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PCO专题]你问我答——PCO常见问题专家析疑

[PCO专题]你问我答——PCO常见问题专家析疑

问:什么是有害生物?

答:有害生物(Pest)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对人类的生活、生产甚至生存产生危害的生物。狭义上仅指动物,如人们常说的“四害”等,广义上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乃至病毒。

目前国际上PCO的防治对象包括危害、骚扰人类的有害节肢动物、啮齿动物等,根据其危害可以大致分为以下几类:

一、可以传播疾病的有害生物,也称病媒生物(Vector)。这类生物携带致病因子,致病因子能在其体内增殖,并传播给人,使人患病,如蚊类、蚤类、鼠类等。

二、骚扰、刺叮人类的有害生物,可引起人类不安,并可通过体表携带、传播病原体,如蝇类、蟑螂、臭虫等。 三、危害建筑和建筑材料的有害生物,如白蚁、木材甲虫等。

四、仓储有害生物,这类害虫在储存的原粮或制成品中生存、繁衍,窃取、污染储存的食物,如面粉甲虫、谷物蛀虫等。

五、纺织品害虫,此类害虫蛀蚀地毯、棉制品、纸张等,如地毯甲虫、衣物蛀虫等。

六、还有些生物,如蜈蚣、蝎子等,偶尔进入人类居住场所,引起居民不安,也可列入有害生物之列。

加强基层疾控队伍建设,共创疾控事业辉煌明天!

问:什么是有害生物防治(PCO)和有害生物管理专业(PMP)?

答:有害生物防治(Pest Control Operation),是指用各种方法和技术来驱除、防治有害生物,并由此而形成的一门产业,简称PCO。因为现代的有害生物防治重点应转向影响有害生物孳生诸因素的管理方面,即综合采用文化的、环境的、物理的、生物的和化学的方法,营造害虫难以孳生的环境以达到害虫防治目的,目前PCO的概念正逐渐被PMP有害生物管理专业(Pest Management Professional)概念所取代,在美国,国家有害生物防治协会(National Pest Control Association. NPCA)改名为国家有害生物管理协会(National Pest Management Association . NPMA);在澳大利亚,关于有害生物控制的专著《Pest Control in Australian》改版时更名为《Urban Pest Management in Australian》,而有害生物综合管理(Integrated Pest Management.IPM)的理念被越来越多的宣传和关注。

加强基层疾控队伍建设,共创疾控事业辉煌明天!

TOP

问:请介绍一下世界各地有害生物防治业概况? 答:世界各地的PCO发展水平依各地生活水平、环境质量不同而不平衡。在发达国家中,家庭里常不能容忍室内有蟑螂出现,因而会采取防治措施。而在不发达国家中,人们对鼠类在家中乱窜习以为常,更不用讲防治蟑螂或其它害虫了。

发达国家和地区,如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香港等,驱除、控制有害生物的工作主要是由专业化的杀虫、灭鼠公司来完成的。一般是通过立法,规定所有行业、营业场所甚至家庭都不得有老鼠、蚊、蝇、蟑螂等。若自己无法处理,则必须请专业公司来防治害虫,由业主负担费用。发现害虫,政府有关部门就要处罚,令其停业乃至取消经营和住房资格。同时还规定,从事PCO服务的工作人员要有规定的学历,并经专业培训,考试合格后方可登记开业和上岗。

  政府支持和鼓励餐饮、旅游、食品加工、商贸等行业甚至私人住宅委托PCO公司来控制有害生物,于是PCO的产生和发展就是顺理成章的事了。在PCO较发达的国家和地区还成立了行业协会,如美国国家有害生物控制协会(后更名为国家有害生物管理协会,NPMA)、日本有害生物控制协会(JPCA)、澳大利亚环境卫生害虫管理师协会(AEPMA),我国台湾的台北、高雄也有PCO行业公会,甚至还出现了跨国PCO协会联盟,如欧洲害虫控制协会联盟(CEPCA)等。PCO协会主要职能是协调各方面关系,向全社会宣传有害生物防治知识,推广PCO新技术,培训PCO人员及制止不公平竞争等,很多协会还定期出版刊物。其中美国国家有害生物管理协会(NPMA)成立于1933年,目前有4600多家PCO公司加入该协会。NPMA是一个非赢利组织,本身不提供PCO服务,而是由会员出资,NPMA出面向全社会进行有害生物防治知识宣传,提升PCO行业整体形象。

国外PCO在发展过程中得到了各国政府的大力支持。据报道,美国前总统里根及其他政府要员都曾经出席过NPMA年会,2001年6月在美国有害生物防治活动月中,美国布什总统专门致信NPMA,充分肯定专业害虫防治工作者对社会的贡献,并且提请国民认识有害生物防治的重要性。布什总统在信中表示,他赞赏有害生物防治专业人员在保护家庭和公共财产免受有害生物侵害方面所做的努力,他说:“由于他们的工作,我们的健康、财产和食物得到保障。”

  目前发达国家和地区的PCO公司主要承担下列工作: 一、承揽公共场所、社区的有害生物防治工作。

二、向顾客、社会开展害虫防治的健康教育工作。许多PCO公司建有网站,介绍有害生物的危害和防治等方面的知识,甚至有的超大型PCO公司还建有害虫防治博物馆,供公众参观,普及相关知识,提高公众的自我保健意识。

三、PCO公司为了自身业务发展,不断开展害虫生物学及其防治技术的研究。一些害虫新种是由PCO公司首先发现、鉴定的,不少PCO产品专利也诞生于PCO公司。

四、在政府组织下,PCO公司还参与水灾、震灾、流行病暴发等突发事件的处置工作。 发达国家的有害生物防治业已完成了由政府行为向社会服务转变的过程,形成一个成熟的产业,实现了PCO法制化、市场化、专业化。据不完全统计,到20世纪80年代末,美、英、加、日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PCO产值已达到500-600亿美元。业务扩展到清洁、植保、环保等其他领域。不少公司用电脑来安排日常工作,开展网上服务,并且用上了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有的公司以每三年翻一番的速度发展。美国PCO产值占全球60%左右,据报道,1999年美国的PCO产值较头年上升了17%。然而美国NPMA估计:上世纪末只有12%-22%的客户主动要求PCO服务,其余80%-88%的客户,在遇到有害生物问题时,多数愿意接受PCO服务,但并不那么主动,这就意味着在全球PCO营业额最大的美国,仍有极大的市场潜力。

英国的能多洁公司(Rentokil)在40个国家设有分公司,80年代初其年营业额达3.6亿美元,虽然这家公司的业务还包括办公室清洁服务及植物保护等,但仍然是以有害生物防治为主。欧共体成立之后,这家公司的业务又不断地向成员国渗透。由于英国政府免费承担了大约50%的有害生物控制工作,其市场显然不如美国,但80年代英国就有300多家公司。由于政府鼓励PCO公司的发展,近年来新建立的PCO公司越来越多。

加拿大政府对环境保护关注较多,对公司资格、资金、所用药物、器械的检查、注册、登记很严格,办证所需时间比美国长五年左右。这样,一些小公司无法生存,但这种严格的管理,仍使真正的专业公司得到较大发展。目前加拿大有害生物控制协会(Canada Pest Control Association, CPCA)100个会员中,就有26个同时也是美国NPMA的会员。日本的PCO业,可以说世界第二、亚洲第一,对PCO的管理和考核有一套制度。日本对卫生杀虫剂剂型的研究开发比较全面,如粒剂、粉剂、微胶囊片剂等。可能与传统的家庭式的公司经营有关,日本小的公司很多,大约有2000多家。但住友化学公司(Sumitomo Chemical Co.)几乎控制了70%的日本市场。日本有害生物控制协会(Japan Pest Control Association, JPCA)会员有600多个,有二种定期发行的专业刊物。    翻开香港的电话簿,会发现其中有好几页是PCO公司的电话和广告。比较大的公司有好几十家。香港生产力促进局负责从业人员的培训、考试,合格后方可开业和上岗。    目前,国际上有害生物防治提倡的害虫综合管理(Integrated Pest Manage ment,简称IPM)强调以下几点:

一、PCO从业人员必须熟悉有害生物的生态,特别应了解有害生物孳生的环境条件。

二、掌握治理环境的方法,使害虫难以孳生。

三、综合文化的、物理的、生物的、化学的方法防治害虫,将各种方法形成一个有机整体,系统运用。

四、有效、合理地使用化学杀虫剂,尽量减少使用化学杀虫剂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

加强基层疾控队伍建设,共创疾控事业辉煌明天!

TOP

问:我国有害生物防治业的历史和现状? 答:传统上,我国把有害生物的防治称为“除四害”运动,这项工作主要是由各级政府组织的爱国卫生运动来完成的。总结建国以来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的历史,对促进我国PCO这一新兴产业健康、有序的发展无疑是十分必要的。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国家面临经济凋敝、科学衰落、文化荒芜的局面,被称作“东亚病夫”的中国人的生命和健康也受到“瘟神”的严重威胁。据资料记载,当时鼠疫波及全国20个省、自治区,1900-1949年间全国共发病115万人,病死100多万人。血吸虫流行区域200多万平方公里,病人1100万以上。其他,如疟疾、丝虫病、黑热病等遍布中国大地,建国前夕我国人均寿命仅35岁。

  面对公共卫生的严峻挑战,如何摆脱“瘟神”的威胁,是党和政府面临的重大而紧迫的任务。

  建国不久中央就确定了“面向工农兵,预防为主,团结中西医,卫生工作与群众运动相结合”的卫生工作原则,即“四大方针”。前面三个原则是在1950年8月第一届全国卫生工作会议上确定的,而“卫生工作与群众运动相结合”是经过总结反细菌战时兴起的爱国卫生运动的经验之后确立的。    当时爱国卫生运动所造成的声势和效果,不仅振奋国民精神,而且引起世界舆论的重视,国际上许多人士初步改变对中国的看法。1952年5月,国际科学委员会在我国各地考察后向全世界宣告:今天,中国正在进行一个促进个人和社会的卫生运动,这个运动受到五亿人民全心全意的支持,这样规模的卫生运动是人类有史以来从未有过的。这个运动已经发生的作用,使得由于传染病而引起的死亡率和发病率大大降低了。在我们看来,设想用细菌战消灭这样一个民族不仅是犯罪,而且是徒劳的。    全国军民、全国各地开展的爱国卫生运动的重要作用,不仅在于粉碎了细菌战,也不仅在于使旧中国遗留下来的不卫生状况有了初步的改善,更有深远意义的是,通过爱国卫生运动初步创造出了中国式的卫生工作方法,也就是在我们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经济贫困、卫生落后的大国,找到了一条迅速改变落后面貌和预防疾病的方法。    1952年12月8日至13日,第二届全国卫生会议在北京召开,毛泽东为大会题词:“动员起来,讲究卫生,减少疾病,提高健康水平,粉碎敌人的细菌战争。”周恩来作了报告。会议确定“卫生工作与群众运动相结合”为我国卫生工作的第四项原则,把爱国卫生运动作为我国卫生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爱国卫生运动除政府领导、群众参与以外,专业队伍、专业机构的指导、宣传和直接实施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1949年10月27日,政务院召开防疫会议,决定采取紧急措施,扑灭察哈尔省北部的鼠疫疫情。当天中央防疫总队成立,先后组编九个大队,派赴各地开展卫生防疫工作。    卫生部于1949年11月1日正式成立。到1950年底,直属卫生部的专业防疫队有88个、1100人,鼠疫防疫队12个、1400人,卡介苗接种推广人员1600人。各地方还成立了由医务人员参加的地方防疫队。随着社会秩序、人民生活、经济建设的正常化,卫生防疫工作也逐步正规化。建国初期,我国即在部分地区开始试建卫生防疫站,后经政务院批准在全国各地建立卫生防疫站。1983年全国共建防疫站1626个,到1985年发展到3274个。针对一些特殊传染病如鼠疫等地方病、寄生虫病,重点建立一批专业卫生防治站(所),1983年达到1326个。铁路、交通、大型厂矿也建立本系统的卫生防疫站。这些站、所的任务就是通过监测、监督、科研、培训及健康教育来进行疾病控制。    此后的有害生物防治工作中,一直都存在着专业队伍。以武汉为例,1958年为了配合“大跃进”时的“除四害”工作,从农村招来40余人专门从事消毒、杀虫、灭鼠工作。三年自然灾害后,因精简机构,队伍解散,人员遣返回家。1965年为加强副霍乱的预防工作,组建120人的临时防疫队,除处理疫情、接种疫苗外,其余人员分别安排到省市委、省市政府所在地开展灭鼠、灭蚊蝇工作。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这种做法被作为“修正主义路线的产物”、“为城市老爷服务的典型”而受到批判,工作停顿。1973年全部人员转为正式工。但防疫队取消,除小部分人员留市防疫站外,大部分被安排到中草药厂、精神病医院、职业病防治院等医疗单位。    与此同时,各区爱卫办、防疫站甚至街道办事处都有为数不多的消毒人员,由爱卫办或防疫站提供药品、器械在辖区内从事杀虫灭鼠工作。    这些专业队伍有如下特点:

一、为控制某种疾病或某次政治运动的某些需要,由行政部门批准组建而成,因而受政治运动、经济状况影响很大,专业队伍往往是“一紧、二松、三垮台、四重来”。 二、无正式编制,工作者为临时工或合同工,缺乏必要的保障。

三、专业队成员社会地位低,大多素质不高,得不到重视和培养,因此多数人不安心本职工作,更不会钻研业务而是找机会“跳槽”,找一个有编制的正式工作。

四、科研投入不足,药品器械几年甚至十几年不更新。

五、提供的服务是无偿的,专业队伍没有按市场化来运作,当然就谈不上企业化管理了。

为提高我国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的水平,上世纪70年代末,卫生部组织有关专家,在医学科学委员会中建立了消毒、杀虫、灭鼠专题委员会。其具体任务包括:指导群众性的除四害活动,组织全国性的科研协作,以及为领导部门决策提出参考建议等。几年之后,该委员会将消毒分出,更名为媒介生物学及控制(VBC)专题委员会。在中央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的领导下,完成了一批项目。通过调查,基本摸清了媒介生物的本底,协作研究了更加科学的适合国情的防治方法,提高了专业人员的技术水平,促进了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的发展。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随着改革进程的深入,卫生部医学科学委员会逐步撤销,媒介生物及控制专题委员会经过调整、充实,作为中华预防医学会的组建支柱之一,成为该学会的媒介生物学及控制分会,下分5个学组,从学会的角度发挥作用。1992年,为配合创建卫生城市活动的开展,经民政部批准,中国鼠害与卫生虫害防治协会成立,挂靠于全国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办公室,在指导、宣传、检查、交流和培训等方面做了许多工作(目前挂靠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90年代后期,卫生部批准成立了全国除四害专家委员会,配合与协助全国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工作。

为促进学科的学术和经验交流,有害生物防治领域公开出版面向国内外的刊物,《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和《中华卫生杀虫药械》都是中华预防医学会系列杂志。前者创办于80年代中期,原名《中国鼠类防治杂志》;后者创办于90年代,原名《卫生杀虫药械》。此外,还有省级公开发行的《医学动物防治》。这些刊物对有害生物防治事业的发展已经并将继续发挥积极作用。    进入80年代以来,在尊重科学、尊重人才的气氛下,我国的爱国卫生运动更加注重了“科学性、群众性和创造性”,除四害工作水平不断提高。80年代中,首先出现了内蒙赤峰、辽宁大连等整个城市灭鼠“一役达标”的先进典型。此后,流行性出血热的高发地区——武汉成为中国南方第一个灭鼠先进城市。这些典型经验的推广应用,使得全国范围内的鼠密度大幅度下降,有效地遏制了出血热的流行和蔓延。此后全国爱卫会又出台了消灭蚊、蝇、蟑螂、臭虫的标准。进入90年代,国务院又组织了全国性的卫生检查、评比。各地对除四害的重视程度,人、财、物的投入达到了空前的高度,对环境改善,孳生地的治理,卫生水平的提高,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这段时间,国外的先进技术、药物、器械及管理体系不断地传入国内。在计划经济时代,政府发动“以除害灭病为中心的爱国卫生运动”,对“四害”的控制、发病率的下降确实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随着时代的进步、经济的发展,这种由政府(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发号召、收钱、发药、检查、评比的方式来控制有害生物的做法已经显得越来越不适应了。改革开放推动了我国有害生物防制工作由政府行为向社会行为转变,PCO业随之起步。改革开放二十年来,不少爱卫办、防疫站、街道办事处和一些个体、私营业主开展了一些杀虫、灭鼠的有偿服务,PCO在中国诞生了。中国经济结构的调整营造了一个有利于中国PCO发展的环境,这是中国PCO得以生存并将得到发展的社会条件。近年来国内的卫生杀虫药械,无论是品种的数量还是产品的质量都有了长足的进步,这为我国PCO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物质条件。目前在我国,提高服务业在GDP中的比重是扩大就业的一种好办法,也是我国现阶段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而中国PCO的社会需求、市场潜力特别巨大,有许多尚待开发的领域和空白需要填补,如果政府采取有力措施来扶持PCO的发展,无疑会对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和维持社会稳定起到积极的作用。就中国而言,PCO是一种技术含量高、管理要求严的迅速发展的新兴产业。由于PCO公司的出现只是近几年才有的事,严格地说,还没有一家从技术、规模、管理、服务质量上称得上合格的PCO公司,更谈不上有规范的PCO行业。因此,加入WTO,将会对我国刚刚起步的PCO产生极大的冲击。而目前由于经济利益的驱动和地方保护主义作祟,不少地方卫生行政机关、学会、协会、企业的职能不分,形成行业垄断,禁止外来公司进入管辖地区从事PCO服务,有的还以是否购买上级指定的药品器械作为评先进、达标的条件,这些势必阻碍我国PCO的发展。

总之,我国PCO目前的主要问题是: 一、从政府部门的管理角度看:法规不健全或不配套,执法和监控的力度都不够;

二、从PCO从业公司、从业人员来看:企业规模小,层次低,人员素质及服务水平差,服务手段落后,企业管理水平低。    如果说今后几年乃至十几年将是我国PCO产业飞速发展的关键时期、黄金档,为使其快速、健康地发展,必须采取一些积极的对策。

一、首先需要更新观念    要把创建卫生城市中的除四害作为一个产业来抓,推动PCO的发展,使有害生物防治工作尽快形成“人大立法,爱卫办组织协调,群众参与,PCO公司实施,防疫站监督”的格局;同时抓住我国加入WTO后服务业全面开放的时机,积极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管理,引进资金,引进人才,引入竞争机制,借以提高我国有害生物防治的水平,保障人民身体健康。

二、加快对发展我国有害生物防治业的立法工作    应明确规定所有单位,特别是食品加工、餐饮、饭店、旅游业不得出现有害生物造成的危害,必须有专人从事此项工作,否则必须请专业公司来承担任务。同时还应规定从事有害生物防治的公司必须具备一定资质,方能持照营业;从业人员应具有规定学历,经专业培训合格才能上岗服务。这里特别需要指出的是:打破行政部门利用手中权力搞行业垄断的落后局面是至关重要的,非如此别无生路。

三、建立有害生物防治专业队伍的资质审查制度    建立有害生物防治专业队伍的资质审查制度是十分必要的。有害生物防治是专业性很强的工作,使用的药物一般有毒,使用不当,甚至使用国家禁用的药品将会直接威胁到人民的生活和健康。资质审查、持证上岗才能保证PCO公司的服务沿着健康的道路向前发展。卫生防疫部门可对餐饮、加工业进行监督检查,同时对PCO公司,无论是其资质还是控制效果都进行监督,并会同大专院校对从业人员进行专业培训。

四、规范行业行为,强化PMP行业协会    PMP公司的生存和发展,关键是个管理问题。具有专业资质的公司,要加强内部培训,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行业协会可组织会员之间的管理经验交流,与相关行业机构的学术交流,组织开拓PCO业务范围(如白蚁、农业害虫防治)的活动。行业协会更应该通过种种活动教育会员规范自身的行业行为。

五、抓住中国加入WTO的机遇,尽快开放中国PMP市场    开放我国PMP市场,欢迎国外PMP公司进入中国,对于提高我国PMP行业水平会有帮助,正如肯德基、麦当劳的进入促进了我国快餐业的发展一样。    我国从事有害生物控制的专业技术人才不少,在长期的爱国卫生运动中,作出过令人瞩目的成绩。我国的杀虫药械近年来进步也非常快。如国内研制的生物灭蟑胶饵和生物灭蟑药盒,就含有世界领先水平的蟑螂病毒,是十分理想的控制蟑螂用品。当然,我们的药品、器械,乃至对有害生物的综合防治观念(IPM)与世界先进水平还有一段差距,如我们的常量喷雾器一般只有一个喷头,无法进行线状喷药,喷头可调性差,一调即漏;有些电动喷雾器对环境要求太苛刻,雾粒直径太大,射程太短,都直接限制了它们的推广和应用。我国PMP要向前发展,是一个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事实。只要我们更新观念,加快立法步伐,加强管理,把现有的技术和管理人才组织协调好,我国的PMP产业必将迅速发展壮大。

加强基层疾控队伍建设,共创疾控事业辉煌明天!

TOP

问:灭鼠剂的筛选标准是什么?

答:选择毒物作为灭鼠剂,应充分考虑如下因素:

1、 毒力——药物的毒性是筛选灭鼠剂的重要指标之一。毒物的急性毒力通常用半数致死量或称致死中量(LD50)来表示,这是指受试动物死亡一半所需的纯药剂量,实质上是平均致死剂量,单位是mg/kg(毫克药量/公斤体重)。LD50的值越小,毒性越大。 根据给药途径,致死中量(LD50)又分口服、呼吸道吸入、皮肤接触、皮下或腹腔注射等多种,常用的实验动物有大白鼠、小白鼠、兔、狗、猴等。

2.适口性——鼠对该药配制的毒饵不拒食。

3.有选择性毒力——对老鼠毒力强,对其他动物毒力相对弱。

4.作用时间——作用缓慢,有足够时间让鼠吃够致死剂量,如抗凝血剂。

5.使用浓度——使用浓度小,对人、畜、禽安全。

6.二次中毒——畜、禽和天敌二次中毒的危险性小。

7.解毒——有特效解毒剂或治疗方法。

8.价格便宜,配制方便。

加强基层疾控队伍建设,共创疾控事业辉煌明天!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