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洪灾鼠类危害控制

洪灾鼠类危害控制

洪涝发生对鼠类生存是一个巨大的威胁,鼠类栖息地被洪涝淹没前,鼠类向高地迁移和集中,这些高地,在当时又是灾民密集居住的庄台、堤坝等。并与灾民人群混杂在一起。为鼠媒疾病的发生与传播创造了有利的机会。
(一)洪涝灾害迫使鼠类迁移水灾促使未被淹死的鼠类迁移。这种迁移主要与当时涨水的方式尤其是速度有直接关系。涨水速度极快的地方,鼠密度并不见升高,如行洪区河流主干道两侧,据调查其密度为8-9%。在以内涝引起的水灾区,村庄被水围困前,有一定的时间过程,野鼠仍有向庄台、高地迁移的机会与时间。据调查灾区庄台室内捕获到黑线姬鼠。但一般情况下,室内鼠种构成仍以家鼠为优势鼠种。

由于鼠类的高度集中,其密度可高达30-55%。
在一过性的内涝地区(积水一般持续7-15天左右)鼠类迁移也十分明显。由于内涝的一过性特点其涨水速度较快,小鼠死亡的多,待到水退后的短时间内,野外鼠密度保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平。而无攀缘能力的黑线姬鼠多数被淹死。

(二)鼠对人类依赖性增加洪涝灾害发生后,幸存的鼠类因原有巢穴被水淹没,迁移到高地后一时无处栖息,多数潜入居民居住的房屋、庵棚、帐篷内的杂物下藏身。庄台和堤坝上鼠食来源匮乏,因而曾发现有多只鼠类围聚在一堆人粪抢食的现象。反映了鼠类的生存,对人类的依赖性增加。
(三)鼠类密度升高根据对洪涝灾区调查,形成鼠媒性传染病增加的原因是由于鼠密度增高,人群抵抗力低下,人鼠接触机会增加所引起。鼠间流行性出血热带毒率平均在4.8%,即使在人间局部有流行性出血热暴发的村庄,家鼠带毒率也仅为8%,野鼬约为4%左右。庄台上野鼠与家鼠混居,鼠类间的接触更加密切,都可以加强流行性出血热病毒在鼠类中的传播,导致家鼠、野鼠流行性出血热带毒率的明显上升。据对重灾区的调查发现,行洪区内的庄台,室外鼠密度高达53.7%,其中89.8%的是黑线姬鼠,其中有63.6%的鼠带有流行性出血热病毒;室内鼠密度亦高达25.1%,除褐家鼠、小家鼠占优势外,黑线姬鼠占2.0%,褐家鼠带毒率亦高达20.0%。因此,洪涝灾害对流行性出血热的发病具有十分明显影响。

稻田型钩端螺旋体病在洪涝灾害期间亦有类似现象。该型的特点是以野鼠为传染源,以鼠尿污染的疫水为传播因子,以皮肤粘膜为感染途径,这种以黄疽出血型钩端螺旋体为主要流行菌型的钩端螺旋体病在安徽省局部的疫区,在有的洪涝年份发病也有上升趋势。
二、灭鼠的原则
在洪涝灾害期间大面积开展灭鼠要以鼠密度、鼠带毒(菌)率调查为基础,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科学灭鼠方案,并要兼顾以下原则。
(一)防鼠和灭鼠并举在开展灭鼠的同时,必须与防鼠结合起来,如单一的强调药物灭鼠而忽视防鼠,则灭鼠效果保持的时间很短。从某种意义上讲,防鼠也是根本措施之一。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改造环境 在灾民居住密集的地区开展群众性的爱国卫生运动,是开展防鼠的一个前提。在灾害发生后,要制订和落实灾后庄台(包括临时居住的公路、堤坝等)的居住卫生规划,一定要最大限度的保证减少鼠类对灾民居住区的袭扰。阜阳地区防疫站对一个受内涝围困达3个月、4000多人,住在一条约3公里长河堤上的灾民点调查发现,由于对灾民安置进行了分区规划:河堤一侧住人,庵棚排列整齐,道路管理得当,可通行各种车辆;另一侧存放秸草、圈养家畜;杂物堆放有序,减少了鼠类隐蔽场所,一旦发现鼠类活动很容易消灭,不需要进行化学灭鼠,在流行性出血热发病高峰季节,数千名灾民中未发现一例出血热病人。由此可见,开展以改造环境为主的爱国卫生运动可以起到防鼠,控制和减少疾病发生的明显效果。

2.搞好环境卫生 灾害发生后搞好庄台的室内外环境卫生要在统一布置与要求下,动员广大灾民自觉地,经常地参与。由于灾害影响,暂时中止生产活动,有很多时间从事公共与家庭的环境卫生治理。据调查,在一个受灾很重、但环境卫生又能经常保持干净,很少见有鼠类的村庄,全村250户人家,家家庭院干净,柴草远离住室,杂草堆放有序,村内厕所、道路、水井规划合理,在村内室外布夹调查鼠类总密度仅为5%,灾后未发生一例出血热病人。相反,调查另一个在淮河北岸受内涝长期围困,但面积又非常大的村庄,由于缺乏统一要求,村民把抢收到手的麦桔、柴草到处堆放,厕所、畜圈无任何规划,环境卫生杂乱无章,调查室外鼠密度高达35.7%,两个月的内涝期间发生出血热病人11例,

1例死亡,罹患率高达343.75/10万。可见受灾期间搞好庄台的环境卫生是非常重要的。

3.断绝鼠粮 搞好室内卫生断绝鼠粮是降低室内鼠密度有效的方法之一。在灾害现场,广泛开展卫生宣传,告诉灾民做好粮食储存与防鼠、防病的关系,使用最简单易行的断绝鼠粮的方法。

(1)抢收到家的稻子、小麦要利用晴天,抓紧晾晒,或国家救济粮食分发到户以后,要尽量利用瓦缸、泥囤加盖储存,若用芦苇大圈储存时上面加塑料薄膜复盖,底部用砖垫底。防止鼠类盗食。

(2)砖瓦房最好打水泥地坪,也可用砖铺地,无条件时可用泥土把室内地面铺平、夯实,尤其是墙角、基础、墙脚等处,一定要用砖砌成,使鼠类在室内无打洞作窝的机会。

(3)要求灾民以户为单位,经常检查房屋周围和室内有无鼠洞,一俟发现鼠洞要在采取灭鼠措施的同时,用石块填实并用水泥或三合土封严夯实,消灭鼠洞。

4.挖防鼠沟 主要用于灾害发生后,出血热疫区的水利工地或大型粮库。同时要对防鼠沟经常进行维护,采取这一措施可以起到防止鼠类侵入民工住地,预防民工感染发病的作用。防鼠沟的要求是沟深1米,宽0.6米,沟底每一拐弯处再挖一个深0.5米的陷井,可将掉进沟内的鼠类处死。

(二)灭鼠同时注意灭螨和防螨在出血热的老疫区开展灭鼠、防鼠的同时,开展灭螨、防螨的工作。具有自然感染出血热病毒的革氏血厉螨(Haemolaelaps glasgowi)、巴氏厉螨(Laelaps pavlovskyi)等,可随着寄主的死亡,大量游离到室内各种物体上,为螨与易感者接触创造了良好条件;有的地区要求以剪鼠尾报灭鼠成绩,无疑为螨类游离和接触易感者提供了机会;灭螨、防螨的措施应以减少螨的寄主与人类的直接或间接接触为原则。有条件的也可使用驱避如邻苯二甲酸二甲酯、701防蚊油、避蚊酊等涂抹在皮肤、袖口、袜边等处。也可用布条浸渍驱避剂后,将含药布条系于手腕、脚踝上,也可起到驱避螨的作用。

洪涝期间,在灭鼠后,可使用有机磷类如敌百虫、敌敌畏、杀螟硫磷、乐果等杀螨剂。可将杀螟硫磷、敌敌畏以0.1克/平方米剂量配成0.2%水溶液,均匀喷洒地面。如喷洒草地、碎秸杆较多的空旷地带,药最应增加到0.2克/平方米。在室内熏杀时,可用90%敌敌畏原液0.1毫升/立方米,密闭门窗后,熏杀7小时,可全部杀死毒厉螨、厩真厉螨等。若作隔水加热急速熏杀,2-3小时即可。

杀灭野外、室内鼠洞中的革螨可采用敌敌畏熏杀,每个洞用0.5-1.0毫升敌敌畏原液拌和玉米芯上塞入洞内,再用泥土将洞口堵实。用氯化苦熏杀时,可用棉花球或玉米芯浸吸2毫升氯化苦,投入鼠洞,然后将洞口堵死,可以同时杀死鼠和螨。也可用敌敌畏默烟雾炮剂,方法是将敌敌畏1份、氯酸钾1份、硫酸铵0.4份、木屑2份混合后装入纸筒,一端加上引信。施放时将引信点燃,投入鼠洞,将洞口堵塞。每个洞用敌敌畏1-2克。

(三)推广慢性灭鼠药使用溴敌隆、氯敌鼠、大隆,其次是敌鼠钠盐,可取得较好的灭鼠效果,据安徽省在洪涝重灾区的颍上,阜南等地采用溴敌隆等灭鼠药灭鼠效果很好
灾后野外灭鼠,在入冬后以速效药磷化锌、毒鼠磷较为理想。此外,在室内外均可使用氯化苦洞内投药。可收到同时灭鼠灭螨的效果。
三、化学药物灭鼠
当居民被水围困(或水退后)鼠害严重或有鼠媒传染病流行时,化学药物灭鼠可作为首选方法,它具有成本低、收效快、效果好、效率高等优点,在短期内可迅速降低鼠密度。但应根据灭鼠药的毒性、施用范围、慎重选择灭鼠剂,做到安全、有效。
(一)急性灭鼠药
1.磷化锌 为灰黑或黑色粉末,有大蒜臭味,不溶于水和醇,比重4.72。本药能微溶于碱和油类,在干燥环境下稳定,受潮。遇酸分解降低毒性。

磷化锌进入鼠类胃后与胃液中的盐酸作用生成磷化氢;磷化氢作用于鼠类神经系统,破坏代谢功能。其毒力发挥很快,鼠类在食后24小时内死亡。进食亚致死量的磷化锌,不引起蓄积中毒,也不产生明显的耐药性,但未被毒死的鼠类,再次遇到磷化锌毒饵时,可产生明显的拒食现象。该药具有很多优点,如价格低廉,可较广泛的用于家、野鼠的防制,亦可制成多种剂型、黑色具有警戒作用,残效期较长等,都是其他灭鼠药所不能相比的。

磷化锌对人、畜的毒力很强,使用时应十分注意安全的问题。对人鼠的LD50约在40毫克/公斤,家禽中鸡较敏感,LD100约为10毫克/公斤。猫、狗、猪在吃了被磷化锌毒死的鼠时,可发生二次中毒。

磷化锌常用剂型为毒饵。常用浓度家鼠为2-3%,黑线姬鼠3-5%。出于磷化锌不溶于水,微溶于油,故常配成粘附毒饵。配制粘附毒饵时根据当时采用饵料不同,可分别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配制。

饵料本身可含有水分,因而具有一定的粘附性,如切成小块的红薯、胡萝卜、瓜类、不需要再额外加水或油,可先将其切成1厘米见方的小块后,取其9.7公斤加入300克磷化锌,反复拌匀即成3%的磷化锌毒饵。

对于饵料本身干燥的则需加入粘附剂。可将大米、小麦、玉米等,先用制成5%的淀粉糊作粘附剂,必要时可用植物油,按饵料的3%加入,其粘附作用更好。光将淀粉糊或食油加入饵料汁匀后,再按1-3%的量加入磷化锌,拌匀后即可使用。

磷化锌尚有其它剂型,但一般限于小范围内的灭鼠:
毒粉法:取磷化锌20克,加80一100克的面粉,或细米糠,充分搅拌均匀,撒在鼠洞或老鼠经常出没处。

毒水法:每100平方厘米水面放磷化锌0.5一1.0克,把磷化锌撒在水面上,鼠饮水时引起中毒死亡。此法常用于仓库里灭鼠。

毒浆磷:取磷化锌5一10克与95一90克浆糊拌匀。用废纸团或玉米棒沾磷化锌糊塞入鼠洞,待鼠啃咬时引起中毒死亡。此法多用于家畜、家禽集中而且鼠洞较多的地方。

2.毒鼠碱 系有机磷灭鼠剂。纯品为白色结晶,不溶于水,微溶于乙醇,溶于丙酮和热的糠油中,在干燥状态下比较稳定,熔点105-109℃。此药对几种鼠类的LD50(毫克/公斤)为:褐家鼠3.5黄胸鼠约为50,长爪沙鼠11.61,黄毛鼠16.93,布氏田鼠12.13。鸡有很大耐受性,LD50为1700;鹅、鸭较敏感,LD50分别为8-10和14一18;羊3-5。二次中毒危险性较小。对人的毒力较低。常用毒饵浓度为0.5-1.0%,适口性略逊于磷化锌。此药可通过皮肤吸收,配药和投药不要用手直接接触。常用剂型多制成粘附毒饵使用。

(二)慢性灭鼠剂系抗凝血杀鼠剂。属于这类灭鼠剂的药物一是干扰血凝过程,二是损伤毛细血管壁,增加血管的渗透性,进食后的鼠类因内出血而死亡。
抗凝血灭鼠剂的毒力有急性和慢性毒力之分,一般急性毒力较弱,慢性毒力较强,使用慢性灭鼠剂主要发挥其慢性毒力。
1.大隆 又名杀鼠隆。是目前抗凝血灭鼠剂中毒力最大的一种。消灭家、野鼠的效果最好。对各种鼠类急性毒力不超过1毫克/公斤,对褐家鼠为0.85毫克/公斤、黄胸鼠0.39毫克/公斤,对猪0.5-2.o毫克/公斤、猫为28毫克/公斤。

大隆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慢性灭鼠剂,兼有急性和慢性灭鼠剂的优点。但价格比较贵。为充分利用大隆的急性毒力,节约人力、物力、有人主张采用0.005%大隆毒饵一次投毒或一周投毒一次,连续数周,这种方法在英国和东南亚现场试验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防制家栖鼠类的效果不如饱和投药,如褐家鼠、黄胸鼠用0.005%毒饵连续保持6-10天,方可完全控制鼠害。

由于浓度常用0.5/万,故常以机器操作加工成混合性毒饵,在灾害现场夏季大面积使用大隆灭鼠时,对所布毒饵要注意防潮,

2.氯敌鼠 为黄色针状结晶,无臭无味,不溶于水,是唯一的油溶性抗凝血灭鼠剂。对人和家畜的毒力比较小,配制毒饵非常方便,将食物加入脂溶性氯敌鼠即可。

氯敌鼠的特点是急性毒力强,可以和第二代抗凝血灭鼠剂相比拟。对褐家鼠急性毒力为5.0,小家鼠1.06,对家兔为50-200,鸡为430.0。对人的毒力也比较小,志愿者一次口服20毫克没有任何不适症状。

常用浓度为0,005~0.025%。先用食用油配成0.25的母液,取其1公斤加50公斤大米(或其他饵料)使用拌均匀,即成粘附毒饵。

3.溴敌隆 此药于1977年合成,是第二代抗凝血灭鼠剂。不溶于水,溶于丙酮和乙醇。其毒力仅次于大隆,对家鼠急性毒力为1.25,小家鼠1.25;对狗10.0,猫25.0,现场使用可见家禽对溴敌隆敏感,所以使用时要做到晚放晨收。

常用浓度为0.5/万。因其不溶于水,自家配制比较困难。国内有0.5%溴敌隆母液出售,使用较方便。灾害现场以大米、小麦、玉米(脱皮)按0.5/万浓度加入充分拌匀即成粘附毒饵。杀鼠效果好,价格便宜,易被接受。

4.敌鼠钠 本药为黄色粉末,纯品无臭无味,稍溶于热水(100℃时溶解度为5%),溶于乙醇和丙酮,性质稳定。其急性毒力大于慢性毒力。对小家鼠投药一次时LD50为78.52,而投药4次时LD50为3.2,一般情况下需多次投药,通常为3次。

敌鼠钠类毒饵在0.02-0.3%浓度范围内,鼠类接受性较好。一般以米、麦、玉米(脱皮)等,制成粘附毒饵。

关于敌鼠钠盐用于灭鼠的报告很多,评价不一,由于此药价格便宜,使用得当,可收到较好的灭鼠效果。近年太原市曾用3/万敌鼠钠盐毒饵,用于大面积灭鼠控制了流行性出血热流行。其方法是以大连化工厂产的敌鼠钠盐3.75母粉,包装备用。取3%母粉0.5公斤,加标准粉5公斤,加玉米面44.5公斤,经机器充分搅拌混匀,以胭脂红为警戒色,加适量水制成饼状,直径3厘米,厚1厘米,每块重20克,每15平方米房间投2处,每处一块,其适口性良好,每1、2、3、5、7、9日共投药六次,吃后补充,吃完加倍,观察10克。10天内灭鼠效果达71.6 %,延长施放毒饵时间,20天以后使鼠密度降到1%以下。3/万的敌鼠钠盐毒饵灭鼠对人畜安全,使用简便,节省资金,是一种较好的大面积杀鼠药物。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