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型H1N1流感防护知识
1、2009年3月中旬起在墨西哥和美国暴发的流感的性质
2009年3月中旬起在墨西哥和美国暴发的流感是由一种新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我国在2009年4月30日将其列为乙类传染病和国境卫生检疫传染病,并按照甲类传染病管理。它的临床症状与普通的季节性流感类似,但在墨西哥表现出较高的病死率,且该病传播速度快,人们普遍容易感染,有可能引起全球的大流行。
2、这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不同称呼的源由
这种新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在遗传特征上比较像猪流感病毒,因此在墨西哥、美国暴发后迅速被人们冠以“猪流感”的称谓。但随着“猪流感”疫情的蔓延和研究工作的深入,许多国家和专家学者开始对“猪流感”的表述产生了质疑。不少人认为,这种新的流感病毒尚未在猪等动物体内发现,目前只攻击人类,并在人与人之间传播,这种称呼也引起了人们对猪、猪肉及其制品不必要的恐慌,给猪养殖业造成打击。4月30日世界卫生组织等国际组织发表声明,将其改称为“A/H1N1流感”,我国则根据我们将A型流感称呼为“甲型流感”的习惯,将其称呼为“甲型H1N1流感”。
3、引起本次疫情暴发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特性
流感病毒根据感染对象不同可分为人类流感病毒、猪流感病毒、马流感病毒以及禽流感病毒等类群。根据病毒核蛋白(NP)和膜蛋白(MP)的抗原特性及其基因特性的不同可分为甲(A)、乙(B)、丙(C)三型。甲型流感病毒又可分为很多亚型,目前发现血凝素(HA)有16个亚型(H1~H16),神经氨酸酶(NA)有9个亚型(N1~N9),流感病毒最大的特点是能够迅速变异,且行为无法预料。
根据美国CDC的研究,引起本次墨西哥和美国暴发的流感病毒一种新型的来自于猪、人和禽类流感病毒的四源重排病毒,也有科学家认为它是来源于2种猪流感病毒,还有科学家初步认定该病毒与1998年美国北卡罗来纳州养猪场的疫情直接相关,此次疫情很可能就是由当时养猪场的病毒演化而来的。全球的科学家正在进一步的研究该病毒的来源、变异情况和传染力、致病力等等。但不管怎么样,引起本次墨西哥和美国暴发的流感病毒是一种新型的重组变异流感病毒。
4、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抵抗力
甲型H1N1流感病毒为有囊膜病毒,故对乙醚、氯仿、丙酮等有机溶剂均敏感,200mL/L 乙醚4℃过夜,病毒感染力被破坏;对氧化剂、卤素化合物、重金属、乙醇和甲醛也均敏感,10g/L高锰酸钾、1mL/L升汞处理3min,750mL/L乙醇5min,1mL/L碘酊5min,1mL/L盐酸3min和1mL/L甲醛30min,均可灭活。流感病毒对热敏感,56℃条件下,30min可灭活;对紫外线敏感。
5、这次甲型H1N1流感疫情的特点
目前本次疫情的呈现出如下四个特点:一是由新的流感病毒变异株引起,人群普遍易感,已引起跨国、跨洲传播,且传播蔓延迅速。二是出现了人传人病例。三是目前墨西哥出现了较多的重症和死亡病例。四是流感病人在发病前一天已可排毒,有些人感染后不发病,即隐性感染比例相当高,但仍然具有传染性,也就是说表面看起来健康的人也可以将病毒传染给周围的人。
6、目前甲型H1N1流感流行的情况
根据WHO信息,截至5月2日8时全球共有14个国家报告报告甲H1N1确诊病例,5月1日晚,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曾荫权宣布,香港确诊第一例甲型H1N1流感病例。这是我国发生的第1例甲型H1N1流感病例5月2日韩国报告首例确诊。也就是说在很短的时间内目前疫情已经蔓延到了5大洲。
7、香港第1例甲型H1N1流感病例后采取的紧急措施
疫情发现后,香港特区政府立即将大流感戒备级别由“严重”提升到最高的“紧急”。公立医院启动“紧急应变级别”,实施一系列特别措施,加强监测机制和医院的感染控制。同时,已经将2个度假村空置,列为流感隔离中心,预备未来接收需要隔离的患者。确诊男子、同行者及本地友人均被列为密切接触者,目前已被送入医院隔离,将共有173间房间的湾仔维景酒店的旅客和工作人员隔离7天,已离开了酒店住客的应返回酒店接受观察。特区政府食物及卫生局加强宣传,号召全民抗疫。所有入境的旅客都需要填写健康申报表。
香港出现首例病例后,国内高度重视,立即组织召开会议研究部署防控措施。对病例所乘坐的航班所有乘客进行追踪,并实行有效隔离医学观察,同时暂停接受墨西哥航空公司至中国上海的航班。
8、目前我国采取的预防控制甲型H1N1流感蔓延的措施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甲型H1N1疫情防控工作,胡锦涛总书记作出重要批示,对加强防范工作提出明确要求。温家宝总理4月28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对防控工作作出全面部署。李克强副总理召开协调会,并亲自赴首都机场、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指导防控工作。4月30日胡锦涛总书记主持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听取防控工作汇报,并再次作出重要指示。由卫生部牵头形成了多部门甲型H1N1流感联防联控工作机制,卫生部公布了诊疗方案和预防控制指南,加强疫情监测,并且研究出了诊断试剂,国家有关部门和地方各级政府迅速启动应急响应机制,国家质检总局加强出入境口岸检验检疫工作,进一步加大口岸疫病防控力度,发布公告、警示通报和内部通知,加强出入境口岸尤其是与墨西哥、美国直航口岸出入境人员体温检测、流感病例筛查与排查和病例处置工作。农业部加强与世界动物卫生组织、联合国粮农组织等国际组织以及墨西哥、美国等国家有关政府部门的联系,加强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全面加强生猪防疫管理,做好应急准备,进一步加强猪流感病毒的研究。外交、宣传、教育、旅游、交通运输等相关部门都十分重视此次疫情的防控工作,按照职责开展相关工作。
9、目前世界卫生组织采取的预防控制甲型H1N1流感蔓延的措施
2009年4月25日,WHO宣布这一事件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4月27日,WHO将流感大流行警告级别从3级提高到4级,4月29日,WHO将流感大流行警告级别从4级提高到5级。这一级意味着在同一地区至少两个国家存在某种流感病毒的人际间传播。虽然大多数国家并未遭受影响,但流感大流行的发生已迫在眉睫,完善机构建设、信息传达和防范措施执行的时间也很紧迫。世界卫生组织将在流行病学、临床和病毒学领域监测流感大流行疫情,发表和公布公共卫生建议,并已就调动资源问题与捐助国、国际药品采购机制、疫苗和免疫全球联盟、世界银行以及其它机构联系,也与生产抗病毒药物的制药公司进行了联络,以评估生产能力和各种扩大生产方案,还向可能协助生产大流行疫苗的流感疫苗厂商进行了联系。同时要求所有国家都应立即启动大流行防范计划,保持高度警惕,提防流感样疾病和严重肺炎的不寻常疫情。
10、世界各国和人们都高度重视本次甲型H1N1流感疫情的原因
虽然流感病毒变异后的行为难以预料,目前尚难以估计本次疫情在全球的严重程度,但这次疫情的表现和特征让世界各国际组织、各国政府和人们普遍担心因此引起世界性的流感大流行。20世纪全球发生的三次流感大流行给世界各国都带来了灾难性的打击。1918年至1920年发生的 “西班牙流感”大流行,在不到1年的时间席卷全球,造成全球2千万~4千万人死亡;1957~1958年“亚洲流感”在2年内传播到全球造成100多万人死亡;1968~1969年“香港流感”造成了约46000人的死亡。
11、甲型H1N1流感会给我们的生活和经济带来的影响
目前对经济的影响尚难以估计。世界银行预测,若出现流感大流行,全球可能要付出3万亿美元成本,随之而来的是所有国家国内生产总值之和近5%的萎缩。美国的经济学家分析认为,如果疫情继续加重,将影响本已受压的国际贸易并推迟经济复苏的势头。墨西哥宣布全国进入卫生紧急状态,全民发放口罩,总统授权强制隔离,关闭全国所有学校和停止所有大型集会,非关键经济部门、服务部门以及私营商业在5月1日至5日期间暂时关闭。美国已宣布进入公共卫生紧急状态。美国总统奥巴马公开表示,疫情暴发“令人担心,需要高度警惕”,但并不会“引起恐慌”。尽管白宫不断告诫人们无需恐慌,但紧张情绪还是在蔓延,得克萨斯、加利福尼亚、俄亥俄等州目前也都有学校因疫情而关闭。
12、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现在面临的最大问题是这次疫情流行将会严重到何种程度。此外我们是否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来应对本次疫情也是主要的问题。
13、甲型H1N1流感的传染源
传染源是指体内有病原体生长繁殖并能排出病原体的人和动物。如果我们能很好的控制或消除传染源,那么这个传染病也就无法在人群中兴风作浪了。
对于这次新发生的甲型H1N1流感,被甲型H1N1流感病毒感染的患者是主要的传染源,他们不断向外界排出病毒,感染周围的健康人群,导致更多的人生病。而隐性感染者也具有传染性,他们看起来跟健康人一样,因而被称为“隐性感染者”,他们很难被发现。由于这些隐性感染者的存在,要彻底的控制和消除传染源难度是很大的。
14、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传播途径
传播途径就是病原体从传染源排出体外后感染另一个人的过程,有经空气传播、经水传播、经食物传播、接触传播、昆虫媒介传播、性传播和血液传播等。如季节性流感病毒就是通过空气传播的,因为这种传播途径比较容易实现,流感患者通过咳嗽、打喷嚏排出病毒,常常可以使他周围的很多人都被感染。
目前有关该病毒传播方式的资料有限。但既然这是一种人间新的甲型流感病毒,它的传播途径与人季节性流感应类似,主要通过呼吸道大颗粒飞沫在人与人之间传播。由于飞沫无法漂浮在空气中,而且通常只能短距离传播
15、本病的易感人群
所谓“易感人群”,就是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这种传染病的人群。
甲型H1N1流感实际上是由一种新的流感病毒引起的,人们以前不可能感染这种病毒,身体里自然也就不会有能够抵御这种病毒侵袭的抗体。正因为如此,对甲型H1N1流感而言,男女老少都是易感人群,都有可能感染这种甲型H1N1流感病毒而发病。流行病学家对墨西哥、美国等国家发现的甲型H1N1流感患者进行了调查,目前的报道患者以青、壮年为主,但在老人和儿童中也有发病的。
16、本病的潜伏期
人感染甲型H1N1流感病毒后,并不会立即发病,而是会有一段“平静”的时期。当然在这段时间里,已经侵入我们身体里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一点没有“安静”下来,它正在忙着在我们身体的健康细胞中不断地复制和繁殖,产生更多的病毒,最终导致细胞的死亡和破裂,然后它们被释放出来,再去感染和破坏更多的健康细胞,这样积累一段时间后,由这些被破坏的细胞构成的组织、器官都可能出现了病变,我们的身体终于吃不消了,才会出现发热、咳嗽、头痛等症状。从病毒侵入机体后到出现症状的这段时间,称为“潜伏期”。季节性流感的潜伏期一般是1~2天,最长不会超过5天。人禽流感的潜伏期一般为1~7天,通常是2~4天。
人们感染甲型H1N1流感病毒后,潜伏期尚不十分清楚,估计在1~7天后可能发病,更有可能是1~4天。因此和患者密切接触的人要医学观察7天。
17、感染了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人在多长时间可以传染给其他人
我们知道,感染了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人在一段时间里会向外界排出病毒,如通过咳嗽、打喷嚏等方式,从而导致其他健康人被传染,这段时间我们称作“传染期”。
人感染甲型H1N1流感病毒后,流感A(H1N1)病毒排毒时间尚未明确。目前推测感染甲型H1N1病毒后,从发病前一天到症状消失这段时间,体内可以排毒到外界。流感一般在发病后7天内症状消失。也就是说患者在发病前1天到病后7天内都具有传染性,患者发病时程超过7天的,在其临床症状消失之前,具有潜在的传染性。对儿童,尤其是幼儿,体内排毒传染的时间可能更长。因此患者要隔离至少7天,与患者在发病前1天和发病后密切接触的人也要医学观察。
18、本病与人禽流感的区别
从这两种疾病的传染源来说,甲型H1N1流感的传染源主要是甲型H1N1流感患者或者隐性感染者。而人禽流感(H5N1)的传染源主要是患禽流感或携带禽流感病毒的鸡、鸭、鹅等禽类。
与甲型H1N1流感相比,人禽流感的传播途径也要复杂一些,它可以经空气传播,也可以通过密切接触携带禽流感病毒的家禽分泌物和排泄物而感染,也可通过密切接触了被禽流感病毒污染的物品和水等而感染。
与甲型H1N1流感相似,任何人都有可能感染人禽流感。但实际上人类对禽流感病毒不易感,所以到目前为止,全世界也只发生了不到500例人禽流感病例。需要注意的是,在已经发现的人禽流感病例中,13岁以下儿童所占的比例比较高,病情也比较重,病死率高达60%。
这两种流感的潜伏期均为1~7天(人禽流感通常是2~4天)。由于人禽流感病毒还不具备人传人的生物学特征或人传人能力非常有限,研究认为在患者身体康复7天后再与之接触是安全的。
19、甲型H1N1流感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
本病的早期症状与季节性(普通)流感相似,包括发热、咳嗽、喉痛、身体疼痛、头痛、发冷和疲劳等,有些还会出现腹泻或呕吐、肌肉痛或疲倦、眼睛发红等。
要注意的是,部分患者的病情可迅速进展,来势凶猛,如突然高热、体温超过39℃,甚至继发严重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肺出血、胸腔积液、全血细胞减少、肾衰竭、败血症、休克及Reye综合征,甚至可因呼吸衰竭及多器官损伤导致死亡。
20、甲型H1N1流感病例的主要体征
肺部体征常不明显,部分患者可闻及湿罗音或有肺部实变体征等。合并肺炎时,胸部影像学检查肺内可见片状影像,严重病例片状影像范围广泛。
21、甲型H1N1流感病例的外周血象变化
本病患者的白细胞总数一般不高或降低。重症患者多有白细胞总数及淋巴细胞减少,并有血小板降低。
22、常用的甲型H1N1流感病例病原学实验室检测方法
主要有以下三种方法:
(1)血清学诊断:可使用间接ELISA、抗原捕捉ELISA、荧光免疫法等。
(2)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由于PCR技术具有简便、快速、灵敏、特异性强等特点,现已用于甲型H1N1流感病毒基因的检测和分子流行病学调查等。
(3)病毒分离:从患者呼吸道标本中(咽拭子、口腔含漱液、鼻咽或气管吸出物、痰或肺组织)分离猪流感病毒。常用的方法有鸡胚接种法和细胞培养法。现有的诊断方法中,病毒分离法是较敏感的,但需要2~3周时间。
23、甲型H1N1流感诊断原则
与其他传染病一样,诊断需结合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和病原学检查等来综合判定。流行病学史包括是否1周内到过疫区,或是否与该病患者及疑似患者有过密切接触史等。
24、甲型H1N1流感的病例分类
按照2009年4月29日卫生部下发的《人感染猪流感诊疗方案(2009版)》,可分为医学观察病例、疑似病例、临床诊断病例以及确诊病例四种类型。其各自诊断标准如下:
(1)医学观察病例:曾到过甲型H1N1流感(原称猪流感)疫区,或与甲型H1N1流感的传染源(原称病猪及猪流感患者)有密切接触史,1周内出现流感临床表现者。
(2)疑似病例:曾到过疫区,或与甲型H1N1流感的传染源(原称病猪及猪流感患者)有密切接触史(也可流行病学史不详),1周内出现流感临床表现,呼吸道分泌物、咽试子、痰液、血清H亚型病毒抗体阳性或核酸检测阳性。
(3)临床诊断病例:被诊断为疑似病例,且与其有共同暴露史的人被诊断为确诊病例者。
(4)确诊病例:从呼吸道标本(咽拭子、呼吸道分泌物、呼吸道抽取物、痰液等)或血清中分离到特定病毒;RT-PCR对上述标本检测,有甲型H1N1病毒(原称猪流感病毒)RNA存在,经过测序证实,或两次血清抗体滴度4倍升高,为甲型H1N1流感(原称人感染猪流感)确诊病例。
25、甲型H1N1流感病例的病程与预后
对多数甲型H1N1流感患者来说,经过临床大夫的积极治疗,一般经过不到一个星期的时间,身体就会康复。有的患者病程可能会长一些。
目前的资料提示,约有6%的患者会因为发生了严重的继发症而导致死亡,但病死率比人禽流感和SARS低。
26、处理疑似甲型H1N1流感患者的原则
对甲型H1N1流感疑似患者应进行就地隔离治疗,强调早期治疗(发病初48小时是最佳治疗期)。目前主要是综合对症支持治疗,注意休息、多饮水、平衡营养,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对高热、临床症状明显者,应拍胸片,查血气。
27、目前治疗甲型H1N1流感的药物
4种治疗季节性流感的药物可用于甲型H1N1流感:金刚烷胺、金刚乙胺、奥司他韦和扎那米韦。尽管它们均为治疗流行性感冒的有效药物,但从美国最近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感染者中分离出的病毒研究发现,它们对奥司他韦和扎那米韦是敏感的,对金刚烷胺和金刚乙胺耐药。因此在治疗时,采用奥司他韦和扎那米韦将更为有效。同时,治疗本病时应及早应用抗病毒药物,48小时内使用效果更好。患者并发细菌感染时可使用抗生素。也可用中医辨证治疗甲型H1N1流感患者。
28、是否要服药预防本病
世界卫生组织指出,奥司他韦(美国罗氏公司生产的奥司他韦商品名为“达菲” )主要用于确诊甲型H1N1流感患者及其疑似患者和病例密切接触者等。除此之外,普通民众并不需要服用药品来预防。
美国推荐对下列人员预防服药:(1)与流感病例(含疑似病例)有密切接触的家庭高危人群(例如具有某些慢性病疾患者、65岁及以上人群、5岁以下儿童、孕妇);(2)流感综合症高危人群(患有某些慢性病疾患),并且与流感病例(含疑似病例)有密切接触(如面对面)的学校儿童;(3)去墨西哥旅游的人(具有某些慢性病疾患者、65岁及以上人群、5岁以下儿童、孕妇);(4)医护人员或者公共卫生工作者,在流感病例(含疑似病例)传染期,与其有过密切接触,但未合理使用个人防护配置。
29、如何保护自己远离甲型H1N1流感
对于那些表现出身体不适、出现发烧和咳嗽症状的人,要避免与其密切接触;勤洗手,要使用香皂彻底洗净双手;保持良好的健康习惯,包括睡眠充足、吃有营养的食物、多锻炼身体。
30、家中有人出现甲型H1N1流感症状,应如何护理
将病人与家中其他人隔离开来,至少保持1米距离;照料病人时应用口罩等遮盖物遮掩住嘴和鼻子;不管是从商店购买还是家中自制的遮盖物,都应在每次使用后丢弃或用适当方法彻底清洁;每次与病人接触后,都应该用肥皂彻底洗净双手;病人所居住的空间应保持空气流通,经常打开门窗保持通风;如果你所在的地区已经出现甲型H1N1流感病例,应按照国家或地方卫生部门的要求处理表现出甲型H1N1流感症状的家人。
31、如果感觉自己感染了甲型H1N1流感,应该怎么办
如果感觉不适,出现高烧、咳嗽或喉咙痛,应该待在家中,不要去上班、上学或者去其他人员密集的地方;多休息,喝大量的水;咳嗽或打喷嚏时,用一次性纸巾遮掩住嘴和鼻子,用完后的纸巾应处理妥当;勤洗手,每次洗手都应用肥皂彻底清洗,尤其咳嗽或打喷嚏后更应如此;将自己的症状告诉家人和朋友,并尽量避免与他人接触。
32、如果自己认为需要医学治疗,应该怎么办
立即去医疗机构,向医生报告自己的症状,解释为何会认为自己感染了甲型H1N1流感,例如自己最近去过暴发这种流感的某个国家,然后听从医护人员的建议;如果没法提前与医护人员联系,那么当抵达医院寻求诊断时,一定尽快把怀疑自己感染甲型H1N1流感的想法告知医生;去医院途中,用口罩或其他东西遮盖住嘴和鼻子。
33、预防控制甲型H1N1流感的关键
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是甲型H1N1流感防治的关键。要针对传染病流行过程三个基本环节采取综合性措施,同时根据甲型H1N1流感的特点以及主导环节,重点采取适当措施,密切跟踪、积极应对、联防联控、依法科学处置。
34、预防和控制甲型H1N1流感的主要环节
(1)控制传染源。开展人间有疫情监测。一旦发现猪类或其它动物感染甲型H1N1流感病毒,应按照《动物检疫法》有关规定,对疫源地进行彻底消毒,对患者及疑似患者进行隔离。
(2)切断传播途经。对发现有病猪的养殖场、曾销售病猪肉的摊档、患者所在单位、家庭等进行消毒,对病死猪等废弃物应立即就地销毁或深埋;收治患者的门诊和病房按人禽流感和非典的标准做好隔离消毒;标本按照不明原因肺炎病例要求进行运送和处理。
(3)保护健康人群。对公众进行预防甲型H1N1流感的宣传和教育,对相关职业人员采取积极有效的防护措施。
(4)加强院感控制措施。对于疑似患者或确诊患者进行隔离并佩戴外科口罩;医务人员要做好个人防护,加强手卫生,使用快速手消毒剂进行手消毒。
35、公众预防甲型H1N1流感的措施
(1)避免接触流感样症状(发热,咳嗽,流涕等)或肺炎等呼吸道疾病的患者。(2)注意个人卫生,经常使用洗手液(肥皂)和清水洗手,尤其在咳嗽或打喷嚏后。(3)避免接触生猪或前往有猪的场所。(4)避免前往人群拥挤的场所。(5)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遮住口鼻,然后将纸巾丢进垃圾桶。(6)如果生病了,请留在家中,并减少与其他人接触,避免感染他人。(7)尽量避免触摸自己的眼睛、鼻子或嘴巴,因为病菌可以通过这些途径进行传播。
36、甲型H1N1流感疫情发生期间哪些人员不应外出旅游
一般来说,有如下情形之一者不应外出旅游:
(1)有任何不适,尤其是发热者。(2)在过去10天内,曾经与疑似或临床诊断病例、确诊甲型H1N1流感病例有密切接触,即曾照顾患者、与患者同住、或接触过患者呼吸道分泌物和体液的人员。
37、出境人员旅游前需预备的物品
出境人员旅游前需预备以下几项物品: 一般应急用品如纸巾、口罩等,以备不时之需。含65%~95%乙醇的消毒剂,以便在没有洗手设备的情况下清洁及消毒双手。询查好当地中国领事馆的联络电话。
38、出境人员旅程中应注意的事项
(1)检疫:与检疫及卫生人员合作,完成必须的出入境程序及检疫措施。切勿乱抛垃圾和随地吐痰。垃圾应放在废屑箱内。如需吐痰,应用纸巾包好,然后弃置于废屑箱内。
(2)勤洗手:经常保持双手清洁,如厕后、进食前、处理食物前及触摸过公共对象后都应用洗手液洗手。避免触摸眼睛、鼻及口,如需触摸,应先洗手。如没有洗手设备,可用含酒精的消毒剂洗手。
(3)备用纸巾/手帕:打喷嚏及咳嗽时应用纸巾/手帕掩着口鼻。
(4)私人用品:不要共享毛巾及私人用品,以免传播疾病。
(5)口罩:可带备用口罩,以便自己/同团人员有呼吸系统病症时戴上。
(6)公筷及公匙:吃饭时应使用公筷及公匙,不应与人共享饭盒及饮品。
(7)健康生活:旅游期间继续实践健康生活模式及保持身体清洁,不要吸烟。
(8)如有不适,尤其是发热,应通知酒店及领队/导游或相关人员;患者及其照顾者应立刻戴上口罩;尽快安排医生诊治;留在房间内休息及暂时终止行程,直至痊愈。旅客若被当地医生怀疑或证实染上流感,需留在当地医院作进一步检查或治疗,同行人员如无必要,应减少与患者接触,并遵照当地医生指示,严格遵守个人卫生措施。同行人员需配合当地卫生及检疫部门的指示,安排余下行程和所须的检疫措施。
39、出境人员回国时的注意事项
(1)从疫区归国入境时,如出现流感样症状(发热、咳嗽、流涕等),应主动向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说明。(2)从疫区归国2周内,如出现流感样症状(发热,咳嗽,流涕等),应及时与当地卫生疾控部门联系。
40、参与公众活动时的应注意事项
参与公众活动时,为预防甲型H1N1流感及其他传染病应注意以下问题:
(1)如有不适,尤其是发热及(或)有咳嗽、打喷嚏等呼吸道感染症状,就不应前往活动,应尽早找医生诊治。(2)保持良好个人卫生。打喷嚏或咳嗽时应掩盖口鼻,其后并立刻用洗手液洗手,以免飞沫传播细菌或病毒。3)在触摸眼睛、口或鼻前、进食前及如厕后都应该用洗手液洗手,其后用纸巾或烘干设备弄干双手。如没有洗手设施,则使用含65%~95%乙醇的洗手液消毒双手。(4)不应吸烟;不要随地吐痰或乱抛垃圾。痰涎应用纸巾包好,弃置垃圾桶内。垃圾亦应弃置进垃圾桶内。(5)回家后,应洗澡及洗头,清除身体上的污垢及细菌。
41、什么时候应洗手
保持手部卫生是预防流感等传染病的首要条件。用洗手液彻底洗手或用乙醇搓手液消毒双手均可保持手部卫生。在以下几种情形下应洗手:
(1)在接触眼、鼻及口前;(2)进食及处理食物前;(3)如厕后;(4)当手被呼吸道分泌物染污时,如打喷嚏及咳嗽后;(5)触摸过公共对象,例如电梯扶手、升降机按钮及门柄后;(6)为幼童或患者更换尿片后,及处理被染污的物件后;(7)探访医院及饲养场的前后;(8)接触动物或家禽后。
42、你知道怎样正确洗手吗?
一般情况下,当双手有明显污垢或可能被体液沾污,例如如厕后或更换尿片后,打喷嚏及咳嗽后,应用洗手液(肥皂)及清水洗手。如双手没有明显污垢时,可用含70%~80%乙醇搓手液消毒双手。
洗手的正确程序:
(1)开水龙头冲洗双手。(2)加入洗手液,用手擦出泡沫。(3)最少用20秒时间揉擦手掌、手背、指隙、指背、拇指、指尖及手腕,揉擦时切勿冲水。(4)洗擦后才用清水将双手彻底冲洗干净。(5)用干净毛巾或抹手纸彻底抹干双手,或用干手机将双手吹干。(6)双手洗干净后,不要再直接触摸水龙头,可先用抹手纸包裹着水龙头,才把水龙头关上;或泼水将水龙头冲洗干净。
注意:
(1)切勿与别人共享毛巾或纸巾。(2)擦过手的纸巾用后应妥善弃置。(3)个人用的抹手毛巾应放置妥当,并应每日至少彻底清洗一次,如能预备多于一条毛巾作经常替换,则更为理想。
用酒精搓手液消毒双手的正确程序:
把足够份量的乙醇搓手液倒于掌心,然后揉擦手掌、手背、指隙、指背、拇指、指尖及手腕,各处至少20 秒直至双手干透。
43、如何正确戴口罩
佩戴外科口罩要注意的事项:
(1)佩戴口罩前,以及脱下口罩前后都必须洗手;
(2)要让口罩紧贴面部:①口罩有颜色的一面向外,有金属片的一边向上;②系紧固定口罩的绳子,或把口罩的橡皮筋绕在耳朵上,使口罩紧贴面部;③口罩应完全覆盖口鼻和下巴;④把口罩上的金属片沿鼻梁两侧按紧,使口罩紧贴面部。
(3)佩戴口罩后,要避免触摸口罩,以防降低保护作用;若必须触摸口罩,在触摸前后都要彻底洗手。
(4)脱下口罩时,应尽量避免触摸口罩向外部分,因为这部分可能已沾染病菌。
(5)脱下口罩后,放入胶带或纸袋内包好,再放入有盖的垃圾桶内弃置。
(6)外科口罩至少每天更换1次,口罩如有破损或弄污,应立即更换。
44、甲型H1N1流感职业暴露人员的防护要求
(1)一级防护:适用于发热门(急)诊的医务人员。穿工作服、隔离衣,戴工作帽和医用防护口罩。每次接触患者后立即进行手清洗和消毒。手消毒用0.3~0.5%碘伏消毒液或快速手消毒剂(氯已定、苯扎溴胺、75%乙醇等)揉搓1~3分钟。
(2)二级防护:适用于进入隔离留观室和专门病区的医务人员,接触从患者身上采集的标本、处理其分泌物、排泄物、使用过的物品和死亡患者尸体的工作人员,转运患者的医务人员和司机。进入隔离留观室和专门病区必须戴医用防护口罩,每4小时更换1次或感潮湿时更换;穿工作服、隔离衣、鞋套,戴手套、工作帽。每次接触患者后立即进行手清洗和消毒。手消毒用0.3~0.5%碘伏消毒液或快速手消毒剂((氯已定、苯扎溴胺、75%乙醇等)揉搓1~3分钟。对患者实施近距离操作时,戴防护眼镜。注意呼吸道及黏膜防护。
(3)三级防护:适用于为患者实施吸痰、气管切开和气管插管的医务人员。除二级防护外,还应当加戴全面型呼吸防护器。
45、防护用品的要求
(1)防护服:符合GB19082-2003《医用一次性防护服技术要求》,可为联体或分体式结构,穿脱方便,结合部严密。袖口、脚踝口应为弹性收口,具有良好的防水性、抗静电性、过滤性效率和无皮肤刺激性。(2)防护口罩:符合GB19083-2003《医用防护口罩技术要求》,口罩可分长方型和密合型,应当配有鼻夹,具有良好的表面抗湿性,对皮肤无刺激,气流阻力在空气流量为85L/min情况下,吸气阻力不得超过35mmH2O,滤料的颗粒过滤效率应当不小于95%。也可选用符合N95或FFP2标准的防护口罩。(3)其他:应当满足实际使用需要。
46、赴疫区(点)现场调查、采访人员需采取的防护措施
建议采用二级防护,必须戴医用防护口罩,穿工作服、隔离衣、鞋套,戴手套、工作帽。每次接触患者后立即进行手清洗和消毒。手消毒用0.3~0.5%碘伏消毒液或快速手消毒剂((氯已定、苯扎溴胺、75%乙醇等)揉搓1~3分钟。对患者实施近距离操作时,戴防护眼镜。注意呼吸道及黏膜防护。
47、甲型H1N1流感密切接触者的判定标准
未采取有效防护措施的情况下,在甲型H1N1流感病毒确诊或临床、疑似病例发病前1天至隔离或死亡期间,与他(们)存在流行病学关联,包括与其共同生活、居住或诊治过病例等;暴露于疑似或确诊病例的分泌物或排泄物;或暴露于其分泌物或排泄物污染的环境。现场流行病调查人员根据调查情况确定的其他密切接触者。
48、甲型H1N1流感病例和极其密切接触者的管理
(1)病例:对列为医学观察病例者,要进行7天医学观察(根据病情可以居家或医院隔离)。疑似、临床和确诊病例应尽早送至定点医疗机构进行为期至少7天的隔离治疗,若7天结束后仍发热,应继续隔离直至体温正常。隔离治疗期间,疑似、临床和确诊病例要分开,确诊病例可置同一房间,其余的应置单间隔离。限制病人只在病室内活动,原则上禁止探视、不设陪护,与病人相关的诊疗活动尽量在病区内进行。所有相关医疗机构应做好院内感染控制以及医务人员和病例的个人防护。
(2)密切接触者:按照密切接触者的判定原则,对疑似、临床和确诊病例的密切接触者进行登记,并对其进行7天医学观察,尽量减少外出活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负责对密切接触者进行随访,每天测量体温和健康询问,做好登记。对医学观察期间出现发热或呼吸道症状者,在采取有效防护条件下,应立即送定点医疗机构进行隔离治疗。
(来源:
http://www.hnjmw.gov.cn/prog/infor/publish/MsgView.jsp?MsgID=12048)
欢迎光临 疾控家园 (http://cdcman.cn/) | Powered by Discuz! 7.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