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应担负起8亿低收入人群的主要医疗保险费用
●初诊去基层医院,应该100%报销
●基层医院医生收入应超过大医院
2月2日,一份特殊的医改方案正式递交国务院。在这之前,已经有过9套方案了,“政府主导”趋势已明朗化。具体怎么改?下个月见分晓。
在最终方案下月亮相之前,第10套方案格外引人注目,不仅因为时间上的逼近,最重要的是参与制定该方案的清一色都是日常与病人或是与医院打交道的专家和管理人士。而且,它与最终医改方案大方向吻合。
医改,是所有人都关心的问题。“看病难”“看病贵”如何解决?时报记者就此采访了第10套方案项目负责人——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主任曾益新以及这个团队的其他成员……
“医疗改革目的就是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而要解决这一民生问题,最关键的两点就是‘建立基本医疗保障体系’和‘基层医疗机构的完善’。‘基层医疗机构的完善’特别是‘初诊医疗机构’的建立是整个医疗体制改革是否成功的关键之处,因此,所有医疗体制改革的措施都要围绕着这个工作重点来实施。其中最重要的因素就是两个:硬件的建设与合格的医护人员的到位。”曾益新在接受时报记者采访时,很明确地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也是在方案中对医改的建议。
第10套医改方案与前9套医改方案相比最大的特点是什么?对此,曾益新表示,最大的特点是该方案由医疗行业业内人士参与制定出来的,参与的人员有临床医生、药师、医学教授,也有卫生厅以及社保局的工作人员,清一色都是日常与病人或是与医院打道的专家和管理人士。而前9套医改方案都是经济领域的专家制定的,这决定了第十套方案比起其它几套方案,对医疗行业的理解更深刻更准确,可操作性更强!
曾益新说,该方案于2007年1月开始立项,历时9个月的时间,在国内外进行广泛调研,形成初稿,之后,又五易其稿,最终完成整套方案。
医改两大“病”
1:“看病难”
主因:初诊医疗机构不健全
曾益新指出,“看病难”最主要的原因在于初诊医疗机构的不健全(如设施陈旧、设备落后、医疗水平低下),目前还没有建立起一个值得病人依赖的初诊医疗网络(村医、乡镇卫生院、社区医院、私人诊所)和科学、合理的转诊体系。
其次的原因是大中型医院的优质医疗资源相对不足,特别是县级二级医院的建设有待加强。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是政府对医疗体系的公益性质认识不到位、投入严重不足造成的。
2:“看病贵”
主因:个人支付比例严重偏高
分析“看病贵”的原因,人们常认为是医疗收费标准太高所致。但课题组在第10套医改方案指出,实际上,从绝对价值来看,我国的医疗收费标准是比较低的,大约是美国的1/10至1/20。“看病贵”最重要的原因在于我国的医疗保障体系不健全,病人就医时个人支付比例严重偏高(相当部分病人完全自己支付),疾病的风险主要由个人承担。
医改主药方
全民医保 最大关注:政府负担8亿低收入人医疗费
曾益新表示,方案的参与人员对中国现行医疗体系十分了解,制定出的方案可行性较高。
比如,在建立“覆盖城乡的基本医疗保障体系”问题上,具体该怎么操作,新方案结合医疗行业业内人士的建议,提出了“全民医疗保障体系的建立”的理念。
全民医疗保障体系应当包括低收入人群的基本医疗保险、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和商业性医疗保险。在保险的投入中,对于基本医疗保险的投入应当主要由政府承担(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分担,分担比例可因地而异);对于城镇职工医疗保险的投入应主要由企事业单位承担(确保雇主不低于80%的医疗保险费用);而商业性医疗保险的费用可由企事业单位或个人承担。
课题组建议,绝大多数农村人口及城镇经济困难人口均一视同仁地被列入低收入人群,数目应在8亿左右。对这一占全国人口中大多数的人群,政府应担负起他们的主要医疗保险费。
具体的方法是:通过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个人共同分担的方式为每一个人(部分男女老幼)购买基本的医疗保险,费用应当由目前的人年均100元左右逐年上升,至2015年达到相当于目前的300~500元的水平。基本医疗保险应当设立合理的承付上限,其上限可定在每年不超过5万~10万元的水平,并逐年上调,在2015年达到目前的10万~20万元的水平,并且允许全国各个省份根据当地的医疗消费水平制定当地的上限。10万元的上限是个什么概念?课题组称,除非进行器官移植,对于大多数重大疾病的诊治,目前10万元是能够基本满足治疗需要的。
社区看病
最大关注:初诊去基层不用自掏腰包
曾益新说,医疗改革目的就是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而要解决这一民生问题,最关键的两点就是“建立基本医疗保障体系”和“基层医疗机构的完善”。“基层医疗机构的完善”特别是“初诊医疗机构”的建立是整个医疗体制改革是否成功的关键之处,因此,所有医疗体制改革的措施都要围绕着这个工作重点来实施。其中最重要的因素就是两个:硬件的建设与合格的医护人员的到位。
曾益新提出了初诊制的重要性,即病人到医院看病先到最基层的医院,当初诊医院不能完成诊疗时,病人再到区域性中心医院,即县市级二级医院或部分三级医院。这些区域性中心医院应当接受其范围内的初诊医院的转诊需求。区域性中心医院的建设可由地方政府负担,由国家统一监管。
那么怎么引导病人到基层医院看病,而不是一有小病就往大医院跑,从而减少看病开支呢?曾益新表示,可以用保险制度予以引导。要让病人形成这样的概念:“要想看病报销多,就往基层医院走”。即,病人如果到基层医院看病,他的医疗保险报销额度就可以达到90%甚至100%,但如果一开始就到三级甲等医院看病,就只能报销50%。
社区居委会可为本区内的居民在医院建立医疗档案,比如,华东街王伯今年多大?有什么病史?最近哪里不舒服,在社区医院档案上一目了然,这样就能将疾病消化在萌芽状态。
曾益新说,为了吸引更多合格的医护人员在初级医疗机构服务,政府必须给予各种倾斜政策,尤其应该在工资待遇方面。可规定,凡获得全科医师或住院医师执照、愿意到县以下医院工作者,国家应免除学杂费、培训费,并提供奖学金。在基层医院工作期间,除获工资外,还可享受政府给予的补贴,这在国际上早有实施,这些在基层医院工作的医生的收入应该接近或超过大医院工作的同行。他们的工资应由政府直接支付。
信息来源:http://finance.ifeng.com/news/hgjj/200802/0226_2201_414204.shtml
我觉得这套方案思路较好,可行!
可以解决许多实际问题,比如夯实基层卫生组织、农村病人老往大城市里跑、大大缓解医患关系紧张问题等。
是“预防为主”卫生战略可实施方案之一,与执政党的“支农”思维相吻合。
经常留意医改动向,第十套方案最贴近民意
有多少医生愿意去小医院?即使是刚毕业的也都想留在大医院。反正都是说起来简单,真正到自己身上的时候都不愿意了。基层医院的收入怎么增加呢?靠什么?“基层医院医生收入应超过大医院”这句话中间有个“应”哦。感觉这套方案未必能受到实效。
欢迎光临 疾控家园 (http://cdcman.cn/) | Powered by Discuz! 7.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