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转帖]我国医疗卫生离信息化比发达国家越拉越远?——专家探讨我国医疗信息化进程 [打印本页]

作者: 洋子    时间: 2007-2-24 18:14     标题: [转帖]我国医疗卫生离信息化比发达国家越拉越远?——专家探讨我国医疗信息化进程

  随着“金卫工程”的启动,我国的医疗信息化工作已经走过了十多年的历程。然而,不少专家、学者却发现,我国的医疗信息化工作的进程与国际发达国家的水平不是越拉越近,而是越来越远,这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怎样才能缩短差距,迅速发展我国的医疗信息化?10月27日,中国计算机报社与国家信息中心共同组织召开了一次专题研讨会,就此问题请教了来自卫生部、医科大学和奋斗在北京医院信息化工作最前沿的专家们,他们共同回顾了这几年我国医疗信息化工作的发展历程,提出了自己对医疗信息化建设的看法和建议。

  1 软硬兼施,加快医疗信息化改革   (杜嘉祺——北京医科大学信息中心主任,一位在医疗信息化领域工作了多年的老教授,他的发言内容可以说是对我国医疗行业尤其是医院信息化工作的很好总结。)   目前在医疗信息化的发展过程中,同时存在软件和硬件方面的问题。软件问题指的是医院发展信息技术的整体环境问题。首先就是观念问题,尤其是行政人员、医院院长的观念问题,他们普遍对信息技术和医院信息系统缺乏足够的认识。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原因和我们多年的医学人员培养体制有关。在我国的医学教学课程中,始终对工科科目不够重视,许多老医生接触过化学、生物学,但对数理及工科知识却知之甚少。这样,他们对计算机技术接受起来难度就很大,于是导致了医学和计算机学科结合性人才奇缺的局面,这种局面对形成一个良好的氛围、推动信息技术在医院及医疗工作中的应用造成了很大阻碍。谈到硬件问题,现阶段我国医院在某些经济或技术的指标上还没有达到足够的条件。几乎所有的医院都存在资金短缺的问题,很难让他们拿出大笔资金来购买信息设备,开展信息化应用;另外,信息技术本身还不是特别成熟,无法开发出对医院既有用、又好用且操作简便的产品,比如常说的“四网合一”——即电视、有线电视、安全保卫、电话合为一体的目标还远没有实现,这与医院要求开展视讯传播服务的愿望还有一定距离。要解决这些问题应该从多个方面着手,首先应该从行政上想办法,采取软硬兼施的办法,比如,在进行院长任免考核时,把对信息技术的理解作为一项考核指标,把医院开展信息化工作的成果作为医院院长业绩评定的一项指标;又如,可以采取树典型的办法,在行业内,找几个基础好、条件好的医院作为开展信息化工作的典型,从而带动整个行业的发展进程,其次,大力呼吁教育部门进行教学改革,在医学人员的教学课程中,加入信息技术应用课程,加强对医科学生信息观念的培养,从而从根本上解决医学与计算机科学脱离的问题。最后,还应该加强医院信息的标准化工作,解决好各个医疗机构之间的接口问题,为各医院之间利用信息手段开展互通有无打好基础,也为我国医院全面开展信息化工作打好基础。

   2 提高认识,注重培养高精尖人员   (马尚斌——原北医三院信息中心主任,现联想集团医疗卫生事业部总经理,是我国第一批从事医疗信息化工作的专家,对医疗信息化工作有着深刻的理解。观点精辟、论述有力。)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医疗卫生行业的信息化工作已经广泛地开展起来。但与其他行业相比,发展速度较慢,至今没有走入正轨。10余年来,除了系统开发工具随着社会的进步以及新平台的出现而不断改变外,其真正的内容并没有发生多大变化,还是十几年前已经实现了的系统。为什么医院的信息化工作会发展得这样慢呢?原因是多方面的:

  第一,医疗卫生信息系统本身的复杂程度很高,尤其是医院信息系统,涉及许多跨学科的技术和知识,既要懂计算机又要懂医疗及管理方面的知识,这就为组织开发这些系统造成了很大的难度;

  第二,我国大多数医院在管理上很不规范,在日常工作中,存在着大量的不规范行为和模式,对它进行规范的难度及阻力很大,这非常不利于实现信息化管理;

  第三,医疗卫生信息化工作中缺乏大批高精尖从业人员,现有从事这方面工作的人员素质较低,缺乏对新应用的创新能力;

  第四,许多医院的领导对开展信息化应用缺乏正确认识,不能从市场规律和经济规律的角度去理解信息技术,造成了他们对信息技术的期望不是过高,就是过低,从而为正确开发、利用信息技术带来障碍。   

  众所周知,在改革的新形势下,我国已经开始从公费医疗体制走向社会保障体制,通过医疗保险制度的建立,将医疗费用逐步推向了社会,不再由国家负担,再加上对药品采购的改革逐步向医药分家的方向作准备等,都为我国医疗事业走向标准化、市场化奠定了很好的基础,也为我们在新形势下发现新信息技术应用创造了良好条件。因此,从前景上说,我国医疗卫生的信息化工作一定是光明的,只是这一目标必须靠我们这一代去推动、去努力创造,这为我们的技术人员带来了更新、更高的课题。

  3 利用Internet,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秦笃烈——首都医科大学BME系教授,资深医学信息学及IT资讯专家。对比国外医疗信息化的发展,他提出了许多合理的建议。)   计算机科学技术的最新成就往往首先用于医学。医学是计算机应用最成功的领域,也是计算机应用最大的市场。   

  在中国,也出现了一批在医学领域搞计算机开发、编程的人员,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但在我们推进这件事的过程中,应该多吸取先进国家的经验。比如美国,它是世界上开展医疗信息化最好的国家。美国医学会早有规定,要求每一个医院至少有一个副院长是搞医疗信息化的。当然,美国在这方面有很多优势:

  第一,有计算机网络的优势,有最快的Internet,便于信息的传输和交流。正在发展的比现在快100到1000倍的Internet将重点用于医学。在美国总统的国情咨文中,只要谈到信息化建设,总是会涉及医学。

  第二,拥有最大、最多的计算机供应商,并且医院计算机应用一直走在其他行业的前面,比如哈佛大学医院,仅有460张床位的教学医院,就拥有终端4500台,我国在这方面的差距还很大。

  第三,美国的医院还有一些所谓的机器人优势,例如加州博克利大学设有专门研究用机器人做远程手术的课题,从中我们确实可以看到美国基础工业为医学发展提供的强有力的支持。而我们自己,要想在医疗方面不落后,首先应该加强这方面的学习,有意识地组织专家交流和学习国外先进的东西,尽快缩小差距。要密切注视医学信息化的新动向,做到“情况明、决心大、方法对”。   

  另外,要加强对我国医生的技术培训,让他们尽快掌握信息技术手段去发现新的、有价值的医学空间,学习国外先进的医疗知识。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馆长Lindeberg教授在一次讲话中指出:“现代医学的研究和创新离不开计算机信息检索。如果一个医生每天晚上读2篇文献而不去作大规模计算机检索,一年下来,将落后800年。”可现在我们的医务人员,仍然习惯于按传统方式工作。当然,重视临床和日常工作这是无可厚非的,但在此基础上,确实应该拓宽眼界,充分利用Web资源,用新知识武装自己,为医疗工作作出更大贡献。

  4 勇于实践,利用信息技术提高管理水平   (马淑华——卫生部北京医院信息处处长、研究员,早先从事医学情报工作,1989年到美国攻读医院管理专业,获得硕士学位,她从医院自身改革的角度阐述了对信息化工作的理解。)   在多年从事医院信息化的工作中,我觉得信息技术对于改善医院医疗服务环境、减少医院运营成本、提高医院收益有很大帮助。1994年,卫生部北京医院与原电子工业部信源公司合作开发了门诊收费及药品管理系统,1996年,又与IBM公司合作开发了住院病人管理系统。目前,医院的门诊系统、住院病人管理系统、检验系统等已经全面联网,不仅实现了住院病人的入、出、转及医嘱、记帐的计算机管理,而且实现了对病人的计算机收费。这样做的结果堵住了手工记帐的人为性,减少了漏收费、少收费的问题,同时也方便了住院病人的费用查询,使医院的经济运营步入了科学化。   

  另外,信息管理也能提高医院的医疗质量。我们知道,医疗质量是医院生存的根源,也是医院管理的中心环节、核心内容。从多年的实践中,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信息技术是医院提高管理水平、改善服务质量的一个重要手段,也是今后我国医院实现现代化、科技化转变的一个重要前提条件,我们希望医院及医疗行业的同仁能充分认识到这一点,也希望政府部门对医院开展信息化工作给予相应的支持。

  5 突出重点,切实为医疗工作服务   (林忻——卫生部北京医院信息处副处长、高级工程师,对医疗卫生信息化工作有着许多独到的见解。)   

  总的来讲,我国实施医疗卫生信息化的历史很短。IT企业大量进入这个领域不过是90年代中期的事情。他们看到这个行业里存在着一个巨大的、值得挖掘的市场,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谁都希望抢占先机。但是,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大多数医院的计算机力量非常薄弱,并且短期内很难改善,所以,许多从事医院信息系统开发的公司都无法从中赢利;更由于资金不足,导致了他们既无法开发出很好的产品,又无法培养很好的用户,这种现状不仅制约了医院信息化的工作,也制约了产业的良性发展。随着我国医疗改革的深入进行,我国的医院开始由福利型向经营型转变,大家都希望这种趋势会推动医院科学管理的进程,因而有利于计算机应用的深入推进。但是现在看来这个进程相当缓慢,希望引进计算机系统的医院是增加了,但是,医院的作业模式还保持传统的模式,管理上还多是因循守旧,计算机的应用效果也就无法体现。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很多,直接的原因不外是领导对信息技术从抽象肯定到具体肯定有一段距离,而这里就需要各界人士的共同重视,以及国家相关政府部门加大行政力度,加以正确引导。   

  从技术上讲,医院信息系统虽然还有需要研究的东西,但是大框架已经可以满足目前一段时间的需要了,业内的研究工作重点也开始转向医疗信息系统。我认为最有价值的是电子病历方面的工作,这里面标准化工作尤其重要,因为只有通过标准化才能实现各医院间信息共享,才能保证病人在一个医院的诊断结果会在另一个医院得到承认。另外一个就是管理信息系统的标准化工作,随着管理系统在医院的普及,医院之间的通讯手段完全可以通过电子的方式来完成,这也需要一个标准化工作,为各医院信息共享打下基础。我们面临的另一个标准化问题就是药品问题,现在药品的电子商务已列入国家示范工程,这一切也呼唤着相应的行业标准与规范尽快出台。






欢迎光临 疾控家园 (http://cdcman.cn/) Powered by Discuz!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