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2005-2015全国乙型病毒性肝炎防治规划(讨论稿)

2005-2015全国乙型病毒性肝炎防治规划(讨论稿)

一、防治工作现状 乙型病毒性肝炎(以下简称乙肝)在我国广泛流行,严重危害人民的健康,党和政府十分关怀人民的身体健康,在“预防为主”卫生工作方针的指引下,乙肝的防治工作取得了较大进展。我国于1979年和1992年开展了两次全国病毒性肝炎血清流行病学调查,基本摸清了病毒性肝炎在人群中的流行情况。针对乙肝高流行问题,各地积极采取措施,不断加强对乙肝防治工作的力度,开展科学研究,制订防治策略,采取综合措施,积极控制乙肝的流行与传播。特别是自20世纪90年代起,大力推行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策略。卫生部于1992年将乙肝疫苗纳入了儿童计划免疫管理,并颁布了《全国乙肝疫苗免疫接种实施方案》。经国务院批准,我国于2002年将乙肝疫苗纳入了儿童计划免疫,有利推动了乙肝防治工作。 当前,我国乙肝防治工作任务仍十分艰巨。根据1992-1995年全国病毒性肝炎血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乙肝病毒感染率为57.6%,乙肝病毒携带率为9.75%,推算全国有6.9亿人曾感染过乙肝病毒,其中1.2亿人长期携带乙肝病毒,据专家估计,目前中国有现患慢性乙肝病人2000万人。在中国法定报告的传染病中,对年来乙肝的发病数和发病率一直高居前列。乙肝给病人、家庭、社会造成沉重的经济负担,给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不容忽视的影响。乙肝是许多家庭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一个重要原因,同时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是我过现阶段最为突出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此外,目前我国乙肝预防控制工作状况和投入力度,与实际工作需要,与社会和公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仍有很大差距。主要表现是近年来一些政府和相关部门的领导对预防控制乙肝工作的重要性、迫切性、长期性和艰巨性认识不足,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缺乏研究部署和政策保障。乙肝防治工作经费投入严重不足,影响了各项措施的落实,部分地区乙肝疫苗纳入免疫规划进程缓慢。社会宣传引导不力,群众对乙肝的认识普遍缺乏,医疗性活动中不规范操作,不安全注射等造成经血液途径传播隐患普遍存在,这些问题和不利因素严重影响着乙肝控制工作。 乙肝的预防控制是关系亿万民众的健康大事,对于实现社会经济协调发展,保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战略意义。为加速乙肝控制进程,特制订此规划。 二、目标和工作目标 (一) 总体目标 采取免疫预防为主、防治兼顾的综合措施,优先保护新生儿和重点人群,有效遏止乙肝的高流行状态,至2015年使我国人群乙肝发病率和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有显著下降。 (二) 具体目标 1、10岁以下儿童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降至1%以下; 2、全人群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至7%以下; 3、全人群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已低于7%的省份,应进一步降低1-1.5个百分点 (三) 工作目标 到2015年: 1、新生儿全程接种率以县为单位达到90%以上; 2、儿首针及时接种率达到75%,其中以县为单位东部省区、中部省区、西部省区别达到90%、80%、70%; 3、2002年实施乙肝疫苗儿童计划免疫后出生的儿童应全部接受接种; 4、人群乙肝防治知识知晓率达到80%以上; 5、从事乙肝防治工作的医疗卫生人员的乙肝防治知识培训率到90%以上; 6、建立完善的乙肝流行病监测和实验室检测网络; 7、预防接种及医疗注射全部使用一次性注射器材,实施国家免疫规划预防接种使用一次性自毁式注射器材。 三、预防控制策略与主要措施 (一) 强化乙肝疫苗预防接种 1、认真落实乙肝疫苗纳入国家免疫规划 对儿童进行乙肝疫苗免疫是国家控制重大传染病乙肝的主要策略。各级卫生行政部门把这项工作作为重点精心组织实施。 各地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以有利于提高乙肝疫苗接种率为目的,确定合理地预防接种服务形式和接种周期。要加强对流动人口、计划外超生儿童及其他丧失接种服务机会儿童的管理力度,制订行之有效的对策,保证所有儿童拥有充足的和均等的机会获得预防接种服务。在农村地区、偏远地区、牧区和湖区等,每年要保证至少提供6次常规预防接种服务。 卫生行政部门要加强对医疗卫生机构和单位的管理,各级医疗卫生机构要明确责任,密切合作。要严格按照乙肝疫苗免疫程序要求和谁接生谁负责接种第一针的原则,以确保新生儿能够即使接种乙肝疫苗。提高农村地区孕产妇住院分娩率,以提高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率。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要加强对乡村医生的培训和对孕产妇的宣传,以提高他们对首针及时接种的正确认识和参与意识。各地对乡村医生为在家出生新生儿及时实施接种的应给予报酬的奖励。 各地要在国家制定的预防接种工作规范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和制定有关技术方案及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各级要建立和完善本地区及接种对象的人口数据档案。及时收集最新的人口数据,掌握当地儿童(含流动人口)出生、流动状况。加速信息化建设,利用信息化手段,实施疫苗管理和冷链管理,建立全国免疫规划疫苗、冷链管理机制。建立全国儿童免疫接种管理网络,实施儿童接种情况的个案管理,提高免疫规划工作的质量与水平。 认真落实儿童预防接种制度。预防接种证是记录和查验儿童接种疫苗情况的凭证。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基层接种单位,要认真做好出生儿童的接种工作,主动与教育部门协作,落实儿童入学、入托时查验预防接种证制度,对未完成或接种不全的儿童,要及时补种。各级卫生行政部门每年要对乙肝疫苗免疫规划实施情况开展规范化的督导检查,及时发现、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保证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 2、实施好国家免疫规划的基础上,结合本地实际情况,有计划分步骤开展新生儿以外人群乙肝疫苗预防接种工作,重点做好2002年以后出生的儿童乙肝疫苗查漏补种工作。各地应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制定具体实施方案。 3、加强宣传教育,增强群众预防乙肝的自觉意识,在自愿的前提下,提倡群众接种乙肝疫苗。 (二) 控制乙肝病毒的医源性传播 所有医疗单位要采取严格措施,杜绝乙肝病毒经血途径的传播。 1、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严格执行《传染病防治法》和《献血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加强对采供机构和血液制品生产单位的监督和治理;对因未执行国家有关规定导致因输入血液引起血液传播疾病发生的依法进行严厉惩处。 2、医疗和预防用注射器必须使用一次性注射器,有条件的地区可逐步推广使用自毁型注射器。 3、各级医疗卫生机构要严格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和《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等的要求,建立、健全相关的规章制度。诊疗过程中涉及使用的介入性医疗器械,有条件的提倡使用一次性器具。切实做好一次性医疗器具使用后的处理工作,严防一次性器具的重复使用。对非一次性医疗、卫生器具应严格做好消毒工作。 4、加强对理发、私人牙医、美容、修脚等有可能发生经血传播乙肝的公共场所的消毒管理。 (三)建立健全乙肝监测系统 1、血清流行病学调查 制定统一的全国血清流行病学调查方案,在规划前期及后期开展全国血清流行病学调查,了解我国乙肝的感染状况和流行趋势,为制定具体的控制措施及时调整防治策略,以及为评价规划的实施效果提供依据。 2、建立完善全国乙肝常规疫情监测系统 (1)修订完善乙肝监测诊断标准,制定全国乙肝常规疫情监测方案,组织地方各级医疗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实施。 (2)逐步建立全国乙肝实验室监测网络。制定《全国乙肝实验室检测工作技术规范》,加强实验室网络人员培训,提高乙型肝炎的实验室诊断水平。 (3)完善以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为基础的疫情监测系统,按照监测诊断标准和监测方案的具体报告内容和要求,开展监测病例的基本信息报告。 (4)每年开展监测系统评估,对监测病例的诊断质量和全国乙肝实验室检测工作质量进行评估。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组织对各种乙肝检测试剂使用情况进行评估和筛选,以指导和规范监测工作。 3、重点人群乙肝感染状况监测 制定全国重点人群乙肝感染状况监测方案,对15岁以下乙肝病例开展乙肝病例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检测,同时逐步开展孕产妇、医务人员、暗娼等重点人群的乙肝病毒感染状况监测,为制定高危人员的干预策略和措施提供依据。 4、新生儿首针及时接种率及全程接种率监测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及各省按照预防接种工作规范要求,定期开展新生儿首针及时接种率及全程接种率抽样调查,为评估全国各地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工作开展情况和提高新生儿乙肝接种率提供依据。 5、抗乙肝病毒药物耐药性监测 开展抗乙肝病毒药物耐药性监测,为指导抗乙肝病毒药物的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四)加强宣传教育,增强全民乙肝防治意识 要把乙肝防治知识的宣传和普及作为科普知识宣传的重要内容,纳入当地健康教育规划。坚持全民健康教育与重点人群教育相结合,有计划、有针对性地通过多种形式开展经常性的宣传工作。向群众宣传乙肝的危害和防治方法,提高大众乙肝防治知识水平,增强自我防护意识。各部门、社会团体和大众宣传媒体要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积极宣传乙肝防治知识和防治工作,形成全民防治乙肝的氛围。 (五)加强卫生监督执法 依照《传染病防治法》、《献血法》、《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加强对采供血和采浆活动的监督检查,认真查处违法违规和损害群众利益的问题,严厉打击非法采供血行为;加强对医疗机构的监督管理,杜绝医源性感染;坚决杜绝重复使用一次性医疗用品。对于可能造成乙肝传播的公共场所要严格监督检查,落实器械消毒工作。 四、保障措施 (一)提高政府重视程度、加强领导 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乙肝的防治工作,加强对乙肝防治工作的领导,把乙肝防治工作纳入本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对预防接种工作所需经费予以保障,保证疫苗、注射器材的充足供应、冷链的正常运转及监督、宣教、培训、督导评价等工作的有序进行。提高各级计划免疫工作人员报酬,尤其基层接种人员的补助,稳定计划免疫专业队伍。保证达到本规划所要求的接种率,确保规划的实施。 (二)建立乙肝防治队伍,提高乙肝防治专业人员素质 各级疾控机构应组建乙肝专业防治队伍,并有计划地进行业务培训。对疾病控制工作人员、医务人员进行乙肝防治知识的培训,突出重点、保证效果,建立技术过关的乙肝防治队伍,提高乙肝防治综合能力。 (三)加强部门合作 各部门要密切配合,各司其职,共同做好乙肝的防治工作。 卫生行政部门要会同财务部门,尽快落实本地儿童(包括流动人口中新生儿)乙肝疫苗、器材和实施的经费,并列入财政经常性预算,由省级财政统一解决。同时协调乙肝防治工作中各部门应承担的工作。会同宣传部门、广播影视、新闻、出版等部门,广泛深入宣传党和国家关心儿童健康的政策,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与科普宣传工作,动员社会支持和参与。配合教育部门做好幼儿园、小学儿童入学时查验接种证,对未接种乙肝疫苗的儿童要动员补种。 (四)加强国际交流、合作 吸收、借鉴和推广国际在乙肝控制方面的先进科学技术及成功经验,是推动我国乙肝控制的有效途径。积极争取各国际组织、政府在资金、技术等方面的交流、合作和援助,促进我国乙肝控制工作。 (五)开展与乙肝防治密切相关的应用性研究 国家和地方都应积极开展乙肝防治研究工作,解决防治工作中的关键技术问题。当前防治研究的重点:全国乙型肝炎的流行病学调查;急、慢性乙肝的实验鉴别诊断;乙肝诊断试剂的使用标准和评价;乙肝疫苗免疫持久性及免疫效果评估;乙肝病毒携带者自然转归的研究;乙肝抗病毒治疗药物的研究等。 五、考核评价 各地每年都要组织规划实施情况的检查,及时发现问题,认真予以解决。对实施效果要定期进行考核评估。卫生部将对各地区规划执行情况的进行督导检查。

3、各级医疗卫生机构要严格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和《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等的要求,建立、健全相关的规章制度。诊疗过程中涉及使用的介入性医疗器械,有条件的提倡使用一次性器具。切实做好一次性医疗器具使用后的处理工作,严防一次性器具的重复使用。对非一次性医疗、卫生器具应严格做好消毒工作。 4、加强对理发、私人牙医、美容、修脚等有可能发生经血传播乙肝的公共场所的消毒管理。 (三)建立健全乙肝监测系统 1、血清流行病学调查 制定统一的全国血清流行病学调查方案,在规划前期及后期开展全国血清流行病学调查,了解我国乙肝的感染状况和流行趋势,为制定具体的控制措施及时调整防治策略,以及为评价规划的实施效果提供依据。 2、建立完善全国乙肝常规疫情监测系统 (1)修订完善乙肝监测诊断标准,制定全国乙肝常规疫情监测方案,组织地方各级医疗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实施。 (2)逐步建立全国乙肝实验室监测网络。制定《全国乙肝实验室检测工作技术规范》,加强实验室网络人员培训,提高乙型肝炎的实验室诊断水平。 (3)完善以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为基础的疫情监测系统,按照监测诊断标准和监测方案的具体报告内容和要求,开展监测病例的基本信息报告。 (4)每年开展监测系统评估,对监测病例的诊断质量和全国乙肝实验室检测工作质量进行评估。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组织对各种乙肝检测试剂使用情况进行评估和筛选,以指导和规范监测工作。 3、重点人群乙肝感染状况监测 制定全国重点人群乙肝感染状况监测方案,对15岁以下乙肝病例开展乙肝病例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检测,同时逐步开展孕产妇、医务人员、暗娼等重点人群的乙肝病毒感染状况监测,为制定高危人员的干预策略和措施提供依据。 4、新生儿首针及时接种率及全程接种率监测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及各省按照预防接种工作规范要求,定期开展新生儿首针及时接种率及全程接种率抽样调查,为评估全国各地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工作开展情况和提高新生儿乙肝接种率提供依据。 5、抗乙肝病毒药物耐药性监测 开展抗乙肝病毒药物耐药性监测,为指导抗乙肝病毒药物的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四)加强宣传教育,增强全民乙肝防治意识 要把乙肝防治知识的宣传和普及作为科普知识宣传的重要内容,纳入当地健康教育规划。坚持全民健康教育与重点人群教育相结合,有计划、有针对性地通过多种形式开展经常性的宣传工作。向群众宣传乙肝的危害和防治方法,提高大众乙肝防治知识水平,增强自我防护意识。各部门、社会团体和大众宣传媒体要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积极宣传乙肝防治知识和防治工作,形成全民防治乙肝的氛围。 (五)加强卫生监督执法 依照《传染病防治法》、《献血法》、《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加强对采供血和采浆活动的监督检查,认真查处违法违规和损害群众利益的问题,严厉打击非法采供血行为;加强对医疗机构的监督管理,杜绝医源性感染;坚决杜绝重复使用一次性医疗用品。对于可能造成乙肝传播的公共场所要严格监督检查,落实器械消毒工作。 四、保障措施 (一)提高政府重视程度、加强领导 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乙肝的防治工作,加强对乙肝防治工作的领导,把乙肝防治工作纳入本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对预防接种工作所需经费予以保障,保证疫苗、注射器材的充足供应、冷链的正常运转及监督、宣教、培训、督导评价等工作的有序进行。提高各级计划免疫工作人员报酬,尤其基层接种人员的补助,稳定计划免疫专业队伍。保证达到本规划所要求的接种率,确保规划的实施。 (二)建立乙肝防治队伍,提高乙肝防治专业人员素质 各级疾控机构应组建乙肝专业防治队伍,并有计划地进行业务培训。对疾病控制工作人员、医务人员进行乙肝防治知识的培训,突出重点、保证效果,建立技术过关的乙肝防治队伍,提高乙肝防治综合能力。 (三)加强部门合作 各部门要密切配合,各司其职,共同做好乙肝的防治工作。 卫生行政部门要会同财务部门,尽快落实本地儿童(包括流动人口中新生儿)乙肝疫苗、器材和实施的经费,并列入财政经常性预算,由省级财政统一解决。同时协调乙肝防治工作中各部门应承担的工作。会同宣传部门、广播影视、新闻、出版等部门,广泛深入宣传党和国家关心儿童健康的政策,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与科普宣传工作,动员社会支持和参与。配合教育部门做好幼儿园、小学儿童入学时查验接种证,对未接种乙肝疫苗的儿童要动员补种。 (四)加强国际交流、合作 吸收、借鉴和推广国际在乙肝控制方面的先进科学技术及成功经验,是推动我国乙肝控制的有效途径。积极争取各国际组织、政府在资金、技术等方面的交流、合作和援助,促进我国乙肝控制工作。 (五)开展与乙肝防治密切相关的应用性研究 国家和地方都应积极开展乙肝防治研究工作,解决防治工作中的关键技术问题。当前防治研究的重点:全国乙型肝炎的流行病学调查;急、慢性乙肝的实验鉴别诊断;乙肝诊断试剂的使用标准和评价;乙肝疫苗免疫持久性及免疫效果评估;乙肝病毒携带者自然转归的研究;乙肝抗病毒治疗药物的研究等。 五、考核评价 各地每年都要组织规划实施情况的检查,及时发现问题,认真予以解决。对实施效果要定期进行考核评估。卫生部将对各地区规划执行情况的进行督导检查。

看了就头疼啊~~~~~无数个规划啊~~~~~~规划的很好啊,个个规划有经费,哪个经费落实了?
[glow=350,red,2] 欢迎光临我的个人网站:清新壁纸家园(点我)[/glow]

TOP

殃殃大国,表抗阳性就有一亿多,能把乙肝防住,国之幸也!!!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