,一个乡镇这个月要打100儿童预防针,我去通知,不好意思,50个流动走了,我做了100个儿童的工作,辛苦了很多时间,只能得到50个报酬,我还得靠这个才能勉强领到低得可怜的报酬,别忘了业务骨干,作假也是高手,当然被逼无赖,毕竟要吃饭。
3、免疫网络信息化和数据库思维,信息化对扩免来说很必要,是搞好扩免的一个好机会,我们需要它的建设是高标准和全国整体数据化的。这方面的低标准和万国牌将给基层带来无尽的烦恼,打个比方,工程建设中的低价中标,无非就是老板贴钱、偷工减料、克扣工资、携款蒸发、拖字诀、附属工程赚回来、潜规则。现在搞的国家级的接种信息化,居然分免费版和收费版,这个和附属工程有何区别,还有是对不发达地区的不尊重。
理想的信息化得全国统一标准,国家服务器整体数据库对儿童进行全国流动管理,因为实际工作中,流动儿童的流动情况远大于现有信息化的设定,以省、市为单位设立服务器都难以完全覆盖。同时对于国家级别的服务器,在确保信息安全下,要实现信息的互联与交叉运用,并为今后的工作拓展预留空间,出生医学证明、儿童免疫建卡、户籍管理等等信息都是可以整合加以运用的,良好的整合也可有效的促进工作的开展,还可能改变现行的建卡模式,比如医院出生时建卡也不错的啊,此外孕产妇管理,以致国民健康档案建立都可以受益。
信息化建设的高标准不仅在于通过电脑简化工作流程,还要严卡质量和数量关,就是让使用者做不了假,利用影像识别、虹膜、指纹识别等人工识别系统把作假这关卡死,但有个前提,把乡、村一级理顺了,待遇、身份兑现了,不是打一针拿一元钱的临时工,他们也是本系统的一员,不可缺。
4、计划生育的影响,毫无疑问这是个巨大的影响,国外是没有的,计生是基本国策,我们只能从本系统内部入手解决问题,实施信息化之后,计生的影响可定会加大,因为拥有的儿童信息必然会泄露,这个还要边工边解决,反正比较棘手。
5、疫苗规格,啥也不说了,先把疫苗规格改了把。多人份疫苗在基层都不好用,不管是2人份,5人份,10人份,都改成单剂量把。
作者: 大海无量    时间: 2010-2-14 17:02

本帖最后由 大海无量 于 2010-2-14 17:19 编辑

六、传染病管理
这个也是疾控中心的重头戏,虽说是公共的,但也有地域性,在基层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传管人员除了自身业务学习,就得熟悉本地情况,熟悉乡人员到处钻过去钻过来,成为一名钻家,熟悉疾控队伍的人员、技术资源,可以依靠的上级技术力量等等才能做好疾控工作。同时传管工作和免疫工作是相结合的,这里又要谈到免疫工作,良好的免疫接种可以有效控制疫苗可控类疾病。此外还有重要的,免疫工作使疾控系统有一只覆盖基层网底的专业人员队伍,虽然人少,但关键时候就得靠这群人,其中的佼佼者可以说是活地图、群众非常信赖的人。还有个重要的,有效的免疫工作,可以使疾控系统非常精确的切割人群,不管一个县多大,人有多少,0~7岁儿童各个年龄段都可以被精确的分割到每个村组,再结合其他资料,实际主要人群都可以被准确切割。这个太重要了,真正遇到大疫情时,疾控人员直接就可以根基流行特点采取措施,并评估事件风险以提前应对。
举个例子:河南某县的手足口病例事件来推断
第一阶段新闻,河南某县手足口病例增多,控制乏力
推断:先看基本情况,欠发达地区,农业地区,人口不算多,疾控中心人员众多。
手足口病流行特点主要针对儿童,重点在0~3岁儿童。控制不下来,无非两个,疾控中心人虽多,但业务、财力都不行了,再可能就是乡村力量垮了,发动不起来了。
第二阶段新闻,该县疾控中心负面新闻不断,卖保健品,人虽多,政府却不保证工作经费。
推断:前一阶段怀疑的是对的,疾控中心都这样惨了,就别提乡村了。。
第三阶段新闻,动员各级公务员深入农村开展工作
推断:这个大家都知道,去干村医生干的工作
第四阶段新闻,控制住了,该问责的问责,疾控中心和乡村人员待遇解决了。
推断:证明前期推断都正确的,问题就出在这几方面
第五阶段新闻,一直没来,关注中,对于此次疾控特别是乡、村表现出来的问题就只有某县有吗,其它地区没有吗?网底中村一级都没有正式的说法,我下乡时有赤脚医生给我诉苦,民办教师解决了、在村小教过书、干过临工的解决了、村里管畜牧免疫的解决了、管放水的解决了,这些都解决了养老和待遇,我们现在干扩免这么恼火,一个说法都没有。我真的无言以对,帮不上忙,我还是在这里呼吁下吧, 都解决了,还是把村医生解决了吧!
说说传染病报告信息系统把,这个系统现在应该是部、省级可以直接看到一线数据的吧,其它工作都是逐级汇报上去的,问题都被文辞化了,有时领导真找不到可以讲的毛病,但总要说毛病,就说传染病信息吧,这里不便修饰的多。领导的关心有时转到基层来就成极端了,其实领导关心是好事,关注发病多了说明重视,要正确引导,转化为促进工作,毕竟传染病与经济、生活,总体报病数量、报卡中的户籍、现住址对最终卡片的归属也只有这个专业的才搞得懂,不要一味生硬的传话下来,领导说了发病多了,怎么搞的。
就这个信息系统而言,还是很不错的,但不代表不需要改进,其实改进的要很多,说几个小的,容易实现的改进吧,1、浏览显示未审核卡片的时间段改改吧,第二天不能自动显示前一天未审的卡片。比如,今天我22:30审卡,有个医院23:00报告卡,我明天进入系统默认是看不到这张卡的。2、对报告卡片的直报员,增加对他们的辅助。比如报告卡片后,自动提示这张卡某某项目不够好,地址未精确到可追踪、诊断小时未填、性病的附加项、在校学生所在学校班级等等,报告卡照常进入,但及时给予提示,以促进工作质量改进,同时进入系统时自动提示之前哪些卡片疾控诊断订正了,哪些疑似卡片要订正,等等。3、增加对县级疾控的统计辅助,没办法,绩效考核资料这块要做得太细了,系统对县级支持又太少了。


现在才看了下,一天值班下来还真写了不少,废话连篇累牍,居然超过了论坛千字限制,快下班了,不写了。

祝同行们新年快乐,虎虎生威。
作者: gdzshai    时间: 2010-2-14 22:09

存在的问题已是冰冻三尺!!!
作者: fyz-f2004    时间: 2010-2-16 08:53

看问题很深刻,值得认真读一下
作者: 心凡心凡    时间: 2010-2-16 15:03

基层、免疫规划、传染病管理。
除了这些,我们还要做妇幼工作,无论大会、小会,领导都是问防保组人员妇幼做得怎样了?儿童体检做得怎样了?总不见问我们免疫规划工作做得怎样了,明明有妇幼专职人员不做妇幼,但我们却成妇幼专职了????
工作的动力在哪里?
作者: dyjklzr    时间: 2010-2-17 06:32

同意楼上的意见,让没有资质的疾控人干妇幼方面的工作,不知高层是怎么想的。楼主的见解很高,很现实,希望能在当地的卫生界人大、政协代表中把这个情况反映到当地的两会上去。
作者: sunxiaojia    时间: 2010-2-17 08:38

楼主总结的太好了,希望高层能够看到
作者: 云游天    时间: 2010-2-17 10:23

估计是个年轻人,肯动脑筋想些问题,有前途。疾控要多有些这样的人,才有希望,相信问题会一步一步解决的!祝全国的疾控人虎年事业有成、身体健康!
作者: never    时间: 2010-2-20 19:54

今年毕业,哎!
作者: zhcl6231    时间: 2010-2-20 20:52

楼主真有见地,支持一下.
作者: jfsly    时间: 2010-2-21 08:43

楼主辛苦了
作者: 潜龙    时间: 2010-2-21 09:15

写的不错,见地很深.补充一下,上级还应看到,只知道下任务,但基层疾控的编制还是受限于地方,没有编制也将制约发展.
学美国,美国全国只有一个CDC,这点也没学来
作者: dyjklzr    时间: 2010-2-21 10:03

一切都会慢慢的好起来的。
作者: ken00500    时间: 2010-2-21 11:02

楼主的总结给我很多的启示和学习。疾控系统的主要问题还是出在政府不重视上面,这是历史原因造成的。虽然非典之后情况有所改善,但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办公楼我们可以盖,仪器设备可以买,但是唯独人,体制却非常难。我也希望这一行越来越好,我也希望爱这一行,但我更觉得:想说爱你不容易。
作者: hxy    时间: 2010-2-22 10:20

疾控要多些大海..无量这种人才,疾控有你明天会更好
作者: 明月满庭    时间: 2010-2-23 09:23

说的好啊,说到心窝窝里达!顶一个
作者: sb下雪了    时间: 2010-2-23 10:26

楼主阐述的太透彻了,我干县级防疫科科长十几年了,这也是我一直以来想要诉一诉的话题,但愿此贴能让有关领导层看到,有些工作真的不能再这样继续下去了,会出事的!
作者: cdcgzry    时间: 2010-2-23 10:37

单位变成贩疫苗的了,一言难尽.......
作者: huangtang    时间: 2010-2-23 10:44

写得是相当的不错
很有想法
作者: superdo    时间: 2010-2-23 15:23

现在很多职能重叠,让人真的晕了。。。
作者: 池城cdc    时间: 2010-2-24 10:40

楼主说的很有道理,可是管理层不知多少人这么认为呀。
作者: hcflt    时间: 2010-2-24 10:45

写得精辟,剖析深刻
作者: watty    时间: 2010-2-24 16:29

疾控前辈啊,向楼主学习!
作者: 沈丁山    时间: 2010-2-24 20:01

本帖最后由 沈丁山 于 2010-2-24 20:02 编辑

我干了很长一段时间的计划免疫工作,现在叫扩大免疫规划吧。对这项工作很有感触,经济不谈,个人收入待遇也不谈,我觉得最让我痛苦的就是上下脱节问题。觉得楼主说的好,政策制定者和基层工作者严重脱节,往往无畏的增加基层的工作强度,减低工作效益。问题反映上去还得不到回复,真他妈的无话可说。
作者: 沈丁山    时间: 2010-2-24 20:11

毫无疑问,这项工作非常重要、非常复杂,工作对象+我国国情决定了这项工作必须靠基层网底非常艰辛的工作才能达到工作目标,在这个工作中人是占主导地位的。我曾在论坛中说过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很草率,很不完善,因为扩免得实施把免疫工作的复杂性推到了一个空前的地步,单凭基层的努力很难做好此项工作,必须全系统建立大数据库的思维,全力保证才能做好。
楼主的分析太到位了,你的那5点建议,如果能落实到位,我作一辈子免疫规划工作都会无憾了。顶,再顶!
作者: 沈丁山    时间: 2010-2-24 20:17

不过,在我们这儿,乡村医生在扩大免疫规划中的网底作用已经退化,我们基本不依靠他们了。我们现在是通过医院妇产科通知来防保所,建卡,然后按程序预约接种,特殊情况手机短信通知,或者人工电话通知。不过,这对于流动人口的主动发现就比较麻烦,这还是要靠家长的自觉意识,和社会中的无形力量了。我们这儿扩大免疫规划工作做得较好,但是在流动人口中,免疫空白始终是难免的。
作者: 大海无量    时间: 2010-2-24 21:17

沈丁山       老计免了
---------------------------------------------------
从你们那里的做法看得出来,你所在的地区经济、社会比较发达。必须满足一些指标才能这样做。
1、流动人群占总人口的比例,以及流动人群成分,动态稳定程度。
2、人群中,特别是儿童监护群拥有很高的电话、手机使用比例。
3、儿童几乎全部出生在本地医院,本地、附近地区各级各类拥有接生资质的医院都能准时、准确做好通知建卡这环。
4、疾控系统有能力实时获知所有医院儿童出生情况,(建卡时限1月内)。
----------------------------------------------------
我也希望村医生能从免规中尽量解脱出来,我实际上更关心,我们国家对于公共卫生触手的设计,到底要掌握到村一级还是乡一级,毫无疑问,到村一级就必须要有村医生的存在。
作者: lljj82911    时间: 2010-2-25 12:39

爱之深,责之切
作者: wxczhlpku    时间: 2010-3-1 16:10

出力不讨好的专业
作者: gcg    时间: 2010-3-3 15:48

上面只管发文,下指标,或靠下面扳填报数据来搞个疾控体系建设壮况调查,永远也了解木了和解决基层体系建设存在的实际问题
作者: 静泊    时间: 2010-3-3 20:00

楼主不但有水平,更有珍贵的责任感。
基层疾控有人才、出人物,比那些只知道考核基层疾控的有思想、有见地、有贡献。
为什么基层疾控缺人才?我看一是年轻人在疾控干两年就根本不想成为”人才“了,二是原来的所谓人才不想再继续当“人才”了,因为当“人才”的太累,又没啥用。
有几个受得了那上上下下的折腾,听得了那里里外外的闲话,耐得了那凄凄惨惨的清贫?
作者: rinyxa    时间: 2010-3-4 16:19

好啊,我们的队伍有这样同志越多越好,能够寻出问题的是一个好同志。虽然不一定能解决问题,但毕竟给了我们想过了。
作者: sostyc1000    时间: 2010-3-5 10:17

写得很好啊,喊了多少年的政府投入,不容易实现啊!不过大家伙还是要坚定信心哦(主要学了预防专业想换工作都难!)
作者: 笨笨    时间: 2010-3-5 15:11

楼主辛苦了!道出了我们基层工作面临的种种矛盾!
非常同意让高层到下面实行试点区域,这样更利于各项决策和各类报表的制定,避免出现今年制定的表格,基层刚使用,明年又换了,这样对资料的整理和归档都有很大的难度。
还有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系统,真不明白,为什么就这么的不稳定,不是数据丢失就是不能上传,而且还只能全省联网。原以为安装了接种信息系统,就可以用电子档案代替纸质的,这下可好了,数据丢失,我们都无法挽回了,无从补起啊!我恨啊!
作者: dhcdcman    时间: 2010-3-5 16:14

顶!!!!!!!
作者: 大海无量    时间: 2010-3-5 17:21

本帖最后由 大海无量 于 2010-3-5 19:46 编辑

谢谢各位,特别谢谢静泊加分
作者: 巴山秋月    时间: 2010-3-10 22:25


分析精辟!!
作者: sz_zj    时间: 2010-3-11 10:49

中国十大垃圾专业有公共事业管理,没有公共卫生啊?!




欢迎光临 疾控家园 (http://cdcman.cn/) Powered by Discuz!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