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文献] 我之“大安全”观

[文献] 我之“大安全”观

作者:迟阿鲁
  1.“大安全”观之内函、外延与特征
  笔者定义的“大安全”是由政府统一领导,全社会共同积极参与,以人本、经济和唯物辩证法的观点,以科学、务实态度,采用综合学科的手段,合理整合相关社会资源,所有工作必需包含着预防和控制人身和心理伤害、家庭危害、各类财产损失、扰乱或破坏公共秩序和生产秩序等方面的完整、持续的状态。
  “大安全”应当包容社会所有安全问题,从不同的视角看安全问题有不同的分类,笔者全没有规范划分,只是罗列的有:食品安全、饮水安全、治安安全、婚姻安全、性安全、生长发育安全、交通安全、消防安全、医疗安全、生态安全、居室内理化和装饰环境安全、居室外各种设施和理化环境安全、嗜品安全、用电安全、燃煤用天然气安全、文化信息安全、就业安全、金融安全、学校安全、生产安全、公共场所设施安全、宗教信仰安全、旅游安全、国家安全等。
  笔者认为“大安全”要有这些特征:①从人权上看,紧紧围绕和着眼于人这个中心; ②从态度上看,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③从政治上看,政府主导社会综合安全工作,并对所有具体安全工作承担领导责任;④从社会上看,全社会共同参与,促进社会的稳定和进步;⑤从经济上看,整合与共享社会资源不但降低了工作成本,而且提高了工作效率,扩大了受益面,与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密切相关;⑥从研究方法上看,采用了综合科学,全方位对社区综合安全问题进行研究,具有很高的使用价值;⑦从责任和义务上看,各界对各自的直接安全负责,对公共安全承担义务;⑧从涵盖范围上看,包括社会所有安全以及与安全相关的内容;⑨从时间上看,既要预防和控制近期或当前突出的各种安全隐患和危害,而且还要预防和控制长久的、以后可能发生的各种安全隐患和危害;⑩从安全内涵上看,大安全观念更宽泛,更系统,强调安全不是各项工作以外的附加,而是其正常运行的综合状态的必然。
  2. “大安全”观形成背景
  笔者提出“大安全”是时代的使然。①全球人口超过60亿,资源匮乏,生态环境破坏,国与国、地区与地区,种族与种族等,为资源,为贸易而发生不同形式的纷争,国内也存在人口的严重压力,失业压力很大,社会人口老龄化逐渐加重,人均GDP不高,社会保障体系很不完善;②尽管我党的性质决定了主体是为公的,但是由于干部的监督机制不健全,存在小范围选拔人才,甚至存在任人唯亲的问题,加上选拔干部重低年龄、高学历,忽略了人的积极性、创造性、综合素质能力和群众威信等因素,使党内、社会上产生许多消极现象,如:官僚主义、本位主义、自由主义、形式主义、市侩作风和文牍作风等,影响很坏,伤害着党和群众的感情,影响着干群关系,涣散着社会的责任;③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社会生活节奏明显加快,人们的生活、生产和消费等环境发生巨大变化,然而人们对新的形势、新的环境还缺乏适应,产生相关的不安全问题在增加;④尽管党的“十四大”就提出产权制度“明晰”的问题,至今这一改革步履艰难,经济运行的主体产权不明晰,经济利益与个人关系不密切,于是经营管理缺乏积极,必然存在不安全的隐患;⑤在一些地方和部门依然存在权大于法,钱大于法,关系大于法,感情大于法等现象,使得有法不依,执法不严,政事、政企不分、无视法纪或违法乱纪等;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宪法允许信仰自由,同时为促进旅游业发展,过去的遗址和文物重新修缮、开放,其中大量的迷信色彩的东西给人们意识形态不小的影响,相当多的人包括一些领导干部,不信唯物主义,不信科学,崇尚迷信;⑦管理粗放,以市场调节为由,放松必要的干预,心存侥幸心理,工作不真抓实干,碰“运气”;⑧形而上学的发展观和考核指标,使领导干部的工作目标导向偏离,重生产高速度,重形象工程,忽视群众利益和综合安全的治理;⑨1989年开始,世界卫生组织(WHO)在全世界许多国家的社区推广具有综合安全意味的“安全促进”项目。
  笔者正是在这个大背景下,在社会 “大卫生”观和一二三级预防观的启发下,在实践基础上形成了“大安全”观。
  3. “大安全”观的工作模式
  “大安全”观,强调的是在社区方方面面的安全工作中,政府应当起到主导作用。笔者结合在济南市槐荫区青年公园街道参与的安全工作,认为:“大安全”必须由政府统一领导组织,积极、妥善地处理和协调各职能部门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使部门间的工作互为支持,达成职能互补,弥补各自工作的缺陷。青年公园街道初步实践证明:安全工作离不开政府强有力的领导和干预。
  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政府应当 “有所为,有所不为”,在安全问题上,不但必须为,而且还要严格为。笔者认为:政府好比“线”,方方面面的安全工作好比“珠子”,政府这根“线”把所有安全的“珠子”都串起来,才能形成“大安全”的精品。社区方方面面的工作存在的各种安全问题,只有在政府统一领导下,才能出现多部门的协作和协助,才能做的效率高,效果好,效益大,才符合成本效益原则,可持久开展。
  4.“大安全”与“大卫生”的关系
  “卫生”和“安全”是两个独立的概念,但是人们又似乎意识到这两个概念之间又有一种说不清的联系。
  “卫生”这个概念,无论它涉及个人,还是群体,无论是从预防而言,还是从治疗看,围绕的中心或目标是人的健康。随着社会的发展,从上世纪后叶,人们提出了“大卫生”观,这种观念强调:要站在社会进步和国民经济发展全局来看待、认识卫生的作用和意义,强调卫生工作不单单是卫生部门的工作,它是全社会系统工作一部分,要从系统控制论和政府管理的高度出发,综合运用卫生的,经济的,管理的手段去运作和把握。这对促进我国社会进步起到了划时代的作用。
  “安全”针对威胁健康问题之外,还针对人的身、心不受意外伤害,各种各类财物不受意外损失,生活、生产、学习等公共秩序不受到扰乱和破坏等问题。“大安全”也是运用现代化的诸多概念和理论,站在人民群众对社会安全感到满意、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高度,看待综合安全工作的作用。
  “大安全”观涵盖“大卫生”观。可以这样认为:“大卫生”有“大安全”属性,“大卫生”观的作用与其他方方面面的安全观的作用就是“大安全”观的体现。
  5.“大安全”观的作用和意义
  ① “大安全”观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使安全工作涵盖面更广,要求安全工作更细腻,强调所从事的方方面面的安全工作都要围绕于人这个中心;②“大安全”观促使政府在领导安全工作时,对自己承担的任务,扮演的角色,赋予的责任、着力的目标、采取的方法更具有指导性; ③“大安全”观促进安全工作整合,在降低工作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和效益等方面,起到了工作方法的指导,有益经济发展;④“大安全”观,也强调社会各方的责任和义务,哪些是自己的安全责任,哪些是自己必须尽的义务;⑤“大安全”观提醒人们不安全问题无处、无时不在,应当视安全工作为各项工作必然的组成部分和环节;⑥“大安全”观涵盖了“大卫生”观,“大卫生”目标主要是人的健康与社会、经济的关系,“大安全”不但涉及到人的健康,而且涉及到人的伤害、财产损失与社会、经济的辨证关系;⑦“大安全”观,强调人们应当遵从辨证唯物观点,综合、全面、持久地看待安全工作,不要“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更不要“平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
  (该文节选发表在《健康报》2004.2.25;《山东咨询》2004年4月、《山东卫生》2004年6月)
2004.6.11

迟阿鲁,好样的。

TOP

这是写给领导看的

TOP

3楼,赞同![em05][em23]

TOP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