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犬病预防告示 狂犬病是由狂犬病毒侵犯神经系统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人受感染的犬、猫等咬伤、抓伤而发病,表现为高度兴奋、烦燥不安、恐水、怕光、怕风、怕声响等,随即出现咽喉肌肉痉挛、流口水、躯体瘫痪,最后死于呼吸与循环麻痹。 咬伤后预防 1.一般咬伤:皮肤无流血的轻度擦伤、抓伤,或破损皮肤被舔舐。 处理:于0、3、7、14、30(或28)天各在三角肌内注射狂犬疫苗1安瓿(共5针次),儿童和孕妇用量相同。慢性病人如肝硬化、免疫缺陷病、服免疫抑制药物、老人、严重营养不良和咬伤后48小时才开始免疫的等情况,均应于首针次加倍注射量。 2.严重咬伤:头、面、颈、手指、全身三处以上咬伤、咬穿皮肤及舔触粘膜者。 处理:必须在48小时内注射抗狂犬病血清,而且0、3天的狂犬疫苗注射量须加倍,第5针次注射后的第10、20、90天还应再加注射3针次。 注意:注射抗狂犬病血清容易发生过敏反应,严重的有: ⑴过敏性休克:可在注射中或注射后数分钟至数十分钟内突然发生。患者表现抑郁或烦燥、脸色苍白或潮红、胸闷或气喘、出冷汗、恶心或腹痛、脉搏细速、血压下降、重昏迷或虚脱,如抢救不及时可以迅速死亡。抢救治疗:使用肾上腺素、肾上腺皮质激素、抗组织胺药物、输氧输液、升压药物维持血压。 ⑵血清病:主要症状为荨麻疹、发热、呕吐、淋巴结肿大、局部浮肿,偶有蛋白尿、关节痛等,注射部位可出现红斑、搔痒及水肿,一般在注射后7-14天发病,称为迟缓型;亦有在注射后2-4天发病,称为加速型。治疗:对症疗法、使用钙剂、抗组织胺药物。 |