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生物概述
媒介生物的概念:
害虫—卫生害虫—病媒害虫—病媒生物—媒介生物
1、害虫—即有损人类利益的“虫子”,包括节肢动物(如昆虫、蛛形类等)。广义上指有害生物。
2、卫生害虫—即有损人类健康的“虫子”,广义上指有损人类健康的生物。
3、病媒害虫—能传播疾病的“虫子”,广义上指有病媒生物。
4、媒介生物—即病媒生物,能传播疾病的生物,一般指能传播人类疾病的生物。包括脊椎动物和无椎动物。
媒介生物的危害
媒介生物的危害是多样的,大致可分为三方面。
传播疾病:家庭卫生害虫至少可以传播几十种人类疾病,其中疟疾、登革热、痢疾、伤寒、肝炎、鼠疫、地方性斑疹伤寒、森林脑炎、流行性出血热及钩端螺旋体病等,危害相当严重。如按蚊传播的疟疾,建国前我国每年被感染的人数有3000多万,80年代每年被感染的人仍有60万。
影响休息:蚊子、跳蚤等的叮刺吸血,苍蝇、蚂蚁等的骚扰,即使不传播疾病,也影响人们的休息和工作质量。
损害财物:蟑螂、老鼠等卫生害虫污染食品和粮食,不仅造成极大的浪费。有的害虫对家具、衣物、书画、家畜均造成一定的危害。了解了这些,控制媒介生物的意义就不言而喻了。
常见媒介生物
常见媒介生物—“虫类”
媒介生物是直接或间接传播人类疾病的卫生,有时称病媒害虫或卫生害虫。媒介生物主要包括三大类群,在动物分类学上,蚊、蝇、蟑螂、跳蚤等属于节肢动物门昆虫纲:蜱、螨属于节肢动物门蛛形纲蜱螨目;另一大类群是鼠类属于脊椎动物门哺乳动物纲啮齿目。
常见的病媒昆虫除蚊、蝇、蟑螂、跳蚤外还有虱子、臭虫、蚂蚁、蠓、蚋、虻、白蛉等。以上提及的只是类群,每一类群都有许多种类,媒介生物在不同地区分别业不尽相同。
1、蚊子
蚊子的吸血特性,是其传播疾病的基础,它能传播疟病、登革热、丝虫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等,危害人们的健康和生命。
2、蝇类
蝇类有边吃、边吐、边排泄的习性,因而对食物造成严重的污染,能传播多种疾病,尤其是肠道传染病,如霍乱、伤寒、副伤寒、痢疾,以及肝炎、脊髓灰质炎、砂眼、结核病等。此外,某些蝇类的幼虫可寄生于人畜的组织或器官、腔道等处一起蝇蛆症。
3、蟑螂
蟑螂有边吃、边吐、边排泄的习性,这样不但污染食物,也传播多种疾病,如痢疾、副霍乱、肝炎、结核、白喉、猩红热、蛔虫等。蟑螂还能分泌和排泄出有异臭的物质,使人闻到就恶心,甚至呕吐。
4、蚤
大多数蚤对宿主选择性不强,若与原宿主脱离,可迅速转移到新的动物体上吸血。因此,它们在同种或不同种动物的个体间转移,造成某些疾病的传播流行,如传播鼠疫、流行性出血热、钩端螺旋体病、地方性斑疹伤寒、绦虫病等。
5、蜱
蜱大小与体虱相仿,通体叮咬人畜、吸血,能传播多种疾病,如森林脑炎、蜱媒出血热、蜱媒出血热、斑疹伤寒、Q热、落玑山斑点热、鼠疫等。其危害多在农村,特别是牧区、林区,在城市环境危害较小,但近年来的“宠物热”加剧了其危害。
6、虱子
寄生于人体的虱子(主要是体虱)是流行性斑疹伤寒的重要传播者,此外,它还能传播回归热、战壕热及造成沙门氏菌的感染。
7、臭虫
臭虫对人的最大危害是吸血骚扰,多数人被叮咬后皮肤发生红肿,有的会发生丘疹,其痒难忍。
8、螨类
较常见的有革螨、恙螨、蠕形螨、疥螨、粉螨、尘螨等类群,其中以革螨种类较多,分布较广泛。
9、蠓
俗称墨蚊、大咬,常见的有台湾拉蠓、明斑库蠓等。它的危害为刺吸人畜血液,并引起局部反应或奇痒、全身过敏反应,可传播乙脑及马脑炎等20余种人畜寄生虫病。
10、蚋
俗称黑蝇、大咬等,如北蚋、斑梯蚋等。雄蚋仅以植物汁液为食,雄蚋必须吸人畜血液。雄蚋寿命为一周左右,雄蚋为1——2个月。人畜被叮咬处红肿、发炎,甚至溃烂,可传播鸡、鸭等白细胞原虫,及人畜盘尾丝虫病。
11、虻
俗称牛虻、马蝇、瞎虻等,如中华斑虻、憎黄虻、华虻、中华麻虻、禾瘤虻。虻刺吸家畜及人血,能传播以伊氏锥虫病、炭疽病、野兔热马传染性贫血病等。
12、白蛉
有中华白蛉、中华白蛉长管亚种、硕大白蛉吴氏亚种等。白蛉刺吸人及动物血液,能传播人及动物的多种利氏曼病、白蛉热、卡利翁氏病、白蛉皮炎等。
13、蚂蚁
属于昆虫纲膜翅目蚁科,种类很多,我国已发现300余种。侵入居室的蚂蚁种类少。蚂蚁可直接携带各种病原微生物,如伤寒、痢疾、鼠疫等杆菌等。另外,蚂蚁侵入建筑物和居室会造成食物污染,甚至爬上人体咬人。有些地方的食品厂、制药厂和医院等常受蚁害的困扰,造成食品、原料污染,而医疗器械的污染直接影响到外科手术的进行,甚至造成术后病人的败血症。
重要的蚊媒病及其媒介蚊虫
蚊虫作为疟病的媒介
人体疟疾是由于4种疟疾原虫寄生所引起的疾病间日疟原虫、三日疟原虫、卵形疟原虫和恶性疟原虫所致的间日疟、三日疟、卵形疟和恶性疟。疟疾是全世界,尤其是热带和盐热带流行最广的传染病之一,目前世界上每年报告的疟疾病例约为3~5亿,其中大部分病例发生在非洲,每年非洲儿童死于本病的数量超过一百万。所以疟疾是世界公共卫生的一个严重的问题。根据报告,我国目前的疟疾发病数每年仍有数万例,其中在海南和云南两省仍然存在着恶性疟。我国的媒介蚊种包括:(一)中华按蚊(二)嗜人按蚊(三)微小按蚊(四)大劣按蚊
蚊虫作为淋巴丝虫病的媒介
丝虫病是由节肢动物传播的某些寄生线虫所引起的,其中在我国班氏丝虫、马莱丝虫是由蚊虫为媒介的,引起淋巴丝虫病,它们的成虫寄生在人体的淋巴系统,微丝蚴出现在人体周围血液系统。幼虫则在问题内发育。解放以后,我国的丝虫病得到了很好地控制。我国的重要媒介如下:(一)中华按蚊(二)嗜人按蚊(三)淡色库蚊和致倦库蚊
蚊虫作为病毒性脑炎的传播媒介
在自然界从蚊虫中分离到的病毒很多,其中有一些是人和动物的病原,重要的蚊媒病毒病有东马脑炎(Eastern equine encephalitis)、西马脑炎(Western equine encephalitis)、委内瑞拉马脑炎(Venezuelan equine encephalitis)、基肯贡亚(Chikungunya)、黄热病(yellow fever)、登革热和登革出血热(dengue)、日本乙型脑炎(Japanese encehalitis)和圣路易脑炎(St. Louis encephalitis)。在我国只有日本乙型脑炎和登革热、登革出血热两种蚊媒病毒病。
(一)乙型脑炎及其媒介
乙脑虽然在我国广泛流行,但是直到新中国成立后才开始其媒介的调查研究。从自然界分离到乙脑病毒的蚊种很多,包括中华按蚊、帕氏按蚊、骚扰伊蚊、背点伊蚊、白纹伊蚊、仁川伊蚊(Ae. Chemulpoensis)、骚扰阿蚊、凶小库蚊、环带库蚊(Cx. Annulus)、棕头库蚊(Cx. Fuscucephalus)、淡色库蚊、致倦库蚊、三带喙库蚊灯。但是从上述蚊种的地理分布、季节消长、嗜血性以及对乙脑病毒的易感性,包括感染阈值以及试验传播结果等来看,三带喙库蚊是乙脑的主要媒介。
(二)登革热及其媒介
登革和登革出血热分布于亚洲、大洋洲、美洲和非洲的100多个国家。到1998年约有2亿人口生活在登革热的威胁下。据估计全球每年有数千万的发病数,50万的住院病例,其中90%的病人是15岁以下的儿童。平均的死亡率为5%,死亡人数为2万以上。目前登革出血热没50万病例,是主要的住院和死亡因素。
登革出血热时第二次世界大战出现的新的疾病,50~70年代,登革出血热的分布只局限少数的国家,80年代以来,迅速扩散。目前登革出血热在东南亚、太平洋岛屿、加勒比、中南美洲出现,已经成为上述地区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
我国的登革热虽早有记载,但缺乏研究。上个世纪20年代,在杭州、厦门等地爆发过流行,1945年汉口、南昌等地发生本病的爆发性大流行,但到冬季本病自行消失,此后我国没有本病的报道,直到1978年初,广州佛山等地局部爆发流行(4型),发病数22122。死亡数14。1979广东中山局部爆发流行(1型)1980海南爆发流行,波及湛江、广州、汕头、韶关,合浦、钦州、北海(3型),发病数453151。死亡数74。1986年海南爆发流行(2型),出现出血症状,发病数118881,死亡数296。从1978年以后我国东南沿海地区一直邮局部爆发流行的报告。
通过广泛的调查研究,证实我国的登革热媒介司机白纹伊蚊和埃及伊蚊
蝇类的危害 蝇类传播疾病的方式主要是通过机械式携带,将病原体传播给人。
一、传播疾病
(一)消化道疾病:痢疾、伤寒、霍乱、肠道蠕虫、原虫病等,其传染源为人的粪便。
(二)呼吸道疾病:如肺结核,传染源为痰液和粪便。
(三)眼病:沙眼、眼结膜炎、传染源为眼分泌物。
(四)皮肤病:细菌性皮炎、亚司病,传染源为皮肤患处的分泌物。
(五)神经系疾病:如脊髓灰质炎,传染源为口、鼻分泌物和粪便。
机械性传播疾病中以消化到疾病最为常见,主要在夏秋季节,主要蝇种为家蝇、大头家蝇等。
二、蝇类还可以作为眼结膜吸吮线虫的中间宿主
有些种类的幼虫寄生于人的组织器官而引起蝇蛆病,如眼、皮肤、胃肠道等蝇蛆病。
三、扰乱人们安宁
平常人们看到苍蝇乱飞不舒服,特别是儿童睡眠时,苍蝇满脸乱飞扰乱安宁蝇类也影响市区形象,在招待客人或外宾时,苍蝇在眼前乱飞,引起讨厌。
我国重要医学蜱类于疾病的关系
(一)重要医学蜱类 1、全沟硬蜱(Ixodes persulcatus)2、草原革蜱(Dermacentor nuttalli)3、边缘革蜱(Dermacentor marginatus)4、森林革蜱(Dermacentor silvarum)
(二)与疾病的关系
1、直接危害 蜱在叮刺吸血时多无痛感,但由于螯肢、口下板同时刺入宿主皮肤,可造成局部充血、水肿、急性炎症反应,还可引起继发性感染。
有些硬蜱在叮刺吸血过程中唾液分泌的神经毒素可导致宿主运动性纤维德传导障碍,引起上行性肌肉麻痹现象,可导致呼吸衰竭而死亡,称为蜱瘫痪(tick paralysis)。多见于儿童,如能及时发现,将蜱除去,症状即可消除。此病在东北和山西曾有人体病例报告。
2、传播疾病
(1) 森林脑炎:是一种由森林脑炎病毒引起的神经系统急性传染病,为森林区的自然疫源性疾病。我国主要的病媒蜱种为全沟硬蜱,病毒在蜱体内科长期保存,可经个变态期及经卵传至下一代后第三、四代,并可在蜱体内越冬。本病多发生在5~8月,在我国主要分布于黑龙江和吉林两省林区,患者主要是伐木工人。此外,四川、河北、新疆、云南等省和自治区也有病例发生。
(2) 新疆出血热:是一种蜱媒急性传染病,使荒漠牧场的自然疫源性疾病。病原为一种蜱媒RNA病毒。疫区牧场的绵羊及塔里木兔为主要传染源,急性期病人也可传染。传播媒介主要为亚东璃眼蜱,病原体可在蜱体内保存数月,并经卵传递。本病除经蜱传播外,养血经皮肤伤口,即医务人员接触急性病人新鲜血液后,也可感染发病。在我国流行于新疆,患者主要是牧民,发病高峰期为4~5月份。
(3) 蜱媒回归热:又称地方性回归热,是由钝缘蜱传播的自然疫源性螺旋体病,不规则间歇发热为其主要临床特征。我国新疆有该病流行,其病原体,在南疆村镇型的为伊朗包柔氏螺旋体(Borrelia persica),乳突钝缘蜱为传播媒介;北疆荒野型的为拉氏包柔氏螺旋体(B. latyshevyi),特突钝缘蜱为传播媒介。病原体可经卵传递。乳突钝缘蜱可经卵传递8代。并能贮存14年。动物传染主要是鼠类,病人也可作为本病的传染源。
(4) 莱姆病:我国与1985年夏在黑龙江海林县林区首次发现。病原体是伯氏包柔螺旋体(B.burgdorferi)。它是一种由硬蜱传播的自然疫源性疾病,好发于春、夏季。我国主要媒介是全沟硬蜱,某些野生小型聂氏动物为贮存宿主。本病分布广泛,在五大洲20多个国家都有病例报告。我国已证实有20省、市、自治区有本病流行。
(5) Q热;
(6) 北亚蜱传立克次体病;
(7) 细菌性疾病:蜱能传播一些细菌性疾病,如鼠疫、布氏杆菌病、野兔热。蜱能长时间保存一些病原菌,并经卵传递。例如鼠疫杆菌在草原革蜱成虫体内可保存509天;兔热杆菌在拉合尔钝缘蜱(0.lahorensi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