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传染病] 浅谈流脑的防治

[传染病] 浅谈流脑的防治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是由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冬春季高发,病死率较高,严重危害人民的身体健康。

  流脑是一种隐性感染比例较高的疾病,感染脑膜炎双球菌后仅少数人发病,大部分人病情较轻,只有极少数病人病情进展迅速,可在发病后24小时内死亡。病人主要表现为高热、头痛、呕吐、皮肤粘膜出现淤斑、淤点、颈项强直、白细胞增高、脑脊液混浊等。

  脑膜炎双球菌分为A、B、C、D、X、Y、Z、E、H、I、K、L、W等13群,A、B、C三群最常见,占90%以上。流脑呈世界性分布,美国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后以C群流脑为主,非洲以W135群为主。2003年前,我国流行菌株一直以A群为主,占90%以上,发病以学龄前儿童为主。通过对婴幼儿多年大规膜的A群流脑疫苗接种,A群流脑发病大幅度下降。但自2001年之后,我国广西、四川、河北、广东、浙江等地相继出现C群流脑的暴发,由于A群流脑疫苗刺激机体产生的免疫力不能抵御C群脑膜炎球菌的感染,疫情呈现扩散蔓延的态势。

  据疫情报告,今年我省流脑的发病部分地区较去年同期明显上升。发病以学生为主。

  由于流脑是一种呼吸道传染病,传播容易,隐性感染者比例高且为主要的传染源,A群流脑疫苗接种建立的免疫屏障不能抵御C群脑膜炎双球菌的感染,加之人口流动,是导致疫情发生的主要原因。预计4月底之后,随着气温的升高,其流行强度将会下降。

  但近期内应采取以下措施以减少发病:

  1、进行A+C群流脑疫苗接种,为最有效的控制措施。

  2、注意防寒保暖,防止上呼吸道感染,减少病菌侵袭呼吸道的机会。

  3、勤晒衣被,开窗通风,增加户外活动,加强体育锻炼,尽量不去人群密集的公众场所。

  4、一旦有类似流脑的症状发生,要十分警惕,及时去医院就诊。

  5、学校应掌握学生缺课及其原因,同时注意在校学生的发病情况,一旦发现有发热、头痛、呕吐等症状的病人应及时向卫生部门报告,以利于疾病控制机构对疫情的调查和医院对病人的救治。

   (急性传染病防治科 李芙蓉)

  来源:《安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第三期

  以前“C群流脑”病例几乎没有接触过,本次安徽、江苏等省的流行从媒体上看其“病死率”似乎要高于“A群流脑”。

  此外,从预防措施上,除了“A+C疫苗”外,其它干预措施有没有什么不同?比如,口服“磺胺”类药物能否起到预防作用?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