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讨论]中国疾控中心副主任杨功焕:先定编后尝试系统直管 [打印本页]

作者: cdy513124    时间: 2007-7-30 11:58     标题: [讨论]中国疾控中心副主任杨功焕:先定编后尝试系统直管

  对于地方疾控中心来说,有三方面因素影响:   第一,各级政府提供本级疾病控制单位的经费,地方特别是中西部地区,县级疾控中心的经费很难保证   第二,人员超标,该有70个编制的,可能到了100个人,甚至最多的地方有200多人   第三,基层疾病控制部门确实依靠一些措施,收取经费,明确规定不准收费后,补充措施没有跟上   2007年7月26日下午,卫生部部长陈竺到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调研。陈竺对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提出的几项要求是:重心下移、关口前移,做好健康促进工作,突出公共卫生工作的公益性,加强疾病预防控制能力建设等。   疾病预防控制是我国公共卫生领域的重中之重,也为整体医改中的一环,“非典”后这一体系更是有了长足进步。但诸如经费、人才、协调和机制等问题依然需要着力解决。   “非典”后,我国对疾病预防控制所作出的最大努力是信息系统建设。作为主抓疾病控制信息建设的中国疾控中心副主任,杨功焕也总是处在地方疾控部门调研的奔波中。杨功焕自带领疾控团队实现了覆盖13亿人的网络直报系统后,2005年又启动了信息资源规划项目。   由杨功焕主导的网络直报系统,数据量不论从量上还是从时间的及时性上都有很大提高。例如,甲乙类传染病的数据量就比系统建立前增长了30%;2003年以前,传染病疫情报告到县区级要4.9天,现在几个小时就可以,及时性提高10倍。在监测中,改进了对传染病暴发的监测,提高了传染病常规报告的完整性和及时性。   为继续扩大监测网络覆盖面积,杨功焕与她的同事们还于2005年向西部12个省、市、自治区乡镇卫生院配送了16000多台电脑,以解决西部地广人稀、疫情报告迟缓问题。   由其最新启动的公共卫生信息资源规划项目,可保证大量调研不会因管理不善而导致原始数据丢失;而“公共卫生数据中心”,也正是科技部给中国CDC数据共享中心的定位。   地方职责   《第一财经日报》:从“非典”以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建设有了长足进步,其中最重要的体现在哪些方面?   杨功焕:从传染病信息传递方面看,应该说进步非常明显。其中包括信息化建设、数据库建设及人员技术方面培训,有了制度化保证。   最显著的是建成了传染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告直报网络,“非典”之后到现在,即使发生在很偏僻地方的传染病,我们也能比较快知道。以前可能地方封锁比较多,但现在相对好一些。   以禽流感病例报告为例,通过不明原因肺炎监测发现,这是一个明显进展。   目前国家在CDC投入了很多信息建设资金,并建成了通过计算机网络进行直报的系统。任何医生在任何地方发现了传染病,他只要通过网络报告,那么在1~2分钟内,国家CDC就会知道。这是在2003年“非典”之后,对发现了如不明原因肺炎、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以及传染病暴发等事件进行的改革。   《第一财经日报》:目前一些基层疾控机构中,还存在有房屋但少设备或少专业人员情况,如何解决这样的问题?   杨功焕:2003年以后,国家对疾控中心确实投入比较多。“非典”以后,几乎所有疾控中心都在修房子,这是国债项目,由政府贷款。   对于地方疾控系统来说,政府给了修房子费用,但没有说让地方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修那么大的房子;很多县一级疾控中心都修得很漂亮,但他们修房子的费用超过了政府国债项目的2~3倍。   现在地方疾控中心确实有了房子,但没有设备,不过形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比较复杂。实际上,从去年开始,在中央转移支付项目里边,也配备了实验室设备;包括去年我们对西部地区配备了计算机,配发到每个乡;所以说不是完全没有投入,但确实县、市疾控中心,工作经费欠缺。   疾病控制经费由中央、省、市、县分担,但有的市县确实很穷,如果要配齐工作经费,有很大难度。   过去很多地方疾控中心自己要筹集很大部分的工作经费,例如地方疾控中心实验室可以帮助别人做检测、疫苗管理等,获得费用。当然公共卫生服务,应该由政府埋单。但是基层政府不能保证费用,不允许收别的费用,经费就会更紧张,疾病控制工作就会受到影响。   垂直管理   《第一财经日报》:省以下疾控机构中,工资现在基本有了保障,但业务经费部分大多有很大欠缺,这也造成很多机构不得不把主要精力放在创收项目收费上,你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杨功焕:地方疾控部门出现问题,不仅仅是政府不投入造成的。   对于地方疾控中心来说,有以下三方面因素影响:第一,各级政府提供本级疾病控制单位的经费,地方特别是中西部地区,县级疾控中心的经费很难保证;第二,人员超标,该有70个编制的,可能到了100个人,甚至最多的地方有200多人。即使疾控中心编制内的属全额拨款,80个人工资,你弄出200个人,也不是全额拨款了;第三,基层疾病控制部门确实依靠一些措施,收取经费,明确规定不准收费后,补充措施没有跟上,一时之间,除了给工作带来混乱外,经费的补充也成了较大问题。   我们提出的建议是,希望疾控中心能成为直管系统,像税务、海关等,这样可以把疾控工作做好。   当然,直管有直管的问题,疾控中心是在防疫站基础上建立的,马上变成直管,比较困难。现在疾控体系共有20多万人,其中很多人是超编的,尤其在知识和技能方面还不行;原来防疫站,主要针对传染病防控,能力还较强,疾控中心工作职能非常多,不光要应对突发性事件,还包括对常规传染病、慢性病预防,以及公共卫生、环境、食品安全等方面的工作。目前有很多人的能力还不行,不能胜任这些工作,如果完全由国家包干,也不合适。   我个人认为,首先应该明确这些问题:在多少人的服务范围内,应该有多少公共卫生工作人员,应该具备哪些人员,应该具备的技能是什么等。然后在此基础上,提出经费保证,而不能简单呼吁政府投钱。这些问题都应该具体分析。   如何解决?首先考虑要定出标准,在多大服务范围内,多少人口中,应该有多少疾控人员;之后省财政才能确定这些人的工资是多少?   其次,如果上述做法较困难,那么疾控中心实验室有比较好的设备,在经过认证后,可以帮助做一些检测,获取一些收入;但应收支两条线,收来的,上缴国库,然后返还,作为工作经费。   另外还有一种管理方式,像国外分项目管理,向政府申请资金,这样管理工作质量可以提高,我们现在只是一些科研项目有分项目管理。可以尝试先从省级直管,或从省一级来做公共卫生项目申请。   《第一财经日报》:关于疾病预防体系建设,下一步主要任务和难点是什么呢?   杨功焕:当前的现实困难是地方政府埋不起单,再就是疾控部门特别是市县一级,人员冗杂。因此要定编、招聘,以选择胜任这个工作的人员;对于不能定岗的,要脱离该系统。   因此当前任务,首先编制明确定位;国家疾控中心也对工作职能作了界定,包括预防传染病、慢性病以及公共卫生。所有工作都包括监测和流行病调查、搜集各种信息、数据,然后预测,以及发现问题。   此外就是加强基层教育培训,包括学位教育、在职教育,以及公共卫生应用科研;还有公共卫生服务,承担体检等功能。   《第一财经日报》: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是个多部门的工作,现在各个相关部门间协调情况如何?有什么需要解决的问题吗?   杨功焕:多部门协作本来就是困难的,疾控体系定位我们很清晰,但这个部门,比如要和医疗部门、农业部门合作,不可能等政府发文来做;事件涉及到中央层面的,要由中央来协调;涉及到各省的,要由省政府来协调。   国家在很多卫生问题上已经建立了协作机制,比如HIV。   在省一级的协调,最好由省政府出面协调,很多事比较容易解决。比如副省长级别来协调各厅工作,这样协调可以从制度上保证;市里也应该有同样的机制。   总之,我们讲协调,就要共同受益,实现多赢;当前在我国精神卫生领域、控烟领域、禽流感监控方面协调都不错,但没有形成整体机制。要建立长效协调机制,有一个过程。   杨功焕   ●1982年毕业于华西医科大学,分配在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工作   ●1987年赴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学习   ●1988年~1990年,在世界银行发展中国家成人健康研究组从事发展中国家成人健康问题研究   ●1990年,担任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流行病学微生物学研究所监测室主任,负责建立和运转全国疾病监测系统   ●1999年~2000年在世界卫生组织总部无烟烟草行动部门(TFI)工作,参与烟草控制框架公约的准备工作,后加入中国烟草控制框架公约政府谈判代表团,参加全球烟草控制框架公约谈判   ●2005年,任卫生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
作者: 水中鱼    时间: 2007-7-30 15:48

我认为最重要的最应该落实的应该是人员准入制度,现在连主管副主任都是非专业的,还乱指挥一通,这样的工作怎么干啊,《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明确规定了从事疾病预防工作的资格和条件,为什么这样一部国家法律,全国人大通过的法律就成了一纸空文呢,气愤。人满为患!
作者: 敏儿    时间: 2007-7-30 17:56

我非常赞成杨主任的分析.对于基层CDC目前确实是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没有收费只有工作,人快要饿死了.再不垂直管理,我们CDC人员就会睡直了.还是杨主任发现了病情.得赶紧开药.杨主任好样的.等你救护了.
作者: 句章大侠    时间: 2007-7-30 23:18

以下是引用水中鱼在2007-7-30 15:48:17的发言: 我认为最重要的最应该落实的应该是人员准入制度,现在连主管副主任都是非专业的,还乱指挥一通,这样的工作怎么干啊,《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明确规定了从事疾病预防工作的资格和条件,为什么这样一部国家法律,全国人大通过的法律就成了一纸空文呢,气愤。人满为患!

顶!首先应该在全系统清理门户!软件建设是重中之重!坚决捍卫公共卫生医师执业的尊严!

造几幢楼就说明疾控事业前进了?笑话!我看基层防疫站分家工作倒退了10年!20年!


作者: 洋子    时间: 2007-7-30 23:29

杨副主任的一些事迹:

1、http://www.cdcman.com/bbs/dispbbs.asp?BoardID=34&ID=7368

2、http://www.cdcman.com/bbs/dispbbs.asp?BoardID=28&ID=1971


作者: lyzengbao    时间: 2007-7-31 10:14

恐怕杨副主任说的这些要实现的话要在50年以后的事情了。
作者: 360400    时间: 2007-7-31 16:56

不好说什么,希望言行一致,弃虚务实。


作者: 防柳男娜    时间: 2007-7-31 21:54

句章大侠
等级:版主 文章:187 注册:2005-11-3造几幢楼就说明疾控事业前进了?笑话!
作者: zxq750808    时间: 2007-8-1 09:29

我是基层疾控中心的一名工作人员,因地处贫困县,上班12年工资800元,还要干四个科室的生活,不知能否实现杨主任提出的“梦想”盼盼!!!!!
作者: 东北人    时间: 2007-8-1 11:00

必须抓好人员准入制度,提高领导和防病人员的业务水平,真正认识到业务能力的重要性,使疾控部门真正成为一个为国家服务的业务部门。
作者: 美好的未来    时间: 2007-8-1 20:47

在期待中慢慢变老,有希望总比没希望好.
作者: pcshijie    时间: 2007-8-2 10:47

清理队伍和严把进人关是好事情,担心的是把干活的没背景的清理出去了,留下了一堆人浮于事的干部子弟。
作者: a2955023    时间: 2007-8-2 15:42

顶!
作者: fyz-f2004    时间: 2007-8-4 20:04

想 法 比 较 好 , 但 要 慢 慢 才 能 实 现 的
作者: zhcl6231    时间: 2007-8-5 17:49

《第一财经日报》:省以下疾控机构中,工资现在基本有了保障,但业务经费部分大多有很大欠缺,这也造成很多机构不得不把主要精力放在创收项目收费上,你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上面这句话明显在说法上存在问题,有几家工资有保障的,我们的工资绝大多数靠自已创收,哪家不多少吃点业务经费。[em05]
作者: jiaozhoucd    时间: 2007-8-5 20:30

发工资时怎么这么多人,还有陌生人,呵呵!干活时却无人可派,真是可悲呀!!!!定编定岗非常重要,切实把那些寄生在疾病控制系统内的虫子清理出去!
作者: 村水    时间: 2007-8-21 23:20

县一级的CDC大多都是腐败分子的猪朋狗友无赖文盲通过非正当手段调进,因此定编,由省垂直管理,统一招考进人是正确的.


作者: luohua    时间: 2007-8-22 10:45

以下是引用水中鱼在2007-7-30 15:48:17的发言: 我认为最重要的最应该落实的应该是人员准入制度,现在连主管副主任都是非专业的,还乱指挥一通,这样的工作怎么干啊,《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明确规定了从事疾病预防工作的资格和条件,为什么这样一部国家法律,全国人大通过的法律就成了一纸空文呢,气愤。人满为患!

作者: luohua    时间: 2007-8-22 10:50

以下是引用cdy513124在2007-7-30 11:58:17的发言:   对于地方疾控中心来说,有三方面因素影响:   第一,各级政府提供本级疾病控制单位的经费,地方特别是中西部地区,县级疾控中心的经费很难保证   第二,人员超标,该有70个编制的,可能到了100个人,甚至最多的地方有200多人   第三,基层疾病控制部门确实依靠一些措施,收取经费,明确规定不准收费后,补充措施没有跟上   2007年7月26日下午,卫生部部长陈竺到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调研。陈竺对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提出的几项要求是:重心下移、关口前移,做好健康促进工作,突出公共卫生工作的公益性,加强疾病预防控制能力建设等。   疾病预防控制是我国公共卫生领域的重中之重,也为整体医改中的一环,“非典”后这一体系更是有了长足进步。但诸如经费、人才、协调和机制等问题依然需要着力解决。   “非典”后,我国对疾病预防控制所作出的最大努力是信息系统建设。作为主抓疾病控制信息建设的中国疾控中心副主任,杨功焕也总是处在地方疾控部门调研的奔波中。杨功焕自带领疾控团队实现了覆盖13亿人的网络直报系统后,2005年又启动了信息资源规划项目。   由杨功焕主导的网络直报系统,数据量不论从量上还是从时间的及时性上都有很大提高。例如,甲乙类传染病的数据量就比系统建立前增长了30%;2003年以前,传染病疫情报告到县区级要4.9天,现在几个小时就可以,及时性提高10倍。在监测中,改进了对传染病暴发的监测,提高了传染病常规报告的完整性和及时性。   为继续扩大监测网络覆盖面积,杨功焕与她的同事们还于2005年向西部12个省、市、自治区乡镇卫生院配送了16000多台电脑,以解决西部地广人稀、疫情报告迟缓问题。   由其最新启动的公共卫生信息资源规划项目,可保证大量调研不会因管理不善而导致原始数据丢失;而“公共卫生数据中心”,也正是科技部给中国CDC数据共享中心的定位。   地方职责   《第一财经日报》:从“非典”以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建设有了长足进步,其中最重要的体现在哪些方面?   杨功焕:从传染病信息传递方面看,应该说进步非常明显。其中包括信息化建设、数据库建设及人员技术方面培训,有了制度化保证。   最显著的是建成了传染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告直报网络,“非典”之后到现在,即使发生在很偏僻地方的传染病,我们也能比较快知道。以前可能地方封锁比较多,但现在相对好一些。   以禽流感病例报告为例,通过不明原因肺炎监测发现,这是一个明显进展。   目前国家在CDC投入了很多信息建设资金,并建成了通过计算机网络进行直报的系统。任何医生在任何地方发现了传染病,他只要通过网络报告,那么在1~2分钟内,国家CDC就会知道。这是在2003年“非典”之后,对发现了如不明原因肺炎、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以及传染病暴发等事件进行的改革。   《第一财经日报》:目前一些基层疾控机构中,还存在有房屋但少设备或少专业人员情况,如何解决这样的问题?   杨功焕:2003年以后,国家对疾控中心确实投入比较多。“非典”以后,几乎所有疾控中心都在修房子,这是国债项目,由政府贷款。   对于地方疾控系统来说,政府给了修房子费用,但没有说让地方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修那么大的房子;很多县一级疾控中心都修得很漂亮,但他们修房子的费用超过了政府国债项目的2~3倍。   现在地方疾控中心确实有了房子,但没有设备,不过形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比较复杂。实际上,从去年开始,在中央转移支付项目里边,也配备了实验室设备;包括去年我们对西部地区配备了计算机,配发到每个乡;所以说不是完全没有投入,但确实县、市疾控中心,工作经费欠缺。   疾病控制经费由中央、省、市、县分担,但有的市县确实很穷,如果要配齐工作经费,有很大难度。   过去很多地方疾控中心自己要筹集很大部分的工作经费,例如地方疾控中心实验室可以帮助别人做检测、疫苗管理等,获得费用。当然公共卫生服务,应该由政府埋单。但是基层政府不能保证费用,不允许收别的费用,经费就会更紧张,疾病控制工作就会受到影响。   垂直管理   《第一财经日报》:省以下疾控机构中,工资现在基本有了保障,但业务经费部分大多有很大欠缺,这也造成很多机构不得不把主要精力放在创收项目收费上,你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杨功焕:地方疾控部门出现问题,不仅仅是政府不投入造成的。   对于地方疾控中心来说,有以下三方面因素影响:第一,各级政府提供本级疾病控制单位的经费,地方特别是中西部地区,县级疾控中心的经费很难保证;第二,人员超标,该有70个编制的,可能到了100个人,甚至最多的地方有200多人。即使疾控中心编制内的属全额拨款,80个人工资,你弄出200个人,也不是全额拨款了;第三,基层疾病控制部门确实依靠一些措施,收取经费,明确规定不准收费后,补充措施没有跟上,一时之间,除了给工作带来混乱外,经费的补充也成了较大问题。   我们提出的建议是,希望疾控中心能成为直管系统,像税务、海关等,这样可以把疾控工作做好。   当然,直管有直管的问题,疾控中心是在防疫站基础上建立的,马上变成直管,比较困难。现在疾控体系共有20多万人,其中很多人是超编的,尤其在知识和技能方面还不行;原来防疫站,主要针对传染病防控,能力还较强,疾控中心工作职能非常多,不光要应对突发性事件,还包括对常规传染病、慢性病预防,以及公共卫生、环境、食品安全等方面的工作。目前有很多人的能力还不行,不能胜任这些工作,如果完全由国家包干,也不合适。   我个人认为,首先应该明确这些问题:在多少人的服务范围内,应该有多少公共卫生工作人员,应该具备哪些人员,应该具备的技能是什么等。然后在此基础上,提出经费保证,而不能简单呼吁政府投钱。这些问题都应该具体分析。   如何解决?首先考虑要定出标准,在多大服务范围内,多少人口中,应该有多少疾控人员;之后省财政才能确定这些人的工资是多少?   其次,如果上述做法较困难,那么疾控中心实验室有比较好的设备,在经过认证后,可以帮助做一些检测,获取一些收入;但应收支两条线,收来的,上缴国库,然后返还,作为工作经费。   另外还有一种管理方式,像国外分项目管理,向政府申请资金,这样管理工作质量可以提高,我们现在只是一些科研项目有分项目管理。可以尝试先从省级直管,或从省一级来做公共卫生项目申请。   《第一财经日报》:关于疾病预防体系建设,下一步主要任务和难点是什么呢?   杨功焕:当前的现实困难是地方政府埋不起单,再就是疾控部门特别是市县一级,人员冗杂。因此要定编、招聘,以选择胜任这个工作的人员;对于不能定岗的,要脱离该系统。   因此当前任务,首先编制明确定位;国家疾控中心也对工作职能作了界定,包括预防传染病、慢性病以及公共卫生。所有工作都包括监测和流行病调查、搜集各种信息、数据,然后预测,以及发现问题。   此外就是加强基层教育培训,包括学位教育、在职教育,以及公共卫生应用科研;还有公共卫生服务,承担体检等功能。   《第一财经日报》: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是个多部门的工作,现在各个相关部门间协调情况如何?有什么需要解决的问题吗?   杨功焕:多部门协作本来就是困难的,疾控体系定位我们很清晰,但这个部门,比如要和医疗部门、农业部门合作,不可能等政府发文来做;事件涉及到中央层面的,要由中央来协调;涉及到各省的,要由省政府来协调。   国家在很多卫生问题上已经建立了协作机制,比如HIV。   在省一级的协调,最好由省政府出面协调,很多事比较容易解决。比如副省长级别来协调各厅工作,这样协调可以从制度上保证;市里也应该有同样的机制。   总之,我们讲协调,就要共同受益,实现多赢;当前在我国精神卫生领域、控烟领域、禽流感监控方面协调都不错,但没有形成整体机制。要建立长效协调机制,有一个过程。   杨功焕   ●1982年毕业于华西医科大学,分配在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工作   ●1987年赴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学习   ●1988年~1990年,在世界银行发展中国家成人健康研究组从事发展中国家成人健康问题研究   ●1990年,担任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流行病学微生物学研究所监测室主任,负责建立和运转全国疾病监测系统   ●1999年~2000年在世界卫生组织总部无烟烟草行动部门(TFI)工作,参与烟草控制框架公约的准备工作,后加入中国烟草控制框架公约政府谈判代表团,参加全球烟草控制框架公约谈判   ●2005年,任卫生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

作者: 实言    时间: 2007-8-22 15:46

成也卫生部败也卫生部,把好好的一个卫生系统弄乱了弄散了,现在又装腔作势的要恢复正常,一帮败家玩意!想想现在何必当初啊!
作者: cwx    时间: 2007-9-14 20:36

顶~
作者: 凤凰东飞    时间: 2007-9-15 19:19

必须抓好人员准入制度,提高领导和防病人员的业务水平,真正认识到业务能力的重要性,使疾控部门真正成为一个为国家服务的业务部门。
作者: fyz-f2004    时间: 2007-9-15 19:23

以下是引用凤凰东飞在2007-9-15 19:19:27的发言: 必须抓好人员准入制度,提高领导和防病人员的业务水平,真正认识到业务能力的重要性,使疾控部门真正成为一个为国家服务的业务部门。
很 正 确 ,继 续 支持
作者: 9721811    时间: 2007-9-17 16:07

说他好的人大有人在,我说他不顾全大局,只顾个人想法,拉拢一批人马,搞山头.

理由1:

卫生体制改革尽管尚不明朗,但是改革是势在必行!卫生一旦管办分离,且不论是否成功,在卫生系统再独立一个疾病预防控制体系,算怎么个回事,操作的难度有多大!所以他是在不负责任的放屁!

理由2:

如果独立,请问是否有执法权,如果有,就是一种变向的倒退,和过去防疫站有什么区别,自己检测自己检查自己处罚_两项体制改革不就是要改变这种状况吗,虽然工作中有摩擦但也不能这样,如果卫生监督也说独立,在搞个检测机构,一个防疫站还裂变2个防疫站,哈哈

如果没有,他如果开展工作,如何协调医疗机构,这些问题没有想清楚就说改革,是对工作事业的不负责,对大家前途的不负责,这种话也讲,不知是何等居心!

理由3:

他的经历很高,很好,但没有基层经历.没有基层感受,如何知道大家的感受,如何把握疾病预防控制事业的未来方向和走向!靠从美国的经验,人家美国是什么也能照搬吗,希望他不会把美国的国家制度也搬来!如此不切合实际的想法,他居然自以为是的说出来,以外国月亮就是圆的心态来描述,我很想知道他是不是真的了解国情!

以上就是我反对他说法的理由,请大家砸我吧!


作者: shanhuapan    时间: 2007-9-24 15:09

清理队伍和严把进人关是好事情,最担心的是:把真正能干活的清理走了,八旗子弟留下来了;能干活的进不来,纨绔子弟或达官贵人的三姑六婆进来了
作者: 失控    时间: 2007-9-24 17:22

支持直管


作者: 静候丽日    时间: 2007-9-26 09:42

如果独立,请问是否有执法权,如果有,就是一种变向的倒退,和过去防疫站有什么区别,自己检测自己检查自己处罚_两项体制改革不就是要改变这种状况吗,虽然工作中有摩擦但也不能这样,如果卫生监督也说独立,在搞个检测机构,一个防疫站还裂变2个防疫站,哈哈

"自己检测自己检查自己处罚,两项体制改革不就是要改变这种状况吗"话是这么说,可是你们了解真正分开以后的疾控和监督吗?都成了冤家\仇人了,还谈合作,笑死人了!


作者: 十年    时间: 2007-9-26 11:58

以下是引用静候丽日在2007-9-26 9:42:07的发言:

如果独立,请问是否有执法权,如果有,就是一种变向的倒退,和过去防疫站有什么区别,自己检测自己检查自己处罚_两项体制改革不就是要改变这种状况吗,虽然工作中有摩擦但也不能这样,如果卫生监督也说独立,在搞个检测机构,一个防疫站还裂变2个防疫站,哈哈

"自己检测自己检查自己处罚,两项体制改革不就是要改变这种状况吗"话是这么说,可是你们了解真正分开以后的疾控和监督吗?都成了冤家\仇人了,还谈合作,笑死人了!

一个很简单的例子,美国等发达国家实行的多党执政,我们经常在CCTV上看见几个政党之间相互攻击、相互诋毁,比CDC和监督所之间的关系差多了吧,但为啥他们仍然发展的比我们好很多。反观中国,一党执政,一个人说了算,多和谐啊,呵呵,但我们赶的上美国吗?

都是一个道理。


作者: 激情飞扬    时间: 2007-9-26 17:44

以下是引用实言在2007-8-22 15:46:49的发言: 成也卫生部败也卫生部,把好好的一个卫生系统弄乱了弄散了,现在又装腔作势的要恢复正常,一帮败家玩意!想想现在何必当初啊!

建议国务院及中纪委认真核查卫生部的工作,枪毙搞乱卫生工作的官僚!!


作者: ranhua006    时间: 2007-9-28 09:07

呵呵,真理越辨越明啊!

我们都是不成熟的孩子!

摸做石头过河!

有谁知道呢?


作者: zhen12liu    时间: 2007-9-28 17:19

人员这方面倒容易解决,就是条件符合的留下,不符合的就解决,其他的还看领导决策
作者: 游人    时间: 2007-10-4 22:37

希望疾控不再是闲杂人员的温床,法律执行时不再是一纸空文,加强人员准入,、

[em05]
作者: 破电脑    时间: 2007-10-5 14:01

别当真,上边练练嘴皮子罢了,卫生事业下乡,下了10几年也没有走到乡下,何况是疾控。
作者: 乡约    时间: 2007-10-5 19:01

工资保障不了的地方人员真的超编了吗?不知道疾控人员和服务人群比例是多少?50万人/37人难道超编吗?想一想03年非典时疾控部门人手短缺的情况吧!真正学公卫的公卫执业医师全国又有多少呢?国家和省级cdc中也不全是公卫专业毕业人员,何况市县,更不要说乡镇了,不要为了个人的利益就不顾其它疾控人员,大家都是疾控人,应该团结起来,共同努力,在现有条件下,尽量完成好本质工作,并争取大家的共同利益最大化。
作者: 英明啊    时间: 2007-10-17 09:49

务实的杨副主任,但愿能够早日实现!翘首以待!
作者: sunraingz    时间: 2007-10-18 15:55

在疾控系统绩效考核讨论证会上,亲耳听疾控局领导说,卫生部的确在做疾控系统省以下垂直管理的方案,而且部里基本通过。不过,我想编制、财政等部门不会顺利通过这个方案。我担心垂直管理后,一旦有传染病疫情或其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就调动不了地方政府的积极性。地方政府就认为这些都是疾控部门的工作,做不好是疾控系统的责任。
作者: 妞来妞去    时间: 2007-10-18 17:08

1 现在整个中国都在大力推行省直管县(目前已有22个省市执行,预计两年内在全国全部执行),省直管县后,县乡工资全部由省发放,工资有保证了.

2 编制.定编后,超编的单位疾控人员只出不进,未超编者,由省统一招考进人.

3 对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国有非典的成功案例,国外也有处理此类的先进方法.疾控中心主任没理顺好,就地免职.


作者: 潜龙    时间: 2007-10-18 19:40

我不赞成杨主任的疾控人员超编的说法,特别是在基层,实际存在编制设置不合理,现在还在用几十年前的编制控制人员,而疾控分家后,特别是在非典后,国家各项工作任务如雨后春笋一般散向基层,最基层是区县级,我是区级(20万人口的小区),在下工作任务的根本没有想过基层有没有人来干活.疾控分家还有一大问题是原来一个科,省市分成几个科,每个科都要想一些事情,我现在一个科4个人,针对上面4个科,50人管我,太累
作者: 独行隐者    时间: 2007-10-28 23:03

疾控工作不是只有公卫执业医师才能胜任的,大家不要对其他专业的人有太多的偏见,公卫专业出来的人你就能代表这个专业?就一定胜任?非公卫的人就不行?我看不是,各位公卫专业的可以回过头来看看你们当年在学校学到的东西有多少是在现实工作中一定要用上的,有多少是工作后不断进修学来的?其他专业的人员,为什么就不能通过学习改变自己的知识结构呢?


作者: hjjm    时间: 2007-11-2 09:29

  “我认为最重要的最应该落实的应该是人员准入制度,现在连主管副主任都是非专业的,还乱指挥一通,这样的工作怎么干啊,《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明确规定了从事疾病预防工作的资格和条件,为什么这样一部国家法律,全国人大通过的法律就成了一纸空文呢,气愤。人满为患!”

   疾控的同行们,仔细想一想,的确如此!


作者: lncxcdczql    时间: 2008-3-2 21:56

别做梦了


作者: daimei    时间: 2009-7-22 22:52

“大家都是疾控人,应该团结起来,共同努力,在现有条件下,尽量完成好本质工作,并争取大家的共同利益最大化。”我认为目前应加强培训,把我们的队伍强壮起来,希望在明天。
作者: 青山    时间: 2009-7-23 09:52

杨主任说的有道理,符合基层的实际情况。现实的问题是复杂的,可以考虑逐步从单一的方面比如检验中心入手,严格人员准入,强化培训,垂直管理,逐步在疾控系统推开,最终形成疾控垂直管理,创造疾控工作美好的明天。我们翘首以待。
作者: fox123    时间: 2009-8-10 10:46

垂直当然是最理想的目标状态,当有相当长的路要走,人员冗余太多,应先涉入行业分功能模块化的资格准入制度,有能力的先上,多做事,多收入!以上是我的一知半解,敬请指正。
作者: 9721811    时间: 2009-9-26 17:56

直管好,省的我天天要写报告!!!!!!!!!!!!!!!!!!!!
作者: 浮云2009    时间: 2009-10-12 22:10

我认为最重要的最应该落实的应该是人员准入制度,现在连主管副主任都是非专业的,还乱指挥一通,这样的工作怎么干啊,《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明确规定了从事疾病预防工作的资格和条件,为什么这样一部国家法律 ...
水中鱼 发表于 2007-7-30 15:48

说的好呀,深有体会。
作者: srb    时间: 2009-10-14 08:39

杨主任说的有道理,符合基层的实际情况。现实的问题是复杂的,可以考虑逐步从单一的方面比如检验中心入手,严格人员准入,强化培训,垂直管理,逐步在疾控系统推开,最终形成疾控垂直管理,创造疾控工作美好的明天。 ...
青山 发表于 2009-7-23 09:52



支持!!!
作者: zyf4516    时间: 2010-10-11 09:23

疾控是一个专业较强的技术工作,现在好多领导都是非专业人员,谈不上领导统一指挥了,遇到事情他们都傻了,有责任他们都躲了,有好处,他们一马当先。这就是现在疾控领导。这样的能搞好一项专业性较强的事情吗?难道国家的人都不知道吗?
作者: zhengzhaoqian12    时间: 2011-4-12 10:27

人少是问题,一人干多人的活,怎么能干好工作,主任就是专攻一件工作,所以他们能干好,我们呢?抓这里不是,哪里不是,怎么能干好工作啊,上级只管说你们这里没有做好那里没有做好啊
作者: 香毛草    时间: 2011-5-20 09:53

老话从谈,疾控中心定位的问题,还在忙着种别人的田
作者: toney    时间: 2011-5-20 10:53

这个问题以后再说吧
作者: caoguoke    时间: 2011-7-28 15:45

找到问题了,就该下药,要不就是一纸空文
作者: xiaoerhi    时间: 2011-8-1 18:55

我发现这里面的人很喜欢YY!!!!
作者: zhen12liu    时间: 2011-8-29 14:53

首先是人员准入制度,真正做技术人员先上岗,其次才是其他的,现在连这个都做不好,其他的免谈




欢迎光临 疾控家园 (http://cdcman.cn/) Powered by Discuz!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